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小园,园中小山。闲闲十亩之间。与白鸥往还。
山中小园,园中小山。闲闲十亩之间。与白鸥往还。
竹枝一竿。柳枝一弯。新来添设花栏。唤橐驼种兰。
竹枝一竿。柳枝一弯。新来添设花栏。唤橐驼种兰。
尤侗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野雉(zhì)群雊¹,猿猴相追。
注释:¹雊:读如够,野鸡叫。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还望故乡,郁何垒(lěi)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随波转薄¹,有似客游。
注释:¹转薄:回旋停泊。薄,通“ 泊 ”。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qiú)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此诗写军旅生活的艰辛。薇,野菜,即野豌豆苗。白天我们到山上去采野豌豆苗,因为到黄昏的时候会很饿。溪谷中风很大,又有霜露打湿大家的衣裳,真是非常寒冷。野鸡的叫声遍布山野,猿猴在相互追逐。

  在这样的荒郊野外,不免使人回望故乡,然而,故乡又在哪里?忧郁如石头一般垒积胸中。每座山都有山崖,每棵树都有树枝,可我内心的忧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没有人知道。

  人生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人世,何必如此忧愁呢?我现在不快乐,时光也照样流逝。就像河里的那一只小舟,随着水波流转,也不知道会停在哪里,这就好比是我们的人生啊,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停泊。

  还是披上我的皮裘,骑着良马,在飞驰中暂时地忘却这人生的烦恼吧。

  从此诗我们可以看到,曹丕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人。在远离故土的荒郊野外,不免会产生莫名的忧愁,但这忧愁从何而来、到何而止,我们谁也不知道。而这人生,似乎也正如这忧愁一般,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到何而止。因而,还是暂时地忘却吧,不要去想它。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素蘤(huā)¹多蒙别艳欺,此花²端合³在瑶池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注释:¹蘤:“花”的古体字。²此花:指白莲。³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⁴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duò)¹
译文: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注释:¹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被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为他们发出呼呼的。这首诗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1-82
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86-188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我初学诗日,但欲¹²(zǎo)³
译文:我最初学写诗的时候,只追求文辞华美。
注释:¹但欲:想要。²工:通“攻”,致力学习或研究。³藻绘:优美华丽的词藻语汇。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译文:中年才有所领悟,逐渐窥察境界的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怪奇年间出,如石漱(shù)(tuān)(lài)¹
译文:怪笔奇句偶尔写出,有如顽石被急流冲洗。
注释:¹湍濑:水浅流急处;石上的急流;水浅流急处。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数仞(rèn)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译文:李白、杜甫像数仞高墙,我常恨自己领会不深。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kuài)¹
译文:元稹、白居易只能说到达了门边,温庭筠、李商隐显然还不值一提。
注释:¹自郐: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正令笔扛鼎(dǐng)¹,年未造三昧。
译文:即使是扛鼎之作,也没有达到三昧的境界。
注释:¹扛鼎: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kuài)¹
译文:诗是六艺之一,哪能仅仅当作笔墨游戏呢?
注释:¹狡狯:游戏。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译文:你果真要学习写诗,作诗的工夫,在于诗外的历练。

shì

yóu sòngdài 

chūxuéshī dàngōngzǎohuì 
zhōngniánshǐshǎo jiànruòkuīhóng 
guàijiànchū shíshùtuānlài 
shùrènqiáng chánghènqiànlǐnghuì 
yuánbáicáimén wēnzhēnkuài 
zhènglìngkángdǐng wèizàosānmèi 
shīwéiliù yòngjiǎokuài 
guǒxuéshī gōngzàishīwài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沉思十五年¹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²心与剑³名。
译文:我于沉思中回首十五年间的往事,想到自己才气纵横,却屡遭挫折,辜负了自己的理想,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¹十五年:这里指作者十八岁(嘉庆十四年,1809年)成人立志以来,到道光三年(1823年)的十五年。²箫: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³剑:指报国的雄心壮志。剑态、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春来也个关心梦¹,自忏(chàn)²飘零,不信飘零(líng),请看床头金字经³
译文:春天来了,我却连一个好梦都作不成,我为自己已逝的年华忏悔,然而我不相信此生终将如此,请看我的床头放着佛经。
注释:¹春来也个关心梦:写梦境的空虚以衬托理想的无着。关心:留心。²忏:这里指对渡过的岁月感到痛惜。³请看床头金字经:是说想通过念佛经以解脱现实的处境。金字经:佛金字,指用金泥书就的文字。

  词的上半阕,作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他从十七岁以来十五年间的坎坷经历粗略地描述了一番。用了两个“纵横”,把自己怀才不遇,箫剑双负的心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才“纵横”,是说他的才能大,泪“纵横”,是说他的悲哀多。“箫心”侧重于生活中的各种幽情亲情,“剑名”则主要是大的人生追求和志向抱负,二者“双负”,作者只赢得泪纵横。

  词的下半阕,进一步写个人生活之悲:春天来时,连个关心的梦都做不成,不言也人关心自己,反言自己无倾注关心的对象;不说真实的关心,只求做个关心梦,话语中所包含的这些凄怨哀伤,是十分沉痛的。作者又巧妙地用了两个“飘零”,把自己为了功名,南北数次奔波的经历和自我安慰的复杂心情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看了词的最后一句话才知道,作者一生漂泊无定,如今虽有些悔怨,但他已不看重这些,因为人生本就是雪泥鸿爪,因为他已信奉了佛教。

  据史料记载,龚自珍在道光三年有信佛事。他回乡后在苏州与江沅、贝墉等几个佛门俗家弟子搅到一起,还参加了拜佛诵经。在作者的许多诗歌中,都有他学佛的印记,不少佛经上的语言,被龚自珍写入诗歌中。作者实际上是想通过学佛来解脱自己考场不得意的失落,这也是当时许多失意文人的通常做法。不过,读了这首词的最末一句,往往有一种苦涩生出,让人同情作者,这正是此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1、 龚自珍著;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67页
2、 吴功华.龚自珍: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第149页

chǒuérlìng··chénshíniánzhōngshì--gōngzhēn

chénshíniánzhōngshìcáizònghénglèizònghéngshuāngxiāoxīnjiànmíng

chūnláiméiguānxīnmèngchànpiāolíngxìnpiāolíngqǐngkànchuángtóujīnjīng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含烟¹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译文:带着云雾气的一棵柳树,垂地的枝条在风中一直摇摆。
注释:¹含烟:带着烟或云雾气。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佳人不忍折,怅(chàng)¹回纤手。
译文:佳人不忍心折断柳枝,只能缩回纤纤细手,伤感地望着天空。
注释:¹怅望:失意,伤感地望着天空。

liǔ

 tángdài 

hányānzhūliǔ yáofēngjiǔ 
jiārénrěnzhé chàngwànghuíxiānsh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