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千古丹青杰,谁言黠中有痴绝。手挥五弦真胜诣,颊染三毫更超越。
虎头千古丹青杰,谁言黠中有痴绝。手挥五弦真胜诣,颊染三毫更超越。
自言四体媸或妍,顾与妙处无相关。炯炯双瞳点圆碧,笔下顿觉神明还。
自言四体媸或妍,顾与妙处无相关。炯炯双瞳点圆碧,笔下顿觉神明还。
程郎言语妙天下,画复通灵能变化。扫除俗骨画如诗,摹写天机诗似画。
程郎言语妙天下,画复通灵能变化。扫除俗骨画如诗,摹写天机诗似画。
竹斋溪屿数相从,似蒙儃儃窥尘容。诋呵众史露拙迹,疑有心画藏胸中。
竹斋溪屿数相从,似蒙儃儃窥尘容。诋呵众史露拙迹,疑有心画藏胸中。
寒乡鼠目獐头子,葛帔练裙谢龟紫。幼舆政自丘壑人,试为写传岩石里。
寒乡鼠目獐头子,葛帔练裙谢龟紫。幼舆政自丘壑人,试为写传岩石里。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吴头楚尾¹路如何?烟雨²秋深暗白波。
译文:吴头楚尾之地的路是坎坷还是顺坦?在细雨之中慢慢进了深秋,秋天的江水暗自起伏。
注释:¹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此地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²烟雨:蒙蒙细雨。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晚趁寒潮(cháo)¹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译文:晚上趁着寒冷的潮水渡过江去,眼中尽是黄叶,耳边尽是雁嘶。
注释:¹寒潮:寒冷的潮水。

  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吴楚一带,秋意盎然。而两岸山峦经秋意的感染,树叶也被秋霜染成金黄,那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飘忽在秋水之上。树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归,时起的雁声萦绕在天宇之间,萦绕在人们心头。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空中,雁鸣阵阵,江上,白波涌起,四面,烟雨迷蒙,地上,落叶萧萧,多层面的渲染,秋的韵味就显得浓浓的足足的,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

  此诗一、二两句,就给人开阔辽远之感:吴头楚尾,是春秋时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辽阔,山水相接,烟雨迷茫,江涛奔涌,此境此景,诗人非常激赏,足现其心胸之开阔,意境之开朗。

  三、四两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时间、环境,更随意点染,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江图,简洁洗炼,蕴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脱俗,超然典雅,长髯白衫的先觉圣明凌虚于浩淼烟波之上,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远见故人心,平生以绿足。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
献书入金阙¹,酌醴奉琼筵。
注释:¹金阙:天子之门阙,犹金门也。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
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
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
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
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
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
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
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
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注释:颓靡:颓坏靡散之义。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此诗作于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载)。当时李白正待诏金门。扬雄《解嘲》:“历金门,上玉堂。”应劭注:“金门,金马门也。”苏秀才,名不详。李白在诗中写道:“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从诗中“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两句来看,苏秀才的隐居之处确实非凡:“鸟鸣檐间树,花落窗下书。缘溪见绿篠,隔岫窥红蕖。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李白向来对这种自然造化的胜景就一往情深,于是就想象着苏秀才一定在眷恋自己,以至于“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待诏金门的李白似乎按捺不住内心的期盼,表示身世两忘,跟随苏秀才在大自然中终老一生。“得心自虚妙”的“得”既指苏秀才,当然也包括李白在内。

jīnménxiùcái

bái tángdài 

jūnhuánshímén zhūhuǒshǐgǎi 
chūncǎoyǒuqíng shānzhōngshànghán绿 
zhéfāngkuìyáo yǒngdāng 
yuǎnjiànrénxīn píngshēng 
hǎibǎichuān línduōcáixián 
xiànshūjīnquè zhuófèngqióngyán 
tiǎnbáiyúnchàng gōngwénhuángzhúpiān 
ēnguāngzhàozhuōbáo yúnhànténgqiān 
míngdǐngchángyúnsuì piānzhōufāngmiǎorán 
liúzàijīnmén jūndān 
wèiguǒsānshān yáoxīnqiū 
xuánzhūxiàngwǎng chìshuǐfēiliáokuò 
yuànxiádōnghǎiōu gòngyíng西shānyào 
yánjūnmiè chǔshìlónghuò 
liángchéntóngshǎng yǒngyīngxián 
niǎoyínyánjiānshù huāluòchuāngxiàshū 
yuánjiàn绿xiǎo xiùkuīhóng 
cǎiwēixíngxiào juànqíng 
yuèchūshíjìngjiān sōngmíngfēngqín 
xīnmiào wàikōngtuí 
shēnshìliǎngwàng cóngjūnlǎoyānshuǐ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¹²敬之,天维³,命不易(zāi)。无曰高高无上,陟(zhì)(jué)¹⁰,日¹¹¹²无兹¹³。维予小子¹⁴,不¹⁵¹⁶敬止。日就月将¹⁷,学有缉(jī)¹⁸于光明。佛(bì)¹⁹²⁰仔肩²¹,示我显德行²²
译文:警戒警戒要记牢,苍天无上理昭昭,天命不改有常道。休说苍天高无上,佞人贤士下上朝,时刻监视明秋毫。我虽年幼初登基,聪明戒心尚缺少。日有所成月月进,日积月累得深造。任重道远我所乐,光明美德作先导。
注释:¹敬:通“儆”,警戒。²之:语气词。³维:是。⁴显:明察,明白。⁵思:语气助词。⁶命:天命。⁷易:变更。此句谓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⁸陟降:升降。⁹厥:其。¹⁰士:庶士,指群臣。一说士,通“事”。¹¹日:每天。¹²监:察,监视。¹³兹:此,指人间。¹⁴小子:年轻人,周成王自称。¹⁵不、止:皆为语词。¹⁶聪:聪明,此处意为听从。¹⁷日就月将:日有所得,月有所进。就:成就。将:进。¹⁸缉熙:积累光亮,喻掌握知识渐广渐深。缉熙,当谓渐积广大以至于光明。”¹⁹佛:通“弼”,辅助。一说指大。²⁰时:通“是”,这。²¹仔肩:责任。郑笺:“仔肩,任也。”²²示我显德行:言指示我以显明的德行。

  《毛诗序》说《周颂·敬之》是“群臣进戒嗣王”之作,不仅与诗中“维予小子”的成王自称不合,也与全诗文意相悖。无论从字面还是从诗意看,《周颂·敬之》的主动者都不是群臣,而是嗣王(即周成王)。诗序之所以说“群臣进戒嗣王”,或许是出于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平定叛乱、克绍基业而又有所巩固发展的考虑,其善意用心无可厚非,却并不合乎实情。

  此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周颂·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对群臣的告戒和严格的自律。

  首六句为第一层。成王利用天命告戒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临下的威势。“天维显”、“命不易”,形式上为纯客观的叙述,目的则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戴服从。对群臣的告戒在“无曰”以下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日监在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不轨行为的了如指掌,其震慑的意旨不言而喻。

  后六句为第二层。年幼的成王,面对年龄较长的群臣,往往采取一种谦恭的姿态,这里表达严于律己的意愿更是如此。成王自称“小子”,承认自己还很缺乏能力、经验,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忽视,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陟降”(此处偏重于“降”)的权力,也没有丝毫减弱国家机器“日监在兹”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坚强的决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对之或许有私心可逞(但还会存有对摄政周公的顾忌);而逐渐成熟的成王,决心掌握治国本领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之便只能恭顺和服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诗中的律己也就产生了精心设计的震慑。

  《周颂·闵予小子》《周颂·访落》《周颂·敬之》《周颂·小毖》这一组诗,诗中由“闵予小子”、“维予小子”、“维予小子”到“予”述及的成王自称,可以体现成王执政的阶段性,也可看出成王政治上的成长和执政信心的逐步确立。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84-685

jìngzhī

míng xiānqín 

jìngzhījìngzhī tiānwéixiǎn mìngzāi yuēgāogāozàishàng zhìjiàngjuéshì jiānzài wéixiǎo cōngjìngzhǐ jiùyuèjiāng xuéyǒuguāngmíng shíjiān shìxiǎnxíng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有客¹有客,亦白其马²。有萋(qī)有且(jū)³,敦琢(zhuó)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译文:远方客人来造访,驾车白马真健壮。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品德都贤良。客人已经住两天,多住几天增感情。
注释:¹客:指宋微子。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来朝祖庙,周以客礼待之,故称为客。²亦白其马:亦,语助词。白为纯洁之色,殷商尚白,以白马为美,故来朝作客也乘白马。一说白马是客人带来的礼物。³有萋有且:即“萋萋且且”,形容随从众多的样子。⁴敦琢:意为雕琢,有选择美好之意。雕琢本为治玉之名,这里形容其随从众臣都是贤者。⁵旅:通“侣”,指伴随微子的宋国大夫。⁶宿宿:住一夜谓之“宿”,宿而又宿,则是两夜。⁷信信:住两夜(再宿)谓之“信”。或谓宿宿为再宿,信信为再信,亦可通。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¹授之絷(zhí)²,以絷³其马。薄言之,左右绥之。既有淫,降福孔¹⁰¹¹
译文:给他拿条绊马索,绊住马儿不让行。客人走时远远送,左右热情慰劳他。既用大德来待客,上天降福多又大。
注释:¹言:语助词。²授之絷:给他绳索。絷,绳索。³絷:本义为绳索,用作动词。⁴薄言:发语词。⁵追:意为饯行,也可以解为追送。⁶左右:指天子之左右群臣。⁷绥之:安抚客人。⁸淫:盛,大。⁹威:德。淫威,意谓大德,含厚待之义。¹⁰孔:甚,很。¹¹夷:大。

  此诗第一节首二句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写微子朝周时所乘的是白色之马。因宋为先代之后,于周为客,故不以臣礼待之,如古史所称舜受尧禅,待尧子丹朱以宾礼,称为“虞宾”,用意相同。殷人尚白,微子来朝乘白色之马,这也是不忘其先代的表现,这一细节,说明在周代受封之宋国,还能保持殷代制度,故微子来朝助祭于祖庙,谓之“周宾”可也。“有萋有且,敦琢其旅”,写微子来朝时,随从之众。这两句表明微子来朝时,其众多随从都是经过选择的品德无瑕的人。这一小节写得很庄重,写客人之来,从乘马、随从等具体情节来表现,以示客至之欢欣,可谓得体。

  第二小节四句,写客人的停留。“有客宿宿,有客信信。”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叠用“宿宿信信”,表示住了好几天。客人停留多日,可见主人待客甚厚,礼遇甚隆。“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表明主人多方殷殷留客。这两句写留客之意甚坚,甚至想用绳索拴住客人的马。这和后来汉代陈遵留客,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的用意,极为相似。把客人的马用绳索拴住,不让他走,用笔之妙也恰到好处。

  最后一小节四句写客人临去,主人为之饯行。其诗曰:“薄言追之,左右绥之。”在饯行的过程中,周王的左右群臣,也参加慰送,可见礼仪周到。下二句云:“既有淫威,降福孔夷”。言微子朝周,既已受到大德的厚待,上天所降给他的福祉,也必然更大,以此作颂歌的结语,既以表示周代对殷商后裔的宽宏,亦以勉慰微子,安于“虞宾”之位,将来必能得到更多的礼遇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76-678

yǒu

míng xiānqín 

yǒuyǒu bái yǒuyǒu diāozhuó yǒu宿宿 yǒuxìnxìn 
yánshòuzhīzhí zhí yánzhuīzhī zuǒyòusuízhī yǒuyínwēi jiàngkǒng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wán)¹之支²,童子佩觿(xī)³。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jì)兮。
译文:芄兰枝上结尖夹,小小童子佩角锥。虽然你已佩角锥,但不解我情旖旎。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注释:¹能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²支:借作“枝”。³觿: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本为成人佩饰。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⁴能:乃,于是。一说“宁”“岂”。⁵知:智,一说“接”。⁶容、遂:舒缓悠闲之貌。一说容为佩刀,遂为佩玉。⁷悸:本为心动,这里形容带下垂、摆动貌。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能兰之叶,童子佩韘(shè)¹。虽则佩韘,能不我甲(xiá)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译文: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虽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来亲近。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注释:¹韘: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²甲:借作“狎”,戏,亲昵。一说长也。

  此诗两章开篇都以“能兰”枝叶起兴,描述女诗人眼中“童子”的年幼无知。因为能兰的荚实与觽都是锥形,很相像,故诗人触景生情,产生联想。这位女诗人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可是,自从“童子”佩带觽、套上韘以来,对自己的态度却冷淡了。觽本是解结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没有严格年龄限制,与行冠礼不同。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说苑·修文篇》也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当时,贵族男子佩觽佩韘标志着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便觉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汉了,一下子稳重老成了许多。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一变化,在那多情的女诗人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假正经罢了,实际他还是以前那个“顽童”。最使她恼怒的是,本来他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亲昵得很,而现在他却对自己疏远了,冷落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举止乃至垂下的腰带,无一不惹她生气,看了极不顺眼,甚而觉得这一切都是故意做给她看的。尽管他“容兮遂兮”,处处显示出一副成熟男子的模样,而她偏要口口声声唤他“童子”。“童子”的称呼,正包含着她似娇还嗔的情态,从这一嘲讽揶揄中不难察觉她“怨”中寓“爱”的绵绵情意。

  全诗两章重叠,实际只有三个字不同,寥寥数语,就把“童子”态度的变化及姑娘的恼怒心理描摹出来了。这是诗经中惯用的复沓的手法,用以强调本意,诉说“童子”的不解风情。每章前四句一韵,后两句一韵,从乐歌的角度考察,后两句大约是附歌。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2-123

wánlán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wánlánzhīzhī tóngpèi觿 suīpèi觿 néngzhī róngsuì chuídài 
wánlánzhī tóngpèishè suīpèishè néngxiá róngsuì chuíd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