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古之学者¹为己,以²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³能说(shuō)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¹⁰,春玩¹¹其华¹²,秋登¹³其实¹⁴;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¹⁵,秋实也。
译文: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夸说。古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即推行自己的主张,为社会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即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以谋取官位。学习就像种树,春天观赏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述、谈论文章,这就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养性为社会谋利,这就好比收获秋天的果实。
注释:¹学者:求学的人。学:求学。²以:用来。³但:只是。⁴说之:向他人炫耀夸说(shuō)自己的才学。⁵行道:实行主张。⁶利世:造福社会。利:有利于。世:世间,此指社会。⁷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⁸进:进仕,做官。⁹犹:好比,好像。¹⁰者······也:表判断(夫学者犹种树也)。¹¹玩:赏玩。¹²华:同“花” 花朵。¹³登:同“得” 摘取。¹⁴其实:它的果实。其,它的,代树的。实:果实。¹⁵行:实行主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¹,长成已²后,思虑³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¹⁰今日,十年一理¹¹,犹¹²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¹³,便至荒芜¹⁴矣。然¹⁵人有坎壈¹⁶,失于盛年,犹当晚¹⁷学,不可¹⁸自弃¹⁹。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mí)(dǔ),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mì)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wù)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²⁰而学者,如²¹日出之光,老²²而学者,如秉烛²³²⁴²⁵,犹贤²⁶²⁷瞑目²⁸而无见者也。
译文: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分散,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教育,不能错过良机。我在七岁的时候,读《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过的经书,如果过一个月不温习,就忘得差不多了。然而有人困顿不得志,要是在年轻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到了晚年也应该加紧学习,不能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以学改变,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魏武帝、袁遗,老而弥笃,这些都是年轻时学习到老不疲倦啊。曾子七十岁才学习,仍闻名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学习,还为大儒;公孙弘四十多岁,正在读《春秋》,因此就当上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开始学易、论对;皇甫谧二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最后都成了大学,这些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啊。世人婚冠没有学习,就称为迟晚,利用沿面墙,也为我了。小时候学习,就像旭日东升放出的光芒,老来学习的人,就像拿着蜡烛走夜路,但这也比闭着眼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注释:¹专利:专一而敏锐。²已:同“以”,以后。³思虑:思想。⁴散逸:分散。⁵固:通“故”,所以。⁶早:尽早。⁷机:时机。⁸诵:背诵。⁹《灵光殿赋》:东汉文学家王逸的儿子王延寿所作。灵光殿,西汉宗室鲁恭王所建。¹⁰至于:到。¹¹理:梳理,整理,此指温习。¹²犹:仍然,还。¹³废置:搁置。¹⁴荒芜:荒废。¹⁵然:然而。¹⁶坎壈:困顿,坎坷。¹⁷晚:在晚年。¹⁸不可:不能。¹⁹自弃:自暴自弃。²⁰幼:在幼年时。²¹如:像。²²老:在老年时。²³秉烛:拿着火把照明。烛,火把。秉,持。²⁴夜:在晚上。²⁵行:行走。²⁶贤:胜过。²⁷乎:于,比。²⁸瞑目:闭上眼睛。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稻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dài)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yìn)、刘瓛(huán)、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稻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yè)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chī)(zhuō),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zhé)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¹设教²,但明练³文,粗通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¹⁰义,燕寝讲堂¹¹,亦复何在?以此得胜¹²,宁有益¹³¹⁴?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¹⁵;必¹⁶能兼美¹⁷,吾无间¹⁸焉。
译文:学校的兴废,随着社会地位。汉代贤良俊,都以一经弘扬圣人之道,上第二天时,下该人的事,以此获得卿相的多了。世俗以后就不再是这样,空守章句,但背诵老师说,实施的社会,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所以士大夫的子弟,都以博览为贵,不肯专心读书。梁朝皇孙以下,总橐的年,一定要先去学习,观察他的志向,出身以后,就从文史,几乎没有完成学业的人。帽子是这的,那么有何胤、刘斌、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只是讲道理。洛阳也听到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到邢子才:这四位学者,虽然喜欢经方法,也因为文才博学闻名。像这样的贤士,所以为上品,用外大多乡间闲人,语言鄙陋,风拿起粗鲁笨拙,共同垄断,没有什么能够,问一句就回答几百,词不达意,也许没有要领。邺下有谚语说:“博士昊买驴,书券三张纸,不能有驴字。”让你把这当老师,让人气愤。孔子说:“傣禄在其中矣。”现在努力没有益处的事,恐怕不是职业的。圣人的典籍,是用来实施教育的,只要明了熟习经义,大致理解注释的含义,常使言行有所收获,也就可以很好地做人了;何必为了“仲尼居”就是要两张纸的注解,把“居”解释为燕寝还是讲堂,争论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一点上取胜了,又有什么益处呢?光阴似箭,应该珍惜,它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应当博览经典著作,以成就功业;如果能两全其美,那样我也就没有必要再批评什么了。
注释:¹所以:用来的。²设教:实施教育。³明练:通晓,熟悉。⁴经:儒家经典。⁵粗通:略知。注:注解经书的文字。⁷使:让。⁸有得:有所帮助。⁹为人:做人。“仲尼居”:《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开头的文字。¹⁰疏:疏通原文意义并对旧注加以说明和发挥。¹¹“燕寝”“讲堂”:那些解经之家对“居”字,有的解释为“燕寝”(闲居之处),有的解释为“讲堂”(讲习之所),各执一端。¹²以此得胜:因此取得胜利。以:因为。得胜:取得胜利。¹³益:好处,益处。¹⁴宁……乎:难道……吗。宁:难道。光阴:时间。可惜:值得珍惜。可:值得。譬诸:好像。博览:广泛阅览。机要:指书中的精要之处。济:成就,完成。¹⁵功业:功名事业。功:功名。业:事业。¹⁶必:如果。¹⁷兼美:同时完善。¹⁸吾无间: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间,间隙,空子,可乘之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夸说。古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即推行自己的主张,为社会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即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以谋取官位。学习就像种树,春天观赏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述、谈论文章,这就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养性为社会谋利,这就好比收获秋天的果实。

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分散,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教育,不能错过良机。我在七岁的时候,读《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过的经书,如果过一个月不温习,就忘得差不多了。然而有人困顿不得志,要是在年轻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到了晚年也应该加紧学习,不能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以学改变,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魏武帝、袁遗,老而弥笃,这些都是年轻时学习到老不疲倦啊。曾子七十岁才学习,仍闻名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学习,还为大儒;公孙弘四十多岁,正在读《春秋》,因此就当上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开始学易、论对;皇甫谧二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最后都成了大学,这些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啊。世人婚冠没有学习,就称为迟晚,利用沿面墙,也为我了。小时候学习,就像旭日东升放出的光芒,老来学习的人,就像拿着蜡烛走夜路,但这也比闭着眼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学校的兴废,随着社会地位。汉代贤良俊,都以一经弘扬圣人之道,上第二天时,下该人的事,以此获得卿相的多了。世俗以后就不再是这样,空守章句,但背诵老师说,实施的社会,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所以士大夫的子弟,都以博览为贵,不肯专心读书。梁朝皇孙以下,总橐的年,一定要先去学习,观察他的志向,出身以后,就从文史,几乎没有完成学业的人。帽子是这的,那么有何胤、刘斌、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只是讲道理。洛阳也听到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到邢子才:这四位学者,虽然喜欢经方法,也因为文才博学闻名。像这样的贤士,所以为上品,用外大多乡间闲人,语言鄙陋,风拿起粗鲁笨拙,共同垄断,没有什么能够,问一句就回答几百,词不达意,也许没有要领。邺下有谚语说:“博士昊买驴,书券三张纸,不能有驴字。”让你把这当老师,让人气愤。孔子说:“傣禄在其中矣。”现在努力没有益处的事,恐怕不是职业的。圣人的典籍,是用来实施教育的,只要明了熟习经义,大致理解注释的含义,常使言行有所收获,也就可以很好地做人了;何必为了“仲尼居”就是要两张纸的注解,把“居”解释为燕寝还是讲堂,争论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一点上取胜了,又有什么益处呢?光阴似箭,应该珍惜,它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应当博览经典著作,以成就功业;如果能两全其美,那样我也就没有必要再批评什么了。

注释

学者:求学的人。学:求学。

以:用来。

但:只是。

说之:向他人炫耀夸说(shuō)自己的才学。

行道:实行主张。

利世:造福社会。利:有利于。世:世间,此指社会。

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进:进仕,做官。

犹:好比,好像。

者······也:表判断(夫学者犹种树也)。

玩:赏玩。

华:同“花” 花朵。

登:同“得” 摘取。

其实:它的果实。其,它的,代树的。实:果实。

行:实行主张。。

专利:专一而敏锐。

已:同“以”,以后。

思虑:思想。

散逸:分散。

固:通“故”,所以。

早:尽早。

机:时机。

诵:背诵。

《灵光殿赋》:东汉文学家王逸的儿子王延寿所作。灵光殿,西汉宗室鲁恭王所建。

至于:到。

理:梳理,整理,此指温习。

犹:仍然,还。

废置:搁置。

荒芜:荒废。

然:然而。

坎壈:困顿,坎坷。

晚:在晚年。

不可:不能。

自弃:自暴自弃。

幼:在幼年时。

如:像。

老:在老年时。

秉烛:拿着火把照明。烛,火把。秉,持。

夜:在晚上。

行:行走。

贤:胜过。

乎:于,比。

瞑目:闭上眼睛。

所以:用来的。

设教:实施教育。

明练:通晓,熟悉。

经:儒家经典。

粗通:略知。注:注解经书的文字。

使:让。

有得:有所帮助。

为人:做人。“仲尼居”:《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开头的文字。

疏:疏通原文意义并对旧注加以说明和发挥。

“燕寝”“讲堂”:那些解经之家对“居”字,有的解释为“燕寝”(闲居之处),有的解释为“讲堂”(讲习之所),各执一端。

以此得胜:因此取得胜利。以:因为。得胜:取得胜利。

益:好处,益处。

宁……乎:难道……吗。宁:难道。光阴:时间。可惜:值得珍惜。可:值得。譬诸:好像。博览:广泛阅览。机要:指书中的精要之处。济:成就,完成。

功业:功名事业。功:功名。业:事业。

必:如果。

兼美:同时完善。

吾无间: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间,间隙,空子,可乘之机。

颜之推

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洽,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 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¹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cán)²天未明。
译文:拿着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
注释:¹把:拿。²残:残留,也可指剩下不多。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眼痛灭灯犹¹(àn)²坐,逆风³吹浪打船声。
译文: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注释:¹犹:还。²暗:同“闇”。³逆风:迎风,顶风,与顺风相对。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95-896 .

zhōuzhōngyuánjiǔshī

bái tángdài 

jūnshījuàndēngqián shījìndēngcántiānwèimíng 
yǎntòngmièdēngyóuànzuò fēngchuīlàngchuánshēng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汉宫¹曾动伯鸾(luán)²,事去英雄可奈何。
译文:巍峨的汉宫辉煌壮丽,曾引发梁鸿的《五噫》之歌,惨痛的旧事已经过去,便是那英雄也无可奈何。
注释:都(dū):这里指金国的故都——中都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自金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二年(1153)把都城从上京(今属黑龙江哈尔滨)迁到燕京,至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燕京失陷,六十余年间,这里一直是金国的政权中心。¹汉宫:汉代宫廷,这里指汉章帝朝。²伯鸾歌:即《五噫歌》。东汉扶风平陵人梁鸿,字伯鸾,家贫博学,隐居霸陵山,以耕织为业。后因事进京城洛阳,见宫室华丽,便作《五噫歌》说:“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抨击朝廷的奢华,同情人民的劳苦。汉章帝听后很不高兴,下令搜捕梁鸿。梁鸿因而改名换姓,跑到山东一带隐居。诗中是借用这一典故来抨击金朝统治者骄奢淫逸,大营宫室而不顾人民疾苦,招致了亡国之祸。“事去”句:意思是说国家已亡,机会已失,已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但见觚(gū)棱上金爵¹,岂知荆棘(jí)卧铜驼²
译文:只看到觚棱上耸起了金雀,哪可道荆棘中倒卧着铜驼!
注释:¹“但见”句:借用班固《西都赋》中:“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雀”之意。爵,同“雀”。觚(gū)稜(léng),指宫阙上转角处之瓦脊成方形棱瓣之状。《西京赋》,写西京的壮丽辉煌,穷奢极侈。诗里指中都燕京。²荆棘卧铜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说,索靖遇事有远见,知道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将要在荆棘中见到你了。”后来便用荆棘铜驼来形容亡国后的残破景象。铜驼,铜铸的骆驼,古代放置在宫门外,道路两边各有一只,夹道相向。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神仙不到秋风客¹,富贵空悲春梦婆²
译文:成仙长生之事已经轮不到秋风客,昔年的富贵徒然悲坏了春梦婆。
注释:¹“神仙”句:汉武帝迷信神仙之说,终日求仙服药,但也终究不免一死,因此说是“神仙不到秋风客”,也就是说成仙长生之事轮不到汉武帝。这里是借用这一典故来哀悼金朝皇帝。秋风客,汉武帝刘彻曾作《秋风辞》,因此后人称他为秋风客。这里是用来指代金朝的皇帝。²春梦婆:据赵德麟《侯鲭录》记载说,苏东坡晚年流放海南,曾身背大瓢在田野上行吟,遇一老太婆对他说:“内翰(指苏东坡)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后人们便把这老太婆称为春梦婆。春梦,比喻人间荣华像春天的梦一样短暂。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行过卢沟¹重回首,凤城²平日五云³多。
译文:我走过芦沟桥头,禁不住频频回首,这宫城在往日,五彩的祥云缭绕着几多。
注释:¹芦沟:就是芦沟桥,横跨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金代称芦沟河)上,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成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²凤城:这里指燕京。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很会吹箫,箫声引得凤鸟降临京城,因而称秦京城为丹凤城。后来便泛称京都为凤城。³五云:五色的云彩,古人认为是祥瑞。也用来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这首诗以汉代之事咏金朝,写金朝统治者当年在燕京大营宫室,招致亡国之祸感慨事过境迁,即使有英雄豪杰,也无可奈何了。

  首联破空而来,落笔不凡。汉宫曾经因为过度奢华而引来伯鸾的《五噫歌》,诗中赞叹了汉宫的雄伟壮观,但更多流露出的,是对豪奢宫殿旁民不聊生景象的哀叹。高亢激愤的歌声撼动了朝野上下,使得统治者闻之惊心。该诗一开始就引用了一个典故,以汉宫喻金朝,意在谴责金朝统治者过于奢华,不顾民生疾苦,大营宫室,招来亡国之祸事。而今时过境迁,即使当年的梁鸿再现,也已回天无力,徒唤奈何。

  颔联紧承首联,抨击当年金朝统治者只求豪奢,不知道亡国的惨祸将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诗人怀着凄怆的心情徘徊在金朝故都草一木、一砖一瓦俱在,但已物是人非,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涌上心头。看看宫殿高的瓦脊,上面仍然站立着象征吉祥富贵的金风,然而这宫殿的主人已沦为阶下之囚。前一句流露的是诗人的伤感无奈,后一句则蕴涵了锋芒:宫殿仍在,金凤依旧,而那些象征着皇权的铜制骆驼,不再威风凛凛地排列宫门两侧,却像他们的主人一样沦落,横卧在寒烟衰草之中,默默地成了沧桑巨变的见证。该联对仗精工,对比鲜明:“但见”句写眼前之景,“岂知”句忆往昔之事;“觚棱”是富贵繁华之所,“荆棘”乃荒芜凄凉之物;“上”处高位,“卧”为沦落。抚今追昔,诗人百感交集,心潮难平。

  颈联借用两个典故,一用“秋风客”借以指金朝的故帝,有伤悼讽刺之意;二用“春梦婆”,借以对金朝的没落命运表示悲伤。该联使用典故,借以哀叹金朝覆灭的命运,同时又寄托了遗山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诸多感慨: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的最终结局,也没有永恒的荣耀和富贵,一切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感慨是深沉的,有着历史的厚重和哲理的意味。

  尾联对故都燕京的变迁表示无限的哀伤。离开燕京之后,诗人一路上心情郁闷,走走停停,频频回首:暮色中故国的景物依旧,燕京还是那样飘荡着吉祥的五色云朵,丝毫不因为江山易主而有所改变。诗人将浓重的伤感潜藏在淡淡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透露着心中的落寞悲凉。

  该诗在艺术上极为工炼纯熟,苍劲老道,警策凝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伤怀故国故都的深沉感情,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08:第90-92页
2、 本社编.《宋辽金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第476-477页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杖策¹²隐士,荒涂³横古今
译文:手持树枝去招寻隐士,道路荒芜,好像从古代到现在都没有通行过。
注释:¹策:细的树枝。²招:寻。³荒涂:荒芜的道路。⁴横古今:从古至今被阻塞。横:塞。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岩穴¹无结构²,丘中有鸣琴。
译文:这里只有岩穴看不见房屋,阵阵琴鸣音从山中传来。
注释:¹岩穴:山洞。²结构:指房屋建筑。
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白云¹穴阴²³,丹葩(pā)(yào)阳林
译文:白云停在北山梁,红花盛开南山林。
注释:¹白云:《世说新语·任诞》篇注作“白雪”,可从。²阴:山北为阴。³冈:山脊。⁴丹葩:红花。⁵阳林:山南的树林。阳:山南为阳。
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
石泉漱(shù)¹琼瑶²,纤鳞³或浮沉
译文:泉水激荡于山石之间,小鱼沉浮于溪水之中。
注释:¹漱:激。²琼瑶:美玉,这里指山石。³纤鳞:小鱼。⁴或浮沉:时沉时浮。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非必丝¹与竹²,山水有清音。
译文:无须箫管与丝弦,山水自然有清乐。
注释:¹丝:弦乐器。²竹:管乐器。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何事待啸歌¹,灌木²自悲吟。
译文:何必歌唱,风吹灌木的声音自是一种悲戚的吟哦了。
注释:¹啸歌:吟咏。²灌木:丛生的树木。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秋菊兼糇(hóu)¹,幽兰间重襟²
译文:食物里兼有秋菊,衣襟上杂佩幽兰。
注释:¹兼糇粮:兼作粮食。糇:食。²间重襟:杂佩在衣襟上。间:杂。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chóu)(chú)¹足力烦,聊欲投吾簪²
译文:在世途上徘徊,脚力疲乏。且弃官在此隐居吧!
注释:¹踌躇:徘徊。烦:疲乏。²投簪:犹弃冠,指放弃官职。簪:古人用它连结冠和发。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荆宣王¹问群臣曰:“吾闻北方²之畏昭奚恤(xù)³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真的是这样吗?”群臣没有人回答。
注释:江乙:一本作“江一‘,魏人,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官。¹荆宣王:就是楚宣王,因楚又称荆。宣王名良夫。²北方:当时指中原各诸侯之国。³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之,介词,作用在于取消“北方畏昭奚恤”得独立性,使它作为“闻”的宾语。真正怎么样呢?“果”和诚是同义词,都是真正的意思。⁴何如:怎么样。⁵莫: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人。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江乙对曰:“虎求¹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²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ǎng)百兽³,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¹⁰(zhǔ)¹¹¹²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¹³畏王之甲兵¹⁴也,犹¹⁵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江乙回答道:“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为你在前边走,你在后边跟着我,看看百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认为狐狸说得很对,所以就和狐狸同行,百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东至西五千里,披甲的战士百万,却把百万大军托付给昭奚恤。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这件事的实情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百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注释:¹求:寻找。²无敢:不敢。³长百兽:做百兽的首领。长:首领。这里用如动词。⁴信:言语真实。不信,指说谎。⁵吾为子先行:我为你在前边走。为,介词。行,相当于现在汉语的“走”。⁶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这里指逃跑。⁷虎以为然:老虎以为狐狸说的很对。以为,认识,觉得。然,对,不错。“地”和“方”不是一个词。读到“地”时应略停顿一下。⁸方五千里:五千里见方,即东至西五千里,南至北 五千里。不要误会为五千方里。⁹带甲:披盔甲,指披甲的战士。¹⁰专:专一,单独。¹¹属:委托。¹²之:指百万军队。¹³其实:这件事的实情。“其实”是状语,“北方之畏昭奚恤”是本句的主语,“畏王之甲兵”是本句的谓语。¹⁴甲兵:这里指军队。¹⁵犹:好像。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家在闽山¹东复东,其中岁岁²有花红。
译文:我的家住在闽山的东面,在那里每年都会有花开放。
注释:¹闽山:本名乌石山,唐天宝二年(公元749年)改称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内之西南隅。与九僵山、越王台合称为“福州三山”。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又改名道山。此处以山代指福州市。²岁岁:年年。
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译文:现如今我不在花开放的地方,但是那些花依然在过去开花的地方开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