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才经五日期,深洋一望黑淋漓。
波淫月夜人先见,船过雨天龙未知。
险胜吕梁漂鹢处,悲同巫峡泣猿时。
平生一段乘桴意,莫为微躯到此疑。
涉海才经五日期,深洋一望黑淋漓。
波淫月夜人先见,船过雨天龙未知。
险胜吕梁漂鹢处,悲同巫峡泣猿时。
平生一段乘桴意,莫为微躯到此疑。
戴良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2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¹?身草莽(mǎng)²,人虽死,气填膺(yīng)³,尚如生。年莽起河朔(shuò),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guó)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¹⁰依然在,良犬¹¹先烹。过旧时营垒¹²,荆鄂(è)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译文:中兴赵宋王朝的众将,谁是万人敬仰的英雄?只有岳飞。他出生于贫寒人家,精神却鼓舞着民众,虽死犹生。他年少时崛起于河朔,曾拉开两担力的硬弓,佩带三尺龙泉剑。他平定襄阳、江汉,拓开虢州、洛阳一带的战场,清洗了洞庭湖的战乱。北望帝京,狡兔仍在,良犬却被先烹杀了。路过旧时的战场,身为荆鄂遗民,长忆已故岳将军,悲泪如倾。
注释:六州歌头: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三字,上片十九句八平韵八叶韵,下片二十句八平韵十叶韵。岳鄂王庙:即岳飞庙。岳飞,宋时抗金名将。¹万人英:万人之中的英豪。²身草莽:指岳飞家境贫寒,曾做过人家的庄客。³气填膺:谓忠义之气,填塞胸臆。膺,胸。⁴年莽起河朔:指岳飞年轻时就在中原黄河以北从军抗金,报效国家。⁵弓两石:指岳飞当时臂力过人,能开两石之弓。古代以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⁶剑三尺:手提三尺宝剑。⁷定襄汉:指岳飞在高宗绍兴初年平定襄阳、汉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打下基础。⁸洗洞庭:指岳飞镇压了以杨么为首的聚集在洞庭湖的农民起义军。⁹望帝京:谓岳飞军队距汴京很近。帝京,即汴京。¹⁰狡兔:指北方金国侵略者。¹¹良犬:指岳飞。¹²营垒:指岳飞军营。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¹,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²,一片心。万古分茅土³,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gǔn)(miǎn)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lǔ)簿迎神。
译文:话说当年岳飞蒙难,遗恨悲苦,朝廷指责他不遵奉诏书,是真是假?臣子有罪,假如陛下圣明,可以亲自鉴别考察,岳飞不愿班师回朝完全出于一片赤胆忠心。从来分封诸侯,终究轮不到旧时的奸臣。人世间的黑夜,一旦太阳普照,忽然变得明朗。岳飞终于身着王侯的礼服,接受百姓祭拜,九泉之下也应感到荣耀,感激君恩。且看每年的三月,满地野花的春天,人们祭祀迎神,以尊王侯的大礼,祭祀岳飞英灵。
注释:¹不奉诏:指秦桧等诬陷岳飞“受诏不救淮西罪”,赐死狱中。诏,皇帝的命令文书。²鉴临:审查,监视。³分茅土:古代皇帝分封诸侯时,用茅草包社坛某方之土授受封者,以示其为某方王侯。⁴衮: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⁵佩:贵族身上佩带的玉器。⁶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礼帽,后专指皇冠。⁷圭:贵族上朝手中所持的玉制礼器。⁸九泉:指底层最深处,即阴间。⁹卤簿:本为帝王驾出时仪仗。汉以后,后妃、太子和大臣出行时皆有。此指每年三月在庙前迎神赛会。

  全词热烈赞扬了岳飞为南宋王朝的中兴所作的奉功伟绩和他“精忠报国”的爱国品质,表达了对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强烈鞭达;词人不光为英雄一哭,更是为了寄希望于当时的宁宗皇帝,激励和鼓舞长期受到压抑的主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

  上片是追叙概述岳飞的生平事迹。开头两句以问代赞,点出岳飞是万人之中的英雄。下面“身草莽”四句,是说岳飞的浩气长存,精神永在,虽死犹生。从“年少起河朔”到“洗洞庭”,用洗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岳飞的英雄事迹:早年从军,武艺高强,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北望帝京”,是说岳飞时刻不忘收复中原失地。“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是写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命运。过去是打败了敌人之后才杀功臣,可如今敌人还在,岳飞就被杀害了,这历史的悲剧令人气愤。“过旧时营垒”以下四句,写出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对岳飞的深挚怀念与无比热爱之情。

  下片抒写对岳飞被害的感慨和岳飞冤案得到昭雪后的盛况。“说当年事”,“知恨苦”,是以与岳飞谈话的口气,表露出对英雄不幸遭遇的无比同情。紧接着“不奉诏,伪耶真”的反问,有力驳斥了秦桧一伙强加给岳飞的罪名。“臣有罪”四句,是对支持秦桧杀害岳飞的宋高宗明褒实贬,言外之意是如果皇帝能明察忠奸真伪,就不会酿成岳飞惨死的千古奇冤了。“万古茅土”三句,是对古往今来奸臣下场的概括,断定当时的奸臣也绝没有好下场,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人世夜”三句,是说茫茫黑夜必将被光明白日所代替,岳飞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下面三句就写想象中的岳飞冤案昭雪后无比荣耀的盛况,岳飞的勃勃英姿又焕然一新,重现世上。最后三句,写百姓对岳飞的怀念与祭奠,表达出人民也是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整首词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凛然,围绕凭吊的主旨,将一首长调写得气脉贯通,一气呵成,足见作者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唐宋词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154-156
2、 傅璇琮.唐宋词:泰山出版社,2007:165-166

liùzhōutóu··yuèèwángmiào--liúguò

zhōngxìngzhūjiāngshuíshìwànrényīngshēncǎomǎngrénsuītiányīngshàngshēngniánshǎoshuògōngliǎngshíjiànsānchǐdìngxiānghànkāiguóluòdòngtíngběiwàngjīngjiǎoránzàiliángquǎnxiānpēngguòjiùshíyínglěijīngèyǒumínjiāngjūnlèiqīng

shuōdāngniánshìzhīhènfèngzhàowěizhēnchényǒuzuìxiàshèngjiànlínpiànxīnwànfēnmáozhōngdàojiùjiānchénrénshìbáizhàokāimínggǔnpèimiǎnguībǎibàijiǔquánxiàrónggǎnjūnēnkànniánniánsānyuèmǎnhuāchūn簿yíngshén

琵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
琵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¹²将心指下传。
译文:琵琶是门需要长久练习的技艺。弹琵琶的小姑娘,也就是十一二岁。她们拨弄着细细地琴弦,却不懂如何将心事、情感通过音乐传达出来。
注释:¹未:不。²解:明白,理解。
主人瞋小。欲向东风先醉倒。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
主人瞋(chēn)¹小。欲向东风先醉倒。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
译文:主人很生气,瞪着眼睛盯着弹奏的小姑娘。琵琶声硬,东风却柔,美酒春景在心,不必在意那些细节。她都已经是你家里的人了,何必急于一时调教,且待她慢慢成长吧。
注释:¹瞋:发怒时瞪着眼睛。
尊酒都门外,孤帆水驿飞。
尊酒都门外,孤帆水驿¹飞。
译文:都门之外,我举起酒樽为你饯行,你乘一叶孤舟,从水路驿站飞驶而去。
注释:剡:今浙江省绍兴嵊州境内。¹水驿:水路驿站。
青云诸老尽,白发几人归。
青云¹诸老尽,白发几人归。
译文:老之已至,青云之志早已经消尽,白发满头,有几人能够回到故居?
注释:¹青云:比喻高官爵显。
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
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chǎng)¹
译文:我想,在和风细雨或烟霞满天中,你正吃着粗茶淡饭穿着布衣素服。
注释:¹鹤氅衣:鸟羽做成的外衣。
因君动高兴,予亦梦柴扉。
因君动高兴,予亦梦柴扉(fēi)
译文:因你回剡地,触动了我高雅的兴致;我也梦到自己住进了简陋的茅屋。

sòngshíyòngháishàn--sònglián

zūnjiǔdōuménwàifānshuǐ驿fēi

qīngyúnzhūlǎojǐnbáirénguī

fēnggēngfànyānxiáchǎng

yīnjūndònggāoxìngmèngcháifēi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太尉执事¹:辙(zhé)(xìng)²好为³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¹⁰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¹¹,故其文疏荡¹²,颇¹³有奇气¹⁴。此二子者,岂尝¹⁵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¹⁶而溢乎其貌¹⁷,动乎其言¹⁸而见(xiàn)乎其文¹⁹,而不自知也。
译文:太尉: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注释:¹执事:对对方的敬称。²生:通“性”。³为:动词,写。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由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能靠学来达到好,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⁵养:培养。⁶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⁷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⁸充:充满。⁹称:相称,符合。¹⁰周览:饱览。¹¹豪俊交游:豪杰来往。¹²疏荡:洒脱而不拘束。¹³颇:很。¹⁴奇气:奇特的气概。¹⁵岂尝:难道,曾经。¹⁶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¹⁷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¹⁸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¹⁹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见:同 “现”。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辙生十有¹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²者,不过其邻里乡党³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suì)(gǔ)(mò),故决然舍去,求¹⁰天下奇闻壮观¹¹,以知天地之广大¹²。过秦、汉之故都,恣(zì)¹³终南、嵩(sōng)、华之高¹⁴,北顾¹⁵黄河之奔流¹⁶,慨然想见¹⁷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¹⁸天子宫阙(què)之壮¹⁹,与仓廪(lǐn)²⁰、府库、城池、苑囿(yòu)²¹之富²²且大²³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²⁴。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²⁵,观其容貌之秀伟²⁶,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²⁷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²⁸,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²⁹,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³⁰辙也未之见焉³¹
译文: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注释:¹有:通假字,同“又”。²游:交往。³乡党:乡里。⁴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⁵陈迹:陈旧的东西。⁶以:用来。⁷其:我。⁸遂汩没:因而埋没。⁹决然舍去:毅然离开。¹⁰求:探求。¹¹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¹²广大:广阔。¹³恣观:尽情观赏。¹⁴高:高峻。¹⁵顾:看到。¹⁶奔流:奔腾流泻。¹⁷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¹⁸仰观:瞻仰。¹⁹壮:壮丽。²⁰仓廪:粮仓。²¹苑囿:猎苑。²²富:富丽。²³大:广大。²⁴巨丽:极其美好。²⁵宏辩:宏伟善辩。²⁶秀伟:秀美魁梧。²⁷聚:聚集。²⁸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²⁹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³⁰而:可是。³¹焉:啊。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¹?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²,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³。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译文: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注释:¹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没有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大:浩大。²深:深远。³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⁴观:看到。⁵光耀:风采。⁶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⁷尽:看尽。⁸大观:雄伟景象。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¹。向²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³,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gǒu)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¹⁰矣!
译文: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注释:¹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业务。²向:先前。³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⁴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⁵优游:从容闲暇。⁶益治:更加研究。⁷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务。⁸苟:如果。⁹辱教之:屈尊教导我。¹⁰幸:幸运。

  此文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开口下笔呢?

  首先是称谓问题。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执事”,左右的人。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正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明确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的表现。气,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接着提出总领全文的“养气”说。“气可以养而致”:“气”,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在具体阐述“养气”说的时候,作者引古人事例作了说明。一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即博大刚正之气。作者认为,孟子的文章,内容宽厚宏博,并且充溢在天地之中,正是跟他的“气”的大小相称。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问题。二是司马迁。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知多见广,所以他的文章风格疏放潇洒,跌宕多姿,颇有奇气。这实际上是强调外在阅历问题。最后,作者总结道,孟子、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这段论述很周严。

  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第一种是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第二种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作者在谈到第二种学习经历时,列举了四个事实:一是经过秦汉故都,尽情观赏;二是眺望黄河,想像着古时的英雄人物;三是到了京城,饱览一切,知道了天地的广阔、美丽;四是谒见了欧阳公,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归纳起来,实际上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 ,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而这两样,实际上说的都是外在的阅历,可见,苏辙是更重视外在的阅历的。

  写信的目的是想要求韩琦接见,文章至此,却还只字未提。

  第三段:由上文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这一段主要是颂扬韩琦。表明欲见之意。“才略冠天下”,才能谋略位居天下第一。“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是说韩琦在内政方面有如周、召二公之贤,在领兵方面就像方叔、召虎那样能干。“不志其大”:志,有志于。这段最后“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明确求见之意。

  第四段,再次自明志气,再次表明求见之意。“益治”:进一步钻研。“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事。“辱教”,屈尊指教。这一段特别申明入京师“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可见其志向宏大。

  最后对此文谈几点意见:

  1.“养气说”有值得借鉴处。作者在论述“气可以养而致”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客观阅历的重要,这实际上是强调了生活体验对一个作家的重要作用。今天看来,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但文中所说“文不可以学而能”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同“气可以养而致”也相矛盾。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对这句话也有微词。他说:“……子由上不能如子瞻之入化境,而下又不敢有作文之意,不欲求工于言语句读以为奇,此所以谓‘文不可以学而能’。”

  2.写作手法上比较新颖、巧妙。先离开主旨,纵论其他,到了第三段“太尉以才略冠天下”,笔意才收拢来,扣紧题目,读来不但没有离题万里之感,而且仔细体味,前面所述,正是烘托下文。特别是第四段,从另一角度申述非求“斗升之禄”,而以“益治其文”为其志,来进一步说明求见韩琦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在构思上是需要功力的。

  3.即使从写法上看,也不能说没有作态的意味。信中流露出的当时社会所流行的浮夸阿谀的风气,更是不能效法。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曾作金陵烂漫¹游,北归尘土变衣裘(qiú)
译文:我曾经在金陵有过放浪形骸的一段生活,北归之后风尘仆仆,连衣裘也变旧了。
注释:¹烂漫:原意为色泽绚丽。这里有散漫、放浪之意。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jì)¹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译文:那时乘着扁舟在湖中游荡,听着雨打芰荷犹如美妙音乐的清脆声音,在舟中高卧欣赏,真的十分陶醉。
注释:¹芰荷:指菱叶与荷叶。《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