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这首诗是批评卢仝的追求险怪的诗风。中唐时追求险怪诗风的主要是韩孟诗派。韩愈的诗风的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景物;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怪幻诡谲的构思,创造匪夷所思的形象;以文为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在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难免流入另一种险怪艰奥,拼凑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卢仝受到韩愈的影响,诗作过于好奇逞怪。元好问否定了这种诗歌风格,认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

lùnshīsānshíshǒu··shísān--yuánhǎowèn

wànwénzhāngyǒutǎnzònghéngshuíshìchuān

zhēnshūjīnrényǎnérbèicóngjiàoguǐhuà

简析

  这首诗是批评卢仝的追求险怪的诗风。中唐时追求险怪诗风的主要是韩孟诗派。韩愈的诗风的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景物;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怪幻诡谲的构思,创造匪夷所思的形象;以文为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在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难免流入另一种险怪艰奥,拼凑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卢仝受到韩愈的影响,诗作过于好奇逞怪。元好问否定了这种诗歌风格,认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油壁香车¹不再逢,峡云²无迹任西东。
译文:再也见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车,我们像那巫峡的彩云倏忽飘散,我在西,你在东。
注释:¹油壁香车:古代妇女所坐的车子,因车厢涂刷了油漆而得名。这里指代女子。²峡云:巫山峡谷上的云彩。后常以巫峡云雨指男女爱情。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梨花院落溶(róng)¹月,柳絮(xù)池塘淡淡²风。
译文:院落里,梨花沐浴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之中;池塘边,阵阵微风吹来,柳絮在空中飞舞。
注释:¹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动。²淡淡:轻微的意思。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几日寂寥(liáo)伤酒¹后,一番萧索²禁烟³中。
译文:多日来借酒消愁,是那么的伤怀寂寞;在寒食的禁烟中,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踪。
注释:¹伤酒:饮酒过量导致身体不舒服。²萧索:缺乏生机。³禁烟: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为寒食节,旧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鱼书¹欲寄何由达²,水远山长³处处同。
译文:想寄封信告诉你,这层层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注释:¹鱼书: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后因以“鱼书”指书信。²何由达:即无法寄达。³水远山长: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这是抒写别后相思的恋情诗。首联追叙离别时的情景。颔联寓情于景,回忆当年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颈联叙述自己寂寥萧索的处境,揭示伊人离去之后的苦况。尾联表达对所恋之人的刻苦相思之情。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飘忽传神。一开始出现的便是两个瞬息变幻的恃写镜头:“油壁香车”奔驰而来,又骤然消逝;一片彩云刚刚出现而又倏忽散去。写的都是物像,却半隐半露,寄寓了一段爱情周折,揭示主旨。车是这样的精美,则车中人的雍容妍丽,可以想见。然而这样一位美人却如巫山之云,来去无踪,重逢难再,怎不令作者怅惘。“映云”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美丽传说,渲染浓密的爱情气氛。但“云雨巫山枉断肠”,毕竟是一场虚妄。前句写人间,写现实;后句写天上,写梦幻。首联写得兴象玲珑,清新流丽。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任池塘淡淡风。”景中有情。“梨花院落”、“柳任池塘”,描写了一个华丽精致的庭院。宋葛立方说:“此自然有富贵气。”(《韵语阳秋》卷一)反映出诗人的高贵身份。“溶溶月”、“淡淡风”,是诗人着意渲染的自然景象。

  这两句互文见义: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任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擂曳,柳条轻拂,飞任蒙回,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大概是诗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无处抒写,又适值春暮,感时伤别,借景寄情;或是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过去一段幽情再现。这里展现的似乎是实景,又仿佛是一个幻觉、诗人以神取景,神余象外。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颈联“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写眼前苦况,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来只凭杯酒解闷,由于饮得过醉,形容憔悴,心境凄凉。“伤酒”两字,诗人颓唐、沮丧的形象可见。眼前又是寒食禁烟之际,更添萧索之感。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想从悱恻的感伤中挣脱出来,探索寄书的途径,去寻觅失去了的爱情。但问得深切,答得无情。“水远山长处处同”一句,乃斩钉截铁之语,如瓶落井,一去不回。原来摆在诗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险阻,而是永远冲不破的障碍。这两句看似寻常平直,却是全诗中决绝语,最为沉痛哀怨。晏殊在《蝶恋花》词中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说的情景与本诗类似,都有一种难言之隐。

  但这首诗寓意更深。“知何处”,一切尚在不解之中,使人感到怅惘;“处处同”则已无疑可置,只有绝望之情。这种情绪在首联已暗暗流露,然后曲折道出,由结句点破,情长怨深。“处处同”三字弦外有音,寻绎其意,乃人事阻隔,才处处有碍,无路可通。此联“妙在能使人思”(钟惺《古诗归》)。

  晏殊这首诗一名《无题》,在风格上学李商隐的无题诗,运用含蓄的手法,表现自己伤别的哀思。诗在表现上,则将思想藏在诗的深处,通过景语来表达,然后在景语中注入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样,诗便显得幽迷怨旷。与李商隐诗风不同的是,晏殊这首诗清而不丽,也没有堆砌典故,所以呈现出一派淡雅与疏宕。

  此诗通篇运用含蓄手法,“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迂叟诗话》)“怨别”乃全诗主旨。字面上不著一“怨”字,怨在语言最深处。“不再逢”、“任西东”,怨也;“溶溶月”、“淡淡风”,怨也;“寂寥”、“萧素”、“水远山长”,无一不怨。“处处同”则是怨的高潮。章节之间起承转合,首尾呼应也都以“怨”贯串,此其一。其二,含蓄又通过比拟手法表现出来。“油壁香车”、“峡云无迹”、“水远山长”,托物寓意,言近旨遥,“婉转附物,怊怅情切沙(《文心雕龙》)。其三,写景寄兴,“梨花”、“柳任”二句出之以景语,却渗透、融汇了诗人的主观情绪,蕴藉传神。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19
2、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62-63

yànshū sòngdài 

yóuxiāngchēzàiféng xiáyúnrèn西dōng 
huāyuànluòróngróngyuè liǔchítángdàndànfēng 
liáoshāngjiǔhòu fānxiāosuǒjìnyānzhōng 
shūyóu shuǐyuǎnshānchángchùchùtóng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长公¹曾一仕,壮节²忽失时³
译文:张挚一度入仕途,壮烈气节不入俗。
注释:¹长公:张挚,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²壮节:壮烈的气节。³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杜门¹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译文:决意闭门与世绝,终身隐遁不再出。
注释:¹杜门:谓闭门不出。杜,堵塞,断绝。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仲理¹归大泽,高风²始在兹³
译文:杨伦归去大泽中,高尚节操在此处。
注释:¹仲理:指东汉杨伦。²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³兹:此,这里。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一往¹便当已²,何为复狐疑³
译文:既一为官便当止,隐去何需再犹豫?
注释:¹往:去。指出仕。²已:止,停。指辞官归隐。³狐疑:犹豫不决。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去去¹当奚道²,世俗久相欺。
译文:罢了尚有何话说!世俗欺我已很久。
注释:¹去去:这里有“且罢”、“罢了”的意思。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²奚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奚,何。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摆落¹悠悠谈²,请从余所之³
译文:摆脱世上荒谬论,请随我归去隐居。
注释:¹摆落:摆脱。²悠悠谈:指世俗妄议是非的悠谬之谈。³余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隐居。之,往,到。

yǐnjiǔ ·shíèr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chánggōngcéngshì zhuàngjiéshīshí 
ménchū zhōngshēnshì 
zhòngguī gāofēngshǐzài 
wǎngbiàn便dāng wéi 
dāngdào shìjiǔxiāng 
bǎiluòyōuyōután qǐngcóngsuǒzhī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吾本寒家¹,世以清白²相承。吾性不喜华靡³,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¹⁰;亦不敢服垢弊¹¹以矫俗干名¹²,但顺吾性¹³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¹⁴为美。人皆嗤吾固陋¹⁵,吾不以为病¹⁶。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¹⁷。’又曰‘以约¹⁸失之者鲜¹⁹矣。’又曰‘士志于道²⁰,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²¹与议²²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²³。嘻,异²⁴哉!”
译文: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从幼儿时起,长辈把金银饰品和华丽的服装加在我身上,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恩赐不能违抗。”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在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哎,真奇怪呀!”
注释:训俭示康:阐释节俭(对于“立名”的重要意义)给康看。训,训释、解释。¹寒家:指门第低微,余资少。²清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清正廉洁的家风。³华靡:生活豪华奢侈。⁴乳儿:幼儿。⁵长者:长辈。⁶羞赧:害羞。⁷忝科名:名列进士的科名。⁸同年:同榜登科的人。⁹簪:插、戴。¹⁰充腹:吃饱。¹¹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¹²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¹³顺吾性:顺从我的天性。¹⁴俭素:节俭朴素。¹⁵固陋:浅陋。¹⁶病:缺点。¹⁷与其不逊也宁固: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不逊,骄傲。¹⁸约:节俭。¹⁹鲜:少。²⁰志于道:有志于追求道。²¹未足:不值得。²²议:议论。²³诟病:讥议、批评。¹异:奇怪。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近岁¹风俗尤为侈靡,走卒²类士服,农夫蹑丝履³。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¹⁰,物薄¹¹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¹²,果、肴非远方珍异¹³,食非多品¹⁴,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¹⁵,然后敢发书¹⁶。苟或¹⁷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¹⁸。故不随俗靡¹⁹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²⁰如是,居位者²¹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译文:近年来的风气尤为奢侈浪费,跑腿的大多穿士人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担任群牧司判官,有客人来未尝不备办酒食,有时行三杯酒,或者行五杯酒,最多不超过七杯酒。酒是从市场上买的,水果只限于梨子、枣子、板栗、柿子之类,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餐具用瓷器、漆器。当时士大夫家里都是这样,人们并不会有什么非议。聚会虽多,但只是礼节上殷勤,用来作招待的东西虽少,但情谊深。近来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菜肴假如不是远方的珍品特产,食物假如不是多个品种、餐具假如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宾客好友,常常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经办聚集,然后才敢发信邀请。如果不这样做,人们就会争先责怪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注释:¹近岁:指宋神宗元丰年间。²走卒:当差的。³丝履:丝织的鞋。⁴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⁵群牧:主管国家马匹的机构。⁶置酒:摆酒席。⁷皆然:都这样。⁸非:认为不对。⁹会:聚会。¹⁰礼勤:礼意殷勤。¹¹物薄:食物简单。¹²内法:内宫酿酒之法。¹³远方珍异:来自远方的奇珍异果。¹⁴品:种类。¹⁵营聚:张罗、准备。¹⁶发书:发出请柬。¹⁷苟或:如果有人。¹⁸鄙吝:吝啬。¹⁹随俗靡:跟风随俗。靡,倾、倒。²⁰颓弊:败坏。²¹居位者:有权势的人。忍:忍心。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¹前仅容旋马²,或言其太隘³。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¹⁰,奈何饮于酒肆¹¹?”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¹²酒家觞之¹³。”上以无隐¹⁴,益¹⁵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¹⁶如为河阳掌书记¹⁷时,所亲¹⁸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¹⁹,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²⁰。”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²¹,何患不能?顾²²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²³俭,必致失所²⁴。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²⁵所及哉!
译文: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担任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建住房,厅堂前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有人说地方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着说:“住房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办事的厅堂确实狭窄了些,但作为太祝祭祀和奉礼司仪的厅堂已经很宽了。”参政鲁公担任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是在酒店里找到他的。入朝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的,他据实回答。皇上说:“你担任清要显贵的谏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鲁公回答说:“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餐具、菜肴、水果,所以就着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更加敬重他。张文节担任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从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告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像这样俭省,您虽然自己知道确实是清廉节俭,外人有很多对您有张文节像公孙弘盖布被搞欺诈的讥评。您应该稍微随从一般人的习惯做法才是。”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注释:¹厅事:办公或接待宾客的厅堂。²旋马:马转身。³隘:狭窄。⁴诚:确实。⁵太祝奉礼:太常寺的两个官职,主管祭祀。常由功臣子孙担任。⁶得于酒家:在酒馆找到。⁷所来:从何处来。⁸以实对:把实情说出。⁹卿:皇帝对大臣的称呼。¹⁰清望官:尊贵而有名望的清官。¹¹酒肆:酒馆。¹²就:借着。¹³觞之:请人喝酒。¹⁴无隐:坦言,不隐瞒。¹⁵益:更加。¹⁶自奉养:自己生活享受。¹⁷掌书记:唐朝官名,相当于宋代判官,故以此代称。¹⁸所亲:“所”字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这里相当于名词性短语,意为“所亲近的人”。¹⁹清约:清廉节约。²⁰从众:和众人一样。²¹锦衣玉食:即“衣锦衣,食玉食”,穿高贵的服装,吃珍贵的食品。²²顾:但。²³顿:马上。²⁴失所:无存身之地。²⁵庸人:凡人,平常人。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御孙曰:“俭,德之共¹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³,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¹⁰妄用¹¹,败家丧身;是以居官¹²必贿¹³,居乡¹⁴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译文:御孙说:“节俭,是所有品德共有的;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注释:¹共:通“同”,大。²寡欲:欲望很少。³不役于物:不受外物的牵扯、制约。⁴直道而行:行正直之道,指任何事情都敢于诚实不欺地去做。⁵小人:指普通百姓。⁶谨身节用:约束自己,节约用度。⁷远、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使……丰。⁸枉道:不按正道行事。⁹速祸:招致祸患。速,招。¹⁰多求:多方搜求。¹¹妄用:浪费。¹²居官:做官时。¹³贿:贪赃受贿。¹⁴居乡:不做官时。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¹必有达人²。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³。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¹⁰出亡¹¹。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¹²倾家¹³。石崇以奢靡夸人¹⁴,卒¹⁵以此死东市¹⁶。近世寇莱公豪侈冠¹⁷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¹⁸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¹⁹,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²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²¹²²当服行²³,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过去正考父用饘粥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鲁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时,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请卫灵公,史鰌推知他必然会遭到祸患,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家中豪富而获罪,以致逃亡在外。何曾一天饮食要花去一万铜钱,到了他的孙子这一代就因为骄奢而家产荡尽。石崇以奢侈靡费的生活向人夸耀,最终因此而死于刑场。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评他,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注释:¹其后:他的后代。²达人:显达的人。³以为忠:认为他忠于公室。⁴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⁵纮:帽带。⁶山节:刻有山形的斗拱。⁷藻棁:用美丽图案装饰的梁上短柱。棁,梁上的短柱。⁸享:宴请。⁹及祸:遭到祸患。¹⁰得罪:惹上罪名。¹¹出亡:逃亡别国。¹²骄溢:骄横豪奢。¹³倾家:丧失全部家产。¹⁴夸人:炫耀。¹⁵卒:终于。¹⁶东市:刑场。¹⁷冠:领先。¹⁸习:染上。¹⁹立名:树立名声。²⁰遍数:全部。列举。²¹非徒:不仅。²²身:自身。²³服行:实行。

  第一段说明作者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华靡,崇尚节俭;虽受世人讥笑,自己却不以为病。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先交代了自己的家世,说明勤俭持家是他们家一贯的作风,这就为结尾教训儿孙应当厉行节约,以保持优良家风作好了铺垫。接着列举三个事例说明自己不喜欢奢靡的性格与作风;一是从幼儿时起,就不喜欢穿着金银华美之服;二是考中进士,参性闻喜宴时,独不戴花,经同年规劝,乃簪一花;三是平生布衣蔬食,但求蔽寒果腹,在遭到别人的讥笑时,也不以此为缺陷。文章是写给儿辈看的,在文中列举自己的生平事迹,现身说法,亲切动人。

  第二段慨叹近年风俗侈靡,与宋朝初年大不相同,然后说居高位的人不应随波逐流。作者开始就列举风俗奢靡的具体表现:一是衣着日尚华丽;二是饮食趋向精细丰腴,以宋初士大夫家宴客情况与近年士大夫家宴客情况来对比说明。衣食固已如此,其余自可想见。列举两点以赅其余,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最后以一个反诘句,对居高位者随波逐流的做法,委婉地进行了批评。

  第三段举出宋朝初年李、鲁、张三人崇尚节俭的言行性以表扬,赞叹大贤的深谋远虑,非庸人所能及。作者在指出近年风俗侈靡以后,又举出宋初大贤的节俭事例来反衬近年与宋初风俗习惯的不同。宰相李沆居第厅事前仅容旋马,他并不以为太隘,反而认为这里作为太祝祭祀和奉礼司仪的地方已经很宽了。参政鲁宗道,由于家贫无肴果,只好宴客于酒家。张知自从当了宰相以后,生活享受仍和在河阳作节度判官时一样。这这三个人都身居高位而能励行节约,保持勤俭作风。这样的深谋远虑,深为作者叹服。

  第四段引用御孙的话性以解说,从道理上阐明俭和侈必致的后果。上述以近年风俗的侈靡与宋初大贤的节俭对比,从正反两面来突出近年风俗侈靡的程度。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引用了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的话,指出节俭是有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行为。人们生活俭朴了那么私心杂念也就少了。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所以,他们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这就从道理上阐明了节俭和奢侈必然导致的后果。俭和侈的利害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五段再以正反两面的事实为证,连举六个古人和当代人的事迹,说明俭能立名,侈必自败。最后以训词收束全篇。

  文章先叙述自己素来以节俭朴素为美德,对别人的讥笑不以为然,并说自己并非故作不同流俗而沽名钓誉,乃顺应自己的性情;又追忆天圣年间士大夫往来宴聚普遍尚俭的旧事,慨叹近日愈趋侈靡的风气;接着以本朝有识之士的俭朴美德为例,说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引述古人的遗训,分析“俭”与“侈”的得失利弊;最后以古人俭、奢的历史事实,阐明俭能列名得福,奢必招祸自败,勉励子孙行俭戒奢,保持家风。所论虽是为子孙后代保全身家性命着想,但于后世颇具教益。全文平实自然,明白如话,广征博引,说理透彻。虽是告诫后人,却不板着严肃面孔正面训诫,而是以老人回首往事、今昔对比的亲切语调信笔写来,未经心组织而自然成理。

参考资料:
1、 财经类中专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 第二册 说明文和议论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128-130
2、 林非.《中国散文大辞典》.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洞庭¹叶未下,潇(xiāo)²秋欲生。
译文: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
注释:武昌:今湖北省会武汉市武昌镇。¹洞庭:湖名,在湖南之北,长江南岸。²潇湘:湖南省二水名。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高斋(zhāi)¹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译文:高敞的书斋,今夜风雨飘摇,孤独地躺卧在武昌城中。
注释:¹高斋:高敞的书斋。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重以桑梓(zǐ)¹念,凄其²江汉³情。
译文:对故乡的思念重又萦绕心头,身处江汉不由产生凄凉之情。
注释:¹桑梓: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梓二木,故后人用以喻家乡。²凄其:寒冷的样子。³江汉:汉水流至湖北省汉口入长江,故称江汉,武昌在汉口对岸。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¹
译文:不知高飞天外的鸿雁,为什么事情乐于远途跋涉,高飞天外呢?
注释:¹长征:长途跋涉。

  首联“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洞庭”“潇湘"点明客居地域, “叶未下"这个意象,则用来印证“秋欲生”的时令,是袅袅秋风将降的物候特征。此处化用《楚辞·湘夫人》:“塌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说洞庭湖边木叶虽然尚未凋零飘落,而秋意似乎已先来到了诗人的心上,已感觉到凉秋的逼进了。营造了一种秋未至而情欲悲的氛围。

  颔联“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是紧承首联“秋欲生”而来,季节变化的信号自然是风雨。在风雨催秋声中,诗人无奈,只好一个人在武昌城书斋中闷头睡大觉了。这两句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

  颈联“重以桑梓今,凄其江汉情”,又承颔联“独卧”而来,转入直接抒情,第五句入思乡,第六句以江汉抱合,紧承前半首。高斋独卧,冷雨敲窗,作者借此烘托出客居他乡的冷落凄清,顺理成章地将思乡之情在这里抒发出来,显得更加真挚感人。

  尾联写到天外传来雁声,诗人发问。这末二句,表面上是问雁,实际上是以雁衬人,相辅而相成,借雁来抒发自己远离桑梓、流寓江湘的感情。

  全诗感情脉膊的发展极其自然,“秋欲生”,自然表现为“今夜雨”,因雨而“独卧”,由“独卧”而思家。联联相承,句句牵引,丝丝入扣。全诗八句,一气呵成,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39页

zàichāngzuò

zhēnqīng míngdài 

dòngtíngwèixià xiāoxiāngqiūshēng 
gāozhāijīn chāngchéng 
zhòngsāngniàn jiānghànqíng 
zhītiānwàiyàn shìchángzhēng 
有待江山信美,无情岁月相催。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依旧中原一布衣,更休想麒麟画里。
有待¹江山信美²,无情岁月相催。东里³来,西邻醉,听渔樵(qiáo)讲些兴废。依旧中原一布衣,更休想(qí)(lín)里。
译文:可以期待的大好江山确实很美,岁月年华的快速消逝却无情。东边和西边的邻居都急忙跑来,聆听渔夫樵夫讲述那王朝的兴替故事。但是回到现实,我们依旧只是中原的布衣百姓而已,更别想留名于麒麟阁中了。
注释:沉醉东风:双调曲牌,定格句式为六六、三三七、七七,七句六韵。其中前四句须构成两对。信笔:随笔而作。¹有待:指江山好像等待人的登临。²信美:确实很美。信,确实,的确。³东里:东边的邻里。⁴西邻:与上文“东里”相对,“邻”、“里”互文见义。⁵渔樵:渔夫,樵夫。⁶兴废:国家兴亡,朝代更替。⁷依旧中原一布衣:指终老为仕。此句化自马致远《金字经》“昆杀中原一布衣”。中原,即中土,此对边塞而言,是广义的。布衣,穿粗布衣服的人,指代贫民百姓。⁸休想:不要想,别想。⁹麒麟画:画像于麒麟阁。麒麟阁,汉武帝时建,在未央宫内。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张安世、韩增、苏武等十一人像于阁上。后泛指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该曲描写小城镇中的闲居生活,发出了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感慨;末两句更是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懊恼与愤懑。全曲化用前人诗句,对仗工整,语言精巧流畅。

  “有待江山信美,无情岁月相催”,开首两句由杜甫《后游》中的“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化来,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江山仿佛有情,期待着自己的美丽能够为人所赏识,“有待”二字,将江山自然赋予了顾盼神飞的灵动之色,使读者忍不住升腾起一股对自然的怜爱之情。但无奈的是,江山虽然多请,岁月却摧残人老,“无情”二字,语虽平常,却已将作者的悲凉之情、不平之意倾泻殆尽。

  “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这三句是对上句“无情岁月”的阐发,也即作者这些年如何打发年复一年的无情岁月。“东里来”“西邻醉”两句采用了互文手法,上下相互映衬补充,写作者同左邻右舍的交往,大家推杯换盏,醉后胡乱谈一通古今,“听渔樵讲些兴废”,日子便也一天天这么过去了。其实,“听渔樵讲些兴废”是元代散句中常见之句,意谓朝代的兴废、帝王的更替,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过眼云烟,不过能给渔樵屠夫增加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如此一来,这首小令便由作者对自我身世的感慨扩大到了历史兴亡的思索上,可谓引人深思。

  结尾二句,是作者对自己不平之气的抒发。“依旧”一句,得自马致远《金字经》中“困杀中原一布衣”的诗句,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作者潦倒半生,如今年华老去,却仍然一事无成,仍旧是区区一介布衣,这如何能不令人伤悲。

  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悲愤心情,故而说出了“更休想麒麟画里”这样的激愤之语。“休想麒麟阁”,似乎表示作者已经对仕途官场绝望,但其实,任昱并非不想如历史上那些贤臣名将那样建立青史留名的功业,只不过生于乱世,受条件限制不能如愿罢了。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元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79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