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舟烟水上,吹笛藕花前。
衣薄露如雨,杯空月在天。
移舟烟水上,吹笛藕花前。
衣薄露如雨,杯空月在天。
周鼎

周鼎

(1401—1487)浙江嘉善人,字伯器,一名铸,字九鼎。博览群书。正统中参赞军务金濂辟为幕僚,从至福建。旋授沭阳典史,为王竑所恶,罢官归。遨游三吴,卖文为生。与修《杭州府志》。有《桐村集》、《疑舫集》、《土苴集》。 ▶ 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¹(sù)
译文:想要让家庭富裕不需要买肥沃的土地,读书就可以获得许多稻米。
注释:¹千钟:极言粮多。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安居¹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译文:想要生活安定,不需要建造高大堂皇的房子,书千就有黄金打造的房子。
注释:¹安居:安定地生活。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译文:出门不要怕没有人跟随,读书做了官就能享受车马的簇拥。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译文:娶妻不要害怕没说媒,考取功名后自然能拥有美人。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译文:男人如果想实现平生志向,就赶紧勤奋地在窗前读书吧。

  “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这里也就代指出人头地。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所以人们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quànxuéshī

zhàohéng sòngdài 

jiāyòngmǎiliángtián shūzhōngyǒuqiānzhōng 
ānyòngjiàgāotáng shūzhōngyǒuhuángjīn 
chūménhènrénsuí shūzhōngchēduō 
hènliángméi shūzhōngyǒuyán 
nánérsuìpíngshēngzhì jīngqínxiàngchuāngqián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jí)¹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²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³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天下乎!夏、殷(yīn)、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fén)¹⁰,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shì)¹¹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jīn)¹²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¹³¹⁴之。《易》曰:“视履考祥¹⁵。”善医善计者为之。
译文:擅医术之人,不看病人的胖瘦,只以其脉象来判断他是否有病;擅谋划天下之人,不看天下的战和,只以其法度是严明还是散乱来判断天下是否兴盛。天下,就如同人一样;战与和,就如人之胖瘦;纲常法度,就如人之心脉。心脉没有疾病,即使瘦也不会危害到生命;心脉有了病,再肥壮之人也只有死路一条。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智谋学识就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了!夏朝、商朝、周朝末期,诸侯四起、战乱不断,却仍传了数十代而未衰亡,只因法度还存在罢了。秦皇称霸天下之后,不分设诸侯,聚兵咸阳、焚书坑儒,传了二世便灭亡了,只因法度不存罢了。因此四肢虽无病痛,也没什么可放心的,心脉才是关键;四海虽无动乱,也没什么可自满的,法度才是关键。担忧那些可以依靠的东西(指心脉),害怕那些可以夸耀的东西(指法度,意为害怕法度消亡),擅长医术与谋术之人,称之为上天赐予他们的帮助与恩惠。《易经》云:“视履考祥。”擅医擅谋之人也正是如此做的。
注释:¹瘠:瘦弱。²计:谋划。³纪纲:法度。⁴安危:平安与危险,指和平与战乱。⁵害:使其损伤,指危害。⁶所以:用以,用来。⁷为:治理。⁸衰:事物发展转向微弱,指王朝末期。⁹倾:衰亡。¹⁰聚兵而焚之:指聚兵咸阳和焚书坑儒。¹¹恃:依赖、依靠。¹²矜:骄傲自大。¹³扶:帮助。¹⁴与:给予。¹⁵视履考祥:“履”为鞋子,引申为自己走过的路,亦指人生之路。“祥”为外界所呈现出的吉凶之兆,引申为即将应对的前程。“视履考祥”,意思是说,处于人生艰难跋涉之途的君子,应该经常检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峨峨¹东岳²高,秀极冲青天。
译文:雄伟高大的泰山,以极其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
注释:¹峨峨: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²东岳:指泰山。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¹中间(jiàn)²虚宇³,寂寞以玄
译文:它的山岩洞穴仿佛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
注释:¹岩:山崖。²间:分隔。³虚宇:指天地万物。虚,天空。宇,空间的总称。⁴寂寞:清静,无声。⁵幽:僻静,幽雅。⁶玄:奥妙,玄妙。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非工复非匠,云构¹²自然。
译文:它绝非人间工匠的制造,高山上的岩洞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注释:¹云构:高山上的岩洞。²发:出自。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器象¹尔何物?遂令我屡(lǚ)²
译文: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这样使我的思想波动不定。
注释:¹器象:物象。《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²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¹将宅斯宇²,可以尽天年³
译文:决定离开变化多端的人境,搬到泰山中生活,恬然无为,延年益寿,安享天命。
注释:¹逝:通“誓”。²宅斯宇:以斯宇为宅,指隐居泰山。³天年:指人的自然年寿。

  “峨峨东岳高”一句,开门见山,吟咏泰山巍峨高大,“秀极冲青天”,既勾画出直刺云霄、高耸陡峭的山势,又把静止的山峰写得生气蓬勃,富含动态之美。

  与前两句从大处着眼不同,下面四句则着眼于细部描绘。山石峥嵘竟然分割了天空,显得格外静穆幽远。此山此石仪态万方,看上去好像是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其实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诗中出现的“秀”、“幽”、“玄”、“自然”等词,与魏晋时期的思想崇尚及人物品评理论有关,在这里用来形容泰山,折射出鲜明的魏晋时代色彩,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赞叹与景仰。但诗人在感叹泰山神秀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个人身世的坎坷与艰辛。诗人质问造化:你既令泰山如此迷人,却为何又使我遭受命运的坎坷,屡遭颠沛流离之苦。

  诗人的确与普通女子有很大不同,她在提出质问之后,并没有进一步作悲痛哀婉的泣诉,而是笔锋一转,在诗中融进自己刚强不屈的精神。面对高耸入云的泰山,面对神秘莫测的造物主,诗人没有因为自身遭遇而悲伤沮丧,而是决心投身于山川这雄奇壮伟的怀抱,以顺应自然,终亨天年。

  该诗虽有哀痛激愤之语,但对泰山之美的描写却并不是为了衬托这些情绪,而是为了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真挚而热烈的爱,这种爱与诗人坚强不屈的性格相交融,使诗人在面对泰山时淡定而又坚强,这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崇高精神状态,也是诗人在遭遇困境时更加主动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原因。

参考资料:
1、 莫砺锋著.《我见青山多妩媚 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2:第224-225页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
今夜雨。断送¹一年残暑²。坐听潮声来别浦³。明朝何处去。
译文:今夜一场秋雨,结束了一年的秋老虎。因为爱听那钱塘江的潮声,就来到了送友话别的江边。明天将奔向什么地方?
注释:¹断送:犹言结束。²残暑:暑天最后最热的时间在三伏,俗称“秋老虎”。³浦:水滨,这里指钱塘江边。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孤负¹金尊²绿醑(xǔ)³。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lán)还独语。
译文:有负于金杯盛的美酒,明年的今晚还能相聚吗?酒醒梦醒还有多少愁?尽管夜深了,我一人还在自言自语。
注释:¹孤负:对不起。²金尊:金杯。³绿醑:绿色美酒。⁴来岁:明年。⁵圆:团圆,引伸为相聚。⁶回:醒来。⁷几许:多少。⁸夜阑:夜深。

  词的上片,写秋夜雨后与友人听潮。“今夜雨”三字,如同电影的台词,明白地点出时间和自然气象。即使在江南,秋雨也难得。正是秋夜雨“断送”“残暑”,大自然顿时改变模样,词人顿时感到痛快,真是久热逢甘雨。再去会友的江边“听潮声”,将是潮声欢腾,人心甜润,人潮相印,颇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的韵味。然而,面对秋夜怡人的潮声,不得不思考“明朝何处去。”这是双关语。一是问明天再去什么地方欣赏自然景色,一是问日后他们的政治归宿是什么,能否再相会。此等句非常妙,起到了总上启下的连带作用。

  词的下片,写秋夜雨后与友人饮别。有感于秋雨“断送”“残暑”而饮酒,饮酒也应是祝愿秋雨“断送”“残暑”。“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开头两句,就承上转入感情交流中。古代文人,以酒为酶,以酒开心,是修身的一大法宝。“金尊绿醑”含道义,地久天长现真情。为了不负于秋雨和江潮,痛饮干杯。“来岁今宵圆否”便是文人的共同心愿,但愿一“圆”吧。“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借酒感秋,倾诉衷肠。酒醉必入梦,酒醒必梦醒。酒醒梦醒头脑醒,人生话题又面临。自然界的秋雨“断送'’“残暑”,可现实的“残暑”又不知何时“断送”,问君还有“愁几许”,恰是一江秋潮滚滚流,清尊断送秋。现在,“夜阑”了,朋友走吧,酒中多少情,梦中多少诗,留给词人一人“独语”,“明朝何处去”等到“来岁今宵”再谈。

  全词,以秋雨“断送”“残暑”起兴,引发了词人政治上的“愁”感:“明朝何处去”“夜阑还独语”,一说明北宋社会禁锢较严,无有言论自由,二表示词人胸有不平,无处痛诉。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62-164页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译文: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我此时身在异乡为异客。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何期¹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译文:哪里想到今日独自饮酒,只能对着故乡的菊花把盏。
注释:¹何期 :哪里想到。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野旷(kuàng)云连树¹,天寒雁聚沙。
译文:极目远眺,远处的云仿佛和树连到了一起。天气开始转寒,大雁结队南迁。
注释:¹野旷云连树:孟浩然“野旷天低树”。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译文: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到故乡的踪影。

jiǔ

wénsēn míngdài 

sānzǎichóngyáng kāishízàijiā 
jīnjiǔ duìyuánhuā 
kuàngyúnliánshù tiānhányànshā 
dēnglínxiàn chùwàngjīnghu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