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度重九,昔贤爱嘉名。霜菊有正色,糟床逢圣清。
閒居度重九,昔贤爱嘉名。霜菊有正色,糟床逢圣清。

gēngjiǔháishàngdōuyǐnjiǔ西yánshuǐzhújiānqīngqiūyánjiǔzhōng绿wèiyùnshíshǒu--càisōngnián

xiánzhòngjiǔxiánàijiāmíngshuāngyǒuzhèngzāochuángféngshèngqīng

蔡松年

蔡松年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蔡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 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¹昔隐东蒙峰²,已佩含景³苍精龙
译文:老朋友昔日隐居在蒙山,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东蒙峰:山名。即蒙山。在山东省蒙阴县南。因在鲁东,故又称东蒙。³含景:谓含日月之影。景,同“影”。⁴苍精龙:东方苍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故人今居子午谷¹,独在阴崖²³茅屋。
译文:老朋友现在居住在秦岭的子午谷,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注释:¹子午谷: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秦岭山中。²阴崖:背阳的山崖。³结:一作“白”。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屋前太古¹玄都²坛,青石漠漠³常风寒。
译文: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青石密布,寒风吹个不停。
注释:¹太古:远古,上古。²玄都:据《十洲记》载,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³漠漠:密布,广布之状。这里形容青石纵横堆叠的样子。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子规¹夜啼山竹裂²,王母昼下云旗翻³
译文:夜里杜鹃悲啼,山竹为之欲裂,白天王母使者的神鸟自天而下,旗旌似云翻飞。
注释:¹子规:鸟名。即杜鹃。²山竹裂:谓子规夜啼声惨,山竹为之欲裂。³云旗翻:旗旌似云翻飞。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知君此计¹²长往,芝草³(láng)(gān)日应长。
译文: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注释:¹此计:指隐居。²成:确实,的确。一作“成”。³芝草:菌类植物的一种,古人以为瑞草。⁴琅玕:美玉。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铁锁高垂不可攀¹,致身福地²何萧爽³
译文: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注释:¹铁锁高垂不可攀:相传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于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崖头,终不敢攀。²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地。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据《洞天福地》记:终南山太乙峰,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³萧爽:高敞超逸。

  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于福地逍遥自得。

  全诗自始至终围绕隐士元逸人居处着笔,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独在阴精结茅屋”。巍巍的秦岭子午谷精上,孤零零地立着一间用茅草结成的小屋。这就是诗主人翁、隐士元逸人的住房。其特点是“孤”与“陋”。离群索居,一茅屋,一箪食,一瓢饮,隐士生活之情态毕露。

  第二部分:玄都坛景。青石松风寒,子规夜啼欲裂竹,王母画下云旗翻。这里离人寰远了,尽管“青石漠漠常风寒" ,但离仙境近了;还有彻夜子规啼,感动得山竹都裂了,白昼更有一种叫作王母使者的神鸟从云间翻飞而下,通仙界报消息。相传蜀帝杜宇禅位隐入西山后,他的灵魂化成杜鹃(子规),而王母更是道徒们崇信的神仙。这是最精彩的镜头,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景中寓情,恰到好处地折射出隐士凄清的心境和高蹈遁世的怀抱。

  第三部分:芝草琅玕日长,精边铁锁高垂。子午谷凄清的境遇,并不改元逸人隐遁的矢志。他抱道高栖,超然物外。日种芝草琅玕,以为仙家之食;铁锁百丈,凡人终不敢高攀。置身福地,何等萧爽,何等自得!隐之旨趣昭然。

  全诗三个镜头浑然一体,格调凄清、沉郁,仍不失诗人的艺术风格。有人说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追慕”,笔者以为,根据全诗及最后四句“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的诗意,诗人对元逸人的信道求仙行为表面上看是歌颂,实质是表示怀疑。高危、清寒、凄孤是实,山竹裂、王母鸟传递仙音是假,芝草琅玕也是虚无之事;高不可攀是真,“福地" 、“萧爽”也是假。所以有美中带刺的意味,劝他不如早点回来。

参考资料:
1、 詹石窗,连振标编.历代游仙诗文赏析:学林书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页
2、 胡淼著.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01:第362页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
青阳开动,根荄(ɡāi)¹以遂²,膏润³并爱,跂(qí)行毕逮。
译文:春天来了,小草开始生根发芽。春天的雨露滋润万物,一切动植物都得到了雨露的覆蔽。
注释:¹荄:草根。²遂:生出。³膏润:指雨露滋润。爱:覆蔽。跂行:这里是泛指动物用脚走路。
霆声发荣,壧处顷听,枯槁复产,乃成厥命。
(tíng)声发荣¹,壧(yán)处顷听²,枯槁(gǎo)复产,乃成厥(jué)命。
译文:春雷阵阵,听到春雷的声响后,蛰伏在岩洞里的动物无不欢欣,随之而起,结束了漫长的冬眠,开始了春天新的生活。
注释:¹荣:指草木开花。²壧处顷听:这句是说蛰伏在岩洞里的动物都倾听而起。壧,与“岩”相通。顷,与“倾”相通。
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群生啿啿,惟春之祺。
众庶(shù)(xī)¹,施及夭胎²,群生啿(dàn)³啿,惟春之祺
译文:冬天枯萎了的草木也都生出了萌芽,一切生命在春的季候里都得以成长。春天万物和乐,春天的恩泽广及尚未出生和成长的生命。万物繁殖众多,都是因为受到了春天的福佑。
注释:¹众庶熙熙:众庶,众多的生命。熙熙,和乐的样子。²施及夭胎:施,延伸。夭,还没有生长的生物。胎,处于母胎中的生物。³啿:丰厚的样子。⁴祺:福,福佑。
青阳,指春天。汉代举行祭天大典的时候,也祭祀四时之神。这首《青阳》是专为祭祀春天之神而作的。歌中写出了大地回春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表达了向神灵祈福的心愿。

qīngyáng

míng liǎnghàn 

qīngyángkāidòng gēngāisuì gāorùnbìngài xíngdài 
tíngshēngróng yánchǔqǐngtīng gǎochǎn nǎichéngjuémìng 
zhòngshù yāotāi qúnshēngdàndàn wéichūnzhī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无限荷香染暑衣¹,阮(ruǎn)²何处弄船归。
译文:阵阵荷花的香味扑鼻而来,熏香了我的衣服。你现在在哪里钓鱼呢,何时才划舟归来呢?
注释:¹暑衣:夏衣。²阮郎:此处阮郎代指李端公。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自惭不及鸳鸯侣¹,犹得²双双近钓矶(jī)³
译文:真是惭愧,自己竟还比不上那比翼双飞的鸳鸯,至少它们还可以一起在钓鱼的平台附近玩耍,双宿双飞。
注释:¹鸳鸯侣:比喻夫妻。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²犹得:还能。³近钓矶:一作“绕钓矶”或作“傍钓矶”。矶:水边突出岩石或江河中石滩。钓矶:岸边石,垂钓处。

  这是一首类似求爱诗,是晚唐著名花冠鱼玄机的作品之一。此诗文笔优美,韵调和谐,就其风格而说,可以说是十分大胆,这表现在对爱情坦然歌咏,毫不掩饰上。在这首诗中,作者表现出大胆的追求和深沉的爱慕,而且写出了夏日里的清闲。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无限”,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时,会喜欢关于他的很多,甚至一切。鱼玄机应该不知道李端公的垂钓处有荷花,即使有,也不一定会“染衣”。一个“染”字,可谓道尽无数风光。在夏天的午后,他静坐在荷塘旁边的碧绿色的大树下面钓着鱼,看起来似乎是陷入了沉思中。清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的衣裳,轻巧的夏衣轻轻飘动之,给人以飘逸的感觉。这是诗人的想像,而且不是一般的想像。阵阵荷花的香味,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熏香了他的衣服,平复了夏日的烦躁。“荷香”,绝非一点香,是无限。其实诗人要表达的就是对李端公的喜欢是无限的。画面静中带动,情趣怏然,似乎回归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垂钓者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沉思,真可谓是道不尽的风流。这首诗作为夏钓的代表之一,决不为过。阮郎,是情郎的代称。这两个字,透出了诗人的绵绵情意。主动称对方为郎,恐怕不经过对方默许,一般不敢叫出口,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喜欢一个人,自然也会关心他的一举一动,一位朝廷官员,想去钓鱼,不可能犯愁回不来,找条船也不会很困难。诗人其实已经进入到一种状态,这就是爱,就是关心。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只有关心是不够的,还不足以展现一个恋爱中人的全部,还要充满激情的想像,再浪漫也不为过。在垂钓人的旁边,会有鸳鸯游伴,现实中可能没有,但诗人愿意让他有,这是诗人徜徉在爱之河中的缘故。这一句诗人还嫌味道不足,又把自己放进来,看着旁边幸福的鸳鸯,诗人竟让自己也像鸳鸯一样,陪在李端公身旁垂钓,要作个竞赛,欲与鸳鸯试比双:看到底是鸳鸯幸福,还是自己幸福。诗人的大胆表白的确可爱。

参考资料:
1、 丹微.与罗非有场约会.信息时报,2007-07-20

wénduāngōngchuídiàohuízèng--xuán

xiànxiāngrǎnshǔruǎnlángchùnòngchuánguī

cányuānyāngyóushuāngshuāngjìndiào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¹,低头,说著分携(xié)泪暗流。
译文:雨刚刚晴,远处升起暖暖雾气。幽静的小园里繁花落尽。 伸手轻轻摘下一双红豆,低下头,想起了我们生死相隔,不由泪流满面。
注释:¹红豆子:即相思树所结之子。果实成荚,微扁,子大如豌豆,色鲜红或半红半黑。古人以此作为爱情或相思的象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人去似春休,卮(zhī)¹曾将酹(lèi)²石尤³。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译文:人离开了就像这过去的春天容颜不再,繁华易失。拿着酒临溪伤神。就算是有人面桃花,一叶扁舟,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注释:¹卮酒:古代盛酒的器皿。²酹: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³石尤:石尤风,即逆风或顶头风。⁴桃叶渡:渡口名。地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因晋王献之于此歌烦其妾桃叶而得名。后人以此代指情人分别之地,或分别之意。

  这又是一首抒写离愁别绪的词作。“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首句描写了刚下过雨后的小院情景。风雨初晴,小院中落花满地,显得十分幽静。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种幽静的意境中,可以看到分别在即的两人相对无语泪满眶的景象。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摘泪暗流”,爱人采下两颗红豆,低头和词人说着分别的话语,说着说着,不禁泪流满面。“红豆”,古人常用其象征爱情或相思,唐代诗人王维就曾以红豆为意象,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石尤”是纳兰引用到的典故。纳兰用到这个典故,是说女主人公希望能够效仿石尤氏,化作大风阻止爱人远行。但是天不遂人愿,女主人公的愿望终究破灭,爱人最终乘船离去,分开的两人只能独自品尝自己的忧愁。

  全词的上片追忆往昔,下片则描写别后幽情。“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爱人离开之后,好像连春天也被他带走了,以酒践行时甚至祈祷船在行驶时能够遇上顶头风。

  淡淡的白描,平实如话,真实地传递出女主人公在爱人即将远行时内心中所表露出的愁苦之情,读后别有一番韵昧。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186页

nánxiāngzi··yānnuǎnchūshōu--lánxìng

yānnuǎnchūshōuluòjǐnfánhuāxiǎoyuànyōuzhāishuānghóngdòuzitóushuōzhefēnxiélèiànliú

rénshìchūnxiūzhījiǔcéngjiānglèishíyóubiéyǒuréntáobiǎnzhōuzhǒngyānchóu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生入 一作:生出)
投荒¹万死鬓(bìn)²³,生入瞿(qú)塘滟(yàn)(yù)。(生入 一作:生出)
译文: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
注释:¹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²鬓毛:鬓发。³斑:花白。⁴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入:一作“出”。瞿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滟滪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未到江南¹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译文: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注释:¹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满川¹风雨独凭栏,绾(wǎn)²湘娥³十二鬟(huán)
译文: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
注释:¹川:这里指洞庭湖。²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³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⁴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鬟:发髻。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可惜不当¹湖水面,银山²堆里看青山。
译文: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注释:¹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²银山:一作“银盘”。

  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

  诗以望君山一个动作,让读者自己去猜测揣摸,去体会。这样的结尾,与王维《酬张少府》结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及杜甫《缚鸡行》结句“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相同,都是不写之写,有有余不尽之意。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此时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诗人历经磨难,长途漂泊,旅况萧条,在风雨中独上高楼,所以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欣慨交心,凄然一笑。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此老真是胸次浩然,早已将一切忧患置之度外,真像关汉卿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所说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黄庭坚与之相比,似乎还未能完全忘怀得失。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很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60-561

zhōngdēngyuèyánglóuwàngjūnshān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tóuhuāngwànbìnmáobān shēngtángyànguān  (shēngzuò shēngchū )
wèidàojiāngnánxiānxiào yuèyánglóushàngduìjūnshān 

mǎnchuānfēngpínglán wǎnjiēxiāngéshíèrhuán 
dāngshuǐmiàn yínshānduīkànqīng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