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转溪回生面开,此峰竟作别峰猜。
云堆石路迷山脚,忽听鸡声缥缈来。
棹转溪回生面开,此峰竟作别峰猜。
云堆石路迷山脚,忽听鸡声缥缈来。
胡炎

胡炎

胡炎,泰和(今属江西)人。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解试(《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理宗宝庆初入太学(《鹤林玉露》甲编卷六)。今录诗三首。 ▶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利欲¹²人万火牛,江湖浪迹³一沙鸥。
译文: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之人,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
注释:¹欲:欲望。²驱:赶逐。³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¹
译文: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即使是天一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注释:¹休:此处作“忘了”解。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zhēn)(chǔ)敲残深巷月,井梧¹摇落故园秋。
译文: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
注释:¹井梧:水井边的梧桐树。砧杵敲残深巷月:一作“衣杵相望深巷月”。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¹百尺楼。
译文: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一事呢。
注释:¹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qiū

yóu sòngdài 

rénwànhuǒniú jiānglàngshāōu 
chángsuìxiánfāngjué shìtiānzuìxiū 
zhēnchǔqiāocánshēnxiàngyuè jǐngyáoluòyuánqiū 
shūlǎoyǎngāochù ānyuánlóngbǎichǐlóu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qiáo)¹溪上弄扁(piān)²,濯(zhuó)锦江边忆旧游。
译文:我在樵风溪上划着我的小舟,又在濯锦江边怀念着我昔日玉勒雕鞍的冶游。
注释:¹樵风:顺风﹑好风。²扁舟:小船。³濯锦江:江名。即锦江。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忆繁杵又惊秋。
译文:悲壮的管弦乐筵真个是昨日的美梦,频繁的捣衣声啊——又是这伤心的凉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醅香恰受篘。
坠枝橘熟初堪翦¹,浮瓮(wèng)(pēi)²香恰受篘(chōu
译文:菊枝刚刚结满果实,可以进行采摘,瓮中新酿的美酒飘起了沁人心脾的香气,该拿起滤酒的酒篘。
注释:¹翦:“剪”的异体字。²瓮醅:指酒。³篘:一种竹制的滤酒的器具。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莫道¹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译文:且不要说我赋闲在家总是没有事做,每天夜晚我都可以在孤灯之下——写我的忧愁!
注释:¹莫道:别说,不要说。

  陆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文人,抗金志士。然而他一生仕途坎壈,一腔报国热血无处可洒,只能被岁月白白的消磨,徒叹“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通过我的翻译,可以看出这诗篇是陆游赋闲在家的作品,第一句,道出作者的现状:赋闲,百无聊赖,自己划船解闷。第二句对出:走在江边长叹,引出下一句,第三句写昔日在京城游玩的盛况,但末着“真昨梦”三字又是包含辛酸。第四句写作者被捣衣的敲打声拉回现实,对比着自己的现在,真是难过,这句中的“惊”字可以类比杜甫的“恨别鸟惊心”。诗歌中讲究“起承转合”起和承完事了,到了颈联:作者笔锋一转,改成一片令人开心的景象,这两句是在描写自己的赋闲生活。但是作者的心情并没有因为橘熟酒成而改变,尾联卒章显志,包含着无奈神伤。

  本诗的颈联可以参考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也是描写的赋闲生活,效果大概一样,都是乐景哀情(具体什么是乐景哀情参考我写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鉴赏,百度能搜索到),最后的卒章显志才是作者感情的“技经肯綮”。

参考资料:
1、 次仁 . 原创 . 2020年2月16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东风夜放花千树¹,更吹落、星如雨²。宝马雕(diāo)³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hú)光转,一夜鱼龙舞
译文: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注释:青玉案(qīng yù wǎn):词牌名。调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¹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²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³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⁴凤箫:箫的美称。⁵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⁶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蛾儿¹雪柳²黄金缕³,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mò)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将尽未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¹蛾儿: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²雪柳:原意为一种植物,此处指古代妇女于元宵节插戴的饰物。³黄金缕:头饰上的金丝绦。⁴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⁵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⁶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⁷千百度:千百遍。⁸蓦然:突然,猛然。⁹阑珊:暗淡;零落。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吹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柳永和晏殊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12-1513

qīngàn ·yuán

xīn sòngdài 

dōngfēngfànghuāqiānshù gèngchuīluò xīng bǎodiāochēxiāngmǎn fèngxiāoshēngdòng guāngzhuǎn lóng 
éérxuěliǔhuángjīn xiàoyíngyíngànxiāng zhòngxúnqiānbǎi ránhuíshǒu rénquèzài dēnghuǒlánshānchù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¹者楚灵王²(hào)³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一饭为节¹⁰,胁息¹¹然后带¹²,扶墙然后起。比¹³(jī)¹⁴年,朝有黧(lí)¹⁵黑之色¹⁶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大臣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大臣每天都只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束紧腰带,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注释:¹昔:从前。²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在位11年)。³好:欢。⁴士:大臣。⁵故:所以。⁶之:的。⁷皆:都。⁸以:用,用来。⁹一饭:每天吃一顿饭。¹⁰节:限制,节制。¹¹胁息:屏住呼吸。¹²带:束带。¹³比:等到,及至。¹⁴期: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¹⁵黧:黑:黑中带黄的颜色。¹⁶色:面色;脸色。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秋水斜阳演漾金¹,远山隐隐隔平林²。几家村落³几声砧(zhēn)
译文:秋日的斜阳映照着江水,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纹。透过一片平展的树林,隐隐望见远处起伏的群山。平原上散落着几处村庄,不时传来几声砧杵声。
注释:¹演漾金:状斜阳照水。演漾:流动起伏的样子。²平林:平整的树林。³村落:村庄。⁴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记隔西楼¹凝醉(zuì)²,昔年风物³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译文:记得当年和她共上西楼,眯着醉眼欣赏此处的风光。那时的景色和现在的很相似,所不同的只是今天没有人和我一同登高欣赏了。
注释:¹西楼:苏州观风楼,在城西。²凝醉眼:凝是集中注意力,醉眼指酒后迷糊的眼睹。此处比喻沉醉于美好的时光之中。³风物:风光景物,一般特指某个地方特有的。⁴登临:本指登山临水,后也泛指游览。

  这首词写别后的凄凉兼及怀人。上片写登临所见,下片回忆往昔的欢会以突出物旧人非的凄凉处境。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二句描绘景物:清澈的秋水,映着斜阳,漾起道道金波。一片片平展的树林延伸着,平林那边,隐隐约约地横着远山。这两句抓住秋天傍晚时分最典型的景物来描摹,将那“秋水”、“斜阳”、“远山”、“平林”描绘得出神入化。

  “几家村落几声砧”紧承上句而来,仍写登临所见所闻:疏疏的村落,散见在川原上。隐隐之中,但见烟雾缭绕,徐徐升腾。断断续续之中,但听得那单调的砧杵捶衣之声。

  上片三句,单看词人所描摹的这幅深秋晚景图,似乎只是纯客观的写生,词人视听之际,究竟有哪些情感活动,并不容易看出。但这三句并不只是纯客观的景物描摹,并不是没有寄寓词人的主观情感。实际上,这秋水斜阳,这远山平林,这村落砧声,句句情思化,句句都是词人心中眼中之景,都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伤心情绪寄寓其中。这与梁元帝“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的赋吟和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比梁、李之作更委婉,更含蓄,更腾挪跌宕,更富于情趣。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二句急转,由上片的眼前景物铺陈转而回忆昔年的赏心乐事。记得当年在西楼之上,饮酒赏景,两人酒酣耳热之际,执手相向,醉眼相望,情意绵绵。如今当年的风物依旧,而人去楼空,倍觉凄凉。本来,词的上片所写之景只有一幅图景,然而,作者平铺直叙地再现眼前景物的写法,在此却起了变化,虚实相生,出现两幅图景:一幅是今天词人独自面对的眼前之景;一幅则是有美人作伴,词人当初凝着醉眼所观赏的往昔之景。昔日之景是由眼前之景所唤起,呈现在词人的心幕上。两幅图景风物似无变化,但“凝醉眼”三字却分明透露出昔日登览时是何等惬意,遂与今日构成令人怅惋的对照。

  “只无人与共登临”这句是全词的词眼。上片所写的那秋天斜阳,那远山平林,那村落砧声,至此便知都是词人“物是人非”、“良辰好景虚设”的情感物态化体现。这末句的点醒,令人于言外得之,倍觉其百感苍茫,含蓄深厚。结尾一句,巧妙点醒,画龙点睛类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赞叹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观此词之结句,可知陈氏之论不谬。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65-167
2、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143-144
3、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902-90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