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i)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¹,内家²收。
注释:¹宣和名笔:北宋宣和年间的名画。宣和:宋徽宗年号。笔:名画家的手笔。²内家:皇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苏小¹不风流。斜插一枝萱(xuān)草,凤钗头。
注释:¹苏小:钱塘名妓。
此词咏美人图。上片写槐阴清昼,入座春风。美人图子,宣和名笔。下片对画中人的咏叹。莺燕纷飞,粉淡花瘦。而凤钗斜插,苏小风流。全词委婉含蓄,意境清幽。

měirén··huáiyīnbiéyuànqīngzhòu--yuánhǎowèn

huáiyīnbiéyuànqīngzhòuzuòchūnfēngxiùměirénziāshuíliúdōushìxuānmíngnèijiāshōu

yīngyīngyànyànfēnfēihòufěndànhuāshòuzhǐchúxiǎofēngliúxiéchāzhīxuāncǎofèngchāitóu

注释

注释

宣和名笔:北宋宣和年间的名画。宣和:宋徽宗年号。笔:名画家的手笔。

内家:皇家。

苏小:钱塘名妓。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玉炉¹冰簟(diàn)²鸳鸯锦³,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lù)(lulu)声,敛眉含笑惊。
译文:华贵的香炉旁,清凉的竹席上,鸳鸯锦被下盖着一对情侣,像并枝的连理同眠共枕,脂粉和着香汗在枕上流淌。窗外响起辘轳的声音,惊醒了温柔乡里的春梦一场,微整的眉间有几分惊怨,含笑的相视里羞见晨光。
注释:¹玉炉:香炉的美称,一作“玉楼”。²冰簟:竹凉席。³鸳鸯锦:织有鸳鸯图案的锦被。⁴山枕:指两端突起似山的凹形枕头。⁵辘轳:井上汲水所用滑车的声音。
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柳阴轻漠漠¹,低鬓(bìn)蝉钗²落。须作一生拚³,尽君今日欢。
译文:浓浓的柳荫里,淡淡的晨雾迷迷茫茫,残乱的缕缕鬓发,好似青云飞掠过脸庞。蝉钗已簪不住飞乱的流云,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枕上。她定是拼了一生的激情,才搏得郎君一宵欢畅。
注释:¹漠漠:弥漫的样子。²蝉钗:蝉形的金钗。³一生拚:舍弃一生。拚,舍弃,不顾惜,一作“拌”。

  此词写艳情。它以秾丽的语言描绘艳情,没有丝毫的隐晦,冶雅俗于一炉可谓极小词之能事。这一点,也可算是牛峤自己的风格。

  词中以男女幽会为主要内容,侧重写幽欢过程中的情景和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词风大胆泼辣,淋漓尽致。首句写室内陈设的华丽:玉炉,状香炉之华贵;冰簟,状竹席之晶莹凉爽;鸳鸯锦,状锦被之华美。此词通过首句景物的描写,为一对情人的幽会安排了特定的环境,而且第二句紧接着写幽会,词意径露,不避浅宿,在《花间集》中也是罕见的。然而写欢情也只是到此为止,词人在笔下还是注意分寸的。一下二句。他便宕开一笔写外在因素的侵扰和女主人公细微的心理变化。当他们欢情正恰时,帘外传来一阵辘轳声,划破了长夜的宁静,报道了拂晓的来临。这好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池塘里,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应。“敛眉含笑惊”,就是辘轳声在女主人在感情上激起的波纹。“敛眉含笑”,正尔欢浓,早汲水声传,顿惊晓色,所谓“欢娱嫌夜短”也。简单五个字,概括了女主人公刹那间复杂的感情变化,用笔何其精炼而准确。

  换头一句,从室内写到室外,化浓艳为疏淡。细玩此篇词意,“柳阴轻漠漠”一句并非写一对恋人在柳荫下相会。盖由夜至晓,初日斜照,窗外的杨柳已投下一片阴影。柳阴非但表现了时间的转移,且与起句的“冰簟”相呼应,说明季节已届夏天。何以得知并非写柳荫相会,下面一句可以为证。“低鬓蝉钗落”,语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可见仍写枕边情事。

  由于下阕仍写室内,故结尾二句便有了着落。一般小词均以景语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此词却以情语取胜。其实如果从严要求的话,这两句不免过于狎昵,作艳语者无以复加,却能备受前人称道,主要是因为它大胆地描写了女子感情生活的热烈追求,直抒胸臆,毫无掩饰,也毫无假借,更没有其他小词中那种欲吐还吝、扭捏作态样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它还打破了几千年来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现了女主人公爱好个性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一句话,它塑造一个生活中真实、人性未被扭曲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特点的人。就词风而言,则于婉约中具豪放之笔,在唐五代词中极为少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99-200 .

mán··bīngdiànyuānyāngjǐn--niújiào

bīngdiànyuānyāngjǐnfěnróngxiānghànliúshānzhěnliánwàishēngliǎnméihánxiàojīng

liǔyīnqīngbìnchánchāiluòzuòshēngpànjǐnjūnjīnhuān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译文:用宝刀去劈流水,不会有水流中断的时候。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妾意逐(zhú)¹君行,缠绵亦如之²
译文:我的情意追逐着你前行,缠绵悱恻,像那不断的流水。
注释:¹逐:追随。²如之:如此。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译文:门前的野草,别后秋天枯黄春来变得碧绿。
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扫尽更还生,萋(qī)¹满行迹。
译文:扫除尽它又生长出来,茂茂盛盛铺满了路途。
注释:¹萋萋:绿草茂盛的样子。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译文:我们情投意合,欢乐的生活刚开来,却彼此分离南北各一。
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游云¹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译文:像浮云一样飘落到哪座山上?一去便再也没见他回来。
注释:¹游云:飘浮不定的云彩。这里代指行迹不定的丈夫。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
估客¹发大楼²,知君在秋浦(pǔ)
译文:有个商人从大楼山那儿来,我才知你落脚秋浦。
注释:¹估客:商人。这里指为李白捎书的人。²大楼:即大楼山,在今安徽贵池县境内。
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梁苑¹空锦衾²,阳台梦行雨。
译文:我在梁苑这儿拥着锦被守空床,常梦到在巫山阳台与你相会。
注释:¹梁苑:梁园,兔园,汉代梁孝王所建。²锦衾:用锦缎做的被子。衾:被子。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¹家三作相²,失势去西秦。
译文:我家曾三为相门,失势后离开了西秦。
注释:¹妾:李白妻子宗氏自称。²三作相:指宗氏先辈宗楚客在武后朝三次宰相。失势:丧失权势。去:离开。西秦:指唐代都城长安。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犹有旧歌管,凄清¹闻四邻。
译文:我还存有过去的乐管,乐曲凄怨惊动了四邻。
注释:¹凄清:凄凉。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曲度¹入紫云²,啼无眼中人。
译文:悠扬的曲调飞入天空紫云中,如泣如诉却见不到心中的爱人。
注释:¹曲度:曲调的节奏。²紫云:彩云。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妾似井底¹桃,开花向谁笑?
译文:我像那深深庭院中的桃树,开出娇艳的花朵可向谁欢笑?
注释:¹井底:指庭中天井。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译文:你像天上的皓月,却不肯用清光照我一次。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译文:镜中我自己不认识了自己,因为分别后我变得日益憔悴。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安得秦吉了¹,为人道寸心。
译文:如何能得只秦吉了,用它那高亢声音,道我衷心。
注释:¹秦吉了:又名吉了,即鹩哥。产于邕州溪洞中,大似鸜鹆,绀黑色,夹脑有黄肉冠,如人耳,丹咮黄距,能效人言。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大量运用比喻来表情达意。

  这首诗起笔标其目,用一形象的比喻将“妾意”进行了高度概括,一开始就一目了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妻子的心意随着丈夫一道漂泊,情意缠绵就和不断的流水一样。紧接着用门前草作比。诉说丈夫离家时间之长。接着,作者写夫妻二人如同凤凰鸟一样,因为受惊,各自飞奔。丈夫犹如游云一样,不知落于何处,一去就不见回来。这些比喻都生动地道出了妻子的切身感受,打动人心。还有后面的”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宗氏把自己美好的年华,比作“井底桃”,桃花虽艳,但开在“井底”,又能得到谁的赏识和爱抚呢?自己犹如桃花,本为丈夫而开,但夫君就如天上的明月,连一次也不肯照到“井底”,照到自己身上。比喻新颖独特,别具一格。此言此语,凄凄切切,感人肺腑,在艺术上别有洞天,新奇制胜。这首诗还运用了典故“阳台梦行雨”,既表现了夫妻二人相思之甚,也表现了夫妻二人相会之难,而且用得自如,毫无生搬硬套之感,突出艺术效果。

  诗歌最后用了“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表示夫妻相见不能,作为妻子的宗氏有多少话要对夫君说啊,所以她就想到“秦吉了”。如果能得到一只“秦吉了”,让它代替自己去向丈夫表达自己的相思爱怜之意,该是多好。这最后四句,遣词用句,也自有特色,把全诗推向高潮。

  全诗文词朴实,情感缠绵凄楚,是一首爱情诗。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 .爱情诗注析 .太原市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93-295页 .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
芳树千株(zhū)发,摇荡¹三阳²时。
译文:春来时,千株树木都竞相发出新芽,在夏日照耀下随风摇荡。
注释:¹摇荡:这里形容风中起舞的美妙姿态。²三阳:太阳高照的日子,这里指炎炎夏日。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译文:夏日易多风,枝叶繁茂常易阻隔鸟儿远飞的脚步。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春至花如来,夏近叶成帷(wéi)¹
译文:春来花似来,夏日即将来临,叶子繁茂如同帷幕低垂。
注释:¹帷:帷帐,帷幕。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译文:远在他乡的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只是路途如此遥远,怕无法到达。
这首诗是借季节的变迁而抒发自己久居在外、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百年怀土¹望,千里倦游情。
译文:千里羁旅,多时离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兴致。
注释:¹怀土:怀恋故土。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高低寻戍(shù)¹道,远近听泉声。
译文:在山中寻找高高低低的戍道,远远近近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
注释:¹戍:防守边疆。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jiàn)¹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译文:山涧旁的草色丰富让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让人叫不出名字。
注释:¹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jī)¹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译文:我的愁思何时低能停止。只有清肃的晚风和青猿凄厉的啼叫。
注释:¹羁心:亦作羇心,犹旅思,羁旅的愁思。

  怀土和倦游情这样的词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连续三首诗,诗人多次运用百年和千里这样的时间和空间交织进行的搭配,使得愁绪不仅仅弥漫在纸页上,更是充斥在整个空间里,并且随着第四维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浓重。仿佛我们回到了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看到诗人的衣带正飘动,感觉到诗人的思绪刚刚开始。百年,和千里,又运用的夸张的手法,洪造得了氛围。

  戍道就是为了防守边疆而修的战道。王勃是非常渴望从戎报国的。在《滕王阁》中,他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柳宗元的《小石潭纪》中一段极其别致的描写:“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于是伐竹取道”。然而在此诗中,无论是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高低错落如何,远近鸣环又如何。作者在这里追对它们作了粗略的带过。

  涧叶繁密到无法细分颜色,山花也无法辨名。照理说,已经是迷花倚石的境界了。然而,即使见到了仙境般的景色,这种景色,现在仅仅作为诗人羁心的反衬了。诗中,一个低分色和一个不辨名,是不着一色,而写尽风流。其妙处类似于希腊神话中,征战十年怨声连连的士兵看到海伦之后,心甘情愿的留学卖命。(呵呵,跑题了)。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只道,我的愁思到哪里低会结束。言下之义就是还乡。独在异乡,那种孤独和凄凉,日暮都会浮现和膨胀。柳宗元的小石潭竟然让他凄神寒骨。所谓的“涧叶低分色,山花不辨名”竟然变成“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来源:《人民文学》 08年15期 《平麻晚行》诗校正与注解

píngwǎnxíng--wáng

bǎinián怀huáiwàngqiānjuànyóuqíng

gāoxúnshùdàoyuǎnjìntīngquánshēng

jiàncáifēnshānhuābiànmíng

xīnchùjǐnfēngyuánqīng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候蛩(qióng)¹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²,望尽芦花³无雁。
译文: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注释:¹蛩:蟋蟀。²练:素白未染之熟绢。³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暗教愁损¹兰成²,可怜夜夜关情³。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译文: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注释:¹愁损:愁杀。²兰成:北周庾信的小字。³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词。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以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沙教”四句,道出无限“秋愁”:“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廋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来写。而晚唐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感情积淀。而作者言梧叶而写“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刻划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几句,却把上片所写之景统统升华、提炼成了情语,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借梧叶之孤义表达人世的苍沧。而最后一句“梧叶秋声”又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又成为盖世佳句。

  此词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从选景的巧妙,从言情的深远,都极具特色。其笔调精练,含蓄;其风韵幽雅独特;其意境清空淡远;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并列。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323-2325页

qīngpíngyuè ·hòuqióngduàn

zhāngyán sòngdài 

hòuqióngduàn rén西fēngàn yuèluòshāpíngjiāngliàn wàngjìnhuāyàn 
ànjiàochóusǔnlánchéng liánguānqíng zhǐyǒuzhī zhīduōshǎoqiū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