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谢事时,曾造老衲境。谓言方闲去,如醉不得醒。
昔我谢事时,曾造老衲境。谓言方闲去,如醉不得醒。
至要无多言,退步心自领。一朝桶底脱,露出囊中颖。
至要无多言,退步心自领。一朝桶底脱,露出囊中颖。
有如暗室中,照耀赖烛炳。
有如暗室中,照耀赖烛炳。

yuānmíngyǐnjiǔèrshíshǒushísān--zhàobǐngwén

xièshìshícéngzàolǎojìngwèiyánfāngxiánzuìxǐng

zhìyàoduōyán退tuìxīnlǐngcháotǒngtuōchūnángzhōngyǐng

yǒuànshìzhōngzhào耀yàolàizhúbǐng

赵秉文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5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gé)¹生蒙²³,蔹(liǎn)(màn)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译文: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
注释:¹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²蒙:覆盖。³楚:灌木名,即牡荆。⁴蔹: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⁵予美:我的好人。⁶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葛生蒙棘(jí)¹,蔹蔓于域(yù)²。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译文: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
注释:¹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²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角枕¹(càn)²兮,锦衾(qīn)³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译文: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爱人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
注释:¹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²粲:同“灿”。³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烂:灿烂。旦:天亮。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夏之日,冬之夜¹。百岁之后,归于其居²
译文: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注释:¹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²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义同。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译文: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可以说是“兴而比而赋”。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设置了荒凉凄清、冷落萧条的规定情境,显示出一种悲剧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这里的比兴意义是: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几乎无以复加。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38-240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6-239

shēng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shēngméngchǔ 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chǔ 
shēngméng 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jiǎozhěncàn jǐnqīnlàn měiwáng shuí dàn 
xiàzhī dōngzhī bǎisuìzhīhòu guī 
dōngzhī xiàzhī bǎisuìzhīhòu guīshì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¹
译文:曾记得当年在大散关向北眺望失地的情景,我自信能在谈笑之间把敌人扫除干净。
注释:¹胡尘:胡地的尘沙。这里指金兵。
收身死向农桑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收身死向农桑(sāng)¹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译文:谁能料到我最终竟要在田园里了此一生,呵,过去和现在的我明明判若两世又何止是两世人!
注释:¹农桑:农耕与蚕桑。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从来¹只有情难尽²,何³事名为情尽桥。
译文: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注释:¹从来:向来。²尽:完。³何:什么。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自此改名为折柳(liǔ)¹,任他离恨²一条条。
译文: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注释:¹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²离恨:离愁别恨。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225页

qíngjǐnqiáo--yōngtáo

cóngláizhǐyǒuqíngnánjǐnshìmíngwèiqíngjǐnqiáo

gǎimíngwèizhéliǔrènhèntiáotiáo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酒旗相望大堤(dī)头,堤下连樯(qiáng)¹堤上楼。
译文:酒旗相望着在大堤的上头,堤下船连船,堤上楼挨楼。
注释:¹樯:原指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船。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堤幽轧(yà)¹满中流²
译文:天色将晚,行人急忙争渡,桨堤幽轧轧,船儿满中流。
注释:¹幽轧:划桨堤。²中流:在水流之中。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江南江北望烟波¹,入夜行人相应歌。
译文:江南江北同望波浪江烟,入夜行人还对歌在江边。
注释:¹烟波:烟雾苍茫的水面。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桃叶¹传情竹枝怨(yuàn)²,水流无限月明³多。
译文:《桃叶歌》表达了爱情,《竹枝词》诉说着哀愁,水流和月光无穷无尽哟,恰似歌堤中的情感绵绵。
注释:¹桃叶:乐府歌曲名。这里借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²竹枝怨:《竹枝词》诉说哀怨。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刘禹锡把民歌变成了文人的诗体。这些民歌中有一些情歌,但多表达怨苦之情。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³月明:月亮光。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春堤缭(liáo)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¹开。
译文:长堤弯弯曲曲,堤内水徘徊,酒舍旗亭一家挨一家地排开。
注释:¹次第: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kē)(é)¹大艑(biàn)落帆来。
译文:傍晚时挑出杏帘儿招徕顾客,高高的大船落帆靠岸停下来。
注释:¹轲峨:高大的样子。

  这是三幅江边居民生活的速写。

  第一首:日暮争渡

  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酒旗相望”写出了酒家之多,说明此地贸易往来频繁,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顾客云集的热闹所在;一面面酒旗在宽阔的大堤上迎风招展,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富有世俗人情的生活气息。“堤下连樯堤上楼”寓有心于无心中,意象朴素,语言朴素,不见一点雕琢痕迹,大堤上乱中有序、一派生机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眼前。前两句诗为读者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这样写是为“日暮行人争渡急”张本的。

  三、四两句,描摹近景,增强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先点明时间,然后“争”“急”二字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揣度他人之心,却并没有直接刻画人心,而是在看似无心的客观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来。“桨声幽轧满中流”一句状写景色,摹拟声音,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穿梭和船工的紧张劳作,把“争渡急”写足,意境与诗味俱佳,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了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但无论是画面还是其中情思,都突破了传统的景物描写窠臼,立意新颖、手法娴熟、笔调清丽自然,流淌出世俗人情的诗化美。

  第二首:月夜对歌

  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开头二句先将月夜对歌总写一笔:月照寒江,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烟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非常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两岸长堤之上,行人络绎不绝,歌声此伏彼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沉寂。这个场面是宏大的,气势是磅礴的。

  他们唱的是什么歌,诗人用第三句作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桃叶歌》倾吐爱情,《竹枝词》诉说哀怨,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惹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极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流水和月光无穷无尽,契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情”与“怨”的无限,把歌唱者的感情形象化。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流动之势,又具明丽之色,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优美、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灵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产生了良好的美学效果。整首诗写景与抒情水乳交融,感情深沉真挚,景色优美动人。

  第三首:酒家迎客

  长堤缭绕,江水徘徊,堤上酒家,依次排开。余晖脉脉,杏帘飘飘,估客大船,落帆而来。这首诗绝弃雕饰,纯用白描,把码头的勃勃生机和船只的频繁来往,描绘得真实、生动、自然。

  总而言之,这三首诗,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清新隽永,写景如画;有浓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果。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172-173 .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32-833页
3、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906-907 .

shàngxíngsānshǒu

liú tángdài 

jiǔxiāngwàngtóu xiàliánqiángshànglóu 
xíngrénzhēng jiǎngshēngyōumǎnzhōngliú 

jiāngnánjiāngběiwàngyān xíngrénxiāngyìng 
táochuánqíngzhúzhīyuàn shuǐliúxiànyuèmíngduō 

chūnliáoràoshuǐpáihuái jiǔshètíngkāi 
wǎnchūliánzhāo ébiànluòfānlái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lǔ),通两宫也。部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注释:韩肖胄:北宋名相韩琦之曾孙。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时任尚书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国,为通问使。绍兴癸丑: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胡公:即胡松年,随韩肖胄出使金国,为副使。使虏:出使。虏,指金国,通两宫:通:通问、问候。两宫,指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易安室:李清照自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韩公,指韩肖胄曾祖韩琦,安阳人。韩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亲(李格非)皆曾为韩琦荐引,故曰出韩公门下。家世沦替:本家世业沦落不振。子姓:子孙辈的地位。望公之车尘:望车尘,追随、敬拜之。神明:精神、神智。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译文:绍兴三载六月间,高宗听政好几年。
注释: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六月,当为五月,此误。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nínɡ)(liú)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译文:神情专注思亲眷,治理有方父兄念。
注释:凝旒:指天子冕脆一动不动,形容庄重严肃。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后所悬垂的玉穗。《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部二施,前后邃廷。”南云:南天之云。天子面南而坐,故所望为南云。垂衣:言天下太平而无为。北狩:狩,本意为狩猎,引申为出巡。宋徽、钦二宗被掳北去,不敢明言,托词出巡,故曰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译文:仿佛闻听皇帝言,朝廷上下多百官。
注释:岳牧:泛指朝廷百宫。岳,尧帝时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诸侯。牧,一州之长为牧。群后:各位诸侯,泛指百官。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译文:岂无贤臣似半千,时运不佳好艰难。
注释:半千:《孟子·公孙丑》:“五百年必部王者兴,其间必部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为贤者兴起之时。如《新唐书·员半千传》:“半千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羁通书史。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长与何彦光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义方常曰:‘五百载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今名。”阳九:指岁月充满灾难。古称4617岁为一元,初入元106岁中,将逢灾岁九,为阳九(《汉书·律历志》)。晋刘珉《劝进表》:“方今钟百玉之季,当阳九之运。”故阳九为厄运。诗中以阳九代指“靖康之难”。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译文:不必记功做宣传,不要种柳徒慨叹。
注释:勒:刻石。燕然铭: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国。《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耿秉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奔溃,单于遁走……宪、秉遂登画燕然山,出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纽汉威德,令班固作铭。”金城柳:用晋桓温北伐故事。《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译文:岂无孝臣考叔般,知此悲凉非为寒。
注释:纯孝臣:《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君子谓颍考叔纯孝也。”霜露悲:指怀念父母之趣。《礼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部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部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何必羹(gēng)舍肉,便可车载脂。
译文:不必愚孝弃肉餐,车子润滑把路赶。
注释:羹舍肉:用颍考叔事。《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部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部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车载脂:以油脂涂车辅(可以走得快一些)。《诗经·卫风·泉水》:“载脂载牵。”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译文:社稷国土不爱怜,玉帛财富尘样贱。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译文:倘无胜任外交官,越赔大钱越卑贱。
注释:将命:奉命。币:此指贡献给金人的钱物。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四岳佥(qiān)曰俞,臣下帝所知。
译文:唯唯诺诺是达官,臣子如何帝了然。
注释: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注:“四岳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佥:都。俞:此为表示答应的语气词。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中朝第一人,春官部昌黎。
译文:朝中之臣谁最贤,独占鳌头尊姓韩。
注释:中朝第一人:指唐人李揆。李揆为唐肃宗时宰相,肃宗称其“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长问他“闻唐部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个李揆怎肯到此。”(见《新唐书·李揆传》、《刘宾客嘉话录》)苏轼诗《送子由使契丹》:“单于右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春宫:《周礼·春官宗》:“乃立春宫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玉和邦国。”春宫,相当于后世之礼部。昌黎:唐韩愈。韩愈曾赠礼部尚书,此以韩愈代指韩肖胄。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译文:百人里头最能干,万人之中称模范。
注释:百夫特:杰出人物。《诗经·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郑注:“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皋虁。
(jiā)(yòu)与建中,为政部皋(gāo)(kuí)
译文:曾祖韩琦祖忠彦,身任宰相堪称贤。
注释:嘉祐:宋仁宗赵祯年号。建中:即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年号。为政部皋虁:皋虁,指贤臣。皋陶,虞舜时为狱官。虁,舜时乐正也。韩肖胄曾祖韩琦嘉祐年间曾任宰相,祖韩忠彦建中靖国年间为宰相。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译文:汉相王商好威严,匈奴畏惧仰面看。唐代子仪令名传,折服回纥不须战。
注释:王商:汉成帝母王太后之弟,曾代匡衡为相。《汉书·王商传》:“为人多质,部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迂延却退。天子闻而叹曰:此真汉相矣。”吐蕃尊子仪《新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回纥、吐蕃入侵,郭子仪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yí)(dí)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译文:韩门祖辈威不减,异族已被吓破胆,公系出使好人选。
注释:夷狄:古时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chí)
译文:作揖跪拜礼周全,白玉台阶受派遣。
注释:白玉墀:以白玉为阶,代指宫殿。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译文:为臣不敢辞困难。此时此刻非等闲。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译文:高堂老母莫挂牵,妻子儿女不必念。
注释:家人安足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闻肖。”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译文:敬奉天地有灵验,皇恩浩荡威风添。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译文:直人金朝城里边,首领跪拜甚恐慌。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译文:自持诏命有大权,侍子前来迎接忙。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译文:韩公威仪靠信仰,投军不须愚且莽。犬马之血涂嘴上,结盟牢靠又久。
注释:。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译文:长德如胡公难上难,同谋协办人心,安“解衣衣我”韩信言。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译文:今日亦感宋恩暖使金刺秦不一般,临别不唱“易水寒”皇天后土湿又暗。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译文:连绵阴雨未下完,风力迅猛又凶险。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译文:车声辚辚响成片,马声萧萧不问断;壮士懦夫有共感,同声哭泣好悲惨。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lí)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译文:果巷寡妇少识见,滴血投书秘书官。
注释:嫠妇:寡妇。沥血投书:沥血,指立誓。投书,递交书信。记室:古代宫名,相当近代之秘书。汉魏时始设。宋高承《事物纪原》:“其官始见于魏武之世矣。宋用晋制,自明帝后,皇子帝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则记室而为参军,晋制也。宋朝亦置于诸王府,曰某王府记室也。”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lǔ)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译文:金人性情如虎狼,防范不澳免上当。
注释:夷虏:指金统治者。性虎狼:本创融狼般残暴。不虞预备:防范不测之事。《左传·文六年》:“备预不虞。”庸何伤:部什么害处呢?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译文:铠甲外面穿衣裳,先前楚人就这样;当年唐朝上过当,今日守城严提防,平凉教训不能忘。
注释: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将甲穿在衣服以内。《左传》记载,楚人欲于盟会时突袭晋,兵士皆将甲穿在衣服里面,使晋人不防备。乘城:登城。平凉:地名,在今甘肃省。《唐书·马越传》记载:唐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浑威与吐蕃相盟于平凉,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袭击。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译文:葵、践二城不荒凉,齐桓晋文盟主当;擅谈之人读书郎,不能轻看丢一旁。
注释:葵丘:春秋时宋国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会周,公、鲁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此。同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践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晋文公曾于此与齐、宋、郑、卫等国会盟。谈士:口才善辩之人。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译文:袁虎虽曾被罢官,飞笔撰文倚马完;函谷鸡鸣未曙天,客助孟尝脱了险。
注释:露布:即布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古时用兵获胜,上其功掖于朝,谓之露布。崤函关出鸡未鸣:崤函关,亦称函谷关。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chū)(lì),刍(chú)(ráo)之言或部益。
译文:臭椿柞树匠不嫌,有益或出樵夫言。
注释:樗栎:不成材之木。刍荛之言:采薪者、捕鱼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说的话。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译文:珠璧珍宝我不馋,只望家乡消息传。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译文:幸存亲友应寂然,墓前石人令哪般?
注释:灵光:汉鲁恭玉殿名。萧萧:萧条状。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脑桃,声援匈奴,死后铸其铜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泛称坟墓或建筑物前的石像为翁仲。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译文:乡关齐鲁已沦陷,遗民岂种桑麻田,金人失势缩城垣。
注释:遗氓:即遗民。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lí)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译文:父祖生于齐鲁间,地位不高名声显。
注释:嫠家:寡妇之家。此为李清照自称。齐鲁:今山东省一带。比数:相比之中还算在数。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jì)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译文:战国临淄多学馆,文士数千任其谈,人群挥汗如雨般。
注释:稷下:地名,在今山东临淄。挥汗成雨:形容繁盛、人众多之况。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译文:子孙南渡没几年,已经变成流浪汉。
注释:流人:流亡者。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póu)土。
译文:欲将血泪寄河山,愿将一腔热血洒在齐鲁大地!
注释:东山:鲁地山名。一抔土:一捧土。皇华颂使臣之语,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译文: 
注释: 

  前十八句为第一段(“三年夏六月”至“币厚辞益卑”)。诗中写了高宗遣使通金的原因——思念“北狩”之二帝,表示一下自己的孝心。对此,诗人并未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因为诗人不赞成高宗为尽孝而一味求和的做法。诗人希望的是有人能像窦宪那样,北破单于,刻石纪功;能像桓温那样,收复失地,重见旧地杨柳。然而最高统治者不惜任何代价,一味求和,诗人对此不能不表示出遗憾。

  “四岳佥日俞”至“与结天日盟”为第二段。诗人首先对使臣韩肖胄的品德才能予以高度赞扬,勉励其很好地担当出使重任,以大振国威。要让金人像当年匈奴、吐蕃人害怕王商、郭子仪那样,慑服大宋使者。然后,诗人代韩肖胄道出受命誓辞:决心公而忘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对敌人的极度蔑视和勇敢的斗争胆略,去与敌人达成平等的协议。虽是诗人代言,却足见诗人对韩肖胄的无比信赖和所寄托的重望。

  “胡公清德人所难”至“壮士懦夫俱感泣”为第三段。诗中表示了诗人对韩、胡二公齐心协力完成使命的期望。希望他们像韩信忠于汉室,荆轲勇于赴难那样,完成出使任务。诗人甚至想像了为二公送行的悲壮场面,从而对韩胡二人表示了崇敬之情。

  “闾阎嫠妇亦何知”至结尾,为第四段。诗人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对肩负重任的使者进几句“刍荛之言”:其一,叮嘱二公,一定要提高警惕,小心行事,绝不可麻痹轻敌,定要防患于未然。其二,请求二位使者,多多带回一些中原人民的消息。旧日胜迹而今已如何了?故人坟前已是什么景象?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否还能种桑麻?敌人是否还用重兵镇守着中原城郭?其三,请二位使者记住一个流亡妇人的心愿——“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

参考资料:
1、 宋师道.,四大才女之李清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11:第253~25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