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土将分裂,中原政扰攘。
九土将分裂,中原政扰攘。
孰为真汉相,却忆假齐王。
孰为真汉相,却忆假齐王。
晋室迁神鼎,梁园作战场。
晋室迁神鼎,梁园作战场。
可怜羁客梦,夜夜在家乡。
可怜羁客梦,夜夜在家乡。

zhěnshàngyán怀huái--liúzhe

jiǔjiāngfēnlièzhōngyuánzhèngrǎorǎng

shúwèizhēnhànxiāngquèjiǎwáng

jìnshìqiānshéndǐngliángyuánzuòzhànchǎng

liánmèngzàijiāxiāng

刘著

刘著

刘著(约公元1140年前后在世)字鹏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入金任居州县甚久。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词存一首。 ▶ 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元和十年,例移¹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²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注释:¹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²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¹钱,过期则没²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shú)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³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译文: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注释:¹质:抵押。²没:没收。³营护:料理,护送。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bì)开。
译文: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¹八月何如此?涛(tāo)似连山喷雪来²
译文: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注释:¹浙江:此指钱塘江。²来:一作“东”。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指海潮,这里刚刚涨潮,潮还没退,狂风又来了,浪打在天门石壁上,似乎打开了天门的大门。天门,即天门山。“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八月”一词很令人费解,诗写的是江东,写到浙江去的原因,实际上不过是用浙江潮来说明横江浪涛之大。宋代的苏轼苏这样写浙江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农历八月是浙江潮最为壮观的时候,那凶险的程度非比寻常,而横江潮后之浪可与浙江潮相匹敌。可见李白是见过浙江潮的,随手捡来,不着痕迹。最后一句“涛似连山喷雪来”形容风起涛涌的凶险。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héngjiāng··--bái

hǎishénláiguòèfēnghuílàngtiānménshíkāi

zhèjiāngyuètāoshìliánshānpēnxuělái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zhuó)¹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译文:鲜艳明亮的荷花代表着祥瑞,亭亭玉立站在水中。
注释:¹灼灼:明亮貌。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译文:一根花茎引出翠绿之色,两个花朵分用一片鲜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译文:花颜好像拿走了茎伎的面色,香气迷乱好像舞动衣服引起的微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名莲自可念,况复¹两心同。
译文:这样的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更何况它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注释:¹况复:何况,况且。

  开得鲜艳的荷花预示着吉祥,笔直的立在水面上。一支孤茎引出一抹绿,两朵花共同分开两抹红。荷花秀丽的颜色仿佛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气如舞衣下的微风。这两朵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况且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首联展现荷花动态之美,颔联为荷花着色,颈联与人作比,极写荷花的色、味,尾联是点睛之笔,揭示主旨,表达两心相悦的情感。

yǒngtóngxīnróng

gōngzhān suídài 

zhuózhuóhuāruì tíngtíngchūshuǐzhōng 
jīngyǐn绿 shuāngyǐnggòngfēnhóng 
duórénliǎn xiāngluànfēng 
míngliánniàn kuàngliǎngxīntóng 
轻霭浮空,乱峰倒影,潋滟十里银塘。绕岸垂杨。红楼朱阁相望。芰荷香。双双戏、鸂鶒鸳鸯。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似潇湘。
轻霭(ǎi)¹浮空,乱峰倒影,潋(liàn)(yàn)²十里银塘。绕岸垂杨。红楼朱阁相望。芰(jì)荷香。双双戏、鸂(xī)(chì)³鸳鸯。乍雨过、兰芷(zhǐ)(tīng)洲,望中依约似潇湘。
译文:轻淡的云雾漂浮在空中,山峰在水中映出倒影,十里银色池塘波光潋滟。垂柳环绕着池岸。红楼与朱阁里对。荷花散发着缕缕幽香。鸂鶒和鸳鸯在水中成双成对的嬉游着。刚刚经历了雨水洗礼的长满兰芷的小洲,远远望去仿佛是潇湘。
注释:¹轻霭:轻淡的云雾。²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波光闪动的样子。³鸂鶒:水鸟名,比鸳鸯个子大,俗称紫鸳鸯。
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画舫相将。盈盈红粉清商。紫薇郎。修禊饮、且乐仙乡。更归去,遍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画舫相将。盈盈红粉清商¹。紫薇郎²。修禊(xì)³、且乐仙乡。更归去、遍历銮(luán)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译文:清风淡荡,水波茫茫。水波一动,仿佛一片晴光散动。画舫里伴游荡。身姿盈盈的美人唱着动听的歌曲。中书侍郎。修禊饮,还是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快乐着吧。更何况回去以后,走遍了翰林院和中书省,也难忘这样的景色。
注释:¹清商:古五音之一。这里指歌曲。²紫薇郎:唐代中书侍郎的别称。³禊饮:古时农历三月上巳日之宴聚。⁴仙乡:美景之地。⁵銮坡凤沼:翰林院和中书省的别称。

shuǐèrzhī··xiāndiào--liǔyǒng

qīngǎikōngluànfēngdàoyǐngliànyànshíyíntángràoànchuíyánghónglóuzhūxiāngwàngxiāngshuāngshuāngchìyuānyāngzhàguòlánzhǐtīngzhōuwàngzhōngyuēshìxiāoxiāngfēngdàndànshuǐmángmángdòngpiànqíngguānghuàfǎngxiāngjiāngyíngyínghóngfěnqīngshāngwēilángxiūyǐnqiěxiānxiānggèngguībiànluánfèngzhǎojǐngnánwàng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欲问江梅¹瘦几分,只看愁损²翠罗裙³。麝(shè)(gōu)衾冷惜余熏(xūn)
译文:想问像江梅般清秀雅丽的她近来消瘦了几分,只需要看她的翠罗裙宽松了多少。熏笼中的麝香已经燃烧殆尽,被子渐渐挡不住风寒,那一点余温最让人怜惜不过。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¹江梅:野梅。此处以江梅喻离去的侍妾沈宛。²愁损:因愁情而使人消瘦。³翠罗裙:此处代指女子。⁴麝篝:燃烧麝香的熏笼。⁵余熏:麝香燃后的余热。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可耐¹暮寒长倚竹,便教²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jiào)³书人。
译文:无可奈何,她在寒冷的暮色中久久地倚靠着修竹,纵然是春光无限好,她也懒得开门走出去,只在枇杷花下,静静的写诗填词而已。
注释:¹可耐:可奈,无可奈何。²便教:即便是,纵然是。³校:校订、校勘,此处为研读之意。

  这首词上片从江梅写起,道出女子的愁绪和孤独。下片开始描写女子愁极无聊,索寞无绪的情态。结句用典,堪称简洁、平易而幽婉杳渺,方寸感伤油然而生。全词语言表达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上片从江梅写起,大概是“花稍小而疏瘦有韵”的梅花总让词人不由想起他的那位宛妹。不然词人就不会感慨江边的梅树瘦消几分,只要看看她的腰肢如何清瘦便知晓。显然, “欲问”两句用了互喻的手法,以梅喻人,又以人喻梅,看是梅瘦几分,实际上是人比梅瘦。而人的瘦,不是因为发育不良,而是因为“愁”。

  为什么愁,下一句交代得更加巧妙,“麝篝衾冷惜余熏”。“麝篝衾冷惜余熏”顺畅的语序应该是“衾冷麝篝惜余熏”,转而写室内环境。麝香的熏笼在独自燃烧,被子因无人拥盖而变得寒冷,而那麝香燃后的余热总让人心生怜惜。此处“惜”字既是写熏香,也是写女主人公追怀往事的心绪,既是惜香,也是惜人,写出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愁极无聊,寂寞无绪。

  下片开始描写女子愁极无聊,索寞无绪的情态。开头两句对仗,是浣溪沙这个词牌的精华部分,容若这里写的是“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这是描写女主角的生活:天晚了,冷了,倚着竹子,就算春光好天气也不把房门打开。而春光明媚也不开门则说明了至少两种可能性:一是她心里不痛快,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二是她心里想着某个遥远的情郎,因为得不到爱情的慰藉,便对撩动的春光也无动于衷了。

  这女子到底是什么人,末句给出了答案:“枇杷花底校书人”,这人当指沈宛,站在枇杷树下,无限怅惘。“枇杷”音同“琵琶”,而琵琶在古诗词里是哀怨的象征,不禁让人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简洁、平易而幽婉杳渺,婉转曲折地将一种今古之悲轻轻道出,方寸感伤油然而生。

  词的上下片的前二句都是折进的手法,婉转含蓄地刻画其形影情态。“欲问”、“只看”, “可耐”、“便教”等连接之语起到了翻转层进的作用。如此涉笔就更突出了形象的瘦损,愁情的深浓。语言表达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芳园主编.纳兰词全鉴 史上最具有人气的才子文学 耀世典藏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03:第5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