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荒竹径草丛生,树隔前溪一犊鸣。步寻幽涧疑无路,忽有人家略彴横。
雨荒竹径草丛生,树隔前溪一犊鸣。步寻幽涧疑无路,忽有人家略彴横。
赵秉文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5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¹。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hóu)²
译文:千古扬名的李广将军,受伤被俘后还能夺得匈奴的战马,南驰以整残部。李蔡的人品才干都极平常,却被封侯拜相,这多么不像话!
注释:¹“千古”两句:言汉将李广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匈奴人置广于绳网上,行于两马之间。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李将军:即李广,参见《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²“李蔡”两句:言李广虽功勋卓著,却终无封侯之赏。而李蔡人品不过下中,名声去李广甚远,却得以封侯赐邑,位至三公。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芸草¹去陈根²,笕(jiǎn)竹添新瓦³。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译文:我在田里锄草,把老根挖扒,又剖开竹筒,刮制成新的竹瓦。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除了我,还能是谁?
注释:¹芸草:锄草。芸:同“耘”。²陈根:老根。³笕竹添新瓦:剖开竹子,使成瓦状,以作引水之具。笕:引水的长竹管。此作动词用。⁴朝家:朝廷。⁵力田:选拔人才的科目。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两科。中选者受赏,并免除徭役。⁶舍我其谁也:除了我,还能是谁呢?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

  词的上片通过汉代李广李蔡才干高下有别然而遭遇却恰恰相反的强烈对比,借以痛斥南宋当局在人才使用上执行的佞谀升迁、真虎不用的原则。下片借除草、灌溉方面的道理隐喻必须除旧布新,解决积重难返的问题。词中不论是用典还是设譬,极为简洁而洗练,准确而生动,表现了作者语言艺术的功力。

  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小令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数罗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匈奴人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行十余里,广佯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当其大捷之时,英武犹胜。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作者从史料中选取这一片断,是见其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词人即不假外求,一并拈来。蔡起初与广俱事汉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官至二千石(郡守)。武帝时,官至代国相。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封乐安侯。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为丞相。他人材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名声远在李广之下,但却封列侯,位至三公。词人这里特别强调李蔡的“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一“却”字尤值得品味,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内容——李广为人在上上,却终生不得封侯,全由此反跌出来,笔墨十分节省。

  四句只推出李广、李蔡两个人物形象,无须辞费,“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的慨叹已然溢出言表了。按词人年轻时投身于耿京所领导的北方抗金义军,在耿京遇害、义军瓦解的危难之际,他亲率数十骑突入驻扎着五万金兵的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渡淮南归,献俘行在,其勇武本不在李广之下;南归后又献《十论》、《九议》,屡陈北伐中原的方针大计,表现出管仲、乐毅、诸葛武侯之才,其韬略又非李广元所能及。然而,“古来材大难为用”(杜甫《古柏行》),如此文武双全的将相之具,竟备受猜忌,屡遭贬谪,时被投闲置散。这怎不令人伤心落泪!因此,词中的李广,实际上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为李广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是冲着那人妖不分的南宋统治集团来的。

  下阕写实,就当时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满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诙谐,寓庄于谐。

  “蔡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二句对仗,工整清新。上下文皆散句,于此安排一双俪句,其精彩如宝带在腰。“蔡”,通“耘”。“笕”,本为屋檐上承接雨水的竹管,此处用作动词,谓截断竹管,剖作屋瓦。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似乎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做“粮食生产专业户”了。于是乃逗出结尾二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话说得极风趣,然而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含着泪的微笑,其骨子里正不知有多少辛酸苦辣。“舍我”句本出《孟子·公孙丑下》,到得词人手中,一经抽换前提,自负也就变成了自嘲。尽管词人曾说过“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见《宋史·辛弃疾传》)的话,并不以稼穑为耻,但他平生之志,毕竟还在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旌旗万夫,挥师北伐,平定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岂满足于做一“农业劳动模范”。读到这最后两句,读者真不禁要替词人发出“骥垂两耳兮服盐车”(汉贾谊《吊屈原赋》)的叹息了。南宋腐朽不堪,萎靡不振,始困于金,终亡于元,非时无英雄能挽狂澜于既倒,实皆埋没蒿莱之中,不能尽骋其长才。千载下每思及此,辄令人扼腕。惟一切封建王朝,概莫能外,盛衰异时,程度不同而已。观辛弃疾此词,其认识价值就在这一方面。

suàn ·mànxīng

xīn sòngdài 

qiānjiāngjūn duóér càiwéirénzàixiàzhōng quèshìfēnghóuzhě 
yúncǎochéngēn jiǎnzhútiānxīn wàncháojiātián shěshuí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素肌¹应怯(qiè)余寒²,艳阳占立青芜(wú)³。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lóng)¹⁰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译文: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
注释:¹素肌:白色的肌肤,比喻洁白素雅的梨花。²余寒:剩余的春寒,梨花开在晚春时节。³青芜地:杂草丛生的地方。⁴樊川:汉武帝时代的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⁵照日:“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⁶敛:解作“收”。⁷传火:指清明日。⁸楼台:代指近臣家。⁹亚: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¹⁰帘栊: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¹、满园歌吹²。朱铅退尽³,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gǎo),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好,与何人比。
译文: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
注释:¹繁英:繁盛的花。²歌吹:歌声和乐声。³朱铅退尽:谓胭脂铅粉。⁴潘妃却酒:潘妃是南朝齐东昏侯之妃,小字玉儿,有姿色,性淫侈。却酒:指推辞不饮酒。饮则脸红,却则脸白,以喻梨花。⁵昭君: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⁶缟夜:映照黑夜。⁷玉容:指女子的容貌。此指上述陈皇后、王昭君等美人。⁸琼英:本指雪花,此指梨花。⁹谩:作”徒“或”空“解。

  此词上片起笔“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用工笔描绘出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合时合地,静穆归一。“素肌”喻梨花之色白。李白有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梨花开晚春时节,故说“应怯余寒”,“应”字,下得轻:“艳阳”,《花间集》毛熙震《小重山》:“群花谢,愁对艳阳天”;杜牧诗:“带叶梨花独送春”。梨花开时春草已长,所以说“占立青芜地”。“素肌”“怯余寒”“占立”,都是用拟人化手法。接下来,词人把境界再扩大,“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这三句,用豪放之笔,勾画出一极壮阔的空间。此下,词人转笔写梨花开落的时间:“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美成将这两句诗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极形象而有境界。这里的“楼台”即韩翃所称的五侯家。“传火楼台”四字合时间、空间而成境界。这三句中每句都切时令暮春,点化前人诗句,而能袭古弥新,使梨花的形象更为鲜明。最后以情结束上片内容,“亚帘栊半湿,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亚帘栊半湿”,应解为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牖上。美成常用这种“拗句”作提笔入情,成为一篇之“警策”。白居易诗:“闲折两枝时手”。《花间集》薛昭蕴《离别难》:“偏能勾引泪阑干”。词人化用一诗一词之意,提炼成为“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泪”前加“黄昏”,点明时间,此泪,是伤春之泪,甚而是怀人之泪,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过片出人意表,用“别有”二字急转,变换境界,以雄健之笔,宕开写去,用唐明皇以汉武帝梨园旧址,选子弟教法曲之事,创造一个新的境界。“风前月底”,只四个字,把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作高度概括,“布繁英,满园歌吹”,想见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紧接用三个四字句:“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再渲染梨花的洁白和梨花的性格。第一句喻其纯净。第二句将南齐东昏侯潘妃引入。史称妃颜色“絜(洁)美”。却酒不饮,红色不上脸,保持其洁白本色,以衬梨花之白。第三句,借琴操昭君歌有“梨叶萋萋”之句,便以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美丽形象来作比兴。这一韵和上片第一韵同是运用拟人化手法,至此,就梨花本身传神写照,已无须再多言之。故下一韵起忽然转从对面落墨,于比较中见尊崇之意。首先拿来对比的是李花。李花也是白色的。韩愈诗:“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李花赠张十一署》)王安石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寄蔡氏女子》)作者由此化出“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二句,谓此李花“不成春意”,自不足以比梨花。以一“恨”字领三个四字句:“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白居易《长恨歌》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来形容太真妃的容貌,又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说她的死,取其句意,词人这里暗指太真妃已再也见不到了。”琼英谩好“,琼英,谓雪。雪又称作”玉妃“,此双关雪与人。结句发出梨花的标格如今无人可比的叹息。

  这首词以秾艳著称,但实际则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上片结以情语,下片旧至比兴,塑造了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音韵有不尽。

参考资料:
1、 黄墨谷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27-1029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¹²古寺³,初日高林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注释:¹清晨:早晨。²入:进入。³古寺:指破山寺。⁴初日:早上的太阳。⁵照:照耀。⁶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 一作:竹)
曲径¹²³处,禅房花木深。(曲 一作:竹)
译文: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注释:¹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²通:一作“遇”。³幽:幽静。⁴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¹鸟性,潭(tán)²³人心。
译文: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注释: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²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³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 一作:俱寂;但余 一作:惟余)
万籁(lài)¹²(dōu)³寂,但余钟磬(qìng)音。
译文: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¹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²此:在此,即在后禅院。³都:一作“俱”。⁴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⁵钟磬:指钟、磬之声。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像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shānhòuchányuàn

chángjiàn tángdài 

qīngchén chūzhàogāolín 
jìngtōngyōuchù chánfánghuāshēn  (zuò zhú )
shānguāngyuèniǎoxìng tányǐngkōngrénxīn 
wànlàidōu dànzhōngqìngyīn  (dōuzuò  dànzuò wéi )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帷残烛,犹照绮屏筝。
幽闺欲曙闻莺转¹,红窗月²影微明。好风频谢³落花声。隔帷微烛,犹照绮(qǐ)屏筝
译文:天将亮时,幽闺中又听到婉转的莺鸣,微明的红纱窗里,印着正在西沉的月影。一阵好风频频地吹落微花,每一瓣落花都落地有声。帐外的那支微烛,还照着绣屏下的古筝。
注释:¹转:一作“啭”。²月:一作“日”。³频谢:频频吹落。谢:一作“听”。⁴隔帷:帷帐外。⁵绮屏筝:彩屏下的古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绣被锦茵¹眠玉²暖,炷香斜袅(niǎo)³烟轻。淡蛾羞敛(liǎn)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译文:绣被锦褥的呵护,使如玉的肌肤暖意融融,床边那住燃香,斜旋的轻烟在袅袅飘动。她的淡眉含羞地微皱着,仿佛在惋惜梦断时那份欢情。心里还在想着梦中的人,不知他在何处飘泊旅行?
注释:¹锦茵:锦制的褥垫。²眠玉:睡眠中的女子。玉,如玉的肌肤,此指女子。³斜袅:袅袅斜飘。⁴烟轻:一作“轻烟”。⁵淡蛾:淡眉。⁶不胜情:承受不了相思之情的煎熬。⁷处:一作“事”。⁸云:代指行踪不定的游子。

  起两句,写天将明的情景。屋外边传来阵阵婉转的莺啼。朦胧的月影散射窗间,幽闺已见微明的曙色,“闻莺转”,先从听觉角度着笔。最先使人从睡眠中醒来的外界刺激是声音,首句正是闺人清晨初醒时刹那间的感受。“红窗”句,再从视觉方面推进一层,仍只是从表象写来,尚未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好风频谢落花声”,由景入情。词中抒情主人公已开始思想活动。落花之声,似有还无。然而在黎明的幽静环竞中,已被敏感的闺中人觉察到了,因有“风”故,所以测知,并唤起了某种微妙的感情。一“谢”字。已露闺怨的本意。隔着薄薄的帘帷,暗淡的残烛还照着挂在绣屏上的宝筝,而筝,早已不弹了,情人远去,无人来欣赏主人公的乐声。“隔帷”二句,运用暗笔。以屏筝作衬,侧面写出闺人的孤寂。“犹照”二字,笔意纤问。晚间睡前见此,清晨醒后仍见此触目感怀,而当日相对调筝的欢i隋境也可想而得之了。上片五句,表面纯是客观描述,然个中自有人在。这种手法,为《花间》所擅,情馀言外,“不止以浓艳见长也”(沈雄《柳塘词话》)。

  下片换笔,描写闺人的情态和心理活功。“绣被”句,以秾艳之笔写凄凉之意,此亦唐五代词家绝诣。她睡在温暖的绣坡锦茵之中,静看着炷香的袅袅轻烟。在空中盘绕扩散。此情此景,何以为怀。“淡蛾羞敛不胜情”,她含着娇羞。半敛着淡画的双眉。在这孤寂的清晨,她想到了“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方才那一场好梦,梦里相见的欢娱,醒后己再难寻觅。远方的游子,像那缥缈无定的行云,将要飘流远方。末两句,是全词点睛之笔。用意与冯延巳《蝶恋花》词“几日行云何处去”略同,而毛词写自己梦逐行云而行。亦不知其处,则更深一层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将这首词作为优秀艳词的例句举出,是有一定道理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3

línjiāngxiān··yōuguīshǔwényīngzhuǎn--máozhèn

yōuguīshǔwényīngzhuǎnhóngchuāngyuèyǐngwēimínghǎofēngpínxièluòhuāshēngwéicánzhúyóuzhàopíngzhēng

xiùbèijǐnyīnmiánnuǎnzhùxiāngxiéniǎoyānqīngdànéxiūliǎnshèngqíngànxiánmèngchùzhúyúnxíng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奴 一作:姝)
昔有霍(huò)¹奴,姓冯名子都。(奴 一作:姝)
译文:以前有个霍家的奴才,叫冯子都。
注释:¹霍家:指西汉大将军霍光之家。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依倚(yǐ)将军势,调笑酒家胡¹
译文:他不过是狗仗人势的豪门恶奴,依倚着霍家的将军势力,调笑一位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子。
注释:¹酒家胡:指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子,因两汉通西域以来,西域人有居内地经商者。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lú)¹
译文:胡姬今倚十五岁,正是美貌俏丽的倚纪。倚轻的胡姬独自守垆卖酒,在明媚春光的映衬下益显艳丽动人:
注释:¹独当垆:指独自守垆卖酒。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rú)
译文:你看她,内穿一件长襟衣衫,腰系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罩一件袖子宽大、绣着象征男妇合欢图案的短袄,显出她那婀娜多姿的曲线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头上蓝田¹玉,耳后大秦珠。
译文:再看她头上,戴着著名的蓝田所产美玉做的首饰,发簪两端挂着两串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一直下垂到耳后,流光溢彩而又具有民族特色。
注释:¹蓝田:地名,在长安东南三十里。蓝田古代以出产美玉出名。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两鬟(huán)何窈(yǎo)(tiǎo),一世良所无。
译文:她那高高地挽着的两个环形发髻更是美不胜言,简直连整个世间都很罕见。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译文:甭说她整个人品的美好价值无法估量,单说这两个窈窕的发髻,恐怕也要价值千万。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不意¹金吾子²,娉(pīng)³过我庐。
译文:没有想到有不测风云降临。执金吾的豪奴为调戏胡姬而做出婉容和色的样子前来酒店拜访。
注释:¹不意:没有料想到。²金吾子:即执金吾,是汉代掌管京师治安的禁卫军长官。这里是语含讽意的“敬称”。³娉婷:形容姿态美好,这里指豪奴为调戏胡姬而做出婉容和色的样子前来酒店拜访。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爚 一作:耀)
银鞍何煜(yù)(yuè),翠盖¹²(chí)(chú)。(爚 一作:耀)
译文:你看他派头十足,驾着车马而来,银色的马鞍光彩闪耀,车盖上饰有翠羽的马车停留在酒店门前,徘徊地等着他。
注释:¹翠盖:代指饰有翠羽的马车。²空:等待,停留。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译文:他一进酒店,便径直走近胡姬,向她要上等美酒,胡姬便提着丝绳系的玉壶来给他斟酒;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就我求珍肴(yáo),金盘脍(kuài)鲤鱼。
译文:一会儿他又走近胡姬向她要上品菜肴,胡姬便用讲究的金盘盛了鲤鱼肉片送给他。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jū)
译文:他赠胡姬一面青铜镜,又送上一件红罗衣要与胡姬欢好。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不惜红罗裂¹,何论轻贱躯。
译文:若要赠镜结裾,将不惜裂裾来对待,若想侮辱身体,将怎样对待就不消说了!
注释:¹裂:裁剪的意思。古人从织机上把满一匹的布帛裁剪下来叫“裂”。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译文: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译文:我坚持从一而终,决不以新易故,又岂能弃贱攀贵而超越门第等级呢!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多谢¹金吾子,私爱²徒区区³
译文:我非常感谢官人您这番好意,让您白白地为我付出这般殷勤厚爱的单相思,真是对不起!”
注释:¹多谢:一语双关,表面是感谢,骨子却含“谢绝”意。²私爱:即单相思。³区区:意谓拳拳之心,恳挚之意。

  羽林郎,汉代所置官名,是皇家禁卫军军官。诗中描写的却是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词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奴的调戏,谱写了一曲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题为“羽林郎”,可能是以乐府旧题咏新事。

  这首诗在立意、结构和描写手法上,与《陌上桑》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女子之美,同样采用了铺陈夸张手法;写反抗强暴,同样采取了巧妙的斗争艺术;结尾同样是喜剧性的戛然而止。但《陌上桑》更多的是用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这首诗则侧重于正面描绘和语言铺排。前者描写使君的垂涎,主要通过人物语言,用第三者的叙述;这首诗刻画豪奴的调戏,则是用一连串的人物动作,即“过我”、“就我”、“贻我”、“结我”,妙在全从胡姬眼中写出。太守用语言调戏,豪奴用动作调戏,各自符合具体身份。罗敷反抗污辱是以盛赞自己的丈夫来压倒对方,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胡姬反抗调戏则是强调新故不易,贵贱不逾,辞婉意严,所谓“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罗敷在使君眼中已是“专城居”的贵妇人;而胡姬在“金吾子”眼中始终都是“当垆”的“酒家胡”。因而这首诗更具有鲜明的颇具讽刺意味的对比:“家奴”本不过是条看家狗,却混充高贵的“金吾子”招摇撞骗,这本身就够卑鄙之极了;而“酒家胡”虽然地位低贱,但是终究不必仰人鼻息过生活,在“高贵者”面前又凛然坚持“贵贱不相逾”,这本身就够高贵的了。于是,尊者之卑,卑者之尊,“高贵”与“卑贱”在冲突中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完成了戏剧性的转化,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深思和启迪。

línláng

xīnyánnián liǎnghàn 

yǒuhuòjiā xìngféngmíng  (zuò shū )
jiāngjūnshì tiáoxiàojiǔjiā 
niánshí chūndāng 
chángliándài guǎng广xiùhuān 
tóushànglántián ěrhòuqínzhū 
liǎnghuányǎotiǎo shìliángsuǒ 
huánbǎiwàn liǎnghuánqiānwàn 
jīn pīngtíngguò 
yínānyuè cuìgàikōngchíchú  (yuèzuò yào耀 )
jiùqiúqīngjiǔ shéng 
jiùqiúzhēnyáo jīnpánkuài 
qīngtóngjìng jiéhóngluó 
hóngluóliè lùnqīngjiàn 
nánéràihòu zhòngqián 
rénshēngyǒuxīnjiù guìjiànxiāng 
duōxièjīn 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