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归来头已白,自笑客中仍作客。此生悲欢不可料,况复吾年过半百。
燕山归来头已白,自笑客中仍作客。此生悲欢不可料,况复吾年过半百。
故人惊我酒尚狂,为洗瓶罍贮春色。酒阑人散月盈庭,静听清渠流㶁㶁。
故人惊我酒尚狂,为洗瓶罍贮春色。酒阑人散月盈庭,静听清渠流㶁㶁。

háishězuò--wénzhōng

yànshānguīláitóubáixiàozhōngréngzuòshēngbēihuānliàokuàngniánguòbànbǎi

rénjīngjiǔshàngkuángwèipíngléizhùchūnjiǔlánrénsànyuèyíngtíngjìngtīngqīngliúguóguó

宇文虚中

宇文虚中

宇文虚中(1079~1146),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初名黄中,宋徽宗亲改其名为虚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 ▶ 5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
初闻征雁¹已无蝉(chán)²,百尺楼高³水接天。(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
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注释:¹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²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³楼高:一作“楼台”。⁴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青女¹素娥(é)²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chán)³
译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注释:¹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²素娥:即嫦娥。斗:比赛的意思。³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画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特点。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霜月,说明时间在深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所以诗中说,听到南飞大雁啼叫声时,已经听不到蝉儿的鸣叫。而霜降时已经是深秋。征雁,南飞的雁。“水接天”的水,一般认为指的是霜月之光。秋空明净,月色澄清,月光如水,和天边连成一片。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嫦娥,月中仙女。婵娟,美好的姿容。诗人李商隐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是霜和月的象征的,她们耐冷的精神就是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现实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一面的自然流露。

  七言绝句《霜月》也能看出李商隐诗歌的唯美风格。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深秋时节,已经听不到蝉鸣,万里长空时时传来大雁寒冷中凄切的叫声。百尺高楼,月光如水,和天边连成一片。这是现实的景色,澄澈空灵。而现实的环境是美妙离奇想象的摇篮,会唤起诗人脱离尘俗的意念。青女和素娥两位仙女不怕寒冷,在霜月中争比彼此的美好姿容,是诗人的幻想,也寄托了诗人不惧寒冷和高标绝俗的情怀。诗人运用想象与神话典故,创造出清幽而又瑰丽的意境。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0-1131页

shuāngyuè

shāngyǐn tángdài 

chūwénzhēngyànchán bǎichǐlóugāoshuǐjiētiān  (lóugāozuò lóunán /lóutái )
qīngénàilěng yuèzhōngshuāngdòuchánjuān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小雨纤纤¹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²付与东流水。
译文:绵绵的细雨微微的风,千家万户掩映在杨柳密荫青烟绿雾中。淋湿的花瓣贴在树枝上不再飞。心中愁无穷,连同春色都付与江水流向东。
注释:¹纤纤: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²和春:连带着春天。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九十¹光阴能有几?金龟²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³(gū)市,拚(pàn)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译文:九十天的光阴能够留多久?解尽金龟换酒也无法将春光挽留。告诉那东阳城里卖酒人,而今只求拼个一醉方休,不管今日乐事成为他年热泪流。
注释:¹九十:指春光三个月共九十天。²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此处“金龟解尽”意即彻底解职。³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市,宋属婺(wù)州东阳郡。⁴沽酒:卖酒。⁵拚:豁出去,甘冒。

  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题为“春词”。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拚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

  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26 .

jiāào ·xiǎoxiānxiānfēng

zhū sòngdài 

xiǎoxiānxiānfēng wànjiāyángliǔqīngyān liànshùshī湿huāfēi chóu chūndōngliúshuǐ 
jiǔshíguāngyīnnēngyǒu jīnguījiějìnliú dōngyángjiǔshì pīnzuì érjīnshìniánlèi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wō)(duò)¹低梳髻(jì),连娟²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译文:梳成了倭堕髻低低地垂,描出又细又长的弯眉。终日为相思心碎,待到百花争艳的时候,我已为君憔悴。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奁集》入“仙吕宫”。¹倭堕:即倭堕髻,本是汉代洛阳一带妇女的时髦发式。²连娟:或作联娟,微曲的样子,形容女子眉毛弯曲细长,秀丽俊俏。

  这是一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词为短制小令,然而女主人公深沉执着而丰富细腻的爱情却表现得极其深刻,扣人心弦。

  起笔二句描摹女子的妆饰容貌。词人刻划女子姣丽动人,只选择写了发髻与眉毛,是以局部代替全貌的手法。信手挽梳的堕马髻,大弧度地半歪头侧,如一朵斜挂树冠的乌黑云朵,飘飘荡荡,欲堕非堕,使人联想到女子轻步移走时,风飘仙袂,窈窕婀娜的娇柔风韵;两道淡细的蛾眉,弯弯地延伸向额际,似轻雾遮掩的黛绿春山,如隐如现,似乎可以看到眉下一湾清水似的脉脉双眼。发髻弧线与眉毛曲线构成的画面,富有柔和的线条美感,传递出了女子的风采和神韵,这是一个淡雅高洁、痴情真纯的美貌女子。

  “终日”句,由外貌描写转入内心世界。“两相思”,实际上是特指女子一方对情人的思念。男子何往不知,但从词意看已久未相聚,唯有心系神绕之。“终日”如痴如醉,思念不已,极写女子情意深挚。这一“终日”,不是指一日的自晨至暮,而是日日如此。一句话概括尽女子每一天的举止与心理,它既是首二句的补足,又为后二句蓄势、张本。此句还说明了首二句乃暗含慵惰恹恹之态:堕马髻以高危颤晃为美,女子却漫不经心地“低梳”而成;蛾眉本应精描艳抹,女子却信手“淡扫”而罢。“女为悦己者容”,伊人不在,妆成无人赏。意之真,情之深,于细微处可体会到。

  有了前三句从外貌到内心的全面刻划,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感情强烈,分不出是女子心底的呼唤、倾慕,抑或怨叹、表白。这是一股感情的迸发,确是词人经意用笔之处。前面已写女子无心妆扮,终日相思,这儿又写她春日相思,这是加倍的写法,意义并不重复。词人特意选择春天,尤其百花盛开春烂漫时,浓笔突出她典型环境中的相思之苦之深。春天万物竞生、春机盎然,是洋溢着生命活力、饱含幸福蜜汁的季节;春天又往往使人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追求欢快的爱情生活。唐人王昌龄诗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可以说是古来闺中女子的代表心情。词中女主人公在这容易触动人情的春天里,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她要“为君憔悴尽”了。“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女子姣好的容貌被相思煎熬得日益消瘦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欲凋,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烂漫盛开,传递出热闹的春意。一冷一热,一黯淡一明媚,两相对比,反差强烈,一下子就将女子至死不渝的爱情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展示出来,并以其真纯的感情、凄苦的命运,来感染读者。词人这里用的是重笔,笔之力度极重极强,如古刹击钟,最后一槌声震山野的重敲,惊撼人心,发人至深,余音久远。再从头咀嚼全词,前面似不经心的淡笔之意,皆一一显明出来,细加品味,清香满口,经久不散。

  此词率直地表现女子强烈的相思之情,与温庭筠词一般的含蓄温婉风格明显不同,这应该是与吸收了民间词的成分有关。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0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2-63

nán ·duòshū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duòshū liánjuānsǎoméi zhōngliǎngxiāng wèijūnqiáocuìjìn bǎihuāshí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¹白玉盘²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注释:¹呼作:称为。²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又疑¹(yáo)²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¹疑:怀疑。²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仙人¹垂两足,桂树何团团²
译文: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注释:¹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²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白兔捣药成,问言¹与谁²餐?
译文: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注释:¹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²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chán)(chú)¹蚀圆影²,大明夜已残。
译文: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注释:¹蟾蜍: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²圆影:指月亮。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羿(yì)¹昔落九乌,天人²清且安。
译文: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注释:¹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²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阴精¹此沦惑(huò)²,去去³不足观。
译文: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注释:¹阴精:指月。²沦惑:沉沦迷惑。³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忧来其如何?凄怆(chuàng)¹摧心肝。
译文: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注释:¹凄怆:悲愁伤感。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疑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5-357 .
2、 熊礼汇 .李白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50-51 .
3、 郑国铨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0-241 .

lǎngyuèxíng

bái tángdài 

xiǎoshíshíyuè zuǒbáipán 
yòuyáotáijìng fēizàiqīngyúnduān 
xiānrénchuíliǎng guìshùtuántuán 
báidǎoyàochéng wènyánshuícān 
chánchúshíyuányǐng míngcán 
羿luòjiǔ tiānrénqīngqiěān 
yīnjīnglúnhuò guān 
yōulái chuàngcuīxīngān 
木落吴江矣,正萧条、西风南雁,碧云千里。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重回首、莫弹酸泪。不是天公教弃置,是南华、误却方城尉。飘泊处,谁相慰。
木落吴江¹矣,正萧条、西风南雁²,碧云千里。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³。重回首、莫弹酸泪。不是天公教弃置,是南华、误却方城尉。飘泊处,谁相慰。
译文:落叶纷纷飘落到吴江中,西风劲吹,万物萧索。千里碧空,南飞的大雁随着绵延千里的碧云越飞越远。想你半生穷困失意,漂泊江湖,船上载着酒,悲凉之油然而生。再回首时,不必落泪,也不要抱怨上天辜负了你的才华,是权贵猜忌你,使你仕途坎坷。当你四处漂泊,有谁安慰你的伤悲?
注释:金缕曲: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¹吴江:吴凇江的别称,县名,属江苏省。梁汾要归于江南居苏州等地,故云木落吴江。²南雁:南飞的大雁。³“落魄”句:化用唐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落魄:穷困失意,为生活所迫而到处流浪。⁴天公:天,以天拟人。故称,此处指朝廷。⁵弃置:扔在一边,废弃。⁶方城尉:指温庭筠,温庭筠曾为方城尉,世称温方城。
别来我亦伤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天远难穷劳望眼,欲上高楼还已。君莫恨、埋愁无地。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计。人岂得,长无谓。
别来我亦伤孤寄¹。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²都废。天远难穷劳望眼,欲上高楼还已。君莫恨、埋愁无地。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³计。人岂得,长无谓
译文:自分别之后,我也自伤自怜,险恶的环境已彻底磨灭了我的理想。我想登上高楼,眺望你远走的身影,但终究还是不忍亲眼看你离去。你不要埋怨愁绪无处排遣,要多留心天气冷暖,多进饮食,保重身体。要知道,人怎么可能一辈子无所作为呢?
注释:¹孤寄:独身寄居他乡。²壮怀:豪壮的胸怀,唐韩愈《送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³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迸饮食,保重身体。⁴无谓:即无所作为。化用唐李商隐《无题》:“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这是一首以词代简的长调,用赋法铺叙,直发胸旨。词中有对梁汾的深情慰藉,有相思相念的诚挚友情的抒发,也有“壮怀都废”的牢骚。全词沉雄郁勃,顿挫跌宕,情致深婉。

  首句“木落吴江矣。正萧条、西风南雁,碧云千里。”看似没有写出寂寞的心情,但实际上千言万语都已经融会在了词章中,碧云千里之下,西凤大雁,还有萧萧的落木,这些景象,无一不是透露着寂寞。

  而后的寂寞便是叠叠加深,“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一种悲凉滋味在心头,纳兰与顾梁汾虽然情谊深厚,但顾梁汾总是要离开的,这首词便是纳兰写与顾梁汾的赠别词,友谊再长久,也抵不过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所以。重回首、莫弹酸泪”,这都是天意,何必去计较呢。

  只要彼此心中有着牵挂,总还是会有见面的一天的。“不是天公教弃置,是才华、误却方城尉。飘泊处,谁相慰。”这里是纳兰安慰顾梁汾的话,顾梁汾怀才不遇,纳兰必然也是看在眼里的。他告诉顾梁汾,不要怀疑自己,只要坚持,总有雨后天晴的一天。

  在下片开始,纳兰便开始感伤自己:“别来我亦伤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在寂寞中,打发时光,这是一件很惆怅的事情,此处的词章,句旬写出寂寞,纳兰最擅长写寂寞,此处他虽然没有提及,但每个字眼都让人觉得深入骨髓的清冷。

  “天远难穷劳望眼,欲上高楼还已。君莫恨、埋愁无地。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计。”天高虽然任鸟飞,但自己却是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词在最后,纳兰也只得悲伤地感慨道:“人岂得,长无谓。”是啊,生命总是世事变幻无常,宿命安排,岂是人事能预料的,还是听天由命吧。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01:第33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