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高树一襟清,人与缥瓷相照明。谢女微吟有深致,海山星月总关情。
晚风高树一襟清,人与缥瓷相照明。谢女微吟有深致,海山星月总关情。

gāoguǎnzhōngèrshǒuèr--càisōngnián

wǎnfēnggāoshùjīnqīngrénpiāoxiāngzhàomíngxièwēiyínyǒushēnzhìhǎishānxīngyuèzǒngguānqíng

蔡松年

蔡松年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蔡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 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译文: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译文: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译文: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上阳¹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²人。
译文: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注释:¹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²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cán--gòu

shùcuīcánpiàncúnlánbiānwèizuìshāngshén

xiūfānhánmíngcéngbàohuāzhīnuǎnguòchūn

yǐngyǒuqíngwéiyuèhóngshìchén

shàngyánggōngduōshīrénjiānrén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cháng)¹²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译文:曾经听说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因此询问那西风你什么时候回去呀?
注释:¹尝:曾经。²闻:听见,听说。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译文:头发花白的老农好似仙鹤,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出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的好坏关系到一年的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的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归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显示农耕社会中农民对上天的敬畏,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后两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选取白发老农最有代表性,这样的人物德高望重,富有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默默的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死亡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自然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著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近乎绘画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通过这一“望”,可以使人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场景。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这首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诗人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尽在不言之中了。

nóngjiāwàngqíng

yōngzhī tángdài 

chángwénqín西fēng wèiwèn西fēngzǎowǎnhuí 
báilǎonóng màichánggāochùwàngyúnkāi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地险¹悠悠²天险³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译文:绵延的山川是多么雄奇险峻,帝王的瑞气映照着北斗七星。
注释:南朝:东晋以后,中国分裂为两部分,据有南方的是宋、齐、梁、陈四朝,为南朝。梁元帝都江陵,非建康,诗题为“南朝”是用梁元帝被西魏攻灭之事以概南朝。¹地险:指金陵地势险要。西晋张勃《吴录》:诸葛亮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²悠悠:绵长的样子。与“长”义近,前者言时间久远,后者状空间长远。³天险:指长江天堑。⁴金陵王气:《太平御览》卷十七引《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金陵:即今江苏南京。王气,帝王的祥瑞之气。⁵瑶光:北斗七星的第七颗星。吴地属斗宿分野,故说“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休夸此地分天下¹,只得徐妃²半面妆³
译文:不要夸耀金陵能够平分天下,南朝就像徐妃的半面妆,只不过拥有了半面江山。
注释:¹分天下:分有天下一半。²徐妃:即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因容貌不甚出色受到梁元帝的冷遇。³半面妆:《南史·后妃下》载:徐昭佩“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南朝都城金陵据山川之险,又上应天象;后两句借徐妃以半面妆接待梁元帝事,讽刺南朝皇帝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别出心裁,巧妙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并借题发挥,在对南朝皇帝的讽剌中隐寓对晚唐君主苟安现状的不满,寄托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全诗篇幅虽小,含意却深。

  该诗的显著特征是采用了拼接组合的对比手法,揭示南朝短命的原因。

  前两句谓六朝建都的金陵有虎踞龙盘之固,且面临长江天堑,南朝统治者自持天地之险,王气上应天象,可以江山永固,划江而立,长保均分天下之势。然而除了东晋以外,在此建都的政权存在时间都不长,六个朝代像走马灯一样不停更换,这往往引起史家与诗人深深的思考。

  李商隐的这首诗在六朝亡国的万千头绪中拈出一端:“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徐妃半面妆”谓梁元帝与妃子徐昭佩不和。徐妃以妒出名,后被元帝逼死。这本是宫闱异闻,不关乎南朝兴亡的国事。再则梁元帝建都江陵,也不是建康。诗人以萧梁事概括江左南朝,属以点代面;徐妃以“半面妆”讽刺梁元帝一眼眚瞎,发泄对元帝冷置的不满,原本属于后宫争宠琐事,诗人则大而化之,以偏概全,借此讥讽南朝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借题发挥,将“半面妆”和南朝统治者自恃的“分天下”的心理联系在一起,用“半面妆”这种蔑视帝王权威的嘲弄戏谑,轻轻抹倒南朝皇帝所夸耀的形胜与王气,不但使事灵变,妙语解颐,讽刺尖刻而不失幽默,而且在讽刺中表露了对不图进取,但求苟安的统治者的批判。

  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先从负面蓄势,第三句的“休夸”为全诗枢纽,逼出下句,而“此地分天下”则承上二句。末句“只得”的限制,宾语“徐妃半面妆”配合得横岭侧峰,使此句言外有言,语脉摇曳而用意深邃,匠心独运。首句“地险悠悠天险长”,句内反复出现两个“险”字,正是全诗负面的“关键词”,再加上复音词“悠悠”的拖腔拉调,更显露了对持险可以固若金汤的统治者心态的批驳讥讽。从构思上看,这首诗单举萧梁事以概南朝,举的又是“半面妆”这种小事,采取以小见大、借题发挥之法。表面上是写南朝兴废之事,其中实则有晚唐的影子。晚唐政权的力量日渐衰微,实力甚至比不上南朝中分天下的半统局面。所以,这首诗不仅在怀古,实为现实当局而发,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才是此诗更重要、更深刻的用心所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1483-1484
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44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译文: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五马¹如飞龙,青丝结金络(luò)
译文: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
注释:¹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xuè)
译文: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妾本秦罗敷(fū),玉颜艳名都。
译文: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yú)
译文: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¹
译文: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
注释:¹秋胡:鲁秋胡成婚五日就赴陈做官,五年后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采桑的妇人,秋胡调戏人家,许以千金,被严词拒绝。到家里才知道那个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妇是自己的妻子。秋胡十分惭愧,他的妻子悲愤而投河自杀。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寒螀(jiāng)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译文: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译文: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chí)(chú)
译文: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陌上桑》,乐府《相和歌辞》旧题。这首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

shàngsāng

bái tángdài 

měiwèiqiáodōng chūnháishìcánzuò 
fēilóng qīngjiéjīnluò 
zhīshuíjiā tiáoxiàoláixiāngxuè 
qièběnqínluó yányànmíng 
绿tiáoyìngshǒu cǎisāngxiàngchéng 
shǐ使jūnqiě kuànglùnqiū 
hánjiāngàicǎo míngfèngqīng 
tuōxīnyǒuchù dànguàipángrén 
lìngbái gāojiàkōngchíchú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万木霜天¹红烂漫²,天兵³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zhàng)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zàn)
译文: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
注释:¹霜天: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统称“霜天”。²烂漫:光彩分布貌。³天兵:指红军。⁴霄汉:高空。霄,云气;汉,天汉,即天河。云气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来表示高旷至极的天际。⁵龙冈:龙冈头墟的简称,在江西省宁都、吉水、吉安、泰和、永丰诸县之间,地属永丰县。山峦重叠,形式极险。⁶千嶂:许多高山。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二十万军重入赣(gàn)¹,风烟²滚滚来天半³。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译文: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注释:¹二十万军重入赣:敌人发动第二次“围剿”时,总兵力20万。²风烟:犹风尘。³天半:半空。⁴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本诗上半阕是诗人喜闻龙冈之战大捷的当晚一气写成的,第三句原为“唤起工农千百万”,而后在次年春,当诗人闻敌人将结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围剿”时,心潮起伏,英迈难平,遂一气补写出整首诗的下半阕。完稿后,毛泽东发现上下两阕都有“唤起工农千百万”之句,便将上半阕的第三句改为“雾满龙冈千嶂暗”。

  由此可见,此诗上半阕写作战的胜利,下半阕却是再发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战之决心。

  序幕一揭,国民党又以双倍兵力卷土重来,滚滚狼烟遮没了半个天空,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面对重兵来犯,如何迎敌,诗人仍然满怀信心,运筹帷幄,最后三句一口气豪迈道出:“唤起千百万劳苦大众齐心协力奋勇向霄,那时红旗就会插遍整个中国”,同时也表明作者一贯的思想:放手发动群众,人民战争、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等等。

  最后一行,诗人活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里,共工是胜利者,是敢于革命的英雄,共工以头触山就比喻为红军将士最终将推翻蒋家王朝,毛主席不愧为一位有预见性的诗人,他在最艰苦的岁月已看到遥远的胜利的曙光。犹如一位美国诗人庞德所说,真正的“诗人是一个种族触角。”唯有这样的诗人才有最灵敏的触须,才有预见性,才可能比所有人提霄预感到自己民族的欢乐、胜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灾难。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已感觉到了这一切,胜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参考资料:
1、 万震球.毛泽东诗词讲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07:第359页

jiāào ·fǎn wéijiǎo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wànshuāngtiānhónglànmàn tiānbīngchōngxiāohàn mǎnlónggāngqiānzhàngàn shēnghuàn qiántóuzhuōlezhānghuīzàn 
èrshíwànjūnchónggàn fēngyāngǔngǔnláitiānbàn huàngōngnóngqiānbǎiwàn tóngxīngàn zhōushānxiàhónglu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