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掠晴云澹不收,夕阳吹影上扁舟。帖山楼殿平如画,插水林峦碎欲流。
风掠晴云澹不收,夕阳吹影上扁舟。帖山楼殿平如画,插水林峦碎欲流。
爆竹声繁逢腊日,荔枝香冷过戎州。船窗自击泥头酒,味谏轩南为少留。
爆竹声繁逢腊日,荔枝香冷过戎州。船窗自击泥头酒,味谏轩南为少留。
张问陶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2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¹黄。
注释:¹秋云:喻指成熟的稻子如秋云遍地。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刈获须及时,虑¹为雨雪伤。
注释:¹虑:犹言“恐”。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嗟彼豪华子,素餐¹厌膏粱²
注释:¹素餐:见《诗经·伐檀》注。²膏粱:指精美的食物。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¹
注释:¹琳琅:美玉。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园居知风月¹,野居知星霜。
注释:¹风月:泛指景色。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此诗写秋天获稻已所见所感。前半部分首先描写了稻子成熟已节遍地金黄,展现了一片丰收景象。农家经过了终岁的辛劳,终于有所收获。“终有数月粮”既透出劳有所获的一丝安慰,更点明了粮食来之不易。后半部分先写“素餐”的“豪华子”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知稼穑之艰难,与终年辛勤劳作的农家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后通过议论,表现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流露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具有积极意义。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鹅儿¹(shà)(dié)²栀黄³(zuǐ),凤子轻盈腻粉腰。
译文:小鹅儿张开栀子一般的黄嘴巴发出吃食声,凤蝶扭动粉色的细腰在空中飞舞轻盈。
注释:¹鹅儿:指鹅雏。²唼啑:形容鱼或水鸟吃食的声,也指鱼或水鸟吃食。³栀黄:栀子一般的黄色。⁴凤子:粉蝶的爱称。 ⁵轻盈:这里指粉蝶轻盈飞舞。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深院下帘¹人昼寝²,红蔷薇架碧芭蕉。
译文:院子因为主人拉下窗帘睡眠而变得更清静,红色的蔷薇和碧绿的芭蕉叶相互衬映。
注释:¹下帘:放下遮日的软帘。 ²昼寝:白天睡觉,这里指午睡。

  “深院”之“深”,似乎不仅是个空间的观念,而且攸关环境气氛。一般说,要幽才能“深”,但诗人笔下却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闹春的小景:庭院内,黄嘴的鹅雏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红色的蔷薇花与绿色的芭蕉叶交相辉映。作者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其色彩之繁丽,为盛唐诗作中所罕见。“栀黄”(栀子提炼出的黄色)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腻)。这种对形相、色彩更细腻的体味和表现,正是韩诗一种特色。诗中遣词用字的工妙不止于此。用两个带“儿”、“子”的缀化词:“鹅儿”(不说鹅雏)、“凤子”(不说蛱蝶),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啑”(shà dié)、“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于鹅儿写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于蛱蝶写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本径作“红蔷薇映碧芭蕉”,则点明矣。)凡此种种,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看到这样一幅禽虫花卉各得自在的妙景,真不禁要问一声:“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了。但这境中不是真个“无人”,“深院下帘人昼寝”,人是有的,只不过未曾露面罢了。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他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同时,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而这,才是此诗经得起反复玩味的奥妙之所在。

  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韩偓在唐末是一个有气节操守的人,以不肯附“逆”而遭忌,在那种“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乱世,这样的“深院”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逋逃薮。读者不当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那“昼寝”的人大约是中酒而卧吧。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27-1328页
远海动风色,吹愁落天涯。
远海动风色,吹愁落天涯。
译文:远风海上来,吹来愁绪满天涯。
南星变大火,热气余丹霞。
南星变大火¹,热气余丹霞。
译文:南星的出现预示炎夏的到来,热气蒸腾,结成彩霞。
注释:¹南星变大火:“南星”,谓南方之星也。“大火”,星宿名。即心宿二。
光景不可回,六龙转天车。
光景不可回,六龙转天车¹
译文:时光不可倒流,那日神驾御的六龙天车不停循环。
注释:¹“光景”二句:此两句是说,六龙所驾载日之车,去不可回,至时已由夏入秋。故该诗题谓“早秋”。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jīng)人泣美玉¹,鲁叟(sǒu)²悲匏(páo)³
译文:卞和因为无人赏识美玉而哭泣,孔子悲叹葫芦固守一方而不能志在四方。
注释:¹荆人泣美玉:此典故常借喻贤能之人虽胸怀宏才大略,但却不为人主所识,以致报国无门。²鲁叟:本谓孔子。此时李白居鲁,因以“鲁叟”喻己。³匏瓜:有两种解释,诗中之“匏瓜”应为星名,即天上的匏瓜星。
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
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
译文:我如今光名无着落,常常自己抚琴长叹。
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译文:裴先生你英雄豪迈,才华灼灼,陡然崛起。
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
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
译文:你的踪迹遍布中原,结交尽是豪杰。
复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葩。
复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葩。
译文:你喜欢随身携带两个皎洁超出荷花的美女,到处游玩。
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
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
译文:她们的歌声高歇行云,就担忧时光流逝而不能尽兴。
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
穷溟(míng)出宝贝,大泽饶(ráo)龙蛇¹
译文:珠宝出于深深的沧海,龙蛇蕴藏在深山大湖。
注释:¹“穷溟”二句:穷溟,《文选》木华《海赋》:“翔天沼,戏穷溟。”李善注:庄子曰:“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出龙蛇。”二句喻赞裴仲堪。
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
明主倘见收,烟霄(xiāo)路非赊(shē)¹
译文:如果有朝一日,皇上看中了你,你青云直上的道路就不远了。
注释:¹烟霄路非赊:“烟霄路”,即云霄路,意为登天之路。此喻赴京城长安之路途。赊,远也,“非赊”,意为不远。
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
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
译文:如果时运不济,就跟我去练金丹吧。

zǎoqiūzèngpéishízhòngkān--bái

yuǎnhǎidòngfēngchuīchóuluòtiān

nánxīngbiànhuǒdānxiá

guāngjǐnghuíliùlóngzhuǎntiānchē

jīngrénměisǒubēipáoguā

gōngruòmèngqínzhǎngjiē

péishēngxìnyīngmàiduōcáihuá

hǎidàiháojiéjiāozhūjiā

xiéliǎngshǎoqièyànjīng

shuāngqīngyúndànbáixié

qióngmíngchūbǎobèiráolóngshé

míngzhǔtǎngjiànshōuyānxiāofēishē

shímìngruòhuìguīyīngliàndānshā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塞上¹风高,渔阳²秋早。惆(chóu)(chàng)翠华³音杳(yǎo),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译文:边塞朔风凌冽,北方的秋天来得特别的早。让人感到惆怅万分的是被金人掳掠而去的徽、钦二帝,至今没有任何消息。驿使来来往往,空自奔驰,可以凭递书信的大雁早已归尽,没有带来徽、钦二帝的半点消息 。想我曾是一介布衣,后考中进士蒙圣上金殿授官,于国家危难之时被任命为宰相,肩负重任。但却力未及施,谋未及用,图报君主的恩遇而未成。
注释:¹塞上:边境线上。²渔阳:古郡名,战国燕置。这里泛指北方。³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作装饰的一种旗子。⁴双龙:指宋徽帝、宋钦帝二帝。⁵白衣:或谓白身,旧指无功名、无官职的人。⁶除恩:指授官。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谁信我、致主丹衷¹,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²为霖(lín),登坛作将,燕然³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译文:有谁相信我对君主的一片丹心和衷情,感伤当世朝政的多变,让我空怀方、召之才,却得不到重用,未能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若我身在相位,我就要尽到一个宰相应尽的职责,为民着想。我若军权在握,我就要驱尽敌虏,收复国土,横扫燕然敌境。我将率领十万精兵,横行于胡地,奉迎徽、钦二宗回朝。
注释:¹丹衷:丹心、衷情。²调鼎:以鼎之调味,比喻宰相治理天下。³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⁴奉迎:敬辞。迎接之意。

  词的上片写作者思念宋徽宗、钦宗被虏北方,叹息自己还不能复仇雪耻,下片表达自己为国救民的抱负和抗敌必胜的信心。词中借典故抒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上片写对二帝的怀念和报国无成的忧愁。“塞上风高,渔阳秋早。”因北国秋来,作者对囚居北国的宋徽宗、宋钦宗倍加怀念。渔阳本唐时蓟州,此处泛指北地。他所惆怅的是“翠华音杏”。自从二帝北行后,至今“翠华一去寂无踪”。(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不论“驿使”,还是“征鸿”,都没有带来任何关于二帝的消息。这说明一位忠于君国的忠臣对北宋被金人灭亡这一惨痛的历史事件是刻骨铭心的。

  “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高宗起用李纲为相,李纲向高宗建议:“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宽民力,改弊法,省冗官……政事已修,然后可以问罪金人……使朝廷永无北顾之忧。”(《宋史·李纲传》)由于高宗外受金兵强大压力,内受投降派的怂恿,无力振作,决心南逃。李纲被罢官,他想到自己出身平民,深沐皇恩,“未成图报”,实在是无由图报,情有可原,只留下满怀遗憾,一腔悲愤。

  下片由上片的“未成图报”过渡,继续抒发自己救国救民,抗敌雪耻的宏伟志愿。首先作者深有感慨地说,谁相信他有一片献给主上的耿耿丹心呢?朝政多变,情况复杂,和战不定,忠奸不辨,使他感伤。空叹自己“未作救民方召”。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召虎奉命讨平之。方、召都为周宣王时中兴功臣。李纲虽想效法方、召建立中兴之业,无奈高宗非中兴之主,不能信任他,他虽欲救国救民,不可得也。虽为自责之辞,亦不免含有对朝廷怨怼之意,只是怨而不怒而已。

  “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调鼎为霖”出自《尚书·说命》。商王武丁举傅说于版筑之间,任他为相,将他治国的才能和作用比作鼎中调味。《韩诗外传》:“伊尹负鼎俎调五味而为相。”后来因以调鼎比喻宰相治理天下。武丁又说:“若岁大旱,用汝(傅说)作霖雨。”李纲感到古代贤君对宰相如此倚重,对比自己虽曾一度为相,仅月馀即被罢免。他认为个人的进退出处,无足轻重。而一念及天下安危,国家存亡,则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就他的文韬武略而言,如果登坛作将、领兵出征,他可以横扫燕然。此处泛指金国境内土地。李纲感到自己虽有出将入相之才,却无用武之地。

  如果让他继续为相、为将,他将领十万精兵,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纲不是夸口,他的将才是杰出。据《大金国志》载:“靖康元年,斡离不围宋京师,宋李纲督将士拒之。又攻陈桥、封邱、卫州门,纲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在被敌人包围的被动情况下,李纲尚能建立如此战功,如果真能让他“拥精兵十万”,则“横行沙漠”并非不可能。可惜他生不遇明君,又遭奸臣排挤,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的壮志只能是梦想而已。皇帝被敌人俘虏,这是国家的奇耻大辱。迎归二帝,虽不可能重新君临天下,但这是报国仇、雪国耻,这也是包括李纲在内的南宋许多爱国志士的奋斗目标,李纲虽屡遭挫折,但愈挫愈奋,从不灰心,始终雄心勃勃,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宋词鉴赏词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03:732-734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流水无情,潮(cháo)到空城¹头尽白。离歌²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译文: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听到离别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别,顿生断肠之痛。
注释:¹空城:石头城,建康的旧称。²离歌:叶梦得《满庭芳》:“一曲离歌,烟村人去。”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东风官柳舞雕(diāo)¹。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译文:东离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双燕声声,好像诉说历代兴亡之事。
注释:¹雕墙:雕花的宫墙。

  词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写离愁。“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送行的场景是在长江边上,本来没有感情的江水此时扮演了一个无情的角色,因为友人就要离别,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样,让人产生无限的伤感,简直就要把人的头发都急白了。“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离别的歌曲惹人伤感偏偏夕阳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样越来越向西斜。“残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词人送别友人,肯定不会在傍晚才送,这里用“斜阳”是为了说明作者与友人依依难舍,从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离,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将暮,可是词人依然抱怨夕阳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会,可见其离愁之深。

  下片由离别之伤感生发而去,写到古今兴亡之事。一般送别作品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抒发离别愁绪。作者却一反常理,将建康这样一个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沧桑的历史兴亡之感用沉痛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建康也曾是魏晋六朝时极其繁华的城市,现在却是残柳摇曳,百花落泪,飞燕来去,似乎在诉说那朝代更迭的旧事。

  这首词突破了一般送别词单为离愁而作的窠臼,不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而且还怀古伤今,抒发了沉重的兴亡之感,体现了稼轩沉郁雄浑的词风。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39页

jiǔquánzi··--xīn

liúshuǐqíngcháodàokōngchéngtóujǐnbáiyuàncányángduànréncháng

dōngfēngguānliǔdiāoqiángsānshíliùgōnghuājiànlèichūnshēngchùshuōxìngwángyànshuāngsh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