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宅春阴早,蓬窗望转遥。溪荪烟濯叶,泥荻雨肥苗。
泊宅春阴早,蓬窗望转遥。溪荪烟濯叶,泥荻雨肥苗。
螉蠮窥崖蜜,鵁鶄候海潮。夷犹吾进艇,且缓木兰桡。
螉蠮窥崖蜜,鵁鶄候海潮。夷犹吾进艇,且缓木兰桡。
欧大任

欧大任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 18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落落¹盘根²真得地³,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fān)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译文:溪边两棵松树盘结在一起,它们互相背离呈现奇特之貌。看上去像要展翅飞翔,就像苍龙飞坠下来吸取溪水一样。
注释:¹落落:独立不群貌。²盘根: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³得地:得到适宜生长之地。⁴拚飞:飞行轻捷的样子。⁵苍龙:比喻松。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溪上平岗¹千叠翠²,万树亭亭³,争作拏(ná)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译文:溪边平地上有无数绿树,它们亭亭玉立,像都在争取离云更近一些的态势。总以为遂了平生之愿,人间的大爱就是为它而喜欢。
注释:¹平冈:指山脊平坦处。²千叠翠:无数层的翠绿。³亭亭:高耸貌。⁴拏云势:犹凌云之势。⁵生意遂:谓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满足。⁶为渠媚:为它而做出美丽的姿态。渠:它。

  这首词曲像一幅山水画,构图很有层次:近景是姿态奇特的涧畔双松,它们像两条本来要飞上天去的龙,不知为什么折回头来探入涧底的溪水;远景是平冈上的群树,它们一片翠绿,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万树”欣欣赂荣,“双松”自得其乐,宁静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首先是“双松”和“万树”的对比:双松的位置是“涧畔”,它们的姿态是坠,是“下饮”;万树的位置是“溪上平冈”,它们的姿态是“争作拏云势”。这种位置和姿态的对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郁郁涧底松”和“离离山上苗”。“落落盘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诗句。

  其次最后两句用人们的想法来对比前面大自然的规律,是王国维想要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哲理思想。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首词中“形”与“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结尾忽翻新意:“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这是进一步超脱,完全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出发,指出树的姿态是为了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王国维要写出一种无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风景,却不能达到那种“无我”的境界;他要表现老庄的超脱却总是堕入儒家的执著;王国维不想让这首词表达出托物寓意,但最后两句反而使读者展开意境的联想。也正是这些矛盾形成了这首词中很丰富的言外意蕴,足以让读者慢慢去咀嚼品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467-470

diéliànhuā··luòluòpángēnzhēn--wángguówéi

luòluòpángēnzhēnjiànpànshuāngsōngxiāngbèichéngtàishìpànfēizhōngzhuìcānglóngxiàyǐndōngshuǐ

shàngpínggǎngqiāndiécuìwànshùtíngtíngzhēngzuòyúnshìzǒngwèijiāshēngsuìrénjiānàidàowèimèi

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
相思上北阁¹,徙(xī)(yǐ)²望东家³
译文:由于思念你而登上北面的阁楼;遥望东南面的邻家,久久徘徊不愿离去。
注释:¹北阁:北面的楼阁。²徙倚:徘徊,流连不去的意思。³东家:指东面的人家。
忽有当轩树,兼含映日花。
¹有当轩²树,兼含映日花³
译文:忽然发现当院的那棵桃树,在阳光映照下开出鲜艳的花。
注释:¹忽:忽然发现。²当轩:面对着长廊。当,面对着。轩,有窗槛的长廊。³映日花:阳光照耀下的花。
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
¹²³红粉,比素铅华
译文:艳丽似女子擦腮的红粉,白净婉如女子抹容的铅华。
注释:¹方:比方、比拟。²鲜:鲜艳。³类:类似,好象。⁴红粉:女子的化妆品胭脂一类。⁵比素:与白色相比。比:对比。素,洁白的颜色。⁶若:好象。⁷铅华:擦脸的白粉。
更使增心忆,弥令想狭邪。
更使增心忆¹,弥令²想狭邪³
译文:看到那桃花心中思念更浓,让人不禁联想到涂着白粉的娼家。
注释:¹心忆:心中想念。²令:使。³狭邪:旧时称倡家为“狭邪”,也作“狭斜”。
无如一路阻,脉脉似云霞。
无如¹一路阻,脉(mò)(mò)²似云霞。
译文:如果没有一路上的阻隔,绵绵情意将如火热的云霞。
注释:¹无如:如无,“如果没有”的意思。²脉脉:形容情思浓重,有含情欲吐之意。
严城不可越,言折代疏麻。
严城¹不可越,言折²代疏麻³
译文:无奈父母、家规如城池一样不可逾越,相思北阁的感情唯有用书简表达。
注释:¹严城:象城池一样严紧。²言折:书信表达。³疏麻: 传说中的神麻,常折以赠别。传说中的神麻,花色洁白如玉。代疏麻,以桃花代替疏麻。

duìfángqiántáoshùyǒngjiāzèngnèishī--fěi

xiāngshàngběiwàngdōngjiāyǒudāngxuānshùjiānhányìnghuā

fāngxiānlèihóngfěnruòqiānhuágèng使shǐzēngxīnlìngxiǎngxiáxié

màimàishìyúnxiáyánchéngyuèyánzhédàishū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道旁僵卧满累¹囚,过去旃(zhān)²似水流。
译文:大路的两旁倒卧着满地的俘囚,经过的毡车就像那滚滚的水流。
注释:癸巳:公元1233年。这年初春,金都汴京陷落,作者成了俘虏。农历四月,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市)羁管。这三首诗是在北渡黄河时所写。¹累囚:指被蒙古兵捆绑着的金国俘虏。累:通缧(léi),捆绑囚犯的绳索。²旃车:即毡车,指安有毡蓬的蒙古车。旃通“毡”。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红粉¹哭随回鹘(hú)²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译文:被俘的妇女啊,呜咽着跟在回鹘的马后,究竟是为谁啊,一步踉跄一回头!
注释:¹红粉:年轻妇女。²回鹘:即回纥,这里指蒙古。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随营木佛¹贱于柴,大乐²编钟³满市排。
译文:军营里珍奉的木佛价值低贱过于木柴,大乐署流散的编钟摆满在市场上摊卖。
注释:¹木佛:木质佛像。²大乐:宋代郊庙社稷等重大祭祀中使用的乐曲名称,近代改名为大和,这里使用的是原名。³编钟:乐器名称,即大小成组的钟。佛像、大乐、编钟都是神圣严肃之物,这两句说明蒙古军队野蛮,不开化,无视礼乐。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lǔ)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¹载汴(biàn)京来²
译文:到底抢掠了多少啊,你也就无须细问,那艘艘大船啊,几乎已把汴京整个载来。
注释:¹浑:全,整个。²浑载汴京来:把整个汴京城都载运来了。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¹变龙沙²
译文:森森的白骨纵横交错,遍布在原野如同乱麻;几年来桑梓毁于战火,变成了荒凉的龙沙。
注释:¹桑梓:家乡。²龙沙:本指玉门关以西隆起如龙的沙漠地带,这里借用为荒芜的地方。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只知河朔(shuò)¹生灵²尽,破屋疏烟³却数家!
译文:只以为河朔的万千生灵已经被屠杀净尽;却不料破屋上炊烟疏淡,竟还剩几户人家!
注释:¹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河:黄河。朔:北方。²生灵:老百姓。³疏烟:稀稀拉拉、断断续续的炊烟。

  第一首是写元军攻陷金都汴京后,劫掠大批妇女送往塞外一事。诗以路旁横竖倒卧的囚犯开篇,可以想见众多囚犯(俘虏),有死有活,有病有残,哀哀躺卧,不忍入目。第二句写毡车辘辘,如流水般地北驰着。装载着什么,后两句做了说明,原来毡车里满载在汴京抢劫来的红粉佳人。她们哭声震天,欲死不得,想逃不能,将要去做蒙古统治者的奴仆姬妾,任人蹂躏。她们哭不绝声,一步一回头,望着可爱的故乡,在元军的监押下离开了故土。诗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多么残忍的劫掠图!

  第二首是写元军破坏寺庙,抢劫财物的罪行。这首诗直抒其事,抓住军营驻地把寺院的木佛砍了做柴烧一事,既表现了他们的蛮横,也说明劫难的残酷程度,就连神佛的安全也不保了。此诗揭露深刻,用意巧妙。元军不仅破坏京城文化古迹,还把珍贵的乐器、祭祀珍宝等劫走。第三句反诘一句,跌宕一笔,更进一步揭露了元军劫掠之多的罪行,以“大船浑载”的事实,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憎恨。

  第三首绝句以十分洗练的笔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荒寂凄凉的画面。在构图上,诗人选择了白骨、荒沙、破屋、疏烟等最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着力刻画,写出多年战乱的浩劫对农村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桑梓繁茂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一片焦土荒漠上,尸骨纵横相藉,寒鸦聒噪争食,被洗劫一空的村村寨寨,只剩下了一堆堆焦黑断砖碎瓦,一两座屋舍的残垣中冒出几缕孤烟。这就构成了一幅荒凉、萧索、残破、恐怖、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高度概括地显示了战乱给广大农民带来的灭顶之灾。这画面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揭露和控诉力量,诗人又巧用画龙点睛之笔,将自己主观感情的抒发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第三句的“河朔生灵尽”正是一笔点出了整幅画面的主题——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黄河流域地区,在频仍残酷的战乱中几近生灵绝灭,这是一场多么巨大的民族悲剧啊!这抒情饱含血泪,凄楚悲愤,与萧索荒凉的画面融为一体,形成了苍凉悲惨的意境,读来余味无穷。

  《北渡》三首写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诗中句句都是他亲眼所见的事实。通过这些事实,读者可以体味出侵略者骄横强暴到了何种地步,亡国之民遭受的是怎样的凌辱和痛苦。大道上奔驰的是满载战胜者和他们掠夺来的珍贵物品的蒙军毡车,黄河中行驶的是把汴京城里贵重物资都装走了的蒙古大船;而僵卧在大道两旁的则全是用绳索捆绑着的亡国兵、民,跟随在蒙军马后的是“一步一回头”的受凌辱的妇女,河朔大地死尸如麻,人烟稠密的农村,现在剩下的都是些断垣破屋和零零落落的几户炊烟了。诗中还特意强调了象征文明的“木佛”和“大乐编钟”竟被随意处置,木佛贱于柴,编钟满市排,斥责野蛮侵略者不仅抢夺物资、人口,还对古代文明进行了肆意的亵渎、践踏,这是诗史,对后世很有教育作用。

参考资料:
1、 蒋学浚.历代爱国诗词鉴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83-186
2、 孔凡信.历代边塞诗赏赏析.济南市:明天出版社,1987.10:335
3、 吕智敏,侯健编著.古代田家诗田园诗鉴赏:农村读物出版社,1986:239
秋尽。叶剪红绡,砌菊遗金粉。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秋尽。叶剪红绡(xiāo)¹,砌菊²遗金粉³。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译文:秋天即将结束。叶子红得就像从红绡上剪下来的一样,台阶旁的菊花洒落黄色的花瓣。有大雁排成一字形从北边飞来,可是捎来了我的心上人从边疆写来的书信。
注释:甘草子:词牌名。¹叶剪红绡:秋天的植物叶子都变成了红色,落叶犹如裁剪下来的红丝绸一样。绡,生丝织成的绸子。²砌菊:栽种在门前台阶两边的菊花。砌,台阶。³遗金粉:撒落在地上的菊花花瓣或花粉,因菊花是黄色的花,因而称为金粉。⁴雁字:大雁飞行时所排列而成的字。⁵一行来:有一行大雁飞来。⁶边庭:边塞。此句与上句所说是一个意思,是说这位情郎从军边疆的女子,一看到有大雁从北边飞来,就想这大雁可是捎来了我的情郎从边疆写来的信?古时有鸿雁捎书的传说,因而人们常把大雁当成信使。
飘散露华清风紧。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慵整顿。聚两眉离恨。
飘散露华¹清风紧²。动翠幕³,晓寒犹嫩,中(zhòng)残妆慵整顿。聚两眉离恨¹⁰
译文:秋风萧瑟,吹动露珠飘散,吹动翠色的帘幕,早晨还不是那么寒冷。喝醉酒身体不适,妆容已残,懒得打扮。两条眉毛因离愁别恨皱起来。
注释:¹露华:露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的光华。一作“落花”。²紧:急。此句是说清风把早晨凝结的露珠吹得飘散而去。³动翠幕:清风吹动绿色的帷幕。⁴晓寒:早晨的寒冷。⁵犹嫩:还不十分太冷。⁶中酒:喝醉酒身体不适。⁷慵:懒。⁸整顿:梳妆整理。⁹聚两眉:皱眉头,人在皱眉头时两眉相聚,所以称聚两眉。聚,一作“蹙”。¹⁰离恨:对离别的幽怨。

  这首词是写闺中人思念远征之人,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意。全词淡雅蕴藉,意尤婉挚。

  此词过片两句妙。大雁为群居群飞之禽鸟,此以雁行雁阵反衬人之孤独寂寥,且以大雁能传书逗出盼边庭来信之意,两句绾结缠联,语含双关。特别是“还有”二字,纯用口语有。倘若改作“可有”“有无”,意趣就淡去了。小词淡雅蕴藉,意尤婉挚。能于传统的征人思妇题材写出一点新意来,诚为不易。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 编选.柳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

gāncǎozièr--liǔyǒng

qiūjǐnjiǎnhóngxiāojīnfěnyànxíngláiháiyǒubiāntíngxìn

piāosànhuáqīngfēngjǐndòngcuìxiǎohányóunènzhōngjiǔcánzhuāngyōngzhěngdùn

liǎngméihèn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世间无物抵¹春愁²,合³向苍冥(míng)一哭休
译文:世间没有什么事物能抵得过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应当面对苍天痛哭一场才罢休。
注释:¹抵:抵得过。²春愁: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这里指对于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忧愁。³合:应该。⁴苍冥:苍天。一哭休: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四万万人¹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²
译文:四万万人民啊一起痛哭吧,辽阔的远方哪里还有中国的疆土!
注释:¹四万万人:当时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四万万,四亿。²神州:战国时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世用它作为中国的代称。

  这首诗写面对国土被侵、主权旁落的深重民族危机,诗人满怀悲痛和无助,虽身处阳光和煦的春日,仍无法慰藉内心深处的愁绪,诗人忧国忧民,感怀于国家的懦弱与苦难,困惑国家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不禁与同胞们一起潸然泪下。全诗风格悲怆苍凉,情感浓烈真挚,闪烁着爱国精神之光。

  《有感一章》这首诗是一首写大忧和大痛的七言绝句。首句“世间无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间没有什么能够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极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抵”这个动词使后面春愁一词一下子具体化形象化了,并给人无尽的想象。春天本来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战争失败而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为春天留下了民族耻辱的阴影。当春天再次来临时,这种亡国之恨当然是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

  第二句“合向苍冥一哭休”,紧承首句,进一步写悲。只有面对苍天,放声痛哭一场才能罢休,然而这“哭”字又不仅仅写悲,因为是向着苍天去哭而不是向隅而泣,那悲必然是悲中有愤。第三句“四万万人齐下泪”,由个人悲转向亿万广大同胞悲,表现的是更大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思想情绪与亿万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末句“天涯何处是神州”,点明了以上三句所写忧愁和悲痛的原因。在苍茫的大地上,昔日的神州不知到底在何处。被帝国主义瓜分了,这必然使诗人和全国亿万人民痛哭。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表达了对清王朝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愤慨,但这首诗写忧写痛并不使人沉溺于忧愁和悲痛,而给人一种催人警醒、奋争的潜在力量。直抒胸襟,感情激越,视野广阔,笔力沉重,以反诘收束,更增添了悲痛感慨的力量,这是此诗写作上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中国历代名诗赏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828-829
2、 路则省.爱国主义教育辞典:大连出版社,1991:516-517

yǒugǎn

tántóng qīngdài 

shìjiānchūnchóu xiàngcāngmíngxiū 
wànwànrénxiàlèi tiānchùshìshén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