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妹飘零久,羹墙念虑间。相逢应有日,比老合投閒。
弟妹飘零久,羹墙念虑间。相逢应有日,比老合投閒。
梦逐鸡声断,心随马影还。清明寒食近,烟雨万重山。
梦逐鸡声断,心随马影还。清明寒食近,烟雨万重山。

mèngmèiyǒugǎn--wèichū

mèipiāolíngjiǔgēngqiángniànjiānxiāngféngyīngyǒulǎotóuxián

mèngzhúshēngduànxīnsuíyǐngháiqīngmínghánshíjìnyānwànzhòngshān

魏初

魏初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元代宏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约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年六十一岁。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少辟中书省掾吏,亲老告归,隐居教授。中统起,为国史院编修寻擢监察御史,疏陈时政,多见赏纳。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库总目》非独以文章贵,又足补史阙。《元史》有传。 ▶ 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桔柚花香迎客舟,一帆春雨渡汕头。
桔柚花香迎客舟¹,一帆春雨渡汕头。
译文:桔柚花开,香气馥郁,我准备迎接客人梅阡的到来。在绵绵春雨中,一叶船帆迎着春雨来到汕头。
注释:¹客舟:运送旅客的船。
海门回望千峰涌,港口雄开万里流。
海门回望千峰涌,港口雄开万里流。
译文:从长江入海口回头望去,海浪如千峰涌起,港口雄伟壮观,向前能看到万里海流。
弦管倾城唐宋曲,嵌雕绝技鬼神愁。
弦管倾城唐宋曲,嵌雕绝技鬼神愁。
译文:管弦弹奏的唐宋曲调有倾城之美,绝技嵌雕的精美能惊动鬼神。
红棉白鸟诗情在,况有潮声微似秋。
红棉白鸟诗情在,况有潮声微似秋。
译文:白鸟栖于红棉树上本就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海潮的声音都微微有点像秋天了。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míng)¹喧暮色,默思坐西林²
译文:草虫喧嚣着无边暮色,静默沉思打坐在西林。
注释:从兄:堂兄。¹螟虫:泛指各种秋虫。²西林:指西林寺。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听雨寒更彻¹,开门落叶深。
译文:听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直到更漏滴残,天明后推开门看惟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
注释:¹彻:通夜。谓一直到天明。一作“尽”。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昔因京邑(yì)¹,并起洞庭心²
译文:当年因病困滞在京都,我俩同起归隐洞庭心。
注释:¹京邑病:无可与贾岛同在京城长安时,贾岛屡试不第,积忧成疾。京邑:指京城长安。²洞庭心:指泛舟洞庭湖上的归隐之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亦是吾兄¹事,迟回²共至今。
译文:这也是兄长您的心事,迟疑徘徊共拖到如今。
注释:¹吾兄:称贾岛。²迟回:游移,徘徊。

  这首诗的前半首从黄昏到深夜,再到次日清晨,着重状景,景中寓情。后半首回忆往事,感慨当前,着重摛情,情与景融。

  首两句以兴体起笔,物与人对照鲜明。西林寺在庐山香炉峰西南风景绝佳处。东晋高僧慧远居东林寺,其弟慧永居西林寺,恰巧他们也俗姓贾。无可到庐山,长居西林寺,深念贾岛,也许与此有些渊源。这二句写暮色苍茫,草虫喧叫;作者静坐禅房,沉思不语。一喧一默,一动一静,相映益彰。

  三、四句写无可蒲团跌坐,晨夕见闻。在苍苔露冷、菊径风寒的秋夜,蛩声凄切、人不成寐的五更,听觉是最灵敏的。诗人只听得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直听到更漏滴残(“彻”)。奇妙的是,天亮开门一看,并未下雨,惟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深”)。这真是妙事妙语。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所谓“象外句”,“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唐司空图《诗品·雄浑》),即跳出字面物象之外,才能得其个中三昧。“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二句,写的是“落叶”,而偏说是“听雨”,意思又不在“听雨”,而是写长夜不眠,怀念贾岛。这个象外句要比直写深入两层。

  五、六句转入往事回忆。曩昔,兄弟二人同在京城长安时,贾岛屡试不第,积忧成疾,曾与无可相约,仍回山皈依佛门。一个“病”字,齐下双管。一写贾岛名落孙山的忧愤之病;一写朝廷昏庸,不识人才,国事不可救药之病。两病相加,不能不起泛舟洞庭、归隐渔樵之心。当年无可离京时,贾岛《送无可上人》诗云:“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这应是无可此联诗“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的最好注脚。

  事实上贾岛此后并没有赴“烟霞约”。因而无可说:“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吾兄事”应指贾岛浮沉宦海、迷航不悟之事。岛虽不第而尘心未泯,苦苦干禄,也只做了个长江主簿。这在高蹈逃禅的无可看来,早应遁迹,太“迟回”了,可“吾兄”仍是追逐名禄,实在是自惹烦愁。从“共”字看,无可此刻还是期望贾岛能够同赴“烟霞约”,舍筏登岸的。

  后半首的前尘回顾与前半首的眼前即景要协调统一,“落叶”二字当成为前后的关锁支点。首二句写暮色、虫喧、默思、静坐,是为听落叶作势,三、四句写置身于深山、深寺、深秋、深夜之中,金风扫落叶,直似一派狂飚骤雨。这是正面写听落叶。后四句是写听落叶的余波,也是听落叶的襟怀。常言说“落叶归根”,无可深更听落叶,不能不想到他与从兄贾岛的“烟霞约”、“洞庭心”;惜贾岛至今尚浪迹尘俗,叶虽落而不得归根,那么,后四句所表述的情怀就自然地奔泻而出。可以说这首诗实质写的是“听落叶有怀”,通首诗的诗眼就落在“落叶”上。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而情寓景中;后四句叙事,情亦现事里。全诗写景、叙事、抒情三结合,圆融为一体,结构严整。诗人以兴开篇,物人互映,动静对写,使得对比鲜明。并运用错觉感官,别具情趣,耐人咀嚼。作者无可以此诗代柬寄赠贾岛,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劝归之意。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2-1243页
2、 范晓燕.唐诗三百首赏译.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373页
3、 谢真元.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北京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331页

qiūcóngxiōngjiǎdǎo--

míngchóngxuānzuò西líntīnghángèngchèkāiménluòshēn

yīnjīngbìngbìngdòngtíngxīnshìxiōngshìchíhuígòngzhìjīn

生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¹不忍看。
译文:凉风斜吹,雨水打在低垂的杨柳枝条上,小楼上充斥着寒冷,此时实在不忍心去欣赏宋玉的《九辨》。
注释:旅邸(dǐ):旅馆。苏虞:浙江绍兴人,姜夔的朋友。¹宋玉秋词: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曾为楚顷襄王大夫。有人称他是屈原的弟子,他作有《九辩》,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九辩》开头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故后人常以此为悲秋之词,以宋玉为悲秋伤怀的代表人物。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¹客长安²
译文:青山万里,可是却没有我的容身之所,迟暮之年却只能飘泊在临安。
注释:¹投老:到老,垂老,临老,迟暮之年。²客长安:漂流在京城。长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这是一首感怀境遇身世的悲秋之作。

  “垂杨风雨小楼寒”,寒冷的风雨、东摇西摆的垂杨、孤独寂寞的小楼,诗的开始就营造了一派凄清悲凉的气氛。一个“寒”字,不仅交代时令是乍暖还寒的早春,还透露出诗人沐风栉雨时的身寒心也寒。春日西湖,垂杨毵毵,有些风雨,本来可以使湖山增色, “山色空濛雨亦奇”,可是如今这风雨摧折着垂杨,显得十分凄寂。诗人栖身于临时租赁的小楼中,直觉寒气逼人,再加上此时诗人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社会生活,使他不自觉地与宋玉的《九辨》相对照,自然引出“宋玉秋词不忍看”之句。《九辨》的悲秋氛围,《九辨》中宋玉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使诗人找到了感情上的契合,惆怅黯然,不忍看。而“不忍看”,首先是无心看。任宋玉的华词丽藻、精思巧构,也激不起鉴赏的兴致。其次,“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容易了触动姜夔自己的愁思——政治上失意,生活上潦倒的伤感。由春风写到秋词,实是为“寒”注明在于“愁”。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万里青山”极言天地广阔,“无处隐”与之形成极大反差。这既切火灾后的无处安身,又暗射天地之大却无容身之地意。隐不得,又归不得。可叹到了垂老之年,还漂泊在京城。而这正是诗人心中致命的隐伤。年已半百,操劳一生,飘零一世,辛辛苦苦,到处奔波,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得到,连个容身之所都失去了,这真可以说是人生莫大的失败和悲哀了。姜夔自幼随父宦居汉阳。每当他漂泊异乡遇上某种契机,便自然怀乡念旧,“听得秋声忆故乡”,见了春花也思家,在这“风雨满人间”的境遇中,更激起无处安身的悲慨。

  这首诗虽然紧切寓所被焚寄居旅舍的事情,实是借此抒发了平生不得安处的感慨。姜夔词名盛于诗,而诗之高妙有时实不在词下。因他不仅有诗的写作实践,且有理论概括,著有《白石道人诗说》。即如此篇,一、三两句语意径直,但不致“雕刻伤气,敷衍露骨”,乃在于第二句力挽第一句之意,尤其末句的一“老”一“客”两意,把第三句的从空间上说的意思更为深进,确乎做到了“小诗精深,短章蕴藉”、“篇终出人意表”,因而通篇血脉贯通,韵味丰赡。

参考资料:
1、 姜夔著.姜夔集.山西:三晋出版社,2008.8:第37-38页
2、 殷光熹主编.姜夔诗词赏析集.四川:巴蜀书社,1994年01月:第253-254页

línānsǒu--jiāngkuí

shēngyángfēngxiǎolóuhánsòngqiūrěnkàn

wànqīngshānchùyǐnliántóulǎozhǎngān

画舫离筵乐未停,潇潇暮雨阖闾城。那堪还向曲中听。
画舫(fǎng)¹离筵(yán)²乐未停,潇潇³暮雨阖(hé)(lǘ)。那堪还向曲中听。
译文:黄昏时节的风雨笼罩着全城,船舶上践行的宴席还没有结束。风雨声中的阖闾城,这些乐曲让人不忍倾听。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¹画舫:装饰华美的游船。²离筵:饯别的宴席。³潇潇:形容雨声。⁴阖闾城:苏州的别称。亦作“阖庐城”。
只恨当时形影密,不关今日别离轻。梦回酒醒忆平生。
只恨当时形城密¹,不关今日²别离轻³。梦回酒醒忆平生。
译文:只怪当时和朋友们走动得过于密切,才导致今日的离别如此痛苦。当宴会结束,我酒醉微醒时,回想平生所历之事,不由得心生感慨啊!
注释:¹形城密:谓关系亲密,总不分离。形城,人的形体与城子。²日:《王国维遗书》作“朝”,《甲稿》及《王忠悫公遗书》皆作“日”。³别离轻:谓轻易别离。

  词上片是写离开苏州时饯别酒宴上的情景。“潇潇”两句:典出白居易《寄殷协律》诗:“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更不闻。”白居易自注:“江南吴二娘曲云:‘暮雨潇潇郎不归。’”白居易是感叹自从离开江南后,再也听不到吴娘婉转缠绵的歌声了。这首词变用其意。作者跳跃过“酒趁哀弦,灯照离席”的等待,跳跃过“执手相看泪眼”的留恋,把满腔悲苦都倾泻在对造成离别痛苦之原因的追究和检讨上。

  词下片联语写罗、王交往关系,是这首小词的高潮,也是词中离别之悲的极致。昔人离别怨天怨命,怨雨怨风,而作者在这里却别出心裁,把离别的痛苦归罪于当初不该与对方建立了如此亲密的友谊。“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两句乃是一种“反语”和“愤语”,是今日不得不轻易离别的悲痛竟导致了对当日相知相识之乐的否定。“忆平生”,其中自有深意,忆自己八年间,由于罗氏的赏识、扶持,才能在治学的道路上猛进。对罗氏的感激之情,只是含意未伸罢了。末句深化主题,由眼前别离之痛苦,升华至整个人生命运的慨叹。

  这首小词完全是写离别之意,从一个离别的事件引向了《人间词》所追求的那种反映人生和反映哲理的层次。词中写梦醒之后的感觉,这往往有一种对人生的反省和了悟。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157-159页

huànshā··huàfǎngyánwèitíng--wángguówéi

huàfǎngyánwèitíngxiāoxiāochéngkānháixiàngzhōngtīng

zhǐhèndāngshíxíngyǐngguānjīnbiéqīngmènghuíjiǔxǐngpíngshēng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烟水初销见¹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译文: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
注释:¹见:现,显露。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译文:在这美丽的春天,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独自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此诗描绘了襄阳城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襄阳城四周环水,春来烟水朦胧,当艳阳高照,轻雾才退去,方现出参差人家。一个“见”字,十分生动。 “东风吹柳”、“马踏春泥”,非常传神。马踏春泥半是花:点名季节;有“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写出春天的可爱。如此美景却只能独自消受,对友人的思念尽在其中矣。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