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一百廿里长,东藩恃此作金汤。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
罗城一百廿里长,东藩恃此作金汤。旧基更展三十里,莫剩西门一树樟。

chǔshǒu--yángwéizhēn

luóchéngbǎi廿niànzhǎngdōngfānshìzuòjīntāngjiùgèngzhǎnsānshíshèng西ménshùzhāng

杨维桢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7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妾有罗衣裳(shang)¹,秦王²在时作。
译文:我有一件轻罗质地的衣裳,还是秦王在世的时候制作。
注释:¹罗衣裳: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²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初封秦王。这里泛指古代君王,非确指。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zhuó)¹
译文:多少次在春风中翩然起舞,秋季到来天凉不能再穿着。
注释:¹著:穿。

  这首诗很像戏剧的独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诗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公大约刚刚翻检过衣箱,发现一件敝旧的罗衣,牵惹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

  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非新。唐诗中常以“汉宫”泛指宫廷,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几多歌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不堪”二字,语意沉痛。表面看来是叹“衣不如新”,但对于宫中舞女,一件春衣算不了什么,向来是“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白居易《缭绫》)。可见这里有许多潜台词的。刘禹锡的《秋扇词》,可以作这两句诗的注脚:“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可见诗中对罗衣的悼惜,句句是宫女的自伤。“春”、“秋”不止指季候,又分明暗示年华的变换。“为舞春风多”包含着宫女对青春岁月的回忆。“秋来不堪著”,则暗示其后来的凄凉。“为”字下得十分巧妙,意谓: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之意,“为”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这首诗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之间是“隐喻”关系。这是此诗的艺术特点。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此诗的作者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见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宫女丧失了作人权利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这就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3

yuànèrshǒu··--cuīguó

qièyǒuluóshangqínwángzàishízuò

wèichūnfēngduōqiūláikānzhe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sāng)麻长过屋山¹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²饱便休。
译文:鸡鸭成群到了晚上也不关起来,桑麻生长超过了房脊。什么都不在乎,我正羡慕农村生活;什么都不要,吃饱就行。
注释:¹屋山:即屋脊。²要底都无:别无所求。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余家 一作:金家)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¹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pìn)²周。(余家 一作:金家)
译文:新生的柳树,旧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边流。人们说此地的儿女们,不是嫁给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注释:¹打:即从。²聘:即以礼物订婚。

  该词所描写的就是带湖附近一个偏远山村的风土人情。这里鸡鸭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饱便罢,别无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乐,宛若世外桃源。此词题为“戏”作,故笔触轻灵,情趣盎然,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词中描述鸡鸭成群,桑麻生长的生活,这朴实、安静、平稳的农村生活使词人羡慕。他希望做个农民,过过这种生活,什么都不用想,只要能吃饱,安安静静的生活就算了。“新柳树,旧沙洲”,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冲击和变化,只有这条小河水,去年从那边流,今年从这边流。就是这个地方的儿女,不嫁余家就聘周。这就以典型的细节描写,反映出农村极为朴实的生活情景。

  词人写农村的朴实,是为衬托官场的复杂;写农村的简朴安静,是为了反衬官场的恶浊与倾轧,从而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

  语言清新,内容朴实是这首词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第1版,第233页

zhètiān··cūnshě--xīn

chéngqúnwǎnshōusāngzhǎngguòshāntóuyǒufāngxiànyàodōubǎo便biànxiū

xīnliǔshùjiùshāzhōuniánbiānliúyánshēngérjiàjiāpìnzhōu((jiāzuòjīnjiā))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不风不雨正晴和¹,翠竹亭亭²好节柯³
译文:无风也无雨,正是晴朗温和天气;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煞是好看。
注释:¹晴和:指天气晴朗,气候温和。²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³节柯:竹节交叉的枝茎。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最爱晚凉¹佳客²至,一壶新节³泡松萝
译文:最喜晚凉天气里,贵客来访;泡一壶松萝新茶来招待。
注释:¹晚凉:在傍晚凉爽的天气中。²佳客:嘉宾;贵客。³新节:新茶。⁴松萝:即松萝茶。为黄山历史名茶,属绿茶,因产于黄山市休宁县松萝山,而得名。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几枝新叶萧萧¹竹,数笔横皴(cūn)²淡淡山。
译文:铺纸泼墨,先画凄清冷落的几枝新竹叶;再是数点淡墨,以干笔横皴春山。
注释:¹萧萧:冷落凄清的样子。²横皴:山水画中常用技法。有的画家为了简单,把披麻皴、荷叶皴、乱麻皴等中锋用笔的皴法叫竖皴;把斧劈皴、折带皴、马牙皴等侧锋用笔的叫横皴。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节(míng)¹坐其间。
译文: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寂静。
注释:¹香节:香茶。

yánshī

zhèngxiè qīngdài 

fēngzhèngqíng cuìzhútíngtínghǎojié 
zuìàiwǎnliángjiāzhì xīnmíngpàosōngluó 
zhīxīnxiāoxiāozhú shùhéngcūndàndànshān 
zhènghǎoqīngmínglián bēixiāngmíngzuòjiān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jī)齿¹我先行。
译文:门外漫山白雪银光照眼,马儿惊异忽然间换了世界,我连忙乘兴踏雪去游乾明寺,将木屐的齿痕一一印上石阶。
注释:¹屐齿:屐底的齿。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风花¹误入长春苑²,云月长临不夜城³
译文:隆冬之季东风误吹,寺庙如长春苑梨花开遍,月光与雪色交相辉映,使这不夜城光明总似白天。
注释:¹风花:指雪。²长春苑:谓皇帝宫苑。此借喻乾明寺。³不夜城:城在今山东文登东北八十五里。此处借喻乾明寺。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未许牛羊伤至洁¹,且看鸦鹊(què)弄新晴。
译文:不能容许牛羊来践踏至洁的银雪,却喜欢喳喳欢鸣弄晴的鸦雀。
注释:¹至洁:指白雪。新晴:天刚放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更须携被留僧榻(tà),待听催(cuī)(yán)泻竹声¹
译文:我还要携着被褥在僧床留宿,好倾听融雪时摧檐泻竹的音乐。
注释:¹摧檐泻竹:谓白雪融化之象。榻: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此篇写作者雪后游乾明寺并在寺中留宿的情景。首联写雪后山光耀眼的奇异感受和诗人至乾明寺赏雪的快意。颔联绘寺中雪景,表示对寺院有此美景的惊叹和爱赏。颈联表白诗人对至洁的白雪的呵护,以及雪后初晴,鸟雀欢鸣充满生机的景象带给诗人的喜悦心情。尾联写作者留连不返,寄宿僧榻,且待卧听融雪之声的情景。

  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

  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第一句即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强烈印象,起笔不凡。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

  颔联写寺中雪景。岑参即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苏诗“风花意境相仿。”出句写乾明寺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误”字。对句写乾明寺月光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夜通明,故说“云月长临不夜城”。

  颈联抒发诗人对雪景的热爱,苏轼《西江月》:“可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未许”句,用法与此相同,这样至洁至净的银色世界,决不能让牛羊践踏,破坏她的纯洁。“且看”句,是想象雪晴之后,鸦雀戏弄于千树万树梨花间,尤其可人。

  尾联写“遂宿”。前句写留宿乾明寺,后句申说留宿的目的是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雪大,融化时的雪水必多,流动时会发出声响。

  全诗辞情明快,反映了虽在贬斥之中、处境艰危,但诗人热爱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情趣依然并不消减的乐观态度。

  此诗算不上苏轼咏雪诗的最上乘,但也不像纪昀所批评的那徉“俗”、“拙”、“不成语”。(《纪评苏诗》卷二十一)这首诗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写景很形象,如同置身于这一银色世界一样。二是感情真挚,特别是后四句,充分抒发了他对这一至净至洁的雪景的热爱,反映出他的生活情趣。由此表现出,他即使在被贬的地方,生活态度仍然是积极的,并不以个人的遭遇介怀。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8-409
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4-175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市人¹(jīn)²巧智,于道若童蒙³
译文:集市的商贩自负机巧聪明,对于道却似无知幼童。
注释:¹市人:城中街道上的人,这里是说城市中的人。²矜:自负。³童蒙:幼稚愚昧或无知的儿童。
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倾夺¹相夸侈(chǐ)²,不知身所终。
译文:倾轧争夺相互夸耀奢侈,不知自身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注释:¹倾夺:倾轧争夺。²侈:奢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hé)¹见玄真子²,观世玉壶中。
译文:有人见到了得道的真人,看世事就像是看玉壶那样透彻。
注释:¹曷:何。²玄真子:泛指得道仙人。这里指壶公。
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yǎo)¹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译文:深远莫测地抛弃了尘世,顺应造化进入宇宙无穷。
注释:¹窅然:深远难测。

gǎnshīsānshíshǒu--chénziáng

shìrénjīnqiǎozhìdàoruòtóngméngqīngduóxiāngkuāchǐzhīshēnsuǒzhōng

jiànxuánzhēnziguānshìzhōngyǎorántiānchénghuàqi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