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初写松梢风正生,
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初写松梢风正生,
此中势与真松争。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
此中势与真松争。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
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经春寒色聚不散,
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经春寒色聚不散,
逼座阴阴将下雪。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
逼座阴阴将下雪。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
何年蒨蒨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裴生诗家后来客,
何年蒨蒨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裴生诗家后来客,
为我开图玩松石。对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劳君上山屐。
为我开图玩松石。对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劳君上山屐。
皎然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5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
青阳开动,根荄(ɡāi)¹以遂²,膏润³并爱,跂(qí)行毕逮。
译文:春天来了,小草开始生根发芽。春天的雨露滋润万物,一切动植物都得到了雨露的覆蔽。
注释:¹荄:草根。²遂:生出。³膏润:指雨露滋润。爱:覆蔽。跂行:这里是泛指动物用脚走路。
霆声发荣,壧处顷听,枯槁复产,乃成厥命。
(tíng)声发荣¹,壧(yán)处顷听²,枯槁(gǎo)复产,乃成厥(jué)命。
译文:春雷阵阵,听到春雷的声响后,蛰伏在岩洞里的动物无不欢欣,随之而起,结束了漫长的冬眠,开始了春天新的生活。
注释:¹荣:指草木开花。²壧处顷听:这句是说蛰伏在岩洞里的动物都倾听而起。壧,与“岩”相通。顷,与“倾”相通。
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群生啿啿,惟春之祺。
众庶(shù)(xī)¹,施及夭胎²,群生啿(dàn)³啿,惟春之祺
译文:冬天枯萎了的草木也都生出了萌芽,一切生命在春的季候里都得以成长。春天万物和乐,春天的恩泽广及尚未出生和成长的生命。万物繁殖众多,都是因为受到了春天的福佑。
注释:¹众庶熙熙:众庶,众多的生命。熙熙,和乐的样子。²施及夭胎:施,延伸。夭,还没有生长的生物。胎,处于母胎中的生物。³啿:丰厚的样子。⁴祺:福,福佑。
青阳,指春天。汉代举行祭天大典的时候,也祭祀四时之神。这首《青阳》是专为祭祀春天之神而作的。歌中写出了大地回春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表达了向神灵祈福的心愿。

qīngyáng

míng liǎnghàn 

qīngyángkāidòng gēngāisuì gāorùnbìngài xíngdài 
tíngshēngróng yánchǔqǐngtīng gǎochǎn nǎichéngjuémìng 
zhòngshù yāotāi qúnshēngdàndàn wéichūnzhī 
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
反照¹入闾(lǘ)²,忧来与谁语³
译文:夕阳的斜照,射入了深深的闾巷,有谁和我说话,排解新来的忧伤。
注释:¹反照:即返照,夕阳的返光。²闾巷:里巷,乡里。³忧来与谁语:一作“愁来谁共语”。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古道无¹人行,秋风动禾黍(shǔ)²
译文:古道荒凉,黄昏时很少看到行人,秋风掀动禾黍,我愁思绵绵无量。
注释:¹无:一作“少”。²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这是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怀古诗,描绘秋日傍晚的寂静凄凉景色,抒发了满怀忧愁而又无人“共语”的悲哀,语言凝练,耐人寻味。

  诗一开始从写静态的景入笔:一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还留有残砖破瓦的街巷上。这凄凉的秋暮景色,不禁使诗人触景伤情,忧从中来。此时诗人希望有人能来听他诉说心中的忧伤。若能如此,或许能消释一点压在诗人心头的忧伤。次句紧承首句,“忧来与谁语”,可是环顾四周,竟空无一人,没有谁能来听自己倾诉。这两句诗,景中有情,情随景生。诗人以朴素简练的语言,点染出自己面对断垣残壁的空城时的悲哀,而此时的空城又恰恰是秋天里“反照入闾巷”时分的空城,这就更浓重地渲染出了作者此时的悲凉心情。

  诗的后两句把人们的视线从近景引向远景:在冷清的古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见古道旁杂草丛生的田野里,禾黍在秋风中瑟缩发抖。昔日喧闹的古道上,只有秋风吹禾黍发出的肃杀凄凉的声音,这声音使古道显得越发空旷寒寂,听了愈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这里“秋风动禾黍”一句还暗合了《诗经·王风·黍离》之意。《王风·黍离》诗序说:“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作者在这里贴切自然地借“黍离之悲”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惆怅之感。诗人在后两句诗中以极其洗练传神的笔墨轻轻地勾勒了几笔,虽无一字言“忧”,而“忧”意早已溢出言外,悠长不尽。

  这首诗结构简单,但画面十分生动,令人读后易生苍凉之感。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31-332

qiū

gěngwéi tángdài 

fǎnzhàoxiàng yōuláishuí 
dàorénxíng qiūfēngdòngshǔ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¹,嫌淡无味。主人闻已²,更³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¹⁰食盐。食已口爽¹¹,反¹²为其患¹³
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做客,和主人一起吃饭,嫌弃食物淡而无味。主人听到之后,于是又在菜里添加了盐。他吃了后觉得很美味,于是自言自语说:“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量多的时候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不吃菜只吃盐。吃过之后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注释:¹食:食物。²闻已:听罢。³更:再次。⁴益:增加。⁵既:已经。⁶所以:……的原因。⁷故:缘故。⁸复:再。⁹智:智慧。¹⁰空:空口。¹¹口爽:口味败坏。爽:差、败坏。¹²反:反而。¹³患:祸患。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朋友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地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之所以每样菜都好吃,是因为有盐,盐是百味之源。”傻人以为盐嫌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rénshíyán

sēngqié nánběicháo 

    yǒurén zhìjiā zhǔrénshí xiándànwèi zhǔrénwén gèngwèiyán yánměi biàn便niànyán  suǒměizhě yuányǒuyán shǎoyǒushàngěr kuàngduō  rénzhì biàn便kōngshíyán shíkǒushuǎng fǎnwèihuàn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候吏(lì)¹立沙际,田家连竹溪²
译文:管理驿站的官吏站在水边,农家连着竹林中的小溪。
注释:潜水:即前河,在今安徽潜山,东南流入皖水。驿:驿站。¹候吏:管理驿站的官吏。²竹溪:竹林中的小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枫林社日¹鼓,茅屋午时²鸡。
译文:枫林里传来社日祭神的鼓声,中午时分茅屋里响起鸡啼。
注释:¹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社日分春社秋社,此指秋社。²午时:中午前后。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鹊噪(zào)晚禾¹地,蝶飞秋草畦(qí)²
译文:喜鹊在秋熟庄稼里鸣叫,蝴蝶在秋草垅上翩翩飞舞。
注释:¹晚禾:泛指秋熟庄稼。²畦:田垄。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驿(yì)¹宫树²近,疲马再三嘶(sī)
译文:在靠近驿亭的树下,疲惫的马儿在不住地长声嘶鸣。
注释:¹驿楼:即驿亭。²宫树:屋旁之树。宫,房屋的通称,此处复指驿楼。

  这是一首写驿站送客的诗。此诗写诗人驿站送客时的所见所闻,其中首尾两联点明送客,中间四句都是写景。全诗采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乡村风俗画。

  首句写驿馆的官员早已站立在潜水河的沙洲边迎接。“沙际”二字点明送别之地。接着介绍了送别之地的环境:竹溪环绕田舍,宁静清新,一派田园风光,一派水乡野趣。

  颔联描绘了一幅农家画面,把乡村民俗写得有声有色。“枫林”“茅屋”是送别时所见。秋日中午,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构成一幅祥和温馨的农村安居图。

  颈联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鹊噪之动衬托禾地之静,蝶飞的动景衬托晚禾秋草的静景,晚禾秋景的视觉与鹊噪的听觉描写相结合,“鹊噪晚禾地”的远景和“蝶飞秋草畦”的近景相结合。

  尾联两句写远行之人看到驿站后的心情,照应诗题,点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结句写马匹一次又一次发出欢乐的嘶鸣,衬托旅人的欢快之情。

  全诗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紧紧围绕潜水驿,写其周围村庄、田野秋天社日的风光景色,采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写景,从村内写到村外,从人类写到虫鸟花草,描绘出一片祥和之景,烘托渲染出依依惜别之情。其中“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这两句,很受北宋诗人王安石所激赏,曾亲笔书之悬挂于府第中(《雪浪斋日记》)。王安石《即事》“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二句就脱胎于此联(《复斋漫录》)。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5-106

qiūsòngzhìqiánshuǐ驿--liú

hòushātiánjiāliánzhúfēnglínshèmáoshí

quèzàowǎndiéfēiqiūcǎo驿lóugōngshùjìnzàisān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汉文皇帝有高台¹,此日登临曙(shǔ)色开²
译文: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注释:¹高台:指望仙台。²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晋¹云山皆北向²,二陵(líng)³风雨自东来。
译文: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注释:¹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²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³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⁴东:一作“西”。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¹门令尹谁能识²,河上仙翁³去不回。
译文: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注释:¹关:函谷关。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后随老子而去。²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³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且欲近寻彭泽宰(zǎi)¹,陶然²共醉³菊花杯
译文: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注释:¹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²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³共醉:一作“一醉”。⁴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曙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语气上转承自然,一气呵成。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这与诗人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等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唐诗宋词(第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27-129
2、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502-503
3、 任犀然.唐诗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16

jiǔdēngwàngxiāntáichéngliúmíng

cuīshǔ tángdài 

hànwénhuángyǒugāotái dēnglínshǔkāi 
sānjìnyúnshānjiēběixiàng èrlíngfēngdōnglái 
guānménlìngyǐnshuínéngshí shàngxiānwēnghuí 
qiějìnxúnpéngzǎi táorángòngzuìhuāb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