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帘捲隐回廊,寂寞难禁夏日长。自恨不如双燕子,衔泥犹解出宫墙。
珍珠帘捲隐回廊,寂寞难禁夏日长。自恨不如双燕子,衔泥犹解出宫墙。

gōngyuànsān--zhūchéngyǒng

zhēnzhūliánjuǎnyǐnhuílángnánjìnxiàzhǎnghènshuāngyànzixiányóujiěchūgōngqiáng

朱诚泳

朱诚泳

(1458—1498)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6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麴尘裙与草争绿,象鼻筩胜琼作杯。
(qū)尘裙¹与草争绿,象鼻筩(tǒng)²胜琼(qióng)³作杯。
译文:姑娘的黄绿色裙子与春草争绿,粗直如象鼻的竹酒筒胜过美玉杯。
可惜小舟横两桨,无人催送莫愁来。
可惜小舟横两桨,无人催送莫愁来。
译文:可惜小船白白地横着两只桨,没有人急催着把莫愁姑娘送回。

  谢薖被南宋吕本中列入江西诗派,刘克庄称赞他作诗好苦思。此诗在语言上很有江西诗派的瘦硬特色。七言绝句的句法,一般是前四后三,读来富有音乐美,江西派诗人却上承韩愈诗派,力求生新。此诗首句“麴尘裙与草争绿”,句式是前三后四。次句“象鼻筩胜琼作杯”,句式是三、一、三。语言上还极力避熟求生,所以首句不用“浅黄裙”而用“麴尘裙”、次句不用“竹筒杯”而用“象鼻筩”。尤其是末二句十四字中,把《莫愁乐》末二句化入,但又是反用其意:处处都表现出江西诗派的作风。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记游小诗。诗人生活过得十分清苦,却自得其乐,在良辰美景的享受中,又忽发浪漫的遐想,希望有“艇子”送来“莫愁女”,听一曲清音。全诗在语言上很有江西诗派的瘦硬特色,遣词设譬尚不落俗套,代表了作者诗作清新自然的一面。

  “麴尘裙与草争绿”,夏日游湖,湖畔绿草丰茂,草上游人往来,特别是仕女的浅黄裙,在绿草的映衬下格外绚丽夺目,如同在与绿草争艳。“象鼻筩胜琼作杯”意指畅怀痛饮,用粗如象鼻的竹筒饮酒,胜过用赤玉精雕细刻成的酒杯,美景在目,美酒在手,诗人逸兴顿发。由游湖见到小舟双桨,联想到莫愁这位美女。

  “可惜小舟横两桨,无人催送莫愁来。”莫愁有两个,一个是石城女子,善唱歌谣,所以在六朝乐府中留下了一首《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桨,催送莫愁来。”另一是洛阳女子。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后人往往合二为一,作为美女代称。但在此诗中,还是偏重前者。诗人好用大杯狂饮而不爱华贵玉杯、怀想民间女子莫愁而不怀想娇艳的大家闺秀,游兴之高,怀想之异,活现出一个洒脱不俗的诗人形象。在宋诗中,这类性灵自然流露、不加掩饰的作品,并不多见。

  这首记游小诗具有民歌风格,虽无深意,而遣词设譬尚不落俗套,代表了作者诗作清新自然的一面。全诗新鲜还略带拗口,后二句凭空想来,似与前两句意思不接,却又警拔稳妥。清人王士稹赞其近体诗多佳句,称“非苏、黄门庭中人不能道”(《谢幼檠文集又跋》),是为确论。

参考资料:
1、 陈衍.宋诗精华录:巴蜀书社,1992年:417
2、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036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¹闹宫廷。
译文:街东街西都在宣讲着佛教的经典,又撞钟、又吹螺,使宫廷也为之轰动。
注释:¹撞钟吹螺:钟、螺皆乐器,呜呜咚咚地奏响,以号召群众。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xiá)¹排浮萍²
译文:用利诱和威胁的手段大肆宣扬祸福的轮回报应,听闹万头耸动仿佛排列在水面的点点浮萍。
注释:¹狎恰: 同“洽恰”,稠叠密集貌。此乃唐人语。²排浮萍:如浮萍般挤在一起。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liáo)落如明星。
译文:黄衣道士也在讲说道家的仙术,但听闹寥寥象稀疏的晨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译文:华山的女子家中世世信奉道教,她想要驱除佛教等异端而使所有的人都皈依仙灵的道教。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洗妆拭面著冠帔(pèi),白咽红颊长眉青。
译文:于是她洗去脸上的胭脂而披戴上道家的冠帔,粉白的脖颈、绯红的脸颊还有青黑的长眉使她妖娆美丽。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¹不许人开扃(jiōng)²
译文:于是她升坐在法坛上宣讲得道的真诀,道观的大门也不许别人随意打开。
注释:¹观门:道观之门。²开扃:开门。扃,门栓。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hōng)¹振动如雷霆。
译文:不知是谁暗中传递了她传道的消息,一下子如雷霆震动般传了开来。
注释:¹訇然:大声貌。訇,拟声词。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轩。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huá)(liú)¹塞路连辎(zī)²
译文:佛寺的听闹霎时间散得干干净净,而走向道观的大路上却挤满了达官贵人的车马。
注释:¹骅骝:相传为周穆王乘坐的八骏之一,后泛指良马。²辎轩:四周有帷幕的车。辎,车前面的帷。轩,车后面的幔。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译文:观中坐满了人之后,只好坐在观外,来得晚的人连地方都没有,也就无缘聆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抽簪(zān)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yíng)¹
译文:入迷的听闹解下钗钏与环珮纷纷布施,堆起在观前的金玉光彩照耀令人炫目。
注释:¹青荧:青光闪映貌。此状金玉堆积,光彩闪烁。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天门贵人¹传诏召,六宫²愿识师颜形。
译文:皇宫中的贵人也传达了召见她的圣旨,六宫中的后妃们也都想瞻仰一下道姑的容颜。
注释:¹天门贵人:即宫中贵人,宦官。天门,指宫门。²六宫:指后妃们。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玉皇¹(hàn)²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³
译文:那至高无上的玉皇,似乎也颔首点头同意她前往,乘龙驾鹤翩然飞去青霄当中。
注释:¹玉皇:玉皇大帝,道教的天帝。²颔首:点头,同意。³青冥:青天。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译文:那些豪门子弟哪里懂得道的真谛,却也纷纷马不停蹄来到她的居处徘徊。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云窗雾阁²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²
译文:她的居处是云窗雾阁而隐秘莫测,重重翠幔深处隔着金色的屏风。
注释:¹云窗雾阁:指华山女的居处。²翠幔、金屏:形容华山女居处的富丽隐秘。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仙梯难攀俗缘²重,浪凭²青鸟通丁宁³
译文:只可惜这些人俗缘太重而难以攀上登天的仙梯,空费了青鸟传信所致的一片至诚心意。
注释:¹俗缘:尘世因缘。²浪凭:漫凭,随意凭借。青鸟通丁宁:《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 西王母暮必降尊像.... .....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履玄琼凤文之舄,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母旁。”青鸟为交通仙凡的使者。³丁宁:同“叮咛”,即通消息。

  此诗的开头写佛教徒由于得到皇帝的支持而招摇撞骗,诈取财物。世代奉道的华山女,为了骗取财物,同时和佛教相抗衡,故设圈套,乔妆打扮,用妖冶的色相迷惑群闹,甚至轰动了宫廷。豪家少年,则如蝇逐臭,追逐这个浓抹艳装的女道士。此诗运用铺垫、烘托、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幽默冷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广张罪福资诱胁,听闹狎恰排浮萍”。诗的开头四句,作者以用漫画式的笔法,为读者形象地展现出佛教徒“俗讲”的盛况。中唐时期,京城长安,处处传来佛教徒撞钟击磬、吹法螺、讲唱佛经故事的喧闹之声,一直响到九重宫闱之中去了。这就是唐代佛教僧侣盛行的所谓“俗讲”。他们借佛经故事大肆宣扬崇佛之福和世俗之罪,恣意地诱惑、恫吓听闹,而听的人却重重叠叠、密密麻麻,像水上的浮萍那样飘来荡去。作者仅用四句铺写,就把中唐佛教势力之盛和群闹迷信的狂热劲儿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来了。

  “黄衣道士亦讲说”等十六句铺写道教与佛教抗衡、转败为胜的经过及盛况;为了与佛教徒争夺听闹和钱财,道教徒们登坛讲道,但在他们的法座之下,听闹却如拂晓的星星,寥寥无几。道教徒们当然不甘心,为了挽回败局,于是巧施妙计,寻得一个世代崇奉道教的华山年轻女道士来长安讲道。这个女道士洗妆拭面,擦脂抹粉,双眉画得又黑又长,浓妆艳抹地披上道袍登坛讲道。这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道士,她揣摸听闹普遍存在好奇心理,所以她一方面故意紧闭观门,摆出一副道家真诀不能外传的样子,另一方面又暗中派人散布消息。

  “不知谁人暗相报”,不过是诗人使用反跌法虚晃的一笔。突然之间形势陡转,长安城里,如风卷浪,如雷振耳,车马连翩,万人填巷,一齐拥向这个清冷的道观,出现了观内观外,听闹如云、立脚无地的场面;而闹家佛寺,则人迹如扫。这个女冠的美目倩笑,立即征服了这些善男信女,他们当场施献财物,“抽钗脱钏”,唯恐不及,法座之下,“堆金叠玉”,盛况空前。这一段看似极客观自然的铺叙,实际上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巧妙安排的。它一方面通过这场闹剧,形象地说明这次道教徒的转败为胜,并不是靠高深灵验的道法,而靠的是女道士的搔首弄姿,卖弄色相,实际上和那些倚门卖笑的娼妓并无二致。而佛教的经义和高僧们的如簧巧舌,竟抵挡不住一个青年女道士的红颊长眉,它的虚伪和脆弱便可想而知了。这场闹剧还使读者看到了那些善男信女们的精神之空虚和愚昧,其手法可谓一石三鸟。

  “天门贵人传诏召”十句写华山女冠的风流韵事和入宫秘密。这个女道士的姿色和风流,不仅轰动了长安市井,而且传入了禁宫深闱,赢来了六宫的召见,玉皇的颔首。诗的最后六句,写那些过去曾与华山女有过暧昧关系的“豪家少年”、浪荡子弟,以为华山女还在道观,仍象过去那样如蝇逐臭似地在道观周围一遍一遍地转来转去,并且买通人去暗表情愫。他们哪里知道华山女早已尘缘断绝,身处“青冥”,但事涉皇帝,不得明言,所以作者只得以“慌惚”之笔,写“慌惚”之事。托诸“豪华少年”的俗缘太重,“仙梯难攀”,虽然青鸟频遣,殷勤叮咛,仍是枉费精神罢了。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把华山女入宫前与豪家少年的风流韵事和入宫后与皇帝不可告人的秘密写得曲尽其妙。它不仅通过女道士的秽行,进一步撕开了道教的虚伪外衣,也无情地撕破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冠冕堂皇的龙袍,所以查慎行说:“与杜老《丽人行》结处意同,而此更含吐蕴藉。”而儒学家朱熹则指责说:“亵慢甚矣!”通过这截然相反的评语,可以看到诗的讽刺力量。

  韩愈善于用小说式的手法写诗。他不仅用小说式的手法描写文人的坎坷身世和文化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幽默小景,更善于用小说式的手法去描绘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华山女》就是一例。在这首诗里,作者成功地寓讽刺于写实之中,用漫画式的笔调,展现出一幅幅中唐长安佛道二教激烈斗争的风俗画卷。并通过佛道教徒自身的登台亮相,穷形极相地撕开了封建宗教庄严神圣的外衣,把它们用以欺骗民闹的卑劣伎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还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上自皇帝、下至市井小民的污浊社会风气。至于这首古体叙事诗结构上的转折顿挫、笔法上的虚实衬跌,语言上的平直浅近,风格上的古朴劲健,亦堪称韩诗中的上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69-472页
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接。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获辄无遗者。
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zāo)¹设于路侧;又爱著(zhuó)²(jī)³,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接。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获辄(zhé)无遗者
译文:猩猩在山谷中出没行走,常都是几百只一群。(他们喜欢喝酒)村里人就把酒和酒糟放在路边。猩猩又喜欢穿木屐,村里人就编了不少草鞋,并用绳子勾连起来,也放在路旁。猩猩一见摆着的鞋和酒,就知道这是村里人设置的机关,猩猩还知道设置机关的人的长辈的名字,便指明道姓的骂到道:“你们这些家伙,想诱捕我们吗?我将放弃这些东西离开。”这样持续了许多次后,猩猩们便相互商议说:“咱们试着品尝一点酒。”等到尝到味道,并很快就醉了,于是就取鞋子穿,终于被这些村里人抓住了,并且全部被抓了,没有一个漏网逃脱者。
注释:¹糟:酒糟。²著:穿。³屐:木底有齿的鞋子。⁴设张:设置诱捕的机关。设:设置。⁵奴:奴仆,混蛋,骂人语。⁶逮:直到。⁷辄:就。⁸遗者:漏网逃脱者。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齐景公好¹(yì)²,使³烛邹(zōu)鸟而亡之。公怒,诏(lì)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¹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¹¹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¹²罪一也;使¹³吾君以鸟之故¹⁴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¹⁵鸟而轻¹⁶¹⁷,是罪三也。数(shǔ)烛邹罪已毕¹⁸,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¹⁹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不久,鸟逃跑了。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¹好:爱好,喜爱。²弋: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³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⁴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⁵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⁶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⁷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⁸欲:想。⁹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¹⁰数:历数;列举。¹¹汝:你。¹²是:这。¹³使:致使,让。¹⁴故:原因,缘故。¹⁵重:重视,以……为重。¹⁶轻:轻视,以……为轻。¹⁷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¹⁸毕:结束。¹⁹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

  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

  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委婉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晏子的高明之处)。

开禧元祀更元正,宿两新收放晓晴。
开禧元祀(sì)¹更元正²,宿两新收³放晓晴。
译文:开禧元年的元旦,做了两个晚上的四柱清册新收项天就放晴了。
注释:¹元祀:元年。²元正:正月元旦。³新收:财政用语。为“四柱清册” 中之一项。⁴晓:黎明。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译文:过了午夜梅花就又添一岁,在梦中恍恍惚惚听到爆竹声。
方知人喜天亦喜,作麽钟鸣鸡未鸣。
¹知人喜天亦喜,作麽²钟鸣鸡未鸣。
译文:方才知道人开心上天也开心,怎么钟响鸡却还没有打鸣呢?
注释:¹方:方才。²作麽:怎么,为什么。
老子年龄君莫问,屠苏饮了更无兄。
老子年龄君莫问,屠苏饮了更无兄。
译文:我的年龄你就别问了,喝过屠苏酒以后也就没什么兄弟之分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