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宦不得意,岁阑聊复归。亲朋随地有,情谊似君稀。
从宦不得意,岁阑聊复归。亲朋随地有,情谊似君稀。
舟小容分榻,裘单许借衣。平生岁寒意,临别重依依。
舟小容分榻,裘单许借衣。平生岁寒意,临别重依依。

suìliúbié--dàiliáng

cónghuànsuìlánliáoguīqīnpéngsuíyǒuqíngshìjūn

zhōuxiǎoróngfēnqiúdānjièpíngshēngsuìhánlínbiézhòng

戴良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2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
浅画香膏(gāo)¹拂紫绵²。牡丹花重翠云³偏。手挼(ruó)梅子并郎肩。
译文:画着浅浅的眉毛,脸上敷着海棠色的胭脂,那戴在发间的牡丹花重的快要把发髻压偏。捻梅浅尝,与你肩并肩同行。
注释:¹香膏:芳香的脂膏。²紫绵:是指西府海棠。宋朝人用“紫绵”色来形容它,白晕紫粉,绵柔静雅,让人见而忘俗。 诗词里常用“紫绵”来形容胭脂的颜色。³翠云:形容妇女头髮乌黑浓密。⁴挼:同“挪”揉搓。
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
病起¹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²怜。旋移³针线小窗前。
译文:大病初愈心情总是郁闷难解,身体疲乏无力,精神困顿无法出门。只能移步在小窗下慢慢的做着针线。
注释:¹病起:病愈。²不禁:抑制不住,不由自主。³旋移:缓缓。

huànshā··qiǎnhuàxiānggāomián--chén

qiǎnhuàxiānggāomiándānhuāzhòngcuìyúnpiānshǒuruáméizibìnglángjiān

bìngxīnqíngzhōngshìqièkùnláiyàngjìnliánxuánzhēn线xiànxiǎochuāngqián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下武¹维周,世²有哲王³。三后在天,王于京。
译文: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
注释:¹下武:在后继承。下,后;武,继承。²世:代。³哲王:贤明智慧的君主。⁴三后:指周的三位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后,君王。⁵王:此指武王。⁶配:指上应天命。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¹。永言²配命³,成王之孚(fú)
译文: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注释:¹求:通“逑”,匹配。²言:语助词。³命:天命。⁴孚:使人信服。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成王之孚,下土¹之式²。永言孝思³,孝思维则
译文: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
注释:¹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间。²式:榜样,范式。³孝思:孝顺先人之思,此系以孝代指所有的美德,举一以概之。⁴则:法则。此谓以先王为法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mèi)¹兹一人²,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³哉嗣(sì)
译文: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
注释:¹媚:爱戴。²一人:指周天子。³昭:光明,显耀。⁴嗣服:后进,指成王。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昭兹¹来许²,绳³其祖武。於(wū)万斯年,受天之祜。
译文: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基业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
注释:¹兹:同“哉”。²来许:同“后进”。³绳:承。⁴祖武,指祖先的德业。武:足迹。⁵於:感叹之词。⁶斯:语助词。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受天之祜(hù)¹,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译文: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基业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注释:¹祜:福。

  《毛诗序》云:“《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郑笺云:“继文者,继文王之业而成之。”陈奂《诗毛氏传疏》补充说明:“文,文德也。文王以上,世有文德,武王继之,是之谓继文。”宋代自吕祖谦、朱熹以后,释《下武》另有说法,如严粲《诗缉》、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或以为下武乃不尚武,有偃武之意,或以为下武即世修文德,以武为下。清代的经学家解此诗,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戴震《诗经补注》、胡承珙《毛诗后笺》等均坚守毛、郑之说,而翁方纲《诗附记》、桂馥《札朴》等则赞同宋儒之说。按验诗歌文本,毛、郑之说不误,“不尚武”、“以武为下”云云,过于迂远,不可信。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说:“此诗如非史臣之笔,则为贺者之辞。”其说出自陆奎勋《陆堂诗学》。陆氏以《尚书》等经文印证此诗,谓“‘下武维周’,犹《长发》之‘濬哲维商’也”,“周公之戒成王者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故继言之曰‘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也”,“‘昭哉嗣服’,即《顾命》所云‘命汝嗣训,临君周邦’也;‘绳其祖武’,即所云‘答扬文武之光训’也;‘四方来贺’,即《康王诰》所云‘诸侯皆布乘黄朱,奉圭兼币’也;‘不遐有佐’即所云‘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也”。陈氏以为其所析“以经证经”,“不为无据”。

  《大雅·下武》的篇章结构非常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第一章先说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赞颂太王、王季、文王与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赞颂武王,下二句赞颂成王,第三章赞颂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赞颂康王能继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诸侯来贺作结,将美先王贺今王的主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修辞上,此篇特别精于使用顶针辞格,将顶针格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第一、第二章以“王配于京’’顶针勾连,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顶针勾连,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顶针勾连,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与第五章的首句“昭兹来许”意思相同,结构也相同,可视为准顶针勾连。《大雅》的第一篇《文王》也善于使用顶针修辞,但比起《下武》那样精工的格式,不及远矣。而且此篇以顶针格串联的前三章组成的赞颂先王的述旧意群,与同以顶针格(或准顶针格)串联的后三章组成的赞颂今王的述新意群,又通过第三、第四章各自的第三句“永言孝思”可以上下维系,有如连环。这种刻意经营的巧妙结构,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其韵律节奏流美谐婉,有效地避免了因庙堂文学歌功颂德文字的刻板而造成的审美负效应,使读者面对这一表现《大雅》《周颂》中常见的歌颂周先王、今王内容的文本,仍能产生一定的审美快感。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的论断,确实,形式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决不容低估,有时候,形式本身就是美。读完《下武》,读者可能很快就忘了诗中“哲王”“世德”“配命”“顺德”之类赞颂之词,但对它章法结构的形式美则将记忆犹新。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46-549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615-618

xià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xiàwéizhōu shìyǒuzhéwáng sānhòuzàitiān wángpèijīng 

wángpèijīng shìzuòqiú yǒngyánpèimìng chéngwángzhī 

chéngwángzhī xiàzhīshì yǒngyánxiào xiàowéi 

mèirén yīnghóushùn yǒngyánxiào zhāozāi 

zhāolái shéng wànnián shòutiānzhī 

shòutiānzhī fānglái wànnián yǒuzuǒ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实之三和¹有忧边之语²,走笔答之。
译文:王实之第三首唱和中有忧虑边关的言语,我写作此词作为回应。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 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乳燕飞》《贺新凉)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余为变格。¹三和: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²忧边之语:忧虑边境被敌人(指蒙古军)侵犯的话。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国脉¹微如缕。问长缨(yīng)²何答入手,缚(fù)将戎主³?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译文: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老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注释:¹国脉:国家的命脉。²长缨:长带子。³戎主:敌人的首领。⁴尺度:标准。⁵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⁶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⁷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⁸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少答棋柝(tuò)曾联句¹。叹而今登楼揽镜²,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³屡舞。君莫道投鞭(biān)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译文: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儿郎,不要再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注释:¹联句:两人或多人各作一句或两句,组合成一首诗,谓联句。²登楼揽镜:上楼照镜,慨叹功业未建,人已衰老。³冲梯:冲车和云梯,古代攻城的工具。⁴制难:挽回危难的局势。⁵金汤:“金城汤池”的省语,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⁶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答死守睢阳的名将。⁷投笔:投笔从戎,用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边疆的典故。⁸题柱:汉代司马相如过成都升仙桥,曾在桥柱上题字说: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全词感情丰沛流畅,词句凝练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气风发、朗朗上口。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想起“千钧一发”的危急。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于是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统治者却不思进取,嫉贤妒能。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接着,作者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有了这些名将贤相,“国脉微如缕”的惨状也就有扭转的可能了。

  以下又连用西汉张良遇谷城公(即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和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俱立大功的两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国建立功勋。作者频频使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感染力,而且一气呵成,逻辑严密,虎虎有生气。这种宏论高议,以诗的语言和情感发出,更具一种动人的力量。刘词议论化、散文化和好用典故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

  下片,作者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棋柝联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但这一宏愿都成了过去的梦了。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下边两句,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北风,暗指北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敌方进攻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由此可见。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它危,边域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上唐中宗疏中语)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作者以反问句式写出上面两句,有理有据,足以服人。接着,作者大声疾呼:好汉们,不需再计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实之共勉。这两句,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力量。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8页

xīnláng ·guómàiwēi

liúzhuāng sòngdài 

shízhīsānyǒuyōubiānzhī zǒuzhī 

guómàiwēi wènchángyīngshíshǒu jiàngróngzhǔ wèirénjiānhǎohàn shuíkuānxiēchǐ shìkàndāngniánhán yǒuchénggōngshòu gàncéngshān tánxiào liǎng 
shàoshítuòcénglián tànérjīndēnglóulǎnjìng shìpín wénshuōběifēngchuīmiàn biānshàngchōng jūndàotóubiān xiánnéngzhìnàn yǒujīntāngbiàn便zhāng kuàitóu zhù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¹冲。
译文:月夜,装载着明月清光的船在水上飘浮,好像沉浸在虚空中一样。平静澄澈的江水,散发着秋夜逼人的寒气。
注释:¹夜气:夜间的清凉之气。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夜摇曳(yè)橹声中。
译文:我的诗兴在浮沉的帆影中起伏,梦魂恍惚在不定的橹声中动荡。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liǎo)¹风。
译文:碧潭水中静静地映照出天上星辰,蓼草风声伴随着鸿雁悲鸣。
注释:¹红蓼: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译文:古来停船靠岸的地方闪耀着几点渔家灯火,梧桐叶上坠落下来的露珠滴在断桥上。

huángyánzhōuzhōng

dài sòngdài 

mǎnchuánmíngyuèjìnkōng 绿shuǐhénchōng 
shīchénqiángyǐng mènghúnyáoshēngzhōng 
xīngchénlěngluòtánshuǐ hóng鸿yànbēimínghōngliǎofēng 
shùdiǎndēngàn duànqiáochuítóng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¹彼柏(bǎi)舟,亦泛其流²。耿(gěng)³不寐(mèi),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áo)以游。
译文: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遨游。
注释:¹泛:浮行,漂流,随水冲走。²流:中流,水中间。³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⁴隐忧:深忧。隐:痛。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¹(jiàn)²,不可以茹(rú)³。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sù),逢彼之怒。
译文:如心并非青铜镜,不可美丑全包容。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注释:¹匪:非,不是。²鉴:铜镜。³茹:容纳。⁴据:依靠。⁵薄言:语助词。⁶愬:同“诉”,告诉。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dài)(dài)¹,不可选²也。
译文:如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如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决不屈挠和退让。
注释:¹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²选:屈挠退让貌。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忧心悄(qiǎo)¹,愠(yùn)²于群小。觏(gòu)³(mǐn)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wù)(pì)有摽(biào)
译文: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如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注释:¹悄悄:忧貌。²愠:恼怒,怨恨。³觏:同“遘”,遭逢。⁴闵:痛,指患难。⁵寤:交互。⁶辟:通“擗”,捶胸。⁷摽:捶,打。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日居(jī)¹月诸,胡迭(dié)²而微³?心之忧矣,如匪澣(huàn)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注释:¹居、诸:语助词。²迭:更动。³微:指隐微无光。⁴澣:同“浣”,洗涤。

  从此诗的内容看,似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其抒情口气,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

  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用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话说,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思是说: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其意之坚值得同情乃至敬佩。

  第四章诗对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从何而来的问题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

  末章作结,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对于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以及小人指什么人等问题争议也很大,各家之说中,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的意见支持者比较多。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诗人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0-52
2、 踪凡 家安.《诗经》之奇唱 百言之《离骚》——《诗经·邶风·柏舟》赏析.阅读与写作,2001,03.

bǎizhōu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fànbǎizhōu fànliú gěnggěngmèi yǒuyǐnyōu wēijiǔ áoyóu 
xīnfěijiàn  yǒuxiōng  yánwǎng féngzhī 
xīnfěishí zhuǎn xīnfěi juǎn wēidàidài suàn 
yōuxīnqiǎoqiǎo yùnqúnxiǎo gòumǐnduō shòushǎo jìngyánzhī yǒubiào 
yuèzhū diéérwēi xīnzhīyōu fěihuàn jìngyánzhī néngfèn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