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平西气不衰,勇于三害欲除时。流芳已入忠臣传,何处人閒更有诗。
慷慨平西气不衰,勇于三害欲除时。流芳已入忠臣传,何处人閒更有诗。

sānhài--jùnmín

kāngkǎipíng西shuāiyǒngsānhàichúshíliúfāngzhōngchénchuánchùrénxiángèngyǒushī

李俊民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6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倩东君著力,系住韶华,穿小径,漾晴沙。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轻飏染草,细绾秋蛇。燕蹴还低,莺衔忽溜,惹却黄须无数花。纵许悠扬度朱户,终愁人影隔窗纱。
倩东君著力¹,系住韶华²,穿小径,漾(yàng)晴沙。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³,轻飏(sī)染草,细绾(wǎn)秋蛇。燕蹴(cù)还低,莺衔忽溜,惹却黄须无数花。纵许悠扬度朱户,终愁人影隔窗纱。
译文:你借着春神之力,系住了美好的时光。穿越过郊野的小路,在阳光下的沙洲上游漾。当阴云笼罩太阳时,你很难寻到水面野马似的云气;轻微的凉风染绿了野草,你像细细的秋蛇盘结在草际。燕子踏你时你飘向低处,莺儿衔你时你忽然溜去;你调皮地逗惹地上的无数落花,和它们尽情地嬉戏。纵使你悠悠扬扬地飘过红门,终究要发愁那人影被纱窗隔住。
注释:游丝:飘游在空中的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¹倩东君着力:借助春天之神的力量。倩,请人代作,这里是借助之意。东君,春天之神。²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光。³野马:形容浮动在水面的云气。《庄子·逍遥游》有:“野马者,尘埃也。”成玄英疏:“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奔马,故谓之野马也。”⁴轻颸染草:轻微的凉风染绿了野草。颸,即凉风。⁵细绾秋蛇:绾,盘结之意。秋蛇,形容游丝如秋天的蛇。⁶蹴:踏。⁷朱户:红门。
惆怅谢娘池阁,湘帘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疏篱罥,短垣遮,微风别院,明月谁家。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袅处,又逐香车。休憎轻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
惆怅谢娘池阁¹,湘帘乍卷²,凝斜盼,近拂檐牙³。疏篱罥(juàn),短垣遮,微风别院,明月谁家。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袅(niǎo)处,又逐香车。休憎轻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
译文:你惆怅地飘荡在美女的闺楼外,湘妃竹帘儿正巧刚刚卷起,你便斜斜地凝眸向里望去,还将身子就近在牙状屋檐上挂住。你又飘过疏篱短墙相隔的别院,那里微风习习,你感到十分惊奇:谁家的庭院风景这样美丽!飘到街上看到美女摇扇时,你偏要随着罗扇扭来摆去;而当玉鞭抽马香车离去时,你又追在车后纠缠不已。啊,请不要憎恶游丝轻薄,好笑的是多情的游丝与我相似,我思念爱人的心就不能平静,梦魂常常向天边飞去。
注释:¹谢娘池阁:美女的阁楼。谢娘,原指晋王凝的妻子谢道韫,因其才华出众,后代指才高貌美的女子。²湘帘乍卷:湘妃竹帘刚卷起。³檐牙:即牙檐,牙状的房檐。⁴疏篱罥:缠绕着稀疏的篱笆。罥,缠绕、牵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⁵轻薄:用轻佻浮薄的态度对待妇女。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因其飘荡于空,故称。朱彝尊《茶烟阁体物集》俱是咏物之作:或就物咏物,无明显的寓意;或托物言情,隐含身世之感、家国之思。本篇属于前者,可以说是词中的纯文学。

  首二句意说,空中飘忽的游丝,有如春天之神(东君)手中长长的带子,把时光系住。两句暗用比喻,点明游丝见于春季。“系”字,不仅将游丝与春天连结在一起,而且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韶华”变得具体可感。接着两句写它在野外飘忽、荡漾的情景。沙,水边沙地或水中沙洲。一“穿”、一“漾”,写其态;“小径”、“晴沙”,代表郊野之地。“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漾飔染草,细绾秋蛇。”野马,指水面浮动的云气。《庄子·逍遥游》:“野马者,尘埃也。”成玄英疏云:“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奔马,故谓之野马也。”飔(sī思),凉风。绾(wǎn碗),盘结。两句说阴云笼日,水面上看不到浮动的云气;微风漾拂,染绿了春草,那细细的游丝,就象盘结的秋蛇。前三句写春阴景色,后一句以“绾秋蛇”设喻,生动地写出游丝之状。以上八句,运用两个比喻以及“系”、“穿”、“漾”、“绾”四个动词,加上季节、天气、环境的衬托,写出了游丝的情态,画面宁静中带有飘忽的动感。八句只就游丝本身着笔,下面“燕蹴”三句,则由游丝本身引出“燕”、“莺”、“花”等春天之物,用“蹴”、“低”、“衔”、“溜”、“惹”等字使游丝与三者关联,组成另一个春日游丝的画面。较之前一个画面更富生趣,动感更强,描写也更为生动。你看那飘忽荡漾于空中的游丝,被燕子蹴踏而飘向低处,莺儿想衔着它又被它溜走,它挑逗着遍地的落花,……它跟大自然的燕燕莺莺、花花草草尽情地嬉戏玩耍。自“纵许”二句至全词的结尾,画面又一次转换——主角是游丝与人,游丝的描写又推进一层。“纵许”二句,以户外为环境,是上下片的过渡。朱户,朱门,指贵族的邸宅。一“纵”、一“终”,一“度”、一“愁”,词笔转折,写出欲“度”不“度”之状。两句用拟人手法。

  下片承上片最后二句,将游丝与人的画面继续拓展,仍用拟人手法。“惆怅谢娘池阁,湘帘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它飘荡于小池楼阁,这时湘妃竹帘子刚刚卷起,它感到有点惆怅,凝目斜视,漾拂着牙状的屋檐。三句以户内为环境。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因其才学过人,后因作为有学问的女子之称。此泛指女子。“惆怅”与上片“愁”字呼应,写怕被人看见的心理。“凝斜盼”,写神态。三句将游丝左右飘荡,若即若离之状态写得出神入化。“疏篱”之句,仍写户内,环境由池阁”挪至疏篱短墙相隔的“别院”。接着由户内转到街上:“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堕处,又逐香车。”玉鞭,鞭之美称。处,与上句“时”字义同,非指处所。香车,女子所乘之车。一“招”、一“随”、一“堕”一“逐”,见出“漾薄”。四句将游丝拟作“春心不定”的“漾薄”男子。歇拍以谐谑之笔将作者自己作比。对“红袖”四句的描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画面的不断的变换,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将所咏之物写得形神兼备。全篇“层台婵媛”(谭献《箧中词》),体物入微,用字准确,处处显示出作者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可可诗词网
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迷蝶¹无踪晓梦沉,寒香²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译文:清晨梦醒,梦中的情景全都没了踪影。寒风送来的阵阵花香,深藏在庭院中。想知道湖上的春光如何,只要看看楼前的杨柳的绿色是浓是淡。
注释:思佳客:词牌名,又名“思越人”、‘“鹧鸪天”等。上下阕,五十五字,平韵。¹迷蝶:迷失的蝴蝶,借用庄子梦蝶的典故。²寒香:指梅花。
愁自遣,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愁自遣(qiǎn)¹,酒孤斟(zhēn)。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译文:独自排忧,独自斟酒浅酌。窗外的景色正好,与那翻飞的燕子一同吟唱。斜阳下的杏花看起来更加绚丽迷人。阵阵东风吹走阳光,黄昏也变得幽冷暗沉。
注释:¹遣:消遣,排遣。

  这首词是作者居于杭州时所作,有怀人之意。从词的内容看,应当是作于杭州姬妾辞世之后。

  上片,“迷蝶无踪晓梦沉”,写清晨梦醒之后,梦中的情景已消逝无踪。所用乃是《庄子·齐物论》庄周化蝶的典故。它的本义是说世事与梦境的真幻,颠倒难分,两者本都不值得执着看待。但后人又把这则故事与《庄子·至乐》中写他丧妻时鼓盆而歌,不表示悲哀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猜想庄子大概也把丧妻看成作梦,所以悼念亡妾的作品,也常用到化蝶、梦蝶的典故。文英这句词,表面是写梦,其深层却是以梦隐喻过去的经历;联系他的生平来看,又似包含着对亡妾的思念。虽说“无踪”,毕竟入梦;梦由思生,又怎能真正地忘却?既然如此,则梦醒后并不会适意如庄周,而是深怀思旧的惆怅,细味“沉”字,其情自见。

  “寒香深闭小庭心”。寒香,当指春寒之时尚未谢尽的梅花,或兼指下片提到的逢春先开的杏花。人既惆怅,对着“深闭小庭心”的“寒香”,自然不会是赏心乐事,而是触景伤怀,“寒”不是透着凄冷,“深闭”不是透着孤寂么?这时候由“小庭”而想到西湖,由“寒香”而及于新柳,觉得春光尚浅,而寒意犹浓,西湖上的杨柳,应该也是初舒嫩条,翠色未深,因而游人应该也还不多。那么,在小庭中虽感孤寂、凄冷,但若到湖上去游玩,也未必就能看到秾丽之景,享受热闹、温暖之乐了。“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当然不是要由柳浅而判断春少,而是要由春少来表现人之心境的凄冷情绪,所以这两句结束得轻倩、婉转而有味。

  下片的“愁自遣,酒孤斟”,全词直接抒情的,也只有这两句,到这里才点出“愁”字,点出“孤”字。作者这时的孤愁既无法排除,那么这里的“斟”与“遣”,也无非是强自支持、强自消解而已。

  下句的“一帘芳景”继续写春,“燕同吟”继续写孤寂。与燕同吟,则暗谓有伴比无伴更悲。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不无相同之处,二者都是正面的情况起反面的作用;所不同的是,“蝉噪”、“鸟鸣”可能是写实,“燕吟”只能是设想。

  “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在凄冷低迷中盼望杏花映着斜阳,能给人带来一点绚丽之色,带来一丝温暖的春意,谁又知天不作美,吹来几阵东风,偏把阳光吹走,使黄昏依然阴沉。这会起什么作用?对作者的心境会有什么影响?词至此结束,虽都没有明白说出;但读者联系上下文,自可体会得到。

  前人常把吴文英的词作看成是与以姜夔为代表的“清空”词相对立的“实质”词的代表。吴文英的慢词,有一些确有辞藻堆垛,雕琢过甚之嫌。但这首《思佳客》,读来却颇感闲淡婉约,在很大程度上与“清空”词的笔法有一致之处,可见梦窗词的风格在统一中也是有着多样性的。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吴文英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174-176.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他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译文:老朋友文与可给一位道长王执中画了一幅墨竹,并对王执中说不要让别人题字,等苏轼回来后,让苏轼在画边作诗。与可死后八年我才回来,见到这幅画,在上面赋诗一首。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斯人¹定何人,游戏²得自在。
译文: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人豪放如此洒脱不羁。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译文:诗词造诣声名远扬,草书艺术成就高,可与怀素比肩;画竹子也能形神兼备,画出其神韵。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时时出木石,荒怪¹轶象外。
译文:竹子似乎每时每刻都从树木和石头中长出来,荒诞离奇超乎常理之外。
注释:¹荒怪:荒诞离奇。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举世¹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译文:世人都认为此画可作珍宝,但只有我才能真正欣赏期中妙处。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知音古难合,奄(yǎn)¹不少待。
译文:自古知音难寻觅,倏忽之间你等我太长时间。
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
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gōng)(wěi)¹
译文:谁说咱们生死相隔,即便如此不耽误你我成为知音。

wénzhúbìng--shì

rénwénwèidàoshīwángzhízhōngzuòzhúqiěwèizhízhōng使shǐrénshūdàizizhānláilìngzuòshī

méiniánérshìshǐháicháojiànzhīnǎishǒu

réndìngrényóuzài

shīmíngcǎoshèngjiānzhúsānmèi

shíshíchūshíhuāngguàixiàngwài

shìzhīzhēnzhīshǎnghuìzuì

zhīyīnnányǎnshǎodài

shuíyúnshēngxiāngjiàngōngkuí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露堤(dī)平,烟墅(shù)¹(yǎo)²。乱碧萋萋³,雨后江天晓。独有庾(yǔ)郎年最少。窣(sū)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译文: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拂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注释:¹墅:田庐、圃墅。²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³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⁴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庾信。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拂地,拖地。窣:拂,甩动。⁵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⁶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接长亭¹,迷远道。堪怨王孙²,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译文: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注释:¹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²王孙:贵族公子。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云:“梅圣俞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淮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欧公击节赏之。”

参考资料:
1、 吴汝煜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53-454 .

zhē ·cǎo

méiyáochén sòngdài 

píng yānshùyǎo luàn hòujiāngtiānxiǎo yǒulángniánzuìshào chūnpáo nènxiāngzhào 
jiēchángtíng yuǎndào kānyuànwángsūn guīzǎo luòjìnhuāchūnyòuliǎo mǎncányáng cuìyānlǎo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逮至¹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²,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yà)(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³
译文:等到到了尧的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杀死了花草树木。老百姓都没有吃的东西。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等各种怪兽都出来祸害百姓。
注释:¹逮至:等到。²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³民害:人民的祸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尧乃使¹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zhuó)²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³尧以为天子。
译文:于是尧帝让羿在畴华这地方杀死凿齿,在凶水这地方杀死九婴,在青丘泽射死了大风,又往天射落九个太阳,在地下杀死猰貐,在洞庭斩断修蛇,在桑林生擒了封豨。天下百姓都很高兴,立尧为天子。
注释:¹使:派遣;命令。²缴:带有细丝绳的箭。³置: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