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阔艰虞地,匆匆喜一逢。俄惊门上莠,已化柙中龙。
契阔艰虞地,匆匆喜一逢。俄惊门上莠,已化柙中龙。
手板归囊褚,腰章掩窆封。空馀故人泪,洒向九泉重。
手板归囊褚,腰章掩窆封。空馀故人泪,洒向九泉重。

huòyànmíngtōngpànwǎnèrshǒuèr--sūn

kuòjiāncōngcōngféngéjīngménshàngyǒuhuàxiázhōnglóng

shǒubǎnguīnángchǔyāozhāngyǎnbiǎnfēngkōngrénlèixiàngjiǔquánzhòng

孙觌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藉藉四时香。
古木阴阴¹六月凉,幽花藉(jí)²四时香。
译文:参天古木,荫蔽覆盖着阁楼,给六月送来了清凉。幽静的花朵,杂乱地盛开,送来了四时的芳香。
注释:¹阴阴:荫蔽覆盖。²藉藉: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丝桐清夜作三弄,明月入帘风拂床。
丝桐¹清夜作三弄,明月入帘风拂床。
译文:古琴悠扬,清夜漫长,不妨弹奏一曲《梅花三弄》。皎洁的月光,照入帘幕,清风轻轻吹过了床头。
注释:¹丝桐:古代制琴多用桐木,以丝为弦,故以丝桐为琴的代称。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xiān)¹横笛²,一声吹裂。谁做冰壶³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译文:快快走上西楼,别等上天散放的浮云遮住了明月。请把纤细柔美的歌女请来,吹奏一首乐曲,驱散云彩。打开云彩遮挡的月宫如此清冷,是谁造就,好可怜这经玉斧修饰的明月。问嫦娥:你在这冰冷的月宫可否有愁?头发已花白。
注释:¹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²横管:笛子。³冰壶:盛冰的玉壶。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⁴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⁵“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孤冷:孤单寂寞。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云液满¹,琼(qióng)²滑。长袖起,清歌咽³。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译文: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
注释:¹云液满:斟满美酒。²琼杯:玉杯。³咽:指歌声凄清悲咽。⁴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⁵看承别:别样看待。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上片末韵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这也是古代赏月者在神话时代容易产生的绮情。但是通过“应华发”的自答就可以发现。词人在这里问讯娠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严格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调子。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结韵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

参考资料:
1、 齐鲁书社 .辛弃疾词鉴赏 :齐鲁书社 ,1986年12月第1版 :第157页-第161页 .
2、 叶嘉莹主编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 :中国书店 ,2006-01 :第25页-第28页 .
3、 王明辉 .辛弃疾词赏读 :线装书局 ,2007-4 :第68页-第69页 .

mǎnjiānghóng ·zhōngqiūyuǎn

xīn sòngdài 

kuàishàng西lóu tiānfàng yúnzhēyuè dànhuàn xiānhéng shēngchuīliè shuízuòbīngliángshìjiè zuìliánxiūshíjié wènchángé lěngyǒuchóu yīnghuá 
yúnmǎn qióngbēihuá chángxiù qīng tànshíchángjiǔ háiquē dànyuànchángyuán rénqíngwèikànchéngbié cóngqián hènzǒngchénghuān guīshíshuō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公父文伯¹退朝,朝²其母³,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chù)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tóng)备官¹⁰而未之闻耶?居¹¹,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jí)¹²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译文: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放线,文伯说:“象我公父歜这样的人家还要主母亲自放线,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公父歜不愿意孝敬母亲吧?”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下来,我讲给你听。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
注释:¹公父文伯:鲁大夫.季悼子的孙子,公父穆伯的儿子。²朝:古时候去见君王叫朝,谒见尊敬的人也可以叫朝。³母:公父文伯的母亲,即敬姜。⁴绩:纺麻。⁵歜:文伯自称其名。⁶主:主母。⁷干:犯。⁸季孙:即季康子。当时担任鲁国的正卿,是季悼子的曾孙。季氏是鲁是的大族,敬姜是季康子从叔祖母,所以文伯这样说。⁹僮子:即童子。¹⁰备官:充任官职。¹¹居:坐下。¹²瘠土:不肥沃的土地。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是故天子大采¹朝日²,与三公九卿,祖³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¹⁰,宣序¹¹民事。少采¹²夕月¹³,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jǐng)百工,使无慆(tāo)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pǐ)¹⁴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dǎn),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¹⁵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¹⁶而赋事,蒸¹⁷而献功,男女效绩,愆¹⁸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译文:因此天子穿着五彩花纹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阳,让叁公九卿,熟习知悉农业生产,中午考察政务,交代百官要做的事务。京都县邑各级官员在牧、相的领导下,安排事务使百姓得到治理。天子穿着三采花纹的衣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载详细记录天象;日落便督促嫔妃们,让她们清洁并准备好禘祭、郊祭的各种谷物及器皿,然后才休息。诸侯们清早听取天子布置事务和训导,白天完成他们所负责的日常政务,傍晚反复检查有关典章和法规,夜晚警告众官,告诫他们不要过度享乐,然后才休息。卿大夫清早统筹安排政务,白天与属僚商量处理政务,傍晚梳理一遍当天的事务,夜晚处理他的家事,然后才休息。贵族青年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习所学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从平民以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一天懈怠的。王后亲子编织冠冕上用来系瑱的黑色丝带,公侯的夫人还要编织系于颌下的帽带以及覆盖帽子的装饰品。卿的妻子做腰带,所有贵妇人都要亲自做祭祀服装。各种士人的妻子,还要做朝服。普通百姓,都要给丈夫做衣服穿。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着开始耕种,冬季祭祀时献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事功),有过失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君王操心,小人出力,这是先王的遗训啊。自上而下,谁敢挖空心思偷懒呢?
注释:¹大采:五采。²朝日:天子以春分朝日。³祖:熟习。⁴识:知。⁵地德:古人认为地能生产百物,养育人民,这便是地之德。⁶师尹:大夫官。⁷惟:表并列,与,和。⁸旅:众士。⁹牧:州牧。¹⁰相:国相。¹¹宣序:全面安排。¹²少采:三采。¹³夕月:天子每年秋分之夜祭祀月亮的仪式。¹⁴庀:治理。¹⁵列士:士的总称,周代分元士,中士,庶士三种。¹⁶社:春社,每年春分时祭祀土地神。¹⁷烝:特指冬天的祭祀。¹⁸愆:罪过,过失。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¹?吾冀而²朝夕修³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译文:如今我守了寡,你又做官,早晚做事,尚且担心丢弃了祖宗的基业。倘若懈怠懒惰,那怎么躲避得了罪责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
注释:¹辟:刑法。²而:你。³修:勉励。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¹矣!”
译文:仲尼听说这件事后说:“弟子们记住,季家的老夫人不图安逸!”
注释:¹淫:贪图安逸。
敬姜絮絮叨叨一番长论,无非是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儿子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谨记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因为她老人家认为贪图安逸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贪欲最终会葬送儿子的前程乃至生命,读之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目前消费至上成为主流的生活观,每虑及此,即忧心忡忡,有钱的尽情消费,没钱的只好望“物”兴叹,兴叹之余难免忧愤,如何和谐?我还是觉得应该提倡过简朴的生活,先不讲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的大道理,但求生活适度舒适足矣,过度消费,劳命伤财,颇为不值。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huái)阳多病¹偶求欢²,客袖(xiù)侵霜³烛盘。
译文: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尔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注释:¹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²求欢:指饮酒。³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⁴与:对,向。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qì)¹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²凭阑(lán)³
译文: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注释:¹砌:台阶。²谁此:谁人在此。³阑干:即栏杆。

  “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此处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托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 “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参考资料:
1、 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 :1583

chūdōngyǐn

 tángdài 

huáiyángduōbìngǒuqiúhuān xiùqīnshuāngzhúpán 
xiàhuāduīxuě míngniánshuípínglángān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zhì)¹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译文:连绵不断的夜雨,留滞在长安之夜;独对黯淡的残灯,客子更触绪生愁。
注释:¹滞雨:久雨不止。一说为因雨而停滞之意。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故乡云水地¹,归梦不宜秋。
译文: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怕的是归乡之梦,不宜于这个清秋。
注释:¹云水地:等于说云水乡,云水弥漫之地。

  这首《滞雨》是一首羁旅诗。“独在异乡为异客”,孤单寂寞的处境本就容易滋生乡愁,更何况还是在秋雨绵绵的深夜?归思难收,归期无定,归梦不宜,这一切并不都是因为“滞雨”的缘故。

  首句“滞雨长安夜”交代时间地点和缘由,意思是说,下雨了,今夜只好滞留在长安。但诗人为什么不说“夜雨滞长安”呢?因为将“滞”字提前,不仅更能体现雨下得久,还能突出夜的漫长,好像是厚实、缠绵的雨连时间的脚步也阻碍了,迟迟不能到黎明。归心似箭,但偏偏又碰上似乎永无休止的连夜雨,给人一种无法排遣的无奈、凝重之感。也为后面的“客愁”、“归梦”蓄势。

  “残灯独客愁”描写场景:一盏灯油将尽的孤灯之下,坐着一个满脸愁容的独客。“残灯”,不仅不能给人以光明、温暖的感觉,与外面无尽的雨夜相比,它反而更让人觉得凄凉、忧伤。灯已残,说明独坐已久;独坐久,说明客难眠;客难眠,说明乡愁深。“残灯独客”与前面的“滞雨夜”共同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孤寂凄清的氛围,在这样的意境下,游子很自然会想到自己的故乡。

  “故乡云水地”是虚写,是故乡在云水相接的苍茫辽阔之地吗?是故乡有云重水复遥远的阻隔吗?还是故乡根本就不存在于现实,而只在自己如行云流水般飘渺的乡思中吗?这一句体现了诗人特有的朦胧性,怎么理解似乎都可以,怎么理解都给人一种真实而亲切的感受。

  “归梦不宜秋”是直抒感慨,语似直切,实则含蓄。雨夜客居,残灯独坐,正是思乡梦回的“好”时候,为什么“不宜秋”呢?因为在诗人眼中,秋就是愁,秋风秋雨秋云秋水,无一不令诗人愁肠百结,在满目愁景的季节,在满怀愁绪的梦中,即使回到故乡,还不是一样愁苦?算了吧,不做归乡梦也罢!其实,这样的梦,在任何季节做都是“不宜”的。诗人在此说“不宜”,其实是“最宜”,有正话反说、不言神伤之妙。

  全诗主旨为思乡。前两句谓客居长安因天雨而行动受阻,独对残灯忧愁不寐,思念故乡;后两句推进一层,谓故乡本是烟树晴岚、碧水萦回之地,可是正值秋雨绵绵之时,即使梦回故里,所见也是霪雨霏霏,故归梦也不宜当此风雨潇潇之秋也。

  如果用知人论诗、以意逆志的方法来读这首《滞雨》,那么,“滞雨”是长期纠缠诗人的牛李两党的纷争与非议;“客愁”是诗人长期受到排挤压制,难以实现抱负理想、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自己前途命运的迷惘和忧虑;“故乡”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是才显志成的美好境界。“归梦不宜”是不应该轻易放弃和退却,而应该再坚持等下去,孤独愁苦之后,一定会有雨过天青的时候。“归梦不宜”意为“长安宜留”,在京城之内、天子身边,机会总比“云水”之地要多一些吧。这里理解,意思就完全两样了。所以也可以说《滞雨》是一首托雨言志、寄意深远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6-227
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汇编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2-47

zhì

shāngyǐn tángdài 

zhìchángān cándēngchóu 
xiāngyúnshuǐ guīmèng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