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门深掩,不道背人归去远。倦燕娇莺,啼出阳关第四声。
重门深掩,不道背人归去远。倦燕娇莺,啼出阳关第四声。
含愁想问,飘泊天涯何处定。梦断罗帷,今夜明朝睡起迟。
含愁想问,飘泊天涯何处定。梦断罗帷,今夜明朝睡起迟。
尤侗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日暖自萧条¹,花悲北郭骚(sāo)²
译文:天气变暖,但家境仍冷落萧条,白花齐开,更使我这北郭骚悲伤无聊。
注释:¹萧条:寂寞冷落;凋零。²北郭骚:春秋齐国的一个读书人,关心国事,讲义气,乐于助人,以贤良忠孝闻名乡里。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yú)穿莱子眼¹,柳断舞儿腰²
译文:一文不名,只有像来子钱一样的穿眼榆荚,不见舞妓,倒有比舞妓细腰更柔软的柳条。
注释:¹莱子眼:古钱币名,即耒子。²柳断舞儿腰:形容柳枝柔软。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上幕¹穿神燕²,飞丝³送百劳
译文:张开帘幕,穿接神燕,弋射飞丝,送走伯劳。
注释:¹上幕:即“张幕”。²穿神燕:古人每于春时张幕于郊外,祈燕求子,故云“穿神燕”。³飞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⁴百劳:鸟名,即伯劳,又名鵙或鴂。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胡琴¹今日恨,急语向檀(tán)²
译文:弹起胡琴,借以抒发今日的愁恨,频繁急切的乐声扑向那紫檀琴槽。
注释:¹胡琴:古乐器名。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有时指琵琶,有时指忽雷等。约宋元开始,亦为拉弦乐器之称。²檀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

  李贺诗歌总的特色是奇崛愤激、凄凉幽冷,牛鬼蛇神纷至沓来,其诗歌内容多是他的幻想世界的外化物。这首《感春》却颇为难得,从中可以窥见李贺的生活景况。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点明时序正是春天。春天本应是万物恢复生机之时,世人在寒冬季节早在盼望春暖花开的春天。但在李贺眼中,春天却是一片愁红惨绿的伤心物。“萧条”之上着一“自”字,更显出无可奈何的凄凉。为什么诗人对春而伤春?诗中继续道:人处穷困潦倒之中实在难生赏春的雅兴,对花无端生悲。“北郭骚”是出现在《吕氏春秋》中的一位穷困之人,李贺将他比喻自己家境的萧条。

  颔联承接首联之意,继续状写穷困之景况,也见出心中的悲凉:榆叶薄如莱子钱,舞儿腰若袅袅柳。这里需作一些解释:榆树之叶,其状如钱,中间有孔,人又称榆叶为榆钱。而莱子钱则是南朝宋废帝景和元年所铸的一种钱币,极薄,故价值也低。“榆穿莱子眼”意指家中贫寒,钱财无多。“舞儿”是诗人自比,穷困落魄已使自己骨瘦如柴。舞儿腰细原也是一种美,但到了李贺笔下,却令人起几多感慨。写家境萧条却不正面说出,寓意榆钱、细腰,其痛苦意味又比正面说出更为深长。

  第三联中,诗人暂时置下贫困的愁苦,用两句话写春景。春日融融,落花游丝在静静的太阳光下无声无息地飘荡,时而几声伯劳鸟的哀鸣,把人的思绪带回到伯劳因被后母所害而化鸟的悲惨故事中。这两句写得蕴含无穷。现在无从考证短命的诗人是否曾经娶妻成家,但单看这两句,一丝渴望获得平和温暖的家庭、能与子女共享天伦的情思是以一种十分凄苦的笔墨写出来的。笔下经常出现“秋鬼”、“败坟”、“冷血”字眼的诗人心中原来也有着这样一颗温热、渴望的心。

  尾联写的是拿起胡琴来排遣胸中的遗恨,将满腔的心事向琴槽诉说。自古才人多落魄。偏偏柔弱多病的李贺注定了没有发迹的希望,绝望的诗人只能遨游神仙鬼怪世界,可以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与神鬼之精神相接,以此来取得心理的平衡。诗人身处贫困潦倒、忧郁悲愤的处境,其内心的痛苦纠缠着他的灵魂。所以,在诗人听来,弹奏的胡琴声中也像是寄寓着诗人的怨恨,而自己满怀愁闷,却又惟有弹琴来排遣。胡琴声骤然而急,声声滑落琴槽,这又正似啼血的杜鹃、哀鸣的伯劳。

  运用大量的意象,是李贺诗歌中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自然类意象,还是社会类意象,其诗歌中核心意象群的审美特征就是“凄怨”。而形成这一审美意象的原因则是在于诗人凄怨的心态和情感。杜牧评其诗为“怨恨悲愁”。这首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榆柳等景物的美好,烘托诗人的凄苦,以榆钱、柳断补足“萧条”之意。“神燕”、“伯劳”寄托了诗人盼祥瑞、避凶灾的美好愿望。“胡琴”成为了诗人排遣苦闷的工具,而“琴槽”则成为了诗人诉说心事的对象。诗人对这一连串的意象,进行了极力的渲染烘托,展示了一种饱“悲”之美,借以强化了诗人的悲惨不幸。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69-772

gǎnchūn--

nuǎnxiāotiáohuābēiběiguōsāo

穿chuānláiziyǎnliǔduànéryāo

shàngyíngshényànfēisòngbǎiláo

qínjīnhènxiàngtáncáo

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
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
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
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

  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江南的醉人春景,表现了诗人对于江南无边春色的热爱与闲适的心境。

  首句“池塘春暖水纹开”,诗人着眼于最能接受春日讯号的池塘,冰雪消融春江水暖,池塘里的水纹被春风吹开,裹挟着春日暖洋洋的温度。

  第二句“堤留垂丝间野梅“,诗人的视线由池塘转移到堤岸,看到岸边柳丝绦绦,迎风摇曳,更是有野梅花盛放夹杂其中,”野“字表明此地少有人涉足,凸显出植物盛开的一派自由热烈之状貌。

  第三句”江上年年芳意早“,诗人的视线不再着眼于一景一物,而是总览江水,春风吹融坚冰、吹开垂柳与野梅,每年总能从这些景物中得知春已经到来的消息,甚至蓬莱瀛洲这些仙境的春色也要随着江水逐波而来。

  最后一句当中诗人引用蓬莱瀛洲的神话传说典故,强调江边春景的无边绚丽宛如从仙境而来,”逐潮来”三个字,赋予春色以自发自动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景的热烈与植物生长的自由。这首诗短小简明,描绘了江南春景的迷人与美丽,表明了诗人对于江南的喜爱,对于春日繁华的欢欣,也表露了诗人心中的闲适,好景容易寻,却需好心情。

jiāngnánchūn

yuē tángdài 

chítángchūnnuǎnshuǐwénkāi liǔchuíjiànméi 
jiāngshàngniánniánfāngzǎo péngyíngchūnzhúcháolái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yǐ)斜桥,满楼红春¹招。
译文: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注释:¹红春:指代少女。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翠屏(píng)¹金屈曲²,醉入花丛³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shì)不归。
译文: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注释:¹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²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³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⁴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此词是对往事的回顾以及感慨。“如今却忆江南乐”的“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韦庄所写的也是这种心理。他在江南思念着中原,离开江南到更远的蜀中,他又觉得在江南的生活也毕竟是快乐的,是值得怀念的了。韦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象,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可是他并不是不用形象,“当时年少春衫薄”中的“春衫薄”三字就是形象,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象,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象。“骑马倚斜桥”,更是形象,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象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春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种遇合的传统,这种遇合都同时有一种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最好的年华,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这种可贵的遇合。“骑马倚斜桥”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满楼红春招”是说满楼的女子都为之倾倒。韦庄的这两句词是说他当年何尝没有才华,何尝没有遇合,何尝没有人赏爱,然而他那时没有对满楼的红春钟情。因为他第一句就写的是“如今却忆江南乐”,所以他所说的“满楼红春招”都是反面的陪衬,意思是说:我当年有那样的年华、遇合、赏爱,但我没有看重这些,而这一切现在都过去了。至此为止,写的都是对江南往昔的回忆。

  下半阕“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一则可能仍是写回忆中的情事,再则也可能是写今日之情事,有两种可能,也可以兼指。用“翠”“金”二字,意在写明环境之美。“花丛”在古人诗词中,不单是指自然界的花丛,广义的还指如花的女子,他说:我当年面对“满楼红春招”都没有钟情,而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遇合,“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了。“誓”表示其态度之断然坚决。“白头誓不归”这句与《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年是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而如今白发苍苍却不但不会还乡,反而说誓不回乡了。韦庄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阳住过,所以不管是长安也好,洛阳也好,都是他的故园和旧居所在,他现在由“未老莫还乡”转变成“白头誓不归”,是因为他无家可回,无国可归了,唐朝已经完全灭亡了。韦庄留在蜀中,王建曾一度驰檄四方,欲联合讨伐朱温,从而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对于唐朝灭亡这样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韦庄不可能没有受到震动。当年在江南时说“未老莫还乡”,是因为长安还有希望收复,回乡的希望依然存在,但在他留寓蜀中时,唐朝已经彻底灭亡了,回乡的希望荡然无存,所以他才决然的说“白头誓不归”,口气极为决断,含义则极为沉痛。着一“誓”字,无比坚决,以斩尽杀绝之语,写无穷无尽之悲。这正是韦庄词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65-166 .

mán ·jīnquèjiāngnán

wéizhuāng tángdài 

jīnquèjiāngnán dāngshíniánshàochūnshān xiéqiáo mǎnlóuhóngxiùzhāo 
cuìpíngjīn zuìhuācóng宿 jiànhuāzhī báitóushìguī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当年紫禁¹烟花²,相逢恨不知音早。
注释:¹紫禁:宫禁,皇帝的居宫。²烟花:指春天美丽的景象。
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
秋风¹倦客²,一杯情话,为君倾早³
注释:¹秋风:蟋蟀的别名。²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³为君倾早:被您折服。倾早,早下,仆早。表示对人的钦佩。
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
正情驰魏阙(què)¹,空书怪事,心胆堕²,伤殷浩。
注释:¹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常借指朝廷。²心胆堕:心冷胆寒。堕,掉下来,坠落。
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
祸福无端倚(yǐ)¹,问古今、几人明了。
注释:¹祸福无端倚伏:成语“祸福倚伏”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无端,无缘无故。
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
沧浪渔父¹,归来惊笑,灵均²枯槁(gǎo)³
注释:¹沧浪渔父:沧浪,青色的波浪;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²灵均:战国楚文学家屈原的字,也泛指词章之士。³枯槁:瘦瘠,憔悴。
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
(xiè)(hòu)淇南¹,岁寒独在,故人²襟抱³
注释:¹邂逅淇南:意外在淇水之南相遇。邂逅:不期而遇。²故人:老朋友,旧友。³襟抱:心愿,抱负。
恨黄尘障尺,西山远目,送斜阳鸟。
恨黄尘¹障尺,西山远目²,送斜阳³鸟。
注释:¹黄尘:黄色的尘土。²远目:远望。³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shuǐlóngyín··sòngjiāozhī西xiàxíngshěng--wángyùn

dāngniánjìnyānhuāxiāngfénghènzhīyīnzǎo

qiūfēngjuànbēiqínghuàwèijūnqīngdào

huíshǒuyànshānyuèmíngtíngshùliǎngzhīrào

zhèngqíngchíwèiquēkōngshūguàishìxīndǎnduòshāngyīnhào

huòduānwènjīnrénmíngle

cānglàngguīláijīngxiàolíngjūngǎo

xièhòunánsuìhánzàirénjīnbào

hènhuángchénzhàngchǐ西shānyuǎnsòngxiéyángniǎo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译文:柴门多日紧闭不开,门前石阶铺满了白雪皑皑。
今朝蹈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今朝蹈作琼(qióng)¹迹,为有诗从凤沼²来。
译文:如今有人把琼玉般的积雪踏碎,是友人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
注释:¹琼瑶:美玉,这里指雪。²凤沼:即凤凰沼,属禁苑中沼池,这里代指京城。

  诗《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不见于《柳河东集》。宋人蔡正孙《诗林广记》中选柳诗五首,其三即此诗,今人考证为柳宗元所作。

  柳宗元初贬永州无以为居,寓居在潇岸四无邻舍的龙兴寺内,公元810年(元和五年)迁居愚溪侧畔,筑室茨草,与农户为邻。他在《田家》诗中描写了周围的环境:“古道绕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行人迷去住,野鸟竟栖宿。”永州地处楚南、五岭北麓,偏僻荒凉。而他居住的愚溪一带更是杂草从生,蓼花披岸,溪水清寒,道无行人。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柳居孤寂清冷的环境:柴门多日紧闭不开、石阶上铺满了皑皑白雪,分不清高底,没有人来访。这两句虽然写的是雪后柳居前的清冷荒凉之景,实际透露出来的却是他人生境遇的寂寞。

  柳宗元是“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曾在长安叱咤风云。革新失败后,被贬谪到南蛮之地,昔日政治上的挚友相继被贬,天各一方,不通音讯。来永州不久,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卢氏病故,而朝廷连发四次诏命,规定“八司马”不在宽赦之列,早日复用的希望破灭了。政治上的迫害,人世间的诸多失意,给他难以承受的打击。他这时的心境正如他在《南涧中题》所述:“去国魂以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寂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柴门多日紧闭不开是他内心寂寞的独白,而石阶上铺满的皑皑白雪便是人世间清冷的抒写。

  诗的后两句叙事抒情。诗人说:为何要把琼玉般的白雪踏碎?是因为有朋友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欣喜之情跃然诗间。柳宗元自公元805年(永贞元年)被贬永州至公元808年(元和三年),未有故旧大臣给他写信,后虽有些书信来往但也不多。除随行的表弟卢遵、堂弟柳宗直外,几乎没有朋友与之交往。空寂孤寂,怀人泪垂。就在这时,接到了早年朋友王涯寄来的诗,他无比高兴。这一“蹈”字,极传神地描绘出他的欣喜之情。

  前人评价柳宗元诗歌的特点在于语言峻洁,气体明净,善于从幽峭掩抑的意境中表现沉着真挚的感情。此诗的后两句似乎是感情外露了些,其实子厚在这里“以乐景写哀事”,以反衬的手法极含蓄地表现了长期潜伏于内心而永难排遣的寂寞与痛苦,让读者在岭外荒远凄寒的景象中,看到了一位手举故乡远方寄来的诗笺,足蹈琼瑶,双泪空垂的凄美形象;听到了一千几百年前的回荡在他心胸间的悲凉凄楚、愤愤不平的感慨。

chóuwángèrshíshèrénxuězhōngjiàn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sāncháiményōngkāi jiēpīngtíngmǎnbáiáiái 
jīnzhāodǎozuòqióngyáo wèiyǒushīcóngfèngzhǎo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