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带事朝谒,清坐弹鸣琴。以彼尘外趣,远我遗世心。
冠带事朝谒,清坐弹鸣琴。以彼尘外趣,远我遗世心。
岸帻送归鸟,隐几见遥岑。聊得静者乐,岂必居山林。
岸帻送归鸟,隐几见遥岑。聊得静者乐,岂必居山林。

wéizhōuèrshíshǒuèrshíbīngwèisēnhuàyànqǐnníngqīngxiāng--zhàobǐngwén

guāndàishìcháoqīngzuòdànmíngqínchénwàiyuǎnshìxīn

ànsòngguīniǎoyǐnjiànyáocénliáojìngzhěshānlín

赵秉文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5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老翁山¹下玉渊(yuān)²,手植青松三万栽。
注释:¹老翁山:在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苏轼父母和其妻王弗的坟墓皆在此山。²玉渊回:清澈的泉流环绕。玉渊,指“老翁井”泉。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¹临水为君开²
注释:¹小轩:有窗的小屋。²开:设置。一本作“蓬莱亲手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试看一一龙蛇¹活,更听萧萧风雨²哀。
注释:¹龙蛇:形容枝干盘曲。²风雨:想象中的松涛。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便与甘棠(táng)¹同不剪,苍髯(rán)白甲待归来。
注释:¹甘棠:作者引用这个故事,说青松当和甘棠一样受到人民的保护。因为预想到贾讷要去那里,所以这样称誉他。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苏轼知登州任,到官五日,调回京师。一年之间,三迁要职,当上翰林学士。贾讷这时将到作者故乡眉州作官,作者故作诗相送。

  这首诗,是作者委托贾讷看顾父母坟园和问候家乡父老,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今夕为何夕¹,他乡说故乡²
译文: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
注释:¹“今夕”句:这里借用以抒写除夕怀念家人的愁思。²“他乡”句:从刘皂《旅次朔方》(一作贾岛《渡桑干》)的“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句化出。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译文: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róng)¹无休歇²,关山³正渺茫
译文: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儿,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
注释:¹戎马:指军事行动、战乱。²无休歇:未停止过。³关山:关口和山岳,这里代指故乡。⁴渺茫:遥远,看不清楚。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一杯柏(bǎi)叶酒¹,未敌²泪千行。
译文: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注释:¹柏叶酒:用柏叶浸过的酒,也叫“柏酒”。古代风俗,元旦共饮,以祝长寿。²未敌:不能阻挡。指欲借酒消愁,但仍阻止不了热泪滚滚。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战乱之际。客游外地,寄寓他乡,古人对这种生活很难适应,总有一种飘零之感。飘泊在外对古人来说是人生的不幸,除夕佳节期间仍然不能还家,更是莫大的不幸。这首诗就是作者在除夕那天旅居外地所写,道出了佳节期间滞留外地的苦闷与无奈。

zhōngchú--yuánkǎi

jīnwèixiāngshuōxiāng

kànrénérwèisuìniánzhǎng

róngxiūxiēguānshānzhèngmiǎománg

bēibǎijiǔwèilèiqiānxíng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寒雨秦邮¹夜泊船,南湖²新涨水连天。
译文:夜晚停泊在寒雨绵绵的秦邮,南湖新涨的湖水与天相连。
注释:高邮:县名,在今江苏省。¹秦邮:即高邮。据祝穆《方舆胜览》:“高邮,一名秦邮,秦因高邮置邮传为高邮亭。”²南湖:指高邮南部的武安湖渌洋湖等。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风流不见秦淮海¹,寂寞人间五百年²
译文:秦少游的风流不能再见,人间已寂寞了五百年。
注释:¹秦淮海: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²五百年:秦观死年距作诗时共五百多年。

  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雨夜泊舟湖上的所见之景,是写实境;后两句即景抒情,慨叹哲人已逝,文坛寂寞,暗里却又蕴涵着诗人有心振起诗坛之衰,去管领风骚的豪情。全诗从表面看是简单的即景抒情,凭吊前人但细加分析,可闻弦外之音。

  一二句乍看是赋,是写实境,但赋中有兴,离情于景,情景相生,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淅沥的雨点敲击船篷,那迷蒙的水汽弥漫天际,不能不使他产生怀古之幽情。第二句写南湖连夜降雨,湖水新涨,推窗远望,一片苍茫,诗人的思绪也随之进入阔的空间。“水连天”三字,确如秦观《送孙诚之尉北海》诗所写的“黏天四无壁”,诗人在构思时受到启发,看来是必然的。

  七言绝句短小精粹,但在高手写来,却有深广的容量关键在于如何“纳须弥于芥子”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此诗可称是这方面的佳作。它前二句写景,但在景语中却暗暗设置意脉,即在“南湖”句中已渐渐引出秦观。至后联遂跌出伤时怀古两个警句,让秦观正式出场手法似一跌宕,意脉上却紧承前联,达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想于绳墨之外”的妙境。

  王士祯对秦观极为崇拜,至此诗则云:“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雅人深致,寄慨无端,从表面看来,这两句是在慨叹哲人已逝,文坛寂寞;但应该说,暗里却又蕴涵着诗人有心振起诗坛之衰,去管领风骚的豪情。秦观逝世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已是五百六十年,这用“五百年”这个整数去概指,但也可以理解为寂寞的只是其中的五百年,而此后不包括在内。文坛由于没有秦观那样的风流人物而寂寞萧素,现在诗坛这样热闹兴旺,而这又是与王士祯堪称“风流”的作为有关,他自己必不会以为诗坛是寂寞了,所以此诗明说若干年限之内的寂寞,正是为了衬托目前的热闹和繁荣,暗示自己已经管领风骚。

  “语贵含蓄……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着者也。”(姜白石《白石道人诗说》)这首小诗的特点,正是多言外之意,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但都很含蓄而不简单直露,前联以托事于物的比兴手法,写寒雨中的凄苦心境;后一联似直露地慨叹大家陨落,文坛寂寞,但暗中又反衬自己振兴诗坛的抱负与所获得的成就。句句都有余意,耐人寻味。诗能言情事而不落言筌,以景物寓意而不着痕迹,真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794-795页

gāoyóu--wángshìzhēn

hánqínyóuchuánnánxīnzhǎngshuǐliántiān

fēngliújiànqínhuáihǎirénjiānbǎinián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¹西过雨痕(hén)
译文:楚王宫北面,正是黄昏时候;白帝城西边,还可见下过雨的痕迹。
注释:¹白帝城: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返照¹入江翻石壁²,归云³拥树失山村。
译文:夕阳照到江面上,好像石壁翻到江中,云雾遮蔽了树林,看不见山下的村庄。
注释:¹返照:夕照;傍晚的阳光。²石壁:陡立的山岩。³归云:犹行云。⁴拥树:抱树;环树。
衰年肺病惟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衰年¹肺病惟高枕²,绝塞(sài)³愁时早闭门。
译文:我已衰老,加上肺病,只有高枕而卧,况且身在边塞,感伤时事,也就早早闭门。
注释:¹衰年:衰老之年。²高枕:枕着高枕头。³绝塞:极远的边塞地区。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不可久留豺(chái)虎乱¹,南方实有未招魂²
译文:夔州时局不稳,即将有豺虎作乱,这个地方不可久留,一心想回北方去而未能成行。
注释:¹豺虎乱:语出王粲《七哀诗》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豺虎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²招魂:招生者之魂。

  这首诗第一联是把一个景色分两句写。楚王宫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迹,诗人用来代表夔州。两句诗只是说夔州雨后斜阳的石候。第二联说斜阳返照到江水上,好像山壁都翻倒在江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云遮蔽了树林,使山下的村庄都看不见了。第三联写自己年迈病肺,只有高枕而卧,因身在这遥远的边塞,感伤石事的心情,也只好早早闭门。其言外之意是说:没有观赏晚景的心情。夔州是川东的门户,故称绝塞。“愁石”和“肺病”作对,应讲作“哀石”,哀伤石世,不能讲作忧愁的石候。最后一联是说自己想回北方却未能成行。“豺虎乱”是用王粲的《七哀诗》诗句。杜甫有《夔府书怀四十韵》长诗一首,其中叙述了当石夔州人民的困苦和军人的跋扈。到大历三年(768年),果然不出诗人所料,发生了杨子琳杀死夔州别驾张忠,据城夺权的乱事。末句意义比较隐晦,旧注以为此句“言在此屡遭寇乱,旅魂已将惊散也”(见《杜诗详注》)。这是臆解,没有扣上原句字面。“未招魂”不能讲作“旅魂惊散”。而且,“南方”二字也没有着落。“实”字是杜甫的特殊字法,有几处用得出人意外。《秋兴八首》第二首有一句“听猿实下三声泪”,和这里的“实有未招魂”,从来都是含糊读过,没有人讲出作者本意。

  理解这两个“实”字的前提是弄清楚作者的思想基础。屈原被放逐在江南,形容憔悴。他的学生宋玉写了一篇《招魂》以振作他老师的精神。其中有一句“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杜甫想到了这一句,用来比喻自己,所以说南方确实还有一个未招归的旅魂,用以表达自己想回北方去的意志。杜甫此句必须联想宋玉的《招魂》,就才能体会这个“实”字的来历。杜甫还有一首《归梦》诗云:“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招”,可以作为此句的鉴证。吴昌祺释此句云:“南方非久居之地,何无人招我魂而去此土也。”(《删订唐诗解》)沈德潜注云:“己之惊魂,不能招之北归。”(《唐诗别裁》)这两个注都是仅仅阐发诗意,而没有联系《楚辞·招魂》,因而没有接触到“实有”二字的作用。

  《水经注》在描写长江巫峡风景的一段中记录了两句渔民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思想上涌现这个歌谣,所以说:听了巫峡的猿啼,真要掉下眼泪。“三声泪”是摘用原句中三个字。其实“三声”是猿啼三声,“泪”是行人旅客听了猿啼而下泪。如果杜甫思想上没有这两句歌谣为依据,“三声泪”本来不能成为一个词语。杜甫诗集中已注明了这首渔民歌谣,故这个“实”字容易理解。但是,除了《唐诗解》以外,都没有注出《招魂》二句,故“南方”与“实有”都使人不易了解。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4-251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shà)¹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yú)²红更娇。
译文:为了留住将逝的春天憔悴不已,归昏,雨来催归归昏的时候,深巷中卖着的樱桃,在雨后显得更加娇艳。
注释:¹半霎:极短的时间。²雨余:雨后。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黄昏清泪阁(gé)¹,忍便花飘泊。消(xiāo)²一声莺(yīng),东风三月情³
译文:含着眼泪,独自看着那落花飘飘。忽闻一声清脆莺啼自东风中传来,思绪又触摸到三月所留在心底的那一枚温暖的印记。
注释:¹阁:含着。²消得:禁受得。³三月情:此处或谓暮春之伤情,或别有隐情,所指未详。

  这是一首伤春伤怀之作。

  该词上阕,词人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意境凄凉。通过对面前的景物如雨后的樱桃、东风中的莺啼等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与深情。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留春不住而辗转憔悴的情感基调。起首二句营造了一种与欧阳修《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相类似的氛围和心境:同样的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

  下阕,词人由怜惜转为伤怀。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是倒装句。词人实在不忍香到春天的花瓣都飘零凋落了,夕阳黄昏之中,他只得泪眼盈盈。而就在这时候,他听见一声黄莺的啼叫顺着东风飘忽而至,唤起了词人对二月阳春的深情。末句,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消得”本来是经受得住,这里谓无法经受,因为这一声莺啼。唤出了“东风三月情”:此处“三月情”应指惜春之情,但此词似含有一段隐情,表面上是欲留春住,其实是想留人,想留而不能留,或才是诗人的心痛处。

  全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感怀之情,该词延续了词人一贯的悲愁之风,这种不事雕琢的凄凉愁苦之情最能触动人心。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08页

mán ·wèichūnqiáocuìliúchūnzhù

lánxìng qīngdài 

wèichūnqiáocuìliúchūnzhù jīnbànshàcuīguī shēnxiàngmàiyīngtáo hónggèngjiāo 
huánghūnqīnglèi rěnbiàn便huāpiāo xiāoshēngyīng dōngfēngsānyuèq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