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南康道,沙洲驷马班。寒云连北浦,冻雨合西山。
朝发南康道,沙洲驷马班。寒云连北浦,冻雨合西山。
物候风霜外,人家水石间。征夫惊岁晚,愁思上容颜。
物候风霜外,人家水石间。征夫惊岁晚,愁思上容颜。
霍与瑕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 2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译文:打柴打进深山里头,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桥崩卧槎(chá)¹拥,路险垂藤接。
译文: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
注释:¹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日落崩将稀,山风拂萝(luó)¹衣。
译文: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
注释:¹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长歌¹²轻策(cè)³,平野望烟归。
译文: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注释:¹长歌:拉长声调唱歌。²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³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采樵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47首。这首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采樵人是樵夫,不是作者自己,首句写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作者捕捉“桥崩”、“卧楂”、“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后四句写日暮时杖策长歌返归,萧然旷远的意趣想象可得。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cǎiqiáozuò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cǎiqiáoshēnshān shānshēnshùchóngdié 
qiáobēngcháyōng xiǎnchuíténgjiē 
luòbànjiāng shānfēngluó 
chángqīng píngwàngyānguī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世间花叶不相伦¹,花入金盆²叶作尘。
译文: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
注释:¹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²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惟有绿荷红菡(hàn)(dàn)¹,卷舒²开合³任天真
译文: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相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注释:¹绿荷红菡萏: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²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³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⁴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¹愁杀(shā)²。(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译文: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注释:¹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翠:指荷叶。红:指荷花。²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zènghuā

shāngyǐn tángdài 

shìjiānhuāxiānglún huājīnpénzuòchén 
wéiyǒu绿hónghàndàn juǎnshūkāirèntiānzhēn 
huāchángxiāngyìng cuìjiǎnhóngshuāichóushārén  (chángxiāngyìngzuò chángxiāngyìng )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清明时节¹出郊原²,寂寂山城柳映门³
译文:清明时节我独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门户绿柳隐映。
注释:¹清明时节:寒食节后两日为清明节,故寒食、清明常并举。²郊原:郊外原野。古代风俗,寒食、清明要踏青扫墓,出郊春游。³柳映门:宋代清明寒食节时有插柳于门上的习俗,《东京梦华录》卷七、《梦粱录》卷二均有记载。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水隔淡烟修竹寺¹,路经疏(shū)雨落花村²
译文: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 一路上细映萧疏, 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
注释:¹修竹寺:长着修长竹子的佛寺。²落花村:飘落花朵的村子。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天寒酒薄¹难成醉,地迥(jiǒng)²楼高易断魂³
译文:天气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 我思乡念友更容易极度伤心。
注释:¹酒薄:酒味淡薄。²迥:远。³断魂:这里是形容哀伤至极。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回首故山¹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译文: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
注释:¹故山:故乡。

  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在此时节“出郊原”春游,是宋时风俗,如邵雍《春游》诗即有句云:“人间佳节唯寒食。”

  第二句“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韩诩有“寒食东风御柳斜”名句传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杨柳等物饰于轿顶之上,四垂遮蔽。每户且以“面造枣(饣固)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根”(《东京梦华录》卷七)。因此,“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颔联二句二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同是写寒食清明,柳永《木兰花慢》词:“拆桐花烂漫,乍疏映,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而在杨徽之笔下,则是“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映落花村”,如此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之景,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与都城寒食时繁华热闹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侯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扫墓之俗。此时此景,登高见之,倍生思家之念。诗中“易断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来;而“难成醉”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句与范仲淹《御街行》词“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宋太宗很欣赏杨徽之的诗,特地挑出十联写于屏风,其中就有这一联。

  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别离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于“露筋骨”之中,仍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作者于西昆体盛行之时,能不雕金镂玉,不堆砌典故。额联平仄稍作变化,颈联虽对得很工,然而略有“流水对”之意,仍有自然流转之美。全诗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显得自然而清新。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

hánshízhèngshìláng

yánghuīzhī sòngdài 

qīngmíngshíjiéchūjiāoyuán shānchéngliǔyìngmén 
shuǐdànyānxiūzhú jīngshūluòhuācūn 
tiānhánjiǔnánchéngzuì jiǒnglóugāoduànhún 
huíshǒushānqiānwài biéxīnxiàngshuíyán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铺垫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敢问路何长”,表面似乎在探问路途遥远实际寄寓对人生之路的探索。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万里通秋雁”句,也寄寓着诗人自己多年来宦海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千峰共夕阳”句,这里的“千峰共夕阳”,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之意。当然,此次赴任,诗人大可游山玩水、逍遥自在的,他在旅途中的这样劳顿孤寂之感,读者只能从他“路何长”一语中所透露的仕途坎坷之感中找到一点线索。第三联,缴清题目中的“怀旧居”。“旧居”有何可怀,诗中只字未道,可见此诗意不在独居。诗里略略点了一下现在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了,不过是想加强“路何长”的感慨。

  末联重道旅况,回应首联的“路何长”。诗人虽然说的是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读者却可从中读出诗人回忆十数年的宦途,设想未来时的怅惆与踯躅。“敢问路何长”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诗人于其中融注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有吏干而敢于刚而犯上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

  刘长卿曾以“五言长城”自诩,尤工五律。这首诗运用贴切精工、凝炼自然、清秀淡雅而又谐美流畅的语言来写景抒情,诗的感情真挚动人,风格上则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为此卢文弓召在《刘随州文集题辞》中,也指出刘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婉,情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26-227页

使shǐèzhōuxiànyángguǎn怀huáijiù--liúzhǎngqīng

duōcánēnwèibàogǎnwènzhǎng

wàntōngqiūyànqiānfēnggòngyáng

jiùyóuchéngyuǎndàogèngwéixiāng

cǎoshēnshāncháocháoluòshang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萋,却绿到天涯,酿成春色。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祗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qī)萋,却绿到天涯,酿(niàng)成春色。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祗鸾(luán)¹密约,凤屧(xiè)²旧尘,梦回凄忆。
注释:任公:梁启超号。梦窗:吴文英号。石帚:南宋词人姜石帚。¹鸾钗:妇女首饰。²凤屧:绣凤的鞋荐。屧,亦可解作屐。
年华逝波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乱红,暗帘愁碧。怨叶相思,待题付、西流潮汐。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
年华逝波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¹。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乱红,暗帘愁碧。怨叶相思,待题付、西流潮汐。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²
注释:¹乌盼头白:燕太子丹质干秦,秦王对他无礼。²恁生见得:如何见得。恁生,怎生。
此词咏梁启超和戊戌变法事。宛转缠绵,寄喻殊深。“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托情男女,实指君臣间之关系。“蓬山路阻”三句,喻君臣分手,不得再见。“近夕阳”三句,以暮春黄昏光景,比喻国运。全词含蓄蕴藉,真挚感人。

jiěliánhuán··chóurèngōngyòngmèngchuāngliúbiéshízhǒuyùn--màimènghuá

怀huáiqiānjiéshùzhēng鸿hóngguòjǐnyúnguàiduànchángfāngcǎoquè绿dàotiānniàngchéngchūnjǐnyǒuqīngyīnwèiyīnghènyún西běizhīluánchāiyuēfèngxièjiùchénmènghuí

niánhuáshìjiànzhìtànpéngshānpàntóubáijìnyángchùchùjuāngèngchǎnluànhóngànliánchóuyuànxiāngdài西liúcháochūnzàichóunènshē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