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神仙自一家,等闲不许占烟霞。只今冰雪人何处,惆怅山前日易斜。
物外神仙自一家,等闲不许占烟霞。只今冰雪人何处,惆怅山前日易斜。

píngshuǐyǒngjìnqiáoméiyuè--jùnmín

wàishénxiānjiāděngxiánzhànyānxiázhǐjīnbīngxuěrénchùchóuchàngshānqiánxié

李俊民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6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译文: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¹。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²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译文: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注释:¹铭:在器物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²通材:兼有多种才能的人。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¹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译文: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注释:¹勒:刻。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¹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²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译文: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注释:¹畜:积聚。²兼胜:都好,同样好。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¹,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译文: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像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注释:¹卓卓:卓著,突出样子。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¹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²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译文:我又进一步想到像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还提拔鼓励我,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好事谁不想做,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这种种美德,应当全归于先生。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 荣幸之至,书不尽怀,曾巩再拜上。
注释:¹蹶:挫折。²魁闳:高大。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

  第一段(起承部分),首先交待写这封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后的总的感受。接着叙及撰写暮志铭的意义。先提出论点“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然后比较铭、史之异同。先言其异,次言其同。本段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世作用。

  第二段谈今铭“二弊”,首先是不实;其次是“传者盖少”。

  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作者提出:“立言者”必须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作者在本段总的提出这个论点,然后再分说,“畜道德”和“能文章”。最后总说: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二三段为“转”,最后两段为“合”,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是最重视章法的,在以上所述中,读者可以看到曾巩文章的这一特点,结构十分谨严,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此文可称得上曾巩文章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

ōuyángshèrénshū

zēnggǒng sòngdài 

    gǒngdùnshǒuzàibài shèrénxiānshēng 

    qiūrénhuán méngshūsuǒzhuànxiānbēimíng fǎnguānsòng gǎncánbìng míngzhìzhīzhùshì jìnshǐ éryǒushǐzhě gàishǐzhīshànè suǒshū ,érmíngzhě gàizhīrényǒugōngcáixíngzhìzhīměizhě hòushìzhīzhī míngérxiànzhī huòmiào huòcún  gǒurénzhīè míngyǒu suǒshǐ zhīzuò suǒshǐ使zhěyǒusuǒhàn shēngzhězhìyán érshànrénxiànzhuàn yǒng èrényǒusuǒ kuìér zhìtōngcáishí lièjiéshì jiāyánshànzhuàng jiēxiànpiān wéihòu jǐngquànzhīdào fēijìnshǐ jiāngānjìn 

    shìzhīshuāi wéirénzhīsūnzhě bāoyángqīnérběn suīèrén jiēmíng kuāhòushì yánzhězhīérwéi yòusūnzhīsuǒqǐng shūèyān rénqíngzhīsuǒ shìmíngshǐshí hòuzhīzuòmíngzhě chángguānrén gǒutuōzhīfēirén shūzhīfēigōngshì xíngshìérzhuànhòu qiānbǎiniánlái gōngqīngzhìxiàngzhīshì yǒumíng érzhuànzhěgàishǎo fēi tuōzhīfēirén shūzhīfēigōngshì 

    ránshúwéirénérnéngjìngōngshì fēidàoérnéngwénzhāngzhě wéi gàiyǒudàozhězhīèrén shòuérmíngzhī zhòngrénnéngbiànyān érrénzhīxíng yǒuqíngshànérfēi yǒujiānérwàishū yǒushànèxiāngxuánérshízhǐ yǒushímíng yǒumíngchǐshí yóuzhīyòngrén fēidàozhě ènéngbiànzhīhuò zhīxùn huòxùn gōngqiěshì érzhīgōng shìyóuzhuàn shìyòuzàiwénzhāngjiānshèngyān yuē fēidàoérnéngwénzhāngzhěwéi fēiránzāi 

    rándàoérnéngwénzhāngzhě suīhuòbìngshìéryǒu huòshùshíniánhuòèrbǎiniánéryǒuzhī zhuànzhīnán zhīnányòu ruòxiānshēngzhīdàowénzhāng suǒwèishùbǎiniánéryǒuzhě xiānzhīyánxíngzhuózhuó xìngérmíng gōngshì zhuànshìxínghòu érshìzhīxuézhě měiguānzhuànsuǒshūrénzhīshì zhìsuǒgǎn wǎngwǎngránzhīzhīliúluò kuàngsūnzāi kuànggǒngzāi zhuīérsuǒzhuànzhīzhīyóu zhīxiānshēngtuīgǒngérsānshì gǎnbào ruòérzhī 

    yòuruògǒngzhīqiǎnzhìzhuō érxiānshēngjìnzhī xiānzhīzhūnjué érxiānshēngxiǎnzhī shìzhīkuíhóngháojiéshìchūzhīshì shuíyuànjìnmén qiándùnyōuzhīshì shuíyǒuwàngshì shànshuíwéi érèshuíkuì wéirénzhīzhě shújiàosūn wéirénzhīsūnzhě shúchǒngróng shùměizhě guīxiānshēng bàizhī qiěgǎnjìnsuǒrán suǒshìzhī gǎnchéngjiàoérjiāxiángyān kuìshèn xuān gǒngzàibài 

似雾中花,似风前雪,似雨余云。本自无情,点萍成绿,却又多情。
似雾中花,似风前雪,似雨余云。本自无情,点萍成绿,却又多情。
西湖南陌东城,甚管定、年年送春。薄幸东风,薄情游子,薄命佳人。
西湖南陌东城,甚管定、年年送春。薄幸东风,薄情游子,薄命佳人。

  周晋的这首杨花词直以柳絮为描写对象,新清可爱,流畅蕴藉。

  词章一开始就连用三个比喻状写柳絮的形态:“似雾中花”,形容其朦胧缥缈;“似风前雪”,形容其飘逸漫卷;“似雨余云”,形容其轻柔淡远,如果说“似风前雪”还有一点袭用前人语意之嫌的话,那么另外两个比喻则完全是词人独特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描写。以“雾中花”形容化物的当然很多,但以此比譬杨花的都甚为罕见。至于以“雨余云”比喻杨花的确系这位首创,而且十分贴切优美。连用三个比喻状写杨花的形态之后,词人又用“无情”与“有情”来描写它的神态:杨花无根无系,随风飘荡,看来它实在是一种无情之物,它不眷恋谁,更不执着于谁;但是它又像是很有情有义的呀,它落在浮萍上,使水面呈现一片片、一丛丛新鲜可爱的绿,在遇到它的钟情者时,它也会迸发生命的力!(按:杨花乃柳树子所带的白色绒毛,因而也叫柳绵。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以为杨花落入水中可以使水面长也浮萍。这自然是一种误解,但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想象。)

  下阕又从别一角度描写柳絮杨花的命运:西湖,南陌,东城……随处都可看到杨花的踪迹。造物主似乎派给它一项专职任务:年年去管给春天送行,它是送春的使者,送走了春天它也就消失得无踪无迹。它好像被春风所遗弃,又好像它遗弃了春天──它既像薄情游子,又像薄命佳人。

liǔshāochūn ·yánghuā

zhōujìn sòngdài 

zhōnghuā fēngqiánxuě yún běnqíng diǎnpíngchéng绿 quèyòuduōqíng 
西nándōngchéng shènguǎndìng niánniánsòngchūn xìngdōngfēng qíngyóu mìngjiārén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醒,春江午¹,梦断²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³
译文:渔父酒醒以后,春江上时光已是正午。醒来只见阵阵落花飞絮。醒了以后还会再喝醉,醉了以后又会再醒。将古往今来人间的功名利禄付之一笑。
注释:¹午:正午,晌午。²梦断:梦醒,酒醒。³今古:古往今来。

  “渔父醒,春江午”,描叙渔父从醉到醒经历的时间。春江正午,生机勃勃,自然清新。由烂醉到沉睡,再到延醒,时间长达半天,表现了渔父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乐天而动的。“梦断落花飞絮”,渔父一觉醒来,只见杨柳依依,“落花飞絮”,一派春光满江滨,令渔父赏心悦目。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为画龙点睛之笔。醉—醒,醒—醉,醉—醒,反复传递,刻画了醉翁渔父的处世形象,富有哲理性。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此处点化运用了白居易这段关于诗人饮—醉—吟“循环”式的人生真谛的妙笔,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世界上最清醒的人是渔父,是渔父一类的诗人。是渔父们每饮一次、醉一次、醒一次、吟一次,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境界就升华一次。循环往复,不断进行,最终自然精辟地发出“一笑人间今古”的深沉感叹。至此,词人思想上出现了飞跃,由“莫问世间何事”(《好事近·烟外倚危楼》)进到“俯仰人间今古”(《西江月·重九》),再进到“一笑人间今古”。从“莫问”到“俯仰”再到“一笑”,清晰地反映了词人贬谪黄州后思想变化的历程。“一笑”便突出词人此时此地的高洁而自适的坦然心态和清醒的人生观。

  第三首词写渔父随缘放旷、与世无争的超然心态。先描写,后议论,景理融合,将渔父置于大好春光中来看世界,强化了渔父的“醒”眼与“笑”态,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43-147
2、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856-863
3、 李世忠.逐臣的悲悯——论苏轼的一组《渔父》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

 ·xǐng

shì sòngdài 

xǐng chūnjiāng mèngduànluòhuāfēi jiǔxǐngháizuìzuìháixǐng xiàorénjiānjīn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
人生譬朝露,居世¹多屯蹇(jiǎn)²
译文:人生有如清晨露水,居处世上动辄遭难。
注释:¹居世:处世生活。²屯蹇:《周易》上的两个卦名,都是表示艰难不顺利的意思,所以通常用此语来表示艰难阻滞。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¹
译文:忧患艰险时常降临,欢欣愉悦迟来姗姗。
注释:¹苦晚:苦于来得太晚。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yì)¹,去²³遥远。
译文:顾念即将奉命出差,离开你啊日益遥远。
注释:¹奉时役:即指被派遣以上计吏入京致事,报告当年人口土地财政刑狱等情况。时:通“是”,就是此。²去:离开。³尔:你,指徐淑。⁴日:一天一天地。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¹还,空往复空返。
译文:派遣帷车迎你归来,空空而去空空而返。
注释:¹子:您,指秦嘉的妻子徐淑。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¹情凄怆(chuàng)²,临食不能饭³
译文:见你书信倍感心伤,面对美食不能下咽。
注释:¹省书:秦嘉派遣车子去接妻子时,曾给徐淑写了一封信,即《与妻徐淑书》。妻子不能回来,也给秦嘉写了一封回信,即《答夫秦嘉书》。省:察看,阅看。书:即指徐淑的《答夫秦嘉书》。²凄怆:伤感,悲痛。³饭:这里作动词,即吃饭。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¹
译文:孤独一人静坐空房,谁能给我安慰宽勉?
注释:¹劝勉:劝解,勉励。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zhǎn)¹
译文:漫漫长夜难以成眠,独自伏枕翻复辗转。
注释:¹辗转:屡次翻身,不能入睡。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¹,匪席不可卷²
译文:忧思无穷循环无尽,苇席可卷我愁难遣。
注释:¹循环:周而复始,比喻愁思无穷无尽。²匪席不可卷:是说席子可以卷起来,但心的忧思不是席子,是无法卷起来的。这是形容自己的忧思不可解脱。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¹无私亲,为善荷²天禄。
译文:神灵秉公没有偏爱,行善之人承享天福。
注释:¹皇灵:神灵。²荷天禄:享受天赐之福。荷:担负,承受。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伤我与尔身,少小¹(lí)²(qióng)³
译文:可叹你我命运不济,从小遭逢凄凉孤独。
注释:¹少小:指年轻。²罹:遭遇。³茕独:孤独。茕:孤单,孤独。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既得结大义¹,欢乐苦不足。
译文:虽然我俩结为夫妻,欢乐太少使人凄楚。
注释:¹结大义:指结为婚姻。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¹当远离别²,思念叙款曲³
译文:想起将要长久离别,殷切眷恋倾诉心曲。
注释:¹念:疑为“今”字之讹。²离别:指离家乡赴京师。³款曲:衷肠话,知心话。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¹隔丘²³
译文:江河宽阔苦无舟桥,路程虽近为高山隔阻。
注释:¹道近:是说自己和徐淑所在之地相距道路很近。虽然很近但不能相见,所以说“隔丘陆”。²丘:指丘陵。³陆:指高平之地。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临路¹怀惆怅²,中驾³正踯(zhí)(zhú)
译文:临当出发心怀惆怅,行进途中不时停驻。
注释:¹临路:指起程。²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³中驾:指车在途中。踯躅:徘徊不进的样子。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译文:浮云涌起高耸的山岳,悲风激荡深深的幽谷。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gǔ)¹
译文:良驹驰骋欲马不停蹄,人心留恋而车不转毂。
注释:¹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车行则毂转。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针药¹可屡进,愁思难为数²
译文:针药虽痛苦常能忍耐,最难承受是穷愁无数。
注释:¹针药:针刺和药物。²数:屡次,频繁。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贞士¹²终始,恩义³不可属
译文:正士诚笃终始如一,情谊深长连续稳固。
注释:¹贞士:指言行一致,守志不移的人。²笃:敦厚,忠实。³恩义:即情谊。⁴不可属:疑为“可不属”。属,同“续”。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¹仆夫²³,锵(qiāng)扬和铃
译文:仆夫驾车迅捷疾速出发,和铃锵锵扬声鸣响不停。
注释:¹肃肃:速度很快的样子。²仆夫:赶车的人。³征:行。⁴锵锵:铃声。⁵和铃:古代系在车前横木上的铃叫和铃。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¹,束带待鸡鸣。
译文:清晨将要离别家乡远行,漏夜整装坐以等待天明。
注释:¹引迈:启程。迈:远行,前进。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¹空室中,仿佛²想姿³
译文:回首环望寂寞幽静的空室,仿佛想见你的仪容身影。
注释:¹顾看:回望。²仿佛:模糊,看不分明。³姿:容貌,姿态。⁴形:形象,形体。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译文:此番别离心怀万般遗恨,忽起忽坐心神片刻不宁。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¹致款诚。
译文:将用什么来记叙我的心意,留下信物以表白款曲忠诚:
注释:¹遗思:指写信。秦嘉临出发前,又给妻子徐淑写了一封信,题为《重报妻书》。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译文:饰玉宝钗可使容颜生辉,无尘明镜可以照鉴我心。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¹有清声。
译文:纯净芳香能够洁身除秽,悦耳素琴能够奏鸣清音。
注释:¹素琴:没有装饰的琴。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¹感木瓜,乃欲答瑶(yáo)(qióng)²
译文:诗人有感情人所赠木瓜,故想回报琼瑶美丽晶莹。
注释:¹诗人:指《木瓜》的作者。²瑶琼:美玉。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¹轻。
译文:深切感念你待我情长意厚,惭愧啊回赠礼物价值太轻。
注释:¹往物:送去的东西。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¹叙我情。
译文:虽然知道不足以报答万一,可贵处在于寄达我一片真情。
注释:¹用:以。这两句是说,虽知我这点微薄的礼物不能报答你对我的深思,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这三首诗,都是写秦嘉奉役离乡,想与妻子留别,但妻子因病不能回来相见。本来,奉役远别,已是令人感伤之事,又不能与爱妻留别,那更是悲上生悲,因此作诗三首以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惜别,苦苦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歌以议论开头,首先大发对人生的感慨:“人生譬朝露……欢会常苦晚。”诗本应该靠形象思维,此四句却为逻辑思维,这样写一般是容易破坏诗情的,然而这里不仅没有,反而增强了此诗的艺术效果。究其原因,是议论中带着强烈的情感,字字浸血,深切感人,情感的氛围被这四句话造得浓浓的,呈现出直抒胸怀式的议论。而且四句话从大的范围高度概括了人生的短暂和艰辛,使全诗提到一个重要高度来认识诗人和妻子的不能面别之事,给全诗造成一种高格境界。诗歌由虚到实,由议论到叙事,紧接着就将自己未能和妻子面别的前后经过叙写出来。自己要“奉时役”,要和自己的妻子相距一天天遥远,遣车想让妻子回来面别,谁知妻子竟不能回来,看到妻子捎来的信,心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痴坐空室,长夜不眠。这段叙述不事假借,不用比兴,只是敷陈其事,但由于叙事中处处含情,字字有情韵,情深意浓。另外由于在叙事时能选取有特征的事物,如写车子的“空往复空还”,看信时的“情凄怆”,临食时的“不能饭”,空房中无人“劝勉”,直至心怀,潸然泪下,不抒情而情自溢于言外。

  第二首起笔突兀,以向皇灵发问,一下子将情感推向高峰。人在悲伤的时候,常常要埋怨苍天和神灵。屈原放逐,作《天问》篇,一口气向苍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为什么。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中,也呼喊“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秦嘉在这首诗中开头就提出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既然“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那为什么“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为什么“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作者忿忿不平的心情一下子达到高峰,给全诗定下情感的基调。下面稍作收煞,用和缓的语气,如泣如诉,表达离别之情。或通过比喻:“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表示这一去不管道路远近,中间都有种种阻拦,使他和妻子难得相见。或寓情于景:“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感觉到当时高山像起了愁云一样,连深谷中也像发起一阵悲风,以此造成凄清的气氛。或寓情于物,说好马也不听使唤了,车在途中不肯前进。种种主观感受,使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依依惜别的感情色彩。后四句直抒胸怀,又使情感激起一个高潮。“针药可屡进”,而连续不断的愁思是难以忍受的,然后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从而使全诗的惜别之情得到与前面一致的表现,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第三首一开头就造足了起程的气氛。室外,车夫已经赶到,车铃声响起。并用叠字“肃肃”“锵锵”来形容赶车的速度,扬和铃的声音,有匆匆欲行之感。室内却是另一番情景:诗人束带整装,准备起程,再回过头看空房,只能在想像中依稀见到妻子的容貌和形体,在这奉役远行之时,不能与妻子面别,诗人起坐不宁,室内室外,情形不同,但都统一于“起程”,使起程的气氛造得浓浓的。诗人还用赠礼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宝钗、明镜、芳香、素琴都是秦嘉临行前留赠妻子的。秦嘉在《重报妻书》有云:“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绷,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可见这四样东西之珍贵。由于珍贵,自然表达了作者的一片心意。然而作者仍然感叹《诗经·木瓜》中应当拿更好的东西报答对方,自谦地认为:妻子过去赠给自己的东西很珍贵,很多,自己赠给妻子的东西仍然显得很少,很不值钱,因此不能报答妻子对自己的深恩,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惟其珍贵却自谦,才更显出诗人的爱是无私的,是极其深厚的。这种一层深似一层的表现方式,又比《诗经·木瓜》篇更胜一筹,得到了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57-59页

zèngshīsānshǒu

qínjiā liǎnghàn 

qínjiā shìhuì lǒng西rén wéijùnshàng shū qǐnhuánjiā huòmiànbié zèngshīyúněr 

rénshēngzhāo shìduōzhūnjiǎn 
yōujiānchángzǎozhì huānhuìchángwǎn 
niàndāngfèngshí ěryáoyuǎn 
qiǎnchēyínghuán kōngwǎngkōngfǎn 
xǐngshūqíngchuàng línshínéngfàn 
zuòkōngfángzhōng shuíxiāngquànmiǎn 
chángnéngmián zhěnzhǎnzhuǎn 
yōuláixúnhuán fěijuǎn 

huánglíngqīn wéishàntiān 
shāngěrshēn shàoxiǎoqióng 
jié huān 
niàndāngyuǎnbié niànkuǎn 
guǎng广zhōuliáng dàojìnqiū 
línhuái怀chóuchàng zhōngjiàzhèngzhízhú 
yúngāoshān bēifēngshēn 
liánghuíān qīngchēzhuǎn 
zhēnyàojìn chóunánwéishuò 
zhēnshìzhōngshǐ ēnzhǔ 

zhēng qiāngqiāngyánglíng 
qīngchéndāngyǐnmài shùdàidàimíng 
kànkōngshìzhōng fǎng仿xiǎng姿xíng 
biéhuái怀wànhèn zuòwéiníng 
yòngxīn ywèizhìkuǎnchéng 
bǎochāihàoyào耀shǒu míngjìngjiànxíng 
fāngxiānggòuhuì qínyǒuqīngshēng 
shīréngǎnguā nǎiyáoqióng 
kuìzènghòu cánwǎngqīng 
suīzhīwèibào guìyòngqíng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¹垂树杪²,又是乱山残照³
译文:轻烟细雨,放眼望去,青色连绵不绝,没有尽头。一缕彩虹挂在树梢,残阳夕照,层峦叠嶂。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¹断虹:一段彩虹,残虹。²树杪:树梢。³残照:落日的光辉,夕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凭高虹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wú)¹。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²
译文:登临高处,我望断远行的路途。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上,暮云千里。河流日夜东流,我应把书信托付给双鱼带到她的身边。
注释:¹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²双鱼:亦称“双鲤”,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古代文人要写离别之情,总是会将情景设置在烟雨迷蒙、柳条拂面之中。纳兰这首词也不例外。烟雨蒙蒙中,放眼望去,满目青色,无边无际。好像词人此刻的心情,充满迷蒙。

  虽然从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可以推断出这是写离别之情的。但至于纳兰是为谁写的离别词,就不得而知了。从词句判断,应该是纳兰的友人。友人离别,站于迷蒙的细雨中,看着友人离去的方向,最终望不到友人的身影,想着友人此时应该走到何处。

  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上片之见是时间的一个顺延,雨停之后,天边现出彩虹,在远处乱石上,夕阳残照,彩虹挂在树梢上。

  尽管这首词并非纳兰的佳作,但依然可以从中看出纳兰写词的风格。纳兰将每种景致都极致化,令自己的词成为一种艺术。这首《清平乐》的下片依然写景,但更多则是抒情。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登高望远,方能心胸开阔。纳兰这句词有着与自己以往词里没有的豪气干云。男儿气概在此时表露无遗,登高望断天涯路,前方征途漫漫,一眼看不到头,但是在眼前,暮云停驻,而云霞下面,则是千里的平原,草木丛生,犹如思念的荒地,长满了杂草。

  “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从这句词来看,似乎是要写给远方的爱妻,但从当时的情景来看,纳兰并未有牵挂着的女子。不过,不论这词是因何而作,也是纳兰将一番思念之苦,化作锦书,托送给双鱼,希望后世都能看到。

  该词上片描写词人于塞上所见景色,下片依然写景,但更多的是抒情。全词不过是平淡乏味,但也可以表达出词人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聂小睛编.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第72-73页

qīngpíngyuè ·yānqīngxiǎo

lánxìng qīngdài 

yānqīngxiǎo wàngqīngnánliǎo duànhóngchuíshùmiǎo yòushìluànshāncánzhào 
pínggāoduànzhēng yúnqiānpíng liúdōngxià jǐnshūyìngtuōsh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