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手栽树,势若蛟龙蟠。苔蚀鳞甲紫,声号风雨寒。
先人手栽树,势若蛟龙蟠。苔蚀鳞甲紫,声号风雨寒。
别尔忽已久,归哉此盘桓。日入景翳翳,抚之欲舍难。
别尔忽已久,归哉此盘桓。日入景翳翳,抚之欲舍难。
但愿坚晚节,不必封秦官。
但愿坚晚节,不必封秦官。

hóuèrshǒuguīláihuà--chénhào

xiānrénshǒuzāishùshìruòjiāolóngpántáishílínjiǎshēnghàofēnghán

biéěrjiǔguīzāipánhuánjǐngzhīshěnán

dànyuànjiānwǎnjiéfēngqínguān

陈颢

陈颢

(1264—1339)元清州人,字仲明。稍长,入京师,从王磐习金典章,又从安藏习诸国语。因安藏荐入宿卫,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于藩府。仁宗入定内难,迎武宗,皆预谋。仁宗即位,特拜集贤大学士,与闻政事,科举之行,赞助之力尤多。仁宗卒,辞官家居。文宗立,复起为大学士。卒谥文忠。 ▶ 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译文:志士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如玉壶冰那样高洁清廉。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译文:怎奈惭愧的是自己以前的意气都已经消散,只有无限的遗憾不断跟随着自己。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人情惭恩旧,世义逐衰兴。
译文:人们多不念旧恩,世情就是这样,一旦你衰败,没人会帮扶你。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毫发一为瑕(xiá)¹,丘山不可胜。
译文:人在失势以后,即使只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缺点,哪怕足有火如丘山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被容。
注释:¹瑕:玉上的瑕疵,斑点。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食苗实硕(shuò)¹,点白信苍蝇。
译文:那些小人就像食莳的硕鼠一样卑鄙,他们蝇营狗茍,像苍蝇那样巧于辞令,妄进谗言。
注释:¹硕鼠:大老鼠。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凫鹄(hú)¹远成美,薪(xīn)(chú)²前见凌。
译文:野鸭有五种美德,但仍被宰杀,黄鹄有害无益,却因一举千里,被视为珍禽。帝王用人就像堆柴草一样,不辨忠信,后来者居上。这真让人痛心!
注释:¹凫鹄:野鸭和黄鹄。²薪刍:柴草。这里是说君王用人好像堆柴草,后来者居上。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申黜(chù)(bāo)¹进,班²去赵姬³升。
译文: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申后,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了班婕妤。
注释:¹褒女:即褒姒,周幽王因为宠爱她而废掉了申后。²班: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³赵姬:即赵飞燕,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班婕妤。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周王日沦惑(huò)¹,汉帝益嗟(jiē)²
译文:周幽王日益昏惑,汉成帝做的事情也令人叹息不已。
注释:¹沦惑:迷误。²嗟称:叹息。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心赏¹犹难恃,貌恭岂易凭²
译文:心中赞赏的人都难以自恃,难以保全,更何况那些外表恭敬的人呢?
注释:¹心赏:心中赞赏,欣赏。²貌恭岂易凭:外表恭敬的人不可轻易相信。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yīng)¹
译文: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宠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唯独你这样的志士才抚胸叹息,感到无限愤慨!
注释:¹抚膺:抚胸叹息以表示愤慨。
这首诗是诗人的不平之声,写正直之士清如玉壶,但却不能容于世。诗的开首,连用两个比喻,说明自己的正直、高洁。“何惭”二句承上而言,说自己清白正直仍一如往昔,却无端受到接连不断的猜忌怨恨。以上四句写一位高洁的女子的不幸,有自喻之意。“人情”八句,是由不幸遭遇引发的感慨。人情世故,总是好新弃旧;谤议纷纭,总是向着被遗弃的弱者。稍有一丝不慎,比方说无意中得罪了权贵,出现一点点裂痕,便会酿成山丘般的怨恨和祸害。诗人切齿痛斥那些进谗的小人,就像食苗的硕鼠和玷白使黑的苍蝇。又悲叹明明有害的野鸭、黄鹄,却因来自远方而蒙受珍爱,言外之意还是说人情总是好新贱旧。传说春秋时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被重用,便向哀公发牢骚道:鸡有许多优点,却不在您眼里,天天煮来吃,因为它易于得到;黄鹄啄食您园池中的稻粱鱼鳖却被您所看重,只为它来自远方,不易得到,让您感到稀罕。好吧,我这就离开您远走高飞了。“凫鹄远成美”就是用此典故。“薪刍前见陵”也是用典:西汉汲黯不满武帝重用新进之士,说:陛下用人好比堆积柴草,后来者居上。鲍照在这里也是说人情喜新厌旧。“申黜褒女进”六句,也是借史事发表感慨。申,指周幽王后,系申侯之女。幽王宠爱褒姒,将申后废黜。班,指汉成帝妃班倢伃。成帝后来惑于赵飞燕姐妹,倢伃被冷遇。“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是说真心赏爱的,尚且难可凭恃;何况原先就是虚伪的恭敬!这两句的感慨十分深沉,将寒门下士趦趄仕途、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更为充分。最后两句,又荡开一层,总结全诗:这种种令人寒心的事实,乃是自古如此,并非您一个人为之捶胸悲慨!这既像是无可奈何的宽慰,又像是绝望的哀叹: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有所改变。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太行之阳有盘谷¹。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²,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³,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译文: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
注释:¹太行之阳有盘谷:太行,山名;阳,山的南面叫阳。盘谷:在今河南济源北二十里。²丛茂:草木葱茏丰茂的样子。³宅幽而势阻:位置偏僻而地势险要。宅,位置。势,地势。⁴盘旋:盘桓,留止不去。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zhāo)于时,坐于庙朝¹,进退百官²,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máo)³,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jùn)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jiá),清声而便(pián),秀外而惠中,飘轻裾(jū)¹⁰,翳(yì)¹¹长袖,粉白黛(dài)绿¹²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¹³,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¹⁴也。
译文: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一种情况是: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
注释:¹坐于庙朝:在宗庙和朝廷参议国家大事。庙,宗庙。朝,朝廷。²进退百官:指大官居于高位,发号施令进退:这里表示使动意义,使……进退,即任免的意思。³旗旄:旗帜。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这是大官出行的标志。⁴罗弓矢:罗列弓箭,这是表示威仪。⁵武夫前呵:武士呼喝开道。⁶才畯:才能出众的人。畯,同“俊”。⁷入耳而不烦:形容爱听阿谀奉承的话。⁸便体:轻盈的体态。⁹惠中:聪慧的资质。惠,同“慧”。¹⁰裾:衣服的前后襟。¹¹翳:遮蔽,掩映。¹²粉白黛绿:用来形容女子装扮得娇艳妩媚,面容白皙,眉毛美丽。黛,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的颜料¹³。负恃:依靠,指依靠自己的色艺而藐视他人。¹⁴不可幸而致:不可侥幸得到。幸,侥幸。致,取得得到。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穷居而野处¹,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zhuó)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rú)²;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³。与其有誉(yù)于前,孰(shú)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jù)不加,理乱不知,黜(chù)(zhì)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译文:(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注释:¹穷居而野处:指居住在闭塞简陋的山野中。²茹:吃。³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大意是日常生活作息没有固定的时间,只以舒适为准。适,舒适,在这里用作名词,为“安”的宾语。⁴车服不维:没有官职的束缚。车服,古代官员所乘的车子和所穿的官服依官位的高低而异,这里是用车服来代指官职。维,束缚约束。⁵刀锯不加:刑罚不施于身。刀锯,古代刑罚中所用的刀和锯,这里泛指刑具。加,施加。⁶理乱:指国家的安宁与动乱。理,即治,唐人避高宗李治讳,用“理”代“治”字。⁷黜陟:官员的升降。黜,降职。陟,升职。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¹之途,足将进而趑(zī)(jū)²,口将言而嗫(niè)(rú)³,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pì)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译文:(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
注释:¹形势:权势。²趦趄:想往前走又不敢走的样子。³嗫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⁴刑辟:刑法,法律。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¹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²;盘之土,维子之稼³;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yǎo)而深,廓其有容;缭(liáo)而曲,如往而复。嗟(jiē)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dùn)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ɡào)吾车兮秣(mò)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译文: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的住所?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您到盘谷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
注释:¹壮:在这里为意动用法,表示以……为壮。²维子之宫:是你居住的房室。维,句首助词,无意义。宫,室房屋。³稼:种植农作物。⁴所:处所。⁵窈:幽深的样子。⁶无央:无尽。央,尽完。⁷膏:油脂,这里用作动词,指用油润滑。⁸秣:喂养(马匹等)。

  这篇序文写于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当时韩愈34岁,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自从792年(贞元八年)中进士以来,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韩愈一直为仕进汲汲奔走,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心情抑郁。因此,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写下这篇赠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三种人:一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二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三是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对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友人的隐居之志大加赞赏。文章最后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浓郁的抒情笔调,咏叹、赞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羡之意。

  韩愈的赠序非常有名,这篇尤为历代称道。苏轼《跋退之送李愿序》一文说:“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比《师说》早一年,风格却大不相同;读者阅读时可结合这两篇文章各自的写作背景,在内容和写法上做一些比较。

sòngyuànguīpán

hán tángdài 

    tàihángzhīyángyǒupán pánzhījiān quángānérféi cǎocóngmào mínxiǎnshǎo huòyuē  wèihuánliǎngshānzhījiān yuē pán   huòyuē  shì zháiyōuérshì yǐnzhězhīsuǒpánxuán  yǒurényuànzhī 

    yuànzhīyányuē  rénzhīchēngzhàngzhě zhīzhī shīrén míngshēngzhāoshí zuòmiàocháo jìntuì退bǎiguān érzuǒtiānchūlìng zàiwài shùmáo luógōngshǐ qián cóngzhě gōngzhīrén zhí jiādàoérchí yǒushǎng yǒuxíng cáijùnmǎnqián dàojīnérshèng ěrérfán méifēngjiá qīngshēngérpián便 xiùwàiérhuìzhōng piāoqīng chángxiù fěnbáidài绿zhě lièérxián chǒngérshì zhēngyánérlián zhàngzhīzhītiān yòngdāngshìzhězhīsuǒwéi fēiértáozhī shìyǒumìngyān xìngérzhì 

    qióngérchǔ shēnggāoérwàngyuǎn zuòmàoshùzhōng zhuóqīngquánjié cǎishān měi diàoshuǐ xiǎnshí shí wéishìzhīān yǒuqián shúruòhuǐhòu yǒushēn shúruòyōuxīn chēwéi dāojiā luànzhī chùzhìwén zhàngshízhězhīsuǒwéi hángzhī 

    hòugōngqīngzhīmén bēnzǒuxíngshìzhī jiāngjìnér kǒujiāngyánérniè chǔhuìérxiū chùxíngérzhū jiǎoxìngwàn lǎoérhòuzhǐzhě wéirén xiánxiào  

    chānghánwényánérzhuàngzhī zhījiǔérwéizhīyuē  pánzhīzhōng wéizhīgōng pánzhī wéizhījià pánzhīquán zhuóyán沿 pánzhī shuízhēngsuǒ yǎoérshēn kuòyǒuróng liáoér wǎngér jiēpánzhī qiěyāng bàoyuǎn jiāolóngdùncáng guǐshénshǒu jìnxiáng yǐnqiěshíshòu寿érkāng suǒwàng gàochē cóngpán zhōngshēngchángyáng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年年跃马长安¹市。客舍似家家似寄²。青钱³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xiāo)不寐(mèi)
译文:年年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里东奔西跑,竟然把客舍当成了家里,家里反而像成了寄宿的地方一样。每天都拿着青铜大钱买酒狂饮,整日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一天混到晚,每天晚上点起红家掷骰赌博,经常都是彻夜不眠一直到天亮。
注释:¹长安:借指南宋都城临安。²寄:客居。此句说客居的日子多于家居的日子。³青钱:古铜钱成色不同,分青钱、黄钱两种。⁴无何:不过问其他的事情。⁵红烛呼卢:晚上点烛赌博。呼卢,古时一种赌博,又叫樗蒲,削木为子,共五个,一子两面,一面涂黑,画牛犊,一面涂白,画雉。五子都黑,叫卢,得头彩。掷子时,高声大喊,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叫呼卢。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易挑锦妇机中字¹。难得玉人²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³(pàn)泪。
译文:你应该知道,妻子的真情容易得到,妓女的心思却难以触摸猜透。西北的神州还没有收复,男子汉应该有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切不要为了红粉知已而轻易地流下几行男儿泪。
注释:¹锦妇机中字:织锦中的文字。化用前秦窦滔妻苏惠织锦为回文诗以寄其夫的典故。晋窦滔妻苏惠字若兰,善属文。滔仕前秦符坚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苏氏在家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用以赠滔。诗长八百四十字,可以宛转循环以读,词甚凄惋。²玉人:美人,这里指妓女。这句说妓女的心事是不易捉摸的。³水西桥:水西桥在水西门。此处泛指妓女所居之处。

  此词是刘克庄为规劝林姓友人而写的一篇佳作。饮酒狎妓,原是文人津津乐道的快事。但时值国运衰颓,时势艰危,词人早已没有了心思。因此对林姓友人的纵酒狎妓生活深感惋惜和遗憾。因而写词予以规劝,颇具辛派词人特色。

  词的上片极力描写林的浪漫和豪迈。“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言其久客轻家。“长安”借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年年驰马于繁华的都市街头,视客舍(借指酒楼妓馆)如家门而家门反像寄居之所,可见其性情之落拓。“青钱换酒日无何,红家呼卢宵不寐”则具言其纵情游乐。二句盖从杜甫《逼侧行赠毕四曜》“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及晏几道《浣溪沙》“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家夜呼卢”等语化出。“无何”即无事,“呼卢”指赌博。日夜不休地纵酒浪博,又可见其生活之空虚。

  作者在其它词作中也提到过这位林姓朋友的狎妓纵欲生活,可以互参。如此描写,表面上是对林的豪迈性格的赞赏,实际上则是对林的放荡行为的惋惜。

  下片就点对林的规箴。“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二句对举成文,含蓄地批评他迷恋青楼、疏远家室的错误。妻子情真意切,忠实可靠,妓女水性杨花,朝秦暮楚,一点也不值得信赖。结末“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二句熔裁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及《水调歌头。送施密圣与帅江西》“同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等句意,热情而严肃地呼唤林某从偎红倚翠中解脱出来,立志为收复中原建立一番功业。“水西桥”是当时妓女聚居的一个地方,“莫滴水西桥畔泪”即不要同那些妓女们混在一起,洒抛那种无聊的伤离恨别之泪。这样的规箴,辞谐而意甚庄,“旨正而语有致”(《艺概》评后村词语)。末二语尤见壮心,“足以使懦夫有立志”(《白雨斋词话》评此词语)。

  总之,这首词的情感格调是非常高的。词中充满着一种高扬的爱国主义激情,对声色犬马的糜烂生活极其不屑,让人读后击节佩赏。其艺术风格上的特色是:气劲辞婉,中刚外柔。作者对他这位朋友的荒于狎妓是非常惋惜的,从篇末二句一扬一抑的情感落差来看,甚至颇有点愠怒。但用来表达此种惋惜和愠怒的言语却十分委婉,心中激昂慷慨,笔下温厚和平,摧刚为柔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此词章法亦甚精巧,上片写人,下片致意,既各有所重,又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1、 罗忠族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925-1926

lóuchūn ·líntuī

liúzhuāng sòngdài 

niánniányuèchángānshì shèjiājiā qīngqiánhuànjiǔ hóngzhúxiāomèi 
tiǎojǐnzhōng nánrénxīnxiàshì nánér西běiyǒushénzhōu shuǐ西qiáopànlèi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残灯风灭炉烟¹冷,相伴唯孤影。判²教狼藉(jí)醉清樽(zūn)³,为问世间醒判是何人。
译文: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注释:¹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²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³清樽: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亦作“ 青樽 ”。亦作“ 清罇 ”。⁴醒判:清醒之判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难逢易散花间酒¹,饮罢空搔(sāo)²。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译文: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注释:¹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²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起笔便是一副凄凉孤寂之境。夜风骤起,吹灭了摇曳的灯火,香炉里的烟灰早就凉透了。一阵风将房间里唯一的光明和温暖,不由分说地夺走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影子,伴着孤零零的词人。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判是何人?”既然无人作伴,只有清酒陪伴自己。纳兰所说的“醒判”之人,便是屈原这般不随波逐流,英雄式的理想主义者。纳兰又何尝不是在以屈原自喻。身边小人对权势趋之若鹜,纳兰始终冷判以对,保持高洁之心,只是,这样一人对抗千军万马的日子,多么的孤单,多么的凄凉。

  “难逢易散花问酒,饮罢空搔首。”纳兰心事无人知,只有友人顾贞观懂他,但是相聚之日不多,不能时常与纳兰互诉衷肠,饮酒作诗。纳兰不住地叹息,别离漫长,相逢苦短,知己已去,剩自己一人面对这早早散了的宴席。酒喝光了,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这句写得无限凄凉。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排遣,就让酒来麻醉它们吧,然后,再麻醉我自己,换得一时的安稳睡眠。可是醒来之后依然孑然一身,依然愁绪满怀、怕是又要到酒杯面前,喝得大醉一场。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顾贞观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时身世的无奈,情真意切。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174页

měirén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lánxìng qīngdài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xiāngbànwéiyǐng pànjiàolángzuìqīngzūn wéiwènshìjiānxǐngyǎnshìrén 
nánféngsànhuājiānjiǔ yǐnkōngsāoshǒu xiánchóuzǒngzuìláimián zhǐkǒngxǐngshíjiùdàozūnqián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
川上¹常极目,世情今已闲。
注释:¹川上:指黄河。《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¹
注释:¹汀渚:水边陆地和水中小岛。
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黄鹄何处来,昂藏¹寡俦侣。
注释:¹昂藏:轩昂,高峻。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野人¹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注释:¹野人:田野中的人,平民;诗中所写的老年钓者,实际上是个隐士。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¹
注释:¹闲放:闲散疏放。
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
南登滑台¹上,却望河淇间。
注释:¹滑台:在现河南滑县东北。《元和郡县志》:河南道滑州“其城在古滑台,甚险固”。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¹树夹流水,孤城²对远山。
注释:¹竹:《英华》、活字本、四库本均作“行”。²城:《英华》作“村”。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长想¹别离处,犹²无音信还。
注释:¹长想:《英华》作“遥忆”。²犹:《英华》作“独”;四库本注:“一作独”。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¹直。
注释:¹纡(yū):弯曲。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北望太行山,峨峨¹半天色。
注释:¹峨峨:山高。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¹
注释:¹此地即边戍:东晋、南北朝刘宋时,经常于黄河南岸滑台一带交战。如398年(东晋安帝隆安年二年),慕容德自邺南徙滑台,号南燕。410年(义熙六年),南燕为刘裕的北伐军所灭。431年(宋文帝元嘉八年),檀道济北伐失利,滑台陷于北魏。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¹
注释:¹游寓:漂泊无定的寄旅生涯。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¹
注释:¹回互:天地互相连接。下句从天上的云、河滩的沙着笔,与上句浩然归意构成强烈对比。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注释:倚楫:扶着船桨。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遥见楚汉城¹,崔嵬²高山上。
注释:¹楚汉城:指广武二城,在荥阳敖仓西三皇山上,两城相距二百多步,中间隔着深涧,刘邦与项羽曾在此对阵相语。²崔嵬:高峻的样子。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¹
注释:¹天道二句:意为天道难测,民心无所归顺。
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屠钓称侯王¹,龙蛇²争霸王。
注释:¹屠钓称侯王:樊哙以屠狗为业,后赐爵列侯;韩信钓于淮阴城下,后被封为齐王。²龙蛇:喻刘邦与项羽。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¹惨怆。
注释:¹生:活字本、四库本均作“增”。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圣代¹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注释:¹圣代:指唐朝。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兹川¹方悠邈²,云沙无前后。
注释:¹兹(zī)川:兹,这,此;川,河。²邈:《英华》作“悠”。邈(miǎo),遥远。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古堰¹对河壖,长林出淇口²
注释:¹堰:《英华》作“塔”;壖:即堧(ruán),河边空地。²淇口:淇河入黄河处。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独行非吾意,东向¹日已久。
注释:¹向:《英华》注:“集作南。”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¹中酒。
注释:¹尊:同“樽”。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¹
注释:¹南河浒:浒,水边地。“南河”,《英华》作“河南”。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耕耘日勤¹劳,租税兼舄卤²
注释:¹日勤:《英华》作“自劬”。²舄卤(xièlǔ):盐碱地 。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园蔬空寥落¹,产业²不足数。
注释:¹空寥落:“空”,《英华》作“定”,注:“《诗选》作空。”²产业:土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尚有献芹¹心,无因²见明主。
注释:¹献芹:向皇帝进献嘉言,典出《列子·杨朱篇》。²无因:没有办法。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茫茫浊河¹注,怀古临河滨。
注释:¹浊河:即黄河。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禹功本豁达¹,汉迹方因循²
注释:¹豁达:豁然开大的样子。²汉迹方因循:汉朝循禹之道治水。因循,依旧法而不改。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坎德¹昔滂沱,冯夷²胡不仁。
注释:¹坎德:《易经》有坎卦,坎为水,为沟渎;滂沱,大雨不断。²冯夷:河伯名。河伯,黄河水神,也叫河神。汉武帝塞瓠子决河,作歌说:“为我谓河伯兮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激潏陵堤防¹,东郡²多悲辛。
注释:¹激潏陵堤防:潏(yù),大水涌流。陵,侵越。“激”,活字本、四库本均作“渤”。²东郡:汉时河决瓠子,地在东郡,今河南滑县。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¹
注释:¹从官皆负薪:武帝令将军以下砍淇园竹为楗,中塞以草,用土石填决口。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¹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注释:¹畚:运土工具。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宣房¹今安在,高岸空嶙峋²
注释:¹宣房:武帝塞黄河之口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²“高岸”句注:《英华》、四库本此句下尚有下一首开头四句,即“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我行倦风湍¹,辍棹将问津。
注释:¹“我行”句注:《英华》、四库本均以“孟夏”句为此首开头。辍棹将问津:意谓诗人要黄河泛舟时间既久有此疲倦,于是停下船来找渡口歇息。
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空传歌瓠子¹,感慨独愁人。
注释:¹歌瓠子:汉武帝在滑台成塞河大功时曾作《瓠子之歌》。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孟夏¹桑叶肥,秾阴²夹长津。
注释:¹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²秾阴:《英华》作“蒙蒙”。秾(nóng),花木繁盛。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临水狎渔樵¹,望山怀隐沦。
注释:¹樵:《英华》作“商”。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遥看魏公墓¹,突兀前山后。
注释:¹魏公墓:隋末李密起义,众推为王,号魏公。其墓在黎阳山南。地在今河南浚县东南。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忆昔大业¹时,群雄角奔走。
注释:¹大业:隋炀帝年号,605—618年。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伊人何电迈¹,独立风尘首。
注释:¹伊人何电迈:伊人指李密;电迈,言其迅疾。《宋书·孔凯传》:“铁骑连群,风驱电迈。”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传檄举敖仓¹,拥兵屯洛口。
注释:¹传檄举敖仓:李密命祖君彦移檄郡县,指斥炀帝十罪;敖仓,秦朝粮仓,这里指隋朝的回洛仓,在河南孟津县东。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
皤皤¹河滨叟,相遇似有耻。
注释:¹皤皤(pópó):老人须发变白。有耻:《论语·子路》:“行 己有耻。”先哲圣贤立身做人一个重要标准和境界。孟子:“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康有为:“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
辍榜聊问之,答言尽终始。
辍榜¹聊问之,答言尽终始。
注释:¹辍榜:即停船。榜:通舫。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
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
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
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第一首:此诗作为组诗首篇,有“小序”作用。大意是:诗人要从淇水上游的隐居地南渡黄河到梁宋一带去,虽然在黄河边放眼远望的时候很多,但此次一路跋涉,面对长河落日,感慨于背井离乡,与亲友天隔一方,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他决心继续漂泊天下。

  第二首:作者渡黄河见汀渚满眼小鸟中,一只高洁轩昂的黄鹄,它的惊人之飞鸣尚不为人所认识,但它不屑于与众鸟一起争食,并不急于展示一飞冲天的资质和才能。托物言志,黄鹄就是尚未发达的诗人自己。

  第三首:作者接待一位老年隐士的来访,这位隐士三十年来在淇河以垂钓谋生,生活清贫但心绪坦然。头发全白但容颜美好。

  第四首:前四句写黄河、尤其是淇河两岸的秀美景色。满眼是翠竹大树,水流汩汩,孤城远山。后四句写诗人对路途遥远和与亲友久别的憾恨之情。

  第五首:作者渡黄河时眺望彼岸山川大势。首二句写泛舟黄河。中四句写黄河北岸太行山耸入云天,与黄河相映成趣;山之高峻与水之深险形成对比。末二句抒发渴望见到江湖贤才。

  第六首:旅途登滑台,既抒发离忧,又触景怀古,对东晋、刘宋国势不振,北方异族入侵表示感慨,实际上寄寓著作者对当时唐代边防的关切。

  第七首: 此诗写逆黄河水流而上在荥阳一带观看楚汉相争旧迹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厌恶战乱、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第八首:唐代黄河流经滑州,淇水流入黄河。《元和郡县志》谓滑州白马县“黄河去外城二十步”。此诗写作者泛舟黄河眺望北岸淇水入河口所见,特写在平旷的淇滨土地上长满了高大的树木。

  第九首:此诗分三部分:前四句是作者的自述,写行程路线及最突出感受,自北而南,满目情形大体相似,可见“农夫苦”已成普遍现象;中六句是农民诉苦,具体描述农夫之苦况,除日日劬劳之外,再加天旱、租税之双重灾难,无所收获也就是必然的了;末二句自抒怀抱,虽有良策拯民,却无由上达,于无奈中显出强烈的民胞精神与失志之愤,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自己欲救无门的愤懑心情。高适能于盛世背后发现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的题材,在盛唐诗人中大约以此篇为最早。此诗在艺术上全用白描。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不加藻饰;真情真景,如在眼前。其次,感情极为深沉凝重。既有“深觉农夫苦”的猛烈迸发,又有叙事中的深沉悲痛,还有报国无门的愤懑不平。总之,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无不一以贯之。

  第十首:作者泛舟黄河经瓠子决口(在今滑县)时凭吊汉帝治河功绩所作,高适以大禹比武帝,讴歌武帝在黄水决口瓠子时,督率军民斩竹塞口,功成滑台,千古留名。

  第十一首:此诗写初夏时节诗人在滑台泊舟时所见淇水入河口一带景色:淇水两岸桑树成行,蚕农们都在忙着采摘桑叶。诗人在水边与打鱼、砍柴的聊天,怀念先前的隐居生活。

  第十二首:此诗写诗人弃船登岸,在黎阳山一带徜徉,怀念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生前业绩。对李密首举义旗、动摇隋朝根基的功勋给予充分肯定,对他缺乏智谋、未成王侯之业表示惋惜。

  第十三首:此诗写高适在黄河边结识的一位高龄渔者,赞扬了他自食其力、与世无争的高尚情操。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