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连日恶风生,老去愁多骨亦惊。天色昏昏转黄浊,春光冉冉又清明。
阴霾连日恶风生,老去愁多骨亦惊。天色昏昏转黄浊,春光冉冉又清明。
邻家醁酒初开瓮,游女香车不出城。须为杏花赊一醉,谁家园里有莺声。
邻家醁酒初开瓮,游女香车不出城。须为杏花赊一醉,谁家园里有莺声。

qīngmíngfēng--zhāngzhù

yīnmáiliánèfēngshēnglǎochóuduōjīngtiānhūnhūnzhuǎnhuángzhuóchūnguāngrǎnrǎnyòuqīngmíng

línjiājiǔchūkāiwèngyóuxiāngchēchūchéngwèixìnghuāshēzuìshuíjiāyuányǒuyīngshēng

张翥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6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¹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²也。
译文:只责备自己,不责备他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是做事情失败的主要原因。
注释:¹远怨:远离怨恨。²由:原因。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春流¹送客不应赊(shē)²,南入徐州³见柳花。
译文:春江流水,你载着友人的小舟远去赴任,你不要迟滞;友人你乘舟南下,途经徐州,你可观赏到那里漫天飞扬的柳絮。
注释:¹春流:即春天的水流。²赊:延缓。³徐州:此指古南徐州,与江宁同属润州。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朱雀桥¹边看淮水²,乌衣巷³里问王家
译文:江宁城中,朱雀桥畔,你可以静看那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水;悠悠乌衣巷中,你可以探访旧时王谢大家。
注释:¹朱雀桥:横跨秦淮河上,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²淮水:水名,其纵贯今南京市部分称秦淮河。³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东晋时王谢等望族亦居此。⁴王家:即王导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千闾(lǘ)¹万井²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译文:城里乡下皆无多少事,老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悠闲;打开门窗,就可看见对面苍翠的青山。
注释:¹闾:原指里巷里的门,此处代指城市。²井:田地,此处代指乡下。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楚云朝下石头城¹,江燕双飞瓦棺(guān)²
译文:江宁城中,朝霞红艳满天;瓦棺寺旁,江上燕子双飞,一派恬然。
注释:¹石头城:古城名,故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²瓦棺寺:亦名瓦官寺,在故金陵凤凰台。寺有瓦官阁,高二十五丈。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吴士¹风流²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译文:吴地才子,风流倜傥,平易近人,与之相遇,自是高谈阔论,相见恨晚,岁月也因之日日变新。
注释:¹吴士:江宁古属吴国,故称当地读书人为吴士。²风流:即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味可人。
从来此¹地夸羊酪(lào)²,自有莼(chún)(gēng)³味可人
译文:从来北方夸赞羊酪味美,其实江南的莼羹才更加可人。
注释:¹此:一作“北”。²羊酪:用羊乳制成的一种食品。³莼羹:用莼菜烹制的羹。⁴味可人:一作“定却人”。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所送之人,已不可考。

  此诗开篇先点明送别时节及客人南下所经之地。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柳花,切题之送客。春流送客,可以想见友人赴任,春风得意之状。朱雀桥、乌衣巷,皆江宁之名胜,骚人墨客多有咏之。此处诗人写此名胜古迹,乃点题“之江宁”赴任。言其在此“看淮水”“问王家”,写出了客人的悠闲、得意之状。

  中间四句叙写江宁之山川景色。城里乡里皆无事,可见江宁百姓安居乐业,正好与上文“看淮水”“问王家”意相联。江宁百姓门对青山,这里用了一个复数,言“闭门开户”皆对青山,可见青山之多,无处不在。复着一“翠”字,更见青山之翠。江宁朝霞满天,一个“下”字,满天红霞呼之欲出。而燕子双飞,莺歌燕舞,一派大好风景,烘托着江宁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最后四句写友人交往之人的高雅,表明友人的雅洁。“日应新”,既是言与吴士相逢嘉赏的惬意,同时也暗喻了友人到任后,吴地日日变新,赞其政绩清明。友人南下赴任,因而诗人结尾处又劝慰其不要担心水土不服,江宁之莼羹比中原之羊酪味更可人,友人只管放心前去。

  全诗洋洋洒洒,语言繁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韩翃的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又说:“比兴深于刘长卿,筋节成于皇甫冉。”这是说韩翃的诗意较为深隐,风格较为矫健。这个评语对此诗也还合适。然而此诗内容较为空疏,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乃应酬之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6-237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惊飙(biāo)¹掠地冬将半,解鞍(ān)²正值昏鸦³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译文: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群鸦乱飞。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
注释:¹惊飚:谓狂风。²解鞍:其意为解鞍下马,表示停下来。³昏鸦:即乌鸦。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⁴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烧痕¹空极望,鼓角高城上²。明日近长安³,客心愁未阑(lán)
译文: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明日即将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注释:¹烧痕:野火的痕迹。²鼓角句:鼓和号角,是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用来发号施令的鼓和号角。³长安:此代指北京城。⁴阑:残尽。

  上片勾画出一幅白日深冬归程图:“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狂风卷折的冬日,归途昏鸦飞乱了天边的云霞,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画面壮丽而又消沉,让人生出欲说难言的怅惘。“惊飚”将冬日寒风之凛冽与气候的恶劣一闻道出,精到而更有画面感。接下来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两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壮阔,将归程图拉伸至无限壮阔之处,有种“长河落日圆”的雄阔壮丽。

  下片归程图纵横延伸。“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苍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烧过的痕迹;极目仰望,已经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墙,看来已经离家不远了。“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虽然明天就要回到京城,但一路上的奔波劳苦,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可见纳兰这一路上有多辛苦了。结尾两句化自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全词有画龙点睛之效,这愁便是纳兰的经典式愁,言浅意深,引人深思。

  全词写景皆是昏暗凄然,景中含情,然景致壮阔处又别有一番风度。语句含悲,语调凄楚,字里行间萦绕着百转柔情,诉尽了词人真实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61页

mán··báijīngbiāodōngbàn--lánxìng

jīngbiāolüèdōngjiāngbànjiěānzhèngzhíhūnluànbīngliúmángmángpiànchóu

shāohénkōngwàngjiǎogāochéngshàngmíngjìnzhǎngānxīnchóuwèilán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远山眉黛(dài)¹,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译文:远山好似女子的眉,黛色深深,柳枝好似女子睡眼初睁,饶有媚态。时间推移,阁楼中昏昏暗暗,初春的浅浅寒意穿透幕帘。
注释: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¹远山眉黛横:化用晏几道《生查子·远山眉黛长》“远山眉黛长”句。
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杯延¹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译文:酒杯嫌漏壶滴漏的太慢,蜡烛害怕再被剪刀剪去烛芯。突然明月升上夜空,将那映照在帘幕上的花影连着帘幕一同卷起。
注释:¹延:嫌弃。

  这首词是写一位女了从傍晚到深夜的春愁。主人公的感情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风格清婉淡雅,读时须细细体味,久而方知其味。

  上片写傍晚。

  开头二句写环境同时暗中引出人物。《生查子》是个小令,形式宛如两首仄韵的五言绝句,篇幅短小,不能尽情铺叙,用笔务须精神。因此它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即照顾到人物,抓住主要特征,勾勒几笔。远山以眉言,杨柳以眼说,便是抓住未出场的女主人公最传神的地方加以暗点。远山,是古代一种画眉的式样。《西京杂记》卷二云:“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宇文氏《妆台记》还说因受卓文君影响,时人效画远山眉。“媚柳开青眼”,本谓柳叶初生,细长如人之睡眼初睁,饶有媚态。元稹《生春》诗第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即指此。通常诗词中皆以柳叶比眉,这里词人为了避免落套,而以柳叶形容美人之俏眼,用语可谓新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韦庄《荷叶杯》词云:“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见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一双远山眉、新柳眼,已隐隐透露出女主人公的淡淡哀愁。

  三、四两句逐渐写到人物所处的环境。“楼阁”乃女子的居处,“帘幕”乃室内陈设的帷幕,有时也指帐子。贺铸《减字浣溪沙》有“楼角红绡(一作初销)一缕霞”句,色彩明丽,此词“楼阁断霞明”,与贺词词境近似。“帘幕春寒浅”,表明此刻女子正无聊独处,渐觉阵阵微寒飘入妆楼,传向罗幕。他没有围,似可窥见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过片二句写夜间女主人公的活动。比之上片写傍晚景色,又更加细致一层。然细品词意,此乃写女子长夜难耐的心情。所谓“杯延玉漏迟”(作秦观词者“延”字为“嫌”),是说主人公以酒销愁,但觉时间过得太慢,正是俗语所说的“欢娱嫌夜短,愁苦怨更长”了。“烛怕金刀剪”,是说把烧焦了的烛芯剪了一次又一次,以至不堪再剪。这是描写女子独对孤灯,坐待天明。这两句中,杯和烛本为无知之物,但词人却把它们拟人化,竟说酒杯也嫌漏刻过于迟缓,蜡烛也怕剪刀剪得频繁。语似无理,然而词中的无理之语,往往是至情之语。其心情之痛苦,自是不言而喻了。

  最后二句,以振荡之笔写静谧之景,遂使词情扬起,色调突然趋向明朗。从词中写景来看,先是写傍晚时的霞明,次是写夜深时的烛暗,至此则让钻出云缝的明月,穿帘入户。词中人物的感情也仿佛随着光线的变化,时而阴沉,时而开朗。其中“忽飞来”三字,表现月色之突然明朗,心情之突然畅快,非常准确。写月亮如此生动,在整个宋词史上也极其突出。月月色未现时原无花影,“花影和帘卷”显然在“月色飞来”之后。不说看月而说卷帘,说卷帘又用“花影和帘卷”这样优美精致的词句来表述,不纯是以景结情,还通过行动以表达内心。此刻闺中佳人是怎么想的呢,作者没有明言,只是把这种带有象征意味的景象呈现出来,让读者去想象,去品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含蓄不尽,意在言外。

shēngzhā ·yuǎnshānméidàihéng

zhāngxiàoxiáng sòngdài 

yuǎnshānméidàihéng mèiliǔkāiqīngyǎn lóuduànxiámíng liánchūnhánqiǎn 
bēiyánlòuchí zhújīndāojiǎn míngyuèfēilái huāyǐngliánjuǎn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客去波平槛(jiàn)¹,蝉(chán)²露满枝。
译文: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注释:¹槛:栏杆。²蝉休:蝉声停止,指夜深。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永怀¹当此节²,倚(yǐ)³自移时
译文:此时我久久地怀念着,倚立在栏杆前不觉时光流逝。
注释:¹永怀:即长想,长久思念。²此节:此刻。³倚立: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⁴移时:历时、经时。即时间流过,经历一段时间。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北斗¹兼春²远,南陵(líng)³寓使迟。
译文:离开长安已有两年之久,南陵的送信人却迟迟未至。
注释:¹北斗:即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²兼春:即兼年,两年。³南陵:今安徽南陵县,唐时属宣州。此指作者怀客之地。⁴寓使:指传书的使者。寓:寄,托。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天涯占梦¹(shuò)²,疑误有新知³
译文: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注释:¹占梦:占卜梦境,卜度梦的吉凶。²数:屡次。³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叙述呢?细细推敲,大有道理。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哟,怎么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所以,这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永怀,即长想。此节,此刻。移时,历时、经时。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感染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怀春,即怀年,两年。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寓,托。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异乡,寄人幕下。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结果,素抱难展,托身无地,只有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此诗抒情采用直写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语言风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饰,也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怀。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拘限,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5-1226

liáng

shāngyǐn tángdài 

píngjiàn chánxiūmǎnzhī 
yǒnghuái怀dāngjié shí 
běidǒujiānchūnyuǎn nánlíngshǐ使chí 
tiānzhānmèngshuò yǒuxīn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