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云冻不飞,江水明素练。
千林冥若空,遥峰隐还见。
渔歌岩下起,落日声犹转。
岚云冻不飞,江水明素练。
千林冥若空,遥峰隐还见。
渔歌岩下起,落日声犹转。
周复俊

周复俊

(1496—1574)苏州府昆山人,字子吁,号木泾。嘉靖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四川、云南左右布政使,官至南京太仆寺卿。弱冠与王同祖、顾梦圭并称“昆山三俊”。居官贞介,里居闭门谢客。有《东吴名贤记》、《泾林集》、《全蜀艺文志》、《玉峰诗纂》。 ▶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土花¹曾染湘娥黛(dài),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xī)(zhuī)²是凤翘³
译文: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注释:¹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²犀椎:即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³凤翘:凤形首饰。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只应长伴端溪¹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²前头见玉萧。
译文: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注释:¹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²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这是一首抒写秘恋之情的词作。

  上片写一对恋人偷偷在竹林中幽会的情状。首句点出幽会地点,次句写二人相见后,心潮澎湃,相对垂泪。三四两句写幽会时难忘之事:恋人头上的凤翘碰到了青竹,发出动听的声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却。

  下片写两人分别后,主人公独自一人时的情状。首二句写主人公欲以笔墨寄托情怀,结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鹦鹉向恋人传情达意,一举一动,痴情流露,真情可感。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深隐的恋情,用苔藓遍布的竹子和晶莹难以消除的泪水来打开全词,这段恋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泪如疤。总体来说,这首词的写作风格清新淡雅,虽然不能算是纳兰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将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算是一首别致的小词。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4页
2、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18页

cǎisāng ·huācéngrǎnxiāngédài

lánxìng qīngdài 

huācéngrǎnxiāngédài qiānlèinánxiāo qīngyùnshuíqiāo shìzhuīshìfèngqiào 
zhǐyīngchángbànduān qiūcháo yīngtōujiāo fāngxiǎngqiántóujiànxiāo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一枕清宵(xiāo)¹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²。前驱风触鸣珂(kē)³,过霜林、渐觉惊栖(qī)。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译文:一夜好梦,可惜被邻居家的鸡给吵醒了。匆匆忙忙骑马登上路途,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淡淡的唤气和衰败的枯草。策马前行,马笼头上的玉饰被风吹得玎玲作响,驶过结霜的树林,将那栖宿于树上的鸟惊起。冒着征途上的劳苦,自古最凄凉的就是长安道。又往前走,路过了孤村,只见楚地的天空开阔,天还没有亮。
注释:¹清宵:清静的夜晚。²淡烟衰草:形容秋日的凄凉景象。淡烟:轻烟。³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⁴栖鸟:栖宿于树上的鸟。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念劳生¹,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gěng)²难停,暮云渐杳。但黯(àn)黯魂消³,寸肠凭谁表。恁(nèn)(qū)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译文:想到这劳苦的一生,遗憾的是在芳华年少之时,聚少离多。感叹自己如同风中折断的苇梗难以停下,傍晚的云渐渐飘远。只是这黯然销魂的心情向谁表述呢。就这样一直奔波着,何时才能结束。又怎么比得上,重返帝都,不惜重金,博取美人欢心。
注释:¹劳生:辛苦劳累的生活。²断梗:折断的苇梗。³黯黯魂消:指心神极度沮丧,好像失去了灵魂。⁴瑶京:繁华的京都。⁵买千金笑:即千金买笑,意为不惜重金,博得美人欢心。

lúntáizizhōngdiào--liǔyǒng

zhěnqīngxiāohǎomèngbèilínhuànjuécōngcōngdēngmǎndànyānshuāicǎoqiánfēngchùmíngguòshuānglínjiànjuéjīngniǎomàozhēngchényuǎnkuàngliángzhǎngāndàoxíngxíngyòucūnchǔtiānkuòwàngzhōngwèixiǎo

niànláoshēngfāngniánzhuàngsuìduōhuānshǎotànduàngěngnántíngyúnjiànyǎodànànànhúnxiāocùnchángpíngshuíbiǎonènshíshìleyòuzhēngshìquèfǎnyáojīngzhòngmǎiqiānjīnxiào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琤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岁在壬(rén)¹,余与晦(huì)²泽望³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fēn)霭淟(diǎn),明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yǎo)。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chǐ)¹⁰气。呼嗟(jiē)咽续,忽尔冥¹¹(jì)¹²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¹³插于幽篁(huáng)¹⁴,缨络¹⁵缠于萝阙¹⁶。琤琮(cóng)¹⁷俯仰¹⁸,金¹⁹奏石²⁰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余愕(è)(chì)²¹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²²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山中苦²³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译文:那年是壬午年,我和晦木、泽望两个弟弟进入四明山,从雪窦山回到过云。这里云雾缭绕,充满了整个山谷,乱云并不飞散,高高的瀑布因云雾遮蔽,好像停止了下落,蜿蜒曲折的山路向远处延伸。我们撤去烛火夜行,雾和露水沾湿了衣裳。山间寒气彻骨,大家相互看着对方呼吸的白气,只能听到彼此断断续续的喘气声和叹息声。忽然,雾散云收,天地都出现在眼前,万物改换了样子,眼前一片光亮。小草上结着圆圆的冰珠,树上长长的枝条镶着白玉般晶莹的冰衣。幽静的竹林像插满美人头上的银色玉簪,柔软的藤蔓像缀满美人颈上的成串珠饰。风吹草木,发出铮铮琮琮玉石般的的声响,就像乐器奏击的声音,即使是微小的一叶一茎,也没有不被冰雾缠绕的。
注释:过云:浙江四明山内的一个地段。木冰:一种自然现象,雨着木即凝结成冰。又称“木介”。¹壬午:指年(明崇祯十五年)。²晦木:黄宗羲的弟弟,名宗炎,世称立溪先生。³泽望:亦作者弟弟,名宗曾,号缩斋,人称石田先生。⁴四明: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属天台山支脉。⁵雪窦:山名,在浙江省奉化县西,为四明山分支。⁶雰:雾气。⁷淟浊:混浊,污垢。⁸窈然:深远貌。⁹岚:山林的雾气。¹⁰禠:剥,夺。¹¹冥:晦暗。¹²霁:本指雨止,这里指云雾散。¹³珑松:同“珑璁”,即玉簪。¹⁴篁:竹林,竹丛。¹⁵缨络:串珠玉而成的装饰物,多用为颈饰。¹⁶阙:通“缺”,空隙处。¹⁷琤琮:玉石碰击声。¹⁸俯仰:高低。¹⁹金:金属乐器,如钟、钹。²⁰石:石制的乐器,如磬。²¹愕眙:惊视。眙,直视貌。²²五行:指刘向《五行传》。其书曰:“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²³苦:极。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鐍人间。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愆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xiāo)¹沸响,扃(jiōng)²(jué)人间。屯烟佛照³,无殊阴火之潜,故为愆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shuò)心骨。南箕(jī)(chǐ)口,飞廉(mǐ)¹⁰;土囊(náng)¹¹大隧(suì)¹²,所在而是。故为勃郁¹³烦冤¹⁴之所不散,溪回壑(hè)转,蛟¹⁵(chī)¹⁶(huò)(zhé)¹⁷,山鬼窈窕(tiǎo)¹⁸,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kè)¹⁹。天呵地吼,阴崖冱(hù)²⁰穴,聚雹(báo)堆冰,故为玄冥²¹之所长驾²²;群峰灌顶,北斗堕脅(xié),藜(lí)蓬臭(xiù)²³,虽焦原竭泽,巫吁魃(bá)²⁴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yào)²⁵之所割匿²⁶。且其怪松入枫²⁷,礜(yù)²⁸(wǎng)²⁹,碎碑埋甎(zhuān),枯胔(zì)³⁰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³¹,高僧悬记³²,冶鸟³³木客³⁴,窅(yǎo)³⁵(cuì)³⁶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yù)³⁷
译文:我惊奇地看着并感叹道:“这不是人们所说的木冰吗?《春秋》上写过它,《五行》上记载过它,怎么我们家乡也有这种奇异之景呢?”话还未说完,有一个当地的僧人在旁边笑着说:“这有什么值得诧异?山中极冷,刚进入十一月,就风起云涌,冰凌满山,所以常年积满霜雪。因为这里地处万山之中,没有尘俗的纷争,隔绝人世,既无乡村和寺庙的烟火,也没有特殊的地热潜入,所以酷热的太阳的热量也到不了这里。这里距离平地有一万八千丈,强劲的风像急转的车轮,侵人心骨。像南箕星张着大口,风神在这里停车,到处都是土洞和长长的隧道,所以大风回旋不散。溪流迂回,山谷递转,蛟螭潜伏,山鬼妖媚。暴风强劲有力,瀑布震天作响,天地怒吼,背阳的山崖封闭了洞穴,堆聚着冰雪,所以这里常年被北方玄冥所控制。群峰直上云霄,北斗星都似乎堕入她的腰际,杂草的气味浓郁,即使是原野枯焦,沼泽干涸,巫师呼唱着旱魃狂舞,这里也常年如秋夜般凉爽阴湿,这里好像被太阳分割藏匿起来。况且这里怪异的松树和枫树上的人形瘿瘤、毒石杂草、破碎的古碑、残埋的砖块、腐肉枯骨,都可以兴云吐雨。更有仙宫里治理此间的仙灵,山岳间显赫的精魂,高僧大德在山崖上刻下的文字,还有妖鸟和山怪,(这一切神异)汇集在这里,幽邃难明,他们的气息都收敛着而不散发,所以总是那么寒冷而不温暖。”
注释:¹嚣尘:喧闹多尘埃。²扃:关锁,引申为隔绝。³佛照:寺庙的灯火。⁴阴火:磷火,野地夜间常见的青色火焰,俗称鬼火,实际是磷的氧化现象。⁵愆阳:阳气过盛,多指天旱或酷热。愆,超过。⁶刚风:强大的风。⁷南箕:星宿名,古人认为南箕主风。⁸哆:张口貌。⁹飞廉:风神。¹⁰弭节:驻车。弭,止。节,策,马鞭。¹¹土囊:土穴。¹²隧:洞。¹³勃郁:蕴积,壅塞。¹⁴烦冤:风回旋貌。¹⁵蛟:传说的动物,龙类,能发洪水。¹⁶螭:传说的动物,龙类。¹⁷蠖蛰:像蠖一样伏藏。蠖,一种昆虫。¹⁸窈窕:深远貌。¹⁹嗑:碰,敲击。²⁰沍:闭塞。²¹玄冥:水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神玄冥。”²²驾:骑,乘。²³臭蔚:气味浓郁。²⁴魃:神话中的旱神。²⁵曜灵:太阳。²⁶割匿:割舍和躲藏。²⁷人枫:即“枫人”,枫树上生成的人形瘿瘤。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曾有记载。²⁸礜石:《山海经》中记载的有毒的矿石。²⁹罔草:纠结的丛草。³⁰胔:肉腐烂。³¹炳灵:显赫的魂灵。³²悬记:高处的题记。³³冶鸟:晋干宝《搜神记》中所载的鸟名。³⁴木客:山中的精怪。³⁵窅:深远。³⁶崒:通“萃”,聚集。³⁷燠:暖。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¹之地;同一过忒(tè)²,有无关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³,无与(yù)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jǔ)(yǔ)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译文:我于是喟然长叹说:“哎!同是一样的寒来暑往,但仍有不听命于自然的地方;同是一样的变化无常,就有与占卜吉凶无关之处。住在这里的人,难道就没有翻越山峰挖掘药材,说着有高深道理的话语,做着与世不同的行为的人,就没有能参与决定人间治乱命运的人吗?我正难容于世间的法度,正想过去向他们求教一番。”
注释:¹造化:创造化育,指天地、自然界。²过忒:此处犹言“变更”。³畸行:异味行。⁴与:参预,在其中。⁵数:气数,命运。⁶龃龉:不合,不融洽。
这是一篇奇特的游记。四明山过云地区的木冰本来就是罕见的奇特景观,作者绘声绘色,善造意境,写木冰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晶莹的世界,写木冰的形成,又令人夺魄心惊,纸上生寒,确实是揉细腻的工笔与磅礴的气势于一体。更奇特的是它的结尾,感慨似乎漫不经心,寓意若有若无,结合作者身世处境,实在引人深思。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ē)与那(nuó)¹!置²我鞉(táo)³
译文: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
注释:¹猗与那与:犹“婀欤娜欤”,形容乐队美盛之貌。与,同“欤”,叹词。²置:植,竖立。³鞉鼓:一种立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奏鼓简简¹,衎(kàn)²我烈祖³
译文:敲起鼓来响咚咚,令我祖宗多欢愉。
注释:¹简简:象声词,鼓声。²衎:欢乐。³烈祖:有功烈的祖先。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汤孙¹奏假²,绥(suí)³我思
译文:商汤之孙正祭祀,赐我成功祈先祖。
注释:¹汤孙:商汤之孙。²奏假:祭享。假,“格”的假借。³绥:赠予,赐予。⁴思:语助词。⁵成:成功。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táo)鼓渊渊¹,嘒(huì)²³声。
译文:打起立鼓蓬蓬响,吹奏管乐声呜呜。
注释:¹渊渊:象声词,鼓声。²嘒嘒:象声词,吹管的乐声。³管:一种竹制吹奏乐器。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qìng)¹声。
译文: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
注释:¹磬:一种玉制打击乐器。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wū)¹(hè)²汤孙!穆穆³(jué)声。
译文:商汤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
注释:¹於:叹词。²赫:显赫。³穆穆:和美庄肃。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¹鼓有斁(yì)²,万舞³有奕(yì)
译文: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
注释:¹庸:同“镛”,大钟。²有斁:即“斁斁”,乐声盛大貌。³万舞:舞名。⁴有奕:即“奕奕”,舞蹈场面盛大之貌。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yì)¹
译文:我有助祭好宾客,无不欢欣在一处。
注释:¹亦不夷怿:意为不亦夷怿,即不是很快乐吗。 夷怿:怡悦。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¹
译文:在那遥远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注释:¹作:指行止。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温恭朝夕,执事¹有恪(kè)²
译文: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
注释:¹执事:行事。²有恪:即“恪恪”,恭敬诚笃貌。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¹予烝(zhēng)²尝,汤孙之将³
译文:敬请先祖纳祭品,商汤子孙天佑助。
注释:¹顾:光顾。²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³将:佑助。

  与《颂》诗中的大多数篇章不同,《那》主要表现的是祭祀祖先时的音乐舞蹈活动,以乐舞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佑助。郑觐文《中国音乐史》云:“《那》祀成汤,按此为祭祀用乐之始。”先秦诗史,基本上是音乐文学史,而今天从音乐文学史的研究角度看,可以说《那》具有比其他《诗经》作品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此诗不但本身就是配合乐舞的歌辞,而且其文字内容恰恰又是描写这些乐舞情景的。诗中所叙述的作为祭祀仪式的乐舞,按照先奏鼓乐,再奏管乐,再击磬节乐,再钟鼓齐鸣,高唱颂歌跳起万舞这样的顺序进行;最后,主祭者献祭而礼成。按《礼记·郊特牲》云:“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诰告于天地之间也。”此诗的描写,与《礼记》的记载是相吻合的。

  诗首句便用两嗟叹之词,下文又有相当多的描绘乐声的叠字词“简简”、“渊渊”、“嘒嘒”、“穆穆”,加上作用类似叠字词的其他几个形容词“有斁”、“有奕”、“有恪”,使其在语言音节上也很有乐感,这当是此篇成功的关键。虽然它不像后世的诗歌在起承转合的内部结构上那么讲究安排照应,但是其一气浑成的体势,仍使它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孙鑛说:“商尚质,然构文却工甚,如此篇何等工妙!其工处正如大辂。”(陈子展《诗经直解》引)他所谓的“工妙”,读者应当从诗的整体上去理解,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其艺术性;所谓“大辂”,应是一辆完整的车子,而不是零碎的一辕一轴。

  六经皆史,从以诗证史的视角说,此诗是研究音乐舞蹈史的好资料。诗中出现的乐器有四种:衎鼓、管、磬、镛,分属中国古代乐器八音分类法的革、竹、石、金四大类,出现的舞蹈有一种:万舞。《诗经》各篇对鼓声的摹仿是极其生动的,可以使读者从中初步领略原始音乐的力度、节奏和音色。如《小雅·伐木》的“坎坎鼓我”,《小雅·鼓钟》的“鼓钟将将”、“鼓钟喈喈”,《大雅·灵台》的“鼍鼓逢逢”,《周颂·执竞》的“钟鼓喤喤”,《周颂·有駜》的“鼓咽咽”,此篇的“奏鼓简简”、“衎鼓渊渊”,这些摹声的双音叠字词,前一字发重音,后一字读轻声,通过强——弱次序体现了鼓声的力度,又通过乐音时值的组织体现了长短的节奏。从传世实物和考古发掘看,鼓有铜面和兽皮面两大种类,“逢逢”、“简简”、“渊渊”应是对兽皮鼓声的摹仿,“将将”、“喈喈”、“喤喤”则应是对金属鼓声或钟鼓合声的摹仿,它们形象地再现了或深沉或明亮的不同音色。从这一点上说,《诗经》中描绘乐声的叠字词是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类描写的滥觞。《那》一诗中所用之鼓为衎鼓,据文献记载,衎鼓有两种类型,一种大型的竖立设置,名为楹或立鼓;一种小型的类似今日之拨浪鼓,较晚起。《那》中之衎鼓当为立鼓,按《释名·释乐器》云:“衎,导也,所以导乐作也。”可知其作用是在祭祀歌舞开始时兴乐起舞。而祭祀时跳的万舞,又见于《邶风·简兮》、《鲁颂·閟宫》。从《简兮)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万舞包括武舞(男舞)和文舞(女舞)两部分,男舞者孔武有力,手执驭马的绳索,女舞者容光焕发,手执排箫和雉鸟羽翎。笔者以为万舞是一种具有生殖崇拜内涵的舞蹈。按“万(万)”与“虿”字相通,《说文解字》释“虿”为毒虫,又称“蚳”,是一种有毒的蛙,则“万舞”一名当关联于蛙的崇拜。而据现代学者研究,蛙在上古信仰中是孕育和繁殖力的象征。此诗所描写的万舞是在鼓声中进行的,中国西南地区出土的古代铜鼓上铸的正是青蛙的形象,这些塑像常呈雌雄交媾状或母蛙负子状以表现生殖崇拜内涵,并且《简兮》所描述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的万舞形象也常见于铜鼓腰部的界格上,这些都是万舞的原始信仰意义的明证。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717-719页

nuó

míng xiānqín 

ēnuó zhìtáo 
zòujiǎnjiǎn kànliè 
tāngsūnzòu suíchéng 
táoyuānyuān huìhuìguǎnshēng 
qiěpíng qìngshēng 
tāngsūn juéshēng 
yōngyǒu wànyǒu 
yǒujiā  
zài xiānmínyǒuzuò 
wēngōngzhāo zhíshìyǒu 
zhēngcháng tāngsūnzhījiāng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慨然¹抚长剑²,济世³岂邀名
译文: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
注释:¹慨然:长叹的样子。²抚长剑:手抚腰间的长剑。³济世:济世救民。⁴邀名:争名夺利。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星旂(qí)纷电举,日羽¹肃天行²
译文: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
注释:¹星旂、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²纷电举、肃天行:形容行动迅猛,纪律严明。旂(qí):即“旗”。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遍野¹(tún)万骑,临原驻五营。
译文:满山遍野驻扎了千军万马。
注释:¹遍野:满山遍野。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登山麾(huī)武节,背水¹纵神兵²
译文: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
注释:¹登山、背水:形容地形比较复杂。²麾武节、纵神兵:形容战斗指挥比较灵活。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在昔¹(róng)戈动,今来宇宙平²
译文:昨天的战争必将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注释:¹昔:昨天。²平:和平统一。

  此诗描写战争场面,抒发时事感慨,充满浩然正气。在艺术表现上,全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

  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旂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背水纵神兵”用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这里作者是以大军事家韩信自比。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