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丁驱役鬼神奔,一夜开山掌样平。多少往来车马客,尚忧行路涩难行。
六丁驱役鬼神奔,一夜开山掌样平。多少往来车马客,尚忧行路涩难行。

píngtàixíngyùn--jùnmín

liùdīngguǐshénbēnkāishānzhǎngyàngpíngduōshǎowǎngláichēshàngyōuxíngnánxíng

李俊民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6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
千载长天起大云¹,中唐俊伟有刘蕡(fén)²
译文: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诸多贤能隐士,中唐时期如果用刘蕡这样的贤人,也不会走向没落。
注释:¹千载长天起大云:大云,即庆云,古谓祥瑞之气,其下隐有贤人。²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人。中唐大和二年(八二八年),举贤良方正。终因宦官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他乡。毛泽东在读《旧唐书·刘传》时,对刘蕡的策论很赞赏,旁批:起特奇。
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孤鸿¹(shā)²悲鸣镝(dí)³,万马齐喑(yīn)叫一声
译文:他孤立无援总是被人打击中伤,毫无畏惧冒死大胆攻击宦官,名动一时。
注释:¹孤鸿:孤单失群的大雁,喻指刘。²铩羽:羽毛。³鸣镝:也叫响箭,这里比喻宦官对刘的中伤和打击。⁴万马齐喑叫一声:万马齐喑,亦作(万马皆喑)。喑,哑。谓骏马抖动颈上的鬃毛嘶叫时,其他的马都鸦雀无声。后用来比喻一种沉闷的局面。叫一声,喻指刘冒死大胆攻击宦官,名动一时。

  刘蕡是一个勇于直言,刚正不阿,绝不趋炎附势的忠良,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很有政治主张。在中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的一次科举考试中,刘蕡秉笔直书,痛斥宦官专权,建议皇帝诛杀干涉朝政的宦官。考官虽然赞善刘蕡的才华,但是迫于宦官集团的权势,不敢录用他。所以刘蕡一生怀才不遇。官职只做到了秘书郎,最后还是被宦官诬陷,惨遭贬谪,客死异乡。

  毛泽东在读到《新唐书·刘蕡传》时,很赞赏刘蕡犀利俊逸的文风,旁批“起特奇”。因此,毛泽东在这首诗中赞扬刘蕡主张正义,敢于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斗争精神,抨击宦官专权的黑暗统治。

  “千载长天起大云”,首句劈空而来,是起兴。因为起得突兀,也可以说是“起特奇”。古谚云:“云从龙,风从虎。”这一句的关键词是“起大云”,有点刘邦《大风歌》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意思,是写天人感应。“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对“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感应。“千载长天起大云”,则是对“万马齐喑叫一声”的感应——这首诗首尾呼应,是一气贯注的。联想到1958年4月,毛泽东在广州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引用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一首诗,那首诗的开头两句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那么,“千载长天起大云”还有一重意思,就是出现了风雷、出现了生气,沉闷的空气被打破了。出现风雷、出现生气,又是因为出现了一个人!

  “中唐俊伟有刘蕡”,次句对上句为承接。然而,如果把这两句掉个个儿读呢——“中唐俊伟有刘蕡,千载长天起大云”,前因后果,是不是更顺呢?顺则顺矣,却平了许多,觉得没劲。用书面语说,就是缺乏艺术张力。可见诗句的倒装有时是必须的。

  全诗的一二句气势磅礴,力度恢弘,盛赞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诸多像刘蕡这样的“大云”,豪杰、斗士形象高大,令人敬仰和佩服。

  “孤鸿铩羽悲鸣镝”,第三句是一转。刘蕡的遭遇是一个悲剧。按鲁迅的定义,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据唐人笔记记载:“刘蕡,杨嗣复门生也。对策以直言忤时,中官尤所妒忌。中尉仇士良谓嗣复曰:‘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疯)汉耶?’嗣复惧而答曰:‘嗣复昔与刘蕡及第时,犹未风耳。’”(佚名《玉泉子》)又据史传记载,刘蕡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对策呈上后,三位考官叹服嗟叹,以为汉之晁(错)、董(仲舒)无以过也。当年登科者共二十二人,因为宦官当道,考官叹服归叹服,却不敢录取刘蕡。从这两件事,可以想见当时朝官对宦官怕成什么样子。用“万马齐喑”来形容当时的政治局面,真不为过。总之,诗中用“孤鸿”来形容刘蕡孤立无援的处境,是恰当的;用“铩羽”来形容他的结局,是形象的;用“鸣镝”来象征宦官对刘蕡迫害的凶残,是生动的。

  “万马齐喑叫一声”,末句回应首句,是合。悲剧美往往能提升到崇高美,崇高体现在何处呢?质言之,就是它表现了人的自尊意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宁为玉碎,不愿瓦全。这一句就表达了类似的抗争精神。三四两句的关系,仍有逆折的关系。如倒过来,作“万马齐喑叫一声,孤鸿铩羽悲鸣镝”,且不管韵字的平仄,虽然更觉可悲,悲剧美反而消失了。因为七绝的末句,乃是诗人的强调所在。强调“万马齐喑叫一声”(“叫一声”喻指刘蕡冒死攻讦宦官),突出人的抗争精神,才能彰显悲剧美,彰显崇高美。“一声”,与“万马齐喑”在量上形成极大反差。然而,正是这种反差,才凸显了那“一声”的可贵——因为它打破了沉寂,因为它叫出了生气。《史记·商君列传》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就是这个道理。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这首诗在艺术上之富于张力,逆折的手法起了不小的作用。

  全诗的三四句描述了刘蕡在封建统治的环境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对刘蕡的深切同情和对宦官的切齿痛恨,对刘蕡在“万马齐喑”的沉闷境遇里敢于挺身而出,孤军奋战,大叫一声痛斥宦官的专横,表示由衷的敬慕和赞赏。“万马齐喑”借用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潘强恩 等.《毛泽东诗词全集赏析》: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8年
2、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野水参(cēn)(cī)落涨痕¹,疏林欹(qī)²出霜根。
译文:水岸边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参差不齐,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露出白如秋霜的树根。
注释:¹落涨痕: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²欹倒:倾倒。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piān)¹一棹(zhào)²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译文: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它将要飘去哪里呢?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
注释:¹扁舟:一本作“浩歌”。²棹: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人间斤斧(fǔ)日创¹²,谁见龙蛇百尺姿。
译文:人们拿着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注释:¹创:砍掉。²夷:削平。指对于林木的伤害。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不是溪山成¹独往,何人解作挂猿(yuán)枝。
译文:如果不是自己曾经到过溪山中,见过挂满猿猱的树枝,又怎能懂得画上寒林奇崛的姿态呢?
注释:¹成:一本作“会”。

  诗题名其画为“秋景”,有的记载称这幅画为“秋景平远”,或作“秋山林木平远”。综合各种称谓来看,“秋景”是对这幅画的内容总的概括,而具体呈现秋景的则是山水及林木,所谓“平远”即是指画中辽阔的水面景象。

  第一首题咏诗的着眼处在于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从而呈现出一片清疏旷远之景。

  诗中写的画景是一幅“水乡秋色”,或可称作“水乡秋意”。首二句给读者展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把“野水”和三四两句联系来看,画中的水面是很远阔的。首二句所写是近处的岸边景象。“参差”是不整齐之意,这里是形容水和岸相接处的形象。由于深秋水落,岸边突出许多干地,同时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处,于是水岸边呈现出参差之状,夏季烟水弥漫时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下面继以“落涨痕”,表明秋水下落后旧日水涨淹没的岸边河床又都呈露出来了。这句展现出的是一派湾荒水涸的景象。次句写岸边景物。“疏林”点明秋景,与末句“黄叶村”前后相应,构成秋象。首句所写的水岸也可认为是冬天的景象,而“疏林”既别于木叶尽脱,更不同于枝叶浓密,只能是袅袅秋风中的树林。“疏林”下接以“欹倒”,使形象丰富多姿,更富画意。“出霜根”生于“落涨痕”,涨痕退落后霜根露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落涨痕”与“出霜根”,在“疏林”的映照下,具有浓厚的深秋意味。

  三四两句,再在展向远方的画笔疏淡处着眼,逗出人情。这两句展现的画面是,一舟棹向远方,尽处林木数点。面对这令人心神旷远的自然境界,于是诗人问道: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啊?应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于景物中融入人情,如同幕后隐语,启示读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

  组诗第二首着眼于溪山林木,此诗后二句说:“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可知这幅画内是有山的,是位于近处。这里树木龙蛇般蜿蜒屈曲的枝干同臆想中江南的黄叶村、有猿猴在其林间栖息的险山急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赋予画面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在景物中融进人情,引发读者情思。

  七绝的写法,一般是前二句叙写事物,后二句抒发情思。第一首诗虽全章在题咏秋景画,仍于前二句着重以浓笔勾勒景物,给人以亲切的时节风物之感。后二句在用淡墨略加点染之际,凭虚发挥想象,表现出人的情感,画景之外,情调悠扬,极耐人寻味。这两首诗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枝干同想象中的景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内涵,情味深长。苏轼才气横溢,情调高远,其诗善于驰骋神思,翻空出奇。其题风景画诗无论长篇短章,都能不停滞于物象,常从生活联想中蔚发奇思,丰富了画的意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33-434

shūshìnánsuǒhuàqiūjǐngèrshǒu

shì sòngdài 

shuǐcēnluòzhǎnghén shūlíndǎochūshuānggēn 
piānzhōuzhàoguīchù jiāzàijiāngnánhuángcūn 

rénjiānjīnchuàng shuíjiànlóngshébǎichǐ姿 
shìshānchéngwǎng rénjiězuòguàyuánzhī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楚富者,牧¹羊九十九,而愿²百。尝访³(yì)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乡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足够了。”
注释:¹牧:放养。²愿:希望。³访:寻求。⁴邑里:乡里。⁵故人:熟人。⁶之:这。⁷盈:满足。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¹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shē)²
译文:楚地的景色,眼睛力所能及看到的何止千里,遥远的路途让行人何其的苦楚。
注释:¹楚:古代楚国范围很广,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以及四川、广西、陕西三省的一部分。后来所谓“楚”,常常泛指南方的广大地区。²赊:遥远。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芳林¹逢旅雁²,候馆³(zào)山鸦。
译文:春日的树木焕发生机,遇见北归的一群群大雁,接待官员的驿站,传来山中鸦鸟的阵阵叫声。
注释:¹芳林:出自《初学记》,是春日的树木的意思。²旅雁 :指南飞或北归的雁群。³候馆:供瞭望用的小楼;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chá)¹
译文:春色悄然拂过河边的青草,水面上开着一片槎花。
注释:¹槎:槎,木筏,这里指水生植物。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东风一樽(zūn)酒,新岁¹独思家。
译文:春风吹来,暂且饮上一杯酒,新的一年只能独自思念着远方的亲朋。
注释:¹新岁:新年。

  一首羁旅诗,描绘的是早春时候诗人正赶去南方的路上,想起以往在洛阳做官时结识的朋友,看到美丽的早春景物,不由得借景抒情,写了这首诗。衬托出诗人游子的孤独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极目千里,所看到的树色、天色,都在古代楚国的范围之内。远行的人最怕望不到边的路,他所要走的路却正有千里之遥。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我这个在外旅行的人(行人),是多么担忧这遥远的路程啊(何苦赊)! “赊”遥远的意思。在九百多年前,人们出门,最好的交通工具也只是船和马,多数人得靠徒步行走;要走千里路程,可不是一容易的事。知道这情况,这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穷千里”,就这样“何苦赊”了。

  在古时候,离家远行是很容易产生孤寂的感觉的,第二联正是写这种感觉:走近散发出芳香的树时,正好看到北归的大雁;到了行人宿夜的旅店(候馆),又听到山里的乌鸦乱叫(噪)的声音。雁是一种候鸟,冬天飞到南方,春天又飞回北方,到处漂泊。在外旅行的人,见到大雁,常常会触发自己孤独流浪的离愁。何况这雁在春天又是向北飞,而他却要往南行,这一对比,便更增加了他有家不能归的感慨了。一天走累了,本想在旅店好好歇一下,却又听到乌鸦烦人的叫声,心情怎么能平静下来呢?

  走了一段陆路,又改换成水路。第三联写在水路看到的景象:春意已进入到河边的青草,也就是说,青草已经抽芽,长出来了,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水上植物也已经开了花,就在木筏的边上。河边水上的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来欣赏这良辰美景;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不能同亲友共赏,再好的景致,也如同虚设呀,所以心情不能平静。他在想什么呢?

  最后一联说,迎着春天的东风,喝上一杯闷酒,在这新年到来的时候,我只是想着家乡。逢年过节,一般都要同家人团聚,共贺新春。可是他在新春的时候,还要在外地长途跋涉,哪有心思去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呢?新年只能使他更加想念家乡了。

  整首诗被首联的一个“苦”字奠定了基调,以下的景物描写,无不透露出作者的情感来。早春景物虽然优美,可离家远行的诗人没有心思去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作者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把对亲友的思念以及自己漂泊孤独之情,都借助一杯酒释然自己内心的愁苦。

zǎochūnnánzhēngluòzhōngzhūyǒu

ōuyángxiū sòngdài 

chǔqióngqiān xíngrénshē 
fānglínféngyàn hòuguǎnzàoshān 
chūnbiāncǎo huākāishuǐshàngchá 
dōngfēngzūnjiǔ xīnsuìjiā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腊酒自盈樽(zūn)¹,金炉兽炭温。
译文:腊月酿的酒斟满酒杯,炉子加上炉炭使房屋里温暖。
注释:¹盈樽:充满盛酒的容器。指酒的满器状态。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译文:大寒节气,天寒地冻,正适宜围炉取暖,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办,就不出门了。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译文:斗转星移,时节更迭,冬天过去了就是寒天,匆匆又是一年。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译文: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就连历法也换新了。那些迎寒的梅花、杨柳等树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寒天的临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