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屋苍崖上,骑鲸碧海中。筑闲樵径雨,门掩钓船风。
置屋苍崖上,骑鲸碧海中。筑闲樵径雨,门掩钓船风。
蚁穴封千户,蜗庐斗两雄。区区真可笑,天地一尘中。
蚁穴封千户,蜗庐斗两雄。区区真可笑,天地一尘中。

shàngrénxiūānèrshǒu--sūn

zhìcāngshàngjīnghǎizhōngzhùxiánqiáojìngményǎndiàochuánfēng

xuéfēngqiāndòuliǎngxióngzhēnxiàotiānchénzhōng

孙觌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登南昌滕王阁,赣(gàn)¹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²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³,而楼制工然奇丽,立黄鹄(hú)(jī)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yǎo)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译文: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注释:¹赣:赣江,江西省最大河流,注入鄱阳湖,长江中游重要支流。²杰:高大。³殊:差异。⁴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⁵杳无:了无,不存在。⁶际涯:边际。⁷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曾与东山约。为鯈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堪笑高人读书处,多少松窗竹阁。甚长被、游人占却。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与人同乐。新种得,几花药。
曾与东山¹约。为鯈(tiáo)²、从容分得,清泉一勺。堪笑高人读书³处,多少松窗竹阁。甚长被、游人占却。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与人同乐。新种得,几花药。
译文:曾与林泉相约,分取一湾清泉,供鯈鱼从容游乐。可笑高人读书之处,多少松窗竹阁。何故常被游人占得。读书万卷怎能说经世致用,失意途穷游子正情寄山林之乐。最近种下几棵芍药。
注释:¹东山:《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²鯈鱼:《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³高人读书:苏轼《游道场山何山》:“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⁴松窗竹阁:松窗,临松之窗。竹阁,用竹子建造的楼阁。多指别墅或书斋。⁵与人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众。’”
山头怪石蹲秋鹗。俯人间、尘埃野马,孤撑高攫。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觉云生两脚。更换却、朝来毛发。此地千年曾物化,莫呼猿、且自多招鹤。吾亦有,一丘壑。
山头怪石蹲秋鹗(è)¹。俯人间、尘埃野马²,孤撑高攫。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觉云生两脚。更换却、朝来毛发。此地千年曾物化³,莫呼猿、且自多招鹤。吾亦有,一丘壑(hè)
译文:山顶怪石如蹲伏的秋鹗。俯瞰世间尘埃飘浮,孤高耸立,举爪欲攫。拄杖尚未倚上危亭,已觉云雾在脚下弥漫。早晨的黑发已变斑白。此地已历经千年沧桑变化,莫要呼唤猿猱,只管多招邀些白鹤。我也拥有林间丘壑。
注释:¹鹗:鸟名,性凶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飞翔,捕食鱼类,俗称鱼鹰。²尘埃野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³物化:《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⁴呼猿、招鹤: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⁵一丘壑:《汉书·叙传》:“若夫严子(庄子)者,……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这首词是写傅君用山园的。山园,即山中的园囿。《周书·武帝纪》说:“山园之田,各还本主。”杜甫《山寺》诗说:“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因知山园不仅在山之高处,且有一定规模。这首词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了傅君用山园的雄奇面貌和游乐状况,表现了作者的归隐情趣。

  上片写山园的人工建筑。开头三句写山水。东山,点山园所在的地点,铅山东山,离县城不远。“分得清泉一勺”,言从东山山泉引泉水入园,放养儵鱼,供其从容游乐。这三句既点了“山园”二字,以照应词题,又说明此园得山水之胜,可供游人休憩,自然引出以下三句。“堪笑”三句写园中楼阁。“多少松窗竹阁”,言山园中,松林下,竹园傍,建有不少亭台楼阁,原想供“高人读书”之用,不料游人众多,成了游客眺望休憩之所。以有点无奈的口吻,描绘山园受游人欢迎的景象,别有一番情趣。“万卷”四句写傅君用“与人同乐”的志趣。言傅君用读书万卷,且有“达则兼济天下”之志,目前尚未获得一展宏图的时机,故修治山园,增种药草花木,供游人观赏,以实现“与人同乐”之志。见微知著,颂美了傅君用的高尚情操与志趣。

  下片写山园的自然面貌,写得极有气势。开头三句写怪石。言有块怪石象秋鹗一样蹲在山头,一只脚支撑着身体,俯视人间,做出攫取“尘埃野马”之势,凶狠之极,也动人之至。“柱杖”三句写亭之高,山之险。作者以不柱杖就难以到达“危亭”、登到山半腰就觉得脚下生云以及攀上危亭毛发会结满霜花三个方面,或衬托,或描写,把山险亭高的状况,生动而形象的描写了出来。“此地”二句写山的变化。孔稚圭《北山移文》说:“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此处活用其意,言千百年来,此地随万物而自然变化,猿、鹤多寡不一,要设法招鹤归来,暗示了作者招隐之意。“吾亦有,一丘壑”二句,言自己也有隐居之处,暗示傅君用山园也是块隐居的好地方,卒章显其志,既点明了题旨,又收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参考:辛弃疾词新释辑评,朱德才,薛祥生,中国书店,2006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¹,正自天梨酒肠窄²。更笑老东君,人间客³
译文:经历几番风雨过后,红的海棠,白的梨花都已落尽。到此快意赏玩,感慨于春日为何来去匆匆,自己本来天生酒量小,不能尽情玩赏。更可笑那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瞬息即逝。
注释:春草碧:词牌名。有二体,双调七十五字仄韵体本名《番枪子》,以宋韩玉词末句“春草碧”,改此名。¹底事胜赏匆匆:为什么赏心乐事过得这样快。底事:何事,何故。胜赏:指赏花的乐事。²正自天梨酒肠窄:正因为自己天生的酒量太小。这句是说自己不会尽情玩赏。³更笑老东君,人间客:更可笑的是司春之神不过是人间的匆匆过客。责怪上天不让春光久留。东君:古代传说中专管春天的神。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赖有玉管新翻¹,罗襟(jīn)醉墨²。望中倚栏人³,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译文:在箫鼓笙笛的乐声中,众人诗酒开怀。遥见一位倚栏美人,从前似曾相识。旧梦已断,回忆往事,令人心醉!当年美好春光已永远逝去,眼前唯见繁英落尽,春草繁茂,一片葱绿。
注释:¹玉管新翻:新创制的乐曲。玉管:指箫笛等管乐器。新翻:新谱写的乐曲。²罗襟醉墨:指他醉心的书法艺术。³望中倚栏人:指倚栏望归的美人。后庭花:明指后庭的花朵。暗喻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这表面上看是一首伤春的词,实质上是一首借伤春入笔,抒发词人对“故苑春光”无限怀念的抒情词。这种伤春不仅仅是感叹春光的流逝,而是寄寓了词作者对往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

  上片抒发伤春的情感。首句十五个字,写出了几番风雨过后,白花洞,春色逝的凄凉景象,词人触景伤情,思绪联翩,无限怅惘涌上心头,由春光的流逝,想到了美好岁月的不再,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起句“几番风雨”,点出春光不再的原因,“不见”二字,道出词人对春光的寻觅与留恋,当那嫣红的海棠与如雪的梨花确实已“不见”时,无限的惘怅便自然而然地涌上了词人的心头。他希望仍然能够看到那“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却终是“不见”。因此才有了后面“底事胜赏匆匆”的问句和“酒肠窄”的自怨之词。“更笑老东君,人间客”。因春之消逝而嘲笑司春的老东君象是匆匆来去人间的过客,转瞬即逝。明明是无尽的惘怅与留恋,却偏偏用了一个“笑”字来传达,所谓强颜欢笑,读来更是让人心酸。

  下片转为剖示词人的心理情态。虽然是胸中愁肠百结,但幸有新翻的笛曲,酩酊大醉后的信手挥毫,以及那醉望中的“倚栏人”,似还可以帮助词人荡除心中的烦恼与忧愁。可是,“倚栏人”只是似曾相识,词人心中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失望之水熄灭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阵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则是点晴之笔。道出了昔日燕京的繁华与故苑后宫此时的荒凉萧条。句式凄绝哀婉,道出作者的国势不振,国家的衰亡而无限感伤。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感叹盛世的不再,心中不禁悲凉无限。这也是他伤春的真实用意。

  全词意境清幽,语言浅近,虽淡淡着笔,言外却有无限感怆,读来意韵绵长。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8页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见《诗式》)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¹。(见《诗式》)
译文:我以飘落的花朵,来感叹自己的人生,我不经意有些许醉意,走路竟也有些许不平稳。
注释:¹颠:颠簸。

--zhīzhāng

luòhuāzhēnhǎoxiēzuìhuídiānjiànshīshì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雨歇(xiē)杨林东渡头,永和¹三日荡轻舟。
译文: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个家住溪边的好友,因为是在三月三日里乘舟来寻访友人,在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里、那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以前的山阴兰亭之会。
注释:三日: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通常以三月三日度此节。¹永和:东晋穆帝年号。王羲之《兰亭集序》记公元353年(永和三年)三月上巳日,会集名士于会稽山阴兰亭;作者恰于三日乘舟访友,故用此典。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故人家在桃花岸¹,直到门前溪水流。
译文: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
注释:¹桃花岸: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事,喻李九是隐士。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某(“九”是友人的排行)。头一句写这次行程的出发点——杨林东渡头的景物。顾名思义,可以想见这个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出发时潇潇春雨已经停歇,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益发显得青翠满眼,生意盎然。这清新明丽的景色,为这次轻松愉快的游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气氛;雨后必然水涨,也为下句“荡轻舟”准备了条件。

  第二句写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诗意联想。因为是三月三日乘舟寻访友人,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诗人联想起历史上著名的山阴兰亭之会。诗人特意标举“永和三日”,读者即可以从这里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丽画图,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的欢乐场面。

  三四两句转写此行的目的地——李九庄的环境景色。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三月初头,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让人自然联想起夹岸桃花的武陵源。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庄比作现实的桃源仙境,不过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浑然不觉罢了。张旭《桃花矶》说:“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同样暗用桃源之典。但张诗以问语作收,得摇曳不尽之致;常诗以直叙作结,见兴会淋漓之情。机杼虽同,而意趣自异。

  以上所说的,是把三四两句理解为诗人到达李九庄后即目所见的情景。这境界、情调已经够优美了。但细味题目中的“寻”字,却感到诗人在构思上还打了一个小小的埋伏。三四两句,实际上并非到达后即目所见,而是舟行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处所作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诗人并没有到过李九庄,只是听朋友说过:从杨林渡头出发,有一条清溪直通他家门前,不须费力寻找,只要看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桃林,就是他家的标志了。这正是“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这种诗意遥想的由来。不妨说,这首诗的诗意就集中体现在由友人的提示而去寻访所生出的美丽遐想上。这种遐想,使得这首本来容易写得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变得更耐人涵咏咀嚼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5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