拟将齐物物难齐,惟有山林迹可栖。身望凤池惭不到,名登雁塔愧先题。
拟将齐物物难齐,惟有山林迹可栖。身望凤池惭不到,名登雁塔愧先题。
未能忘旧归家鹤,长是思鸣失旦鸡。天为东周道垂丧,肯生夫子在关西。
未能忘旧归家鹤,长是思鸣失旦鸡。天为东周道垂丧,肯生夫子在关西。

shù怀huáièr--jùnmín

jiāngnánwéiyǒushānlínshēnwàngfèngchícándàomíngdēngyànkuìxiān

wèinéngwàngjiùguījiāzhǎngshìmíngshīdàntiānwèidōngzhōudàochuísàngkěnshēngzizàiguān西

李俊民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6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我劝髯(rán)¹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译文:我劝张弼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不要担忧前路,安心回杭州吧。我心中没有波澜了。世俗之念我已经消除了,心已经平静淡泊了。不论是江南还是塞情,都可以居住、任职。
注释:¹髯张:张弼,字秉道,杭州人,苏轼的友人。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zǔ)¹庚桑²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³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译文:我真的不值得受杭州百姓的如此之厚的爱戴啊,还请你把这话转告杭州百姓。希望听到杭州传来丰收的消息。皇帝如果问起我在杭州的政绩,请说全赖百姓的爱戴。
注释:¹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这里借指杭州人民对苏轼的爱戴。²庚桑:复姓,此处为庚桑楚,老子的弟子。庚桑楚治理地区受人民爱戴,而自认为无功。这里借指苏轼自己。由此说:“真过矣”南荣:庚桑楚的弟子。此处指杭州百姓。³吴越:杭州位于吴越一带,此处指杭州。⁴结袜赖王生:化用王生结袜典故。出自《汉书·张释之传》。西汉处士王生为成全张释之尊老礼贤的名声,曾有意在公卿集合时命廷尉张释之为自己结袜。此处谦称治理杭州之功并不属于自己。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tí)¹
注释:¹啼鹃:叫唤的杜鹃鸟。
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
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¹
注释:¹断崖、照水二句:极言杜鹃花之鲜红艳丽,红似火燃。然同燃。
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
三叹¹鹤林²成梦寐³,前生阆(làng)(mì)神仙。
注释:¹三叹:再三惋叹。²鹤林:佛家语。佛祖入灭之处。佛祖于婆罗双树间入灭时,其树一时花开,林色变白,如鹤之群栖。³梦寐:此处意为梦想、幻想。⁴阆苑:阆风之苑。仙人所居之处。
小山拄颐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
小山拄颐¹愁无奈,又怕声声聒(guō)²夜眠。
注释:¹拄颐:以手托着下巴。²聒:喧扰,声音嘈杂。
杜鹃既是一种鸟,亦是一种啼。其鸟又名子规、子隽、催归。其啼又名映山红,春季开放,多为红色。择公此诗既写杜鹃啼,亦写杜鹃鸟,是一曲春天的赞歌。历来描写杜鹃的诗文甚多,兹举两联诗句为例。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此写杜鹃鸟也。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一丘¹常欲卧,三径(jìng)²苦无资。
译文: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注释:¹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²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北土非吾愿,东林¹怀我师。
译文: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注释:¹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黄金¹燃桂²尽,壮志逐年衰(shuāi)
译文: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注释:¹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²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日夕凉风至,闻蝉(chán)¹但益悲。
译文: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注释:¹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土”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2-83 .

qínzhōnggǎnqiūyuǎnshàngré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qiūcháng sānjìng 
běifēiyuàn dōnglínhuái怀shī 
huángjīnránguìjìn zhuàngzhìzhúniánshuāi 
liángfēngzhì wénchándànbēi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倚剑¹东冥²势独雄,扶桑³今在指挥中。
译文:俞家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雄伟;剑气所指,倭寇受制,胜券在握。
注释:舟师:水军。¹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这里代指俞家水军。²东冥:东海。冥:通“溟”。³扶桑:语出《南史·东夷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古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这里代指倭寇。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
岛头云雾须臾(yú)尽,天外旌挥上下翀(chōng)¹
译文:岛头云消雾散,正是作战良机,战船上的旗帜上下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
注释:¹翀:通“冲”,直上飞。这句是说船在海中,船上挥帜上下翻飞。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队火¹光摇河汉²影,歌声气压虬(qiú)龙宫³
译文:舰队所发射的炮火震天动地,摇乱了海面倒映的银河,胜利的凯歌和正义之气压向了倭寇的巢穴。
注释:¹队火:舰队所发射的炮火。²河汉:即银河。³虬龙宫:指倭寇的巢穴。虬龙:传说中一种有角的龙。
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夕阳景¹里归篷²近,背水阵³奇战士功。
译文: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此次大获全胜,是运用了精妙奇特的战阵,和战士们的勇武。
注释:¹景:即“影”。²归篷:归帆。³背水阵:谓背水列阵,陷之死地以战胜敌人。这是韩信破赵用兵之法。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奇:杰出。阵:作战列阵。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海上战斗开始,军队严阵以待,中间四句具体描绘了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最后两句写战斗结束后凯旋归来的情景。全诗运用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雪耻报仇、保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抒发胜利的欢乐。

  首联写水军雄伟气势,说明明水军胜券在握:“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倚剑”句实写,俞家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特别雄伟,这是前因。“扶桑”句虚写,剑气所指,扶桑受制,胜券在握,这是结果,其充满必胜的信心和自豪之情。

  颔联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烘托战前气氛:“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岛头云雾”,暗点时间是早上。这两句对应:稳,极见功力。进一步渲染了水军的声威和抗敌决胜的信心。

  颈联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一串串炮火飞上天空,在银河里摇动着倒影;喊声阵阵,气势镇住群寇。短短四句,把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

  尾联写傍晚水军战士凯旋,肯定他们英勇作战建立了不朽功勋。“背水阵”即背水列阵,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将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诸将问背水之故,韩信说:“兵法不日‘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此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诗中“夕阳景里”上应“岛头云雾”,暗点这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前呼后应,构思巧妙。诗人作为主帅,调兵遣将,列阵歼敌,大获全胜,应得头功,但他却将功劳归于战士,表现出一种大将风度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全诗意境雄阔,气势磅礴,展现了水师将士们为国斗争的英雄气概,炽烈的爱国情感充盈其间,十分感人。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中国华诗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191-192
2、 卢冀宁,汪维懋.边塞诗词赏析:军事谊文出版社,2013:226-228

zhōushī

yóu míngdài 

jiàndōngmíngshìxióng sāngjīnzàizhǐhuīzhōng 
dǎotóuyúnjìn tiānwàijīngshàngxiàchōng 
duìhuǒguāngyáohànyǐng shēngqiúlónggōng 
yángjǐngguīpéngjìn bèishuǐzhènzhànshìgōng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乱猿啼处访¹高唐²,路入烟霞草木香。
译文:在不住的猿啼声中去踏访高唐神庙,再往前走,渐渐地使看到烟霞缈,草木散发着迷人的脚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山色未能忘宋玉¹,水声犹是哭襄王²
译文:看到这山色,真的就像宋玉《高唐赋》,所描绘的那般美丽,远方的水声也好似在为楚襄王低声哭诉。
注释:¹宋玉:战国楚国人,为楚大夫,楚辞作家。²襄王:即楚襄王。楚襄王与神女遇于巫山之阳。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朝朝夜夜阳台¹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译文:楚襄王听宋玉讲了楚怀王夜梦神女之事,亦心向往之,却被神女拒绝。最后在楚襄王统治时期,楚国逐渐走向败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惆怅¹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译文:巫山庙前种了如此多的柳树,柳枝在空中翻飞舞动,柳叶好像要与女子的眉毛争个短长,可惜已无人欣赏,唯有独自惆怅寂寞。

  这是一首绝妙的七律之作。首联写巫山庙的环境。颔联承上,由巫山神话,引出《高唐赋》的作者宋玉。最后两句进一步将自己的慨叹和惋惜推向高潮。诗中虽然写有宋玉,也是在写作者自己。寄托了作者的无奈和感伤。作者采用了先赋后比的写作手法,借以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怀。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人烟霞草木香”,这一句是从近景来描写的,读来仿佛身临其境通真。有不住的猿声,有缥缈的烟雾,有醉人的芳香,以声、色、味来构成了整幅立体画面。随着诗人先是进入凄厉神秘的处所,后才渐入迷人的佳境。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山色与水声对仗工整,同时一静一动,恰似一幅山水画。这是诗人远远观望的结果,是远景的描写。宋玉与楚襄王同是楚国人,此处引用二人的典故,更增加了高唐观的历史韵味,同时也吸引着诗人继续探寻。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宋玉《高唐赋》中描写神女在离开楚襄王的时候告辞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诗人在这里化用这些史实与典故,暗含规劝之意。作为一个乐妓,诗人能有如此见识,在韦皋及当时众人看来是大为叹服了,这样诗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同时这一典故还有另一层寓示若君臣遇合之难。神女居于巫山之阳,中间有高丘阻隔,所以要想遇见知遇者,可谓难上加难。诗人在心中不断慨叹,自己空有文学诗才,而未遇到赏识者,是何其的不幸。

  “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古人常用柳叶比喻女子的眉毛。诗人虽有满腹才华,但是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她也不得不正视这一点,而为自己的不幸身世遭遇慨叹。这也许是对韦皋的一种故意试探,后来韦皋意欲授予其“女校书”职也正说明了诗人以退为进的聪明之举。

参考资料:
1、 胡晓明.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64,6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