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江山秀气,风流故国王孙。三年不惯冰天雪,白璧借春温。
一段江山秀气,风流故国王孙。三年不惯冰天雪,白璧借春温。
宦路常难聚首,别期先已销魂。与君两鬓犹青在,梅竹老夷门。
宦路常难聚首,别期先已销魂。与君两鬓犹青在,梅竹老夷门。

liúbiézhàocuìwénshàngmíngxiùzhùjuǎnèrsānshí--càisōngnián

duànjiāngshānxiùfēngliúguówángsūnsānniánguànbīngtiānxuěbáijièchūnwēnhuànchángnánshǒubiéxiānxiāohúnjūnliǎngbìnyóuqīngzàiméizhúlǎomén

蔡松年

蔡松年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蔡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 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细草¹穿沙雪半销,吴宫²烟冷水迢(tiáo)³
译文:早春时节,地上的积雪还消融未尽,细嫩的青草已从沙土中悄悄探出头;吴地烟水迢迢,弥漫千里,隐隐透着清冷之气。
注释: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¹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²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³迢迢:遥远的样子。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译文:虽然深藏竹林的梅花无人欣赏,但它那沁人心脾的清芬却随着夜中的春风,一路飘过了石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 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诗句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消”,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这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

  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是写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

  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快疾驶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

  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chúshíguīsháo ·

jiāngkuí sòngdài 

cǎochuān穿shāxuěbànxiāo gōngyānlěngshuǐtiáotiáo 
méihuāzhúrénjiàn chuīxiāngguòshíqiáo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
萧瑟仲秋月,飂(liáo)(lì)¹风云高。
译文:仲秋时节霜露渐起,万物凋零,云淡天高,秋风阵阵。
注释:仲秋月:农历八月,是典型的秋日。¹飂戾:风声。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¹
译文:住在山中的人最先能感觉到这些变化,远行游子要放声高歌才能舒缓心中思家的愁绪。
注释:¹长谣:放声高歌。
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
疏林积凉风,虚岫(xiù)¹结凝霄。
译文:稀疏的树林中不断地刮起冷风,空荡荡的山峦上聚集着浓云。
注释:¹岫:山峰。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译文:浓重的露水洒落在庭院中的树上,繁密的叶子就从茂盛的枝条上落下。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译文:抚摸林中野菌只感生命短暂,攀摘苍松枝叶只羡无惧严寒。
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垂纶(lún)¹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译文: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远远地来到林边野外垂钓,与朝廷、市场这些争名争利的场所断绝联系。
注释:¹垂纶:垂钓。
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淡然古怀心,濠(háo)¹岂伊遥。
译文:只要保持着远古人的心胸,淡然无欲,那我们离无为自适的境界也就不远了。
注释:¹濠上: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后多用“濠上”等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把崇尚老庄就说成是濠上之风。

  全诗清晰地显现出三个层次。

  首四句总写秋日的节侯特点及其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前二句首先写出秋天的一派肃杀之气。“仲秋月”就是农历八月,是典型的秋日,此时天气转凉,霜露渐起,百物凋零,所以冠以“萧瑟”二字。“飂戾风云高”是说此时节云淡天高,秋风阵阵。“飂戾”就是风声。如此萧瑟的节候自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感应:“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住在山中的人会首先感到这时序的变化;远行在外的人很容易产生凄凉之感、思家之念,以至于要放声唱歌来舒散心中的愁闷。这一层写出了对秋日的总体印象,为后面的具体描写秋景张本。

  接下六句为第二层意思,写自身所感到的节候变化。“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是说稀疏的树林中不断地刮起冷风,空荡荡的山峦上聚集着浓云,这是山林中的变化。“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是说浓重的露水洒落在庭院中的树上,繁密的叶子就从茂盛的枝条上落下,这是庭院中的变化。这种无情的肃杀之气虽说无可抗拒,但在受其摧残的时间和程度上,各种景物是不相同的,那是它们各自的品质和抗御能力不一样,所以紧接着补了两句:“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菌是一种寿命极短的植物,《庄子》上曾说过“朝菌不知晦朔”,所以作者抚之而生悲。苍松不怕寒冷,秋气无损于它,所以作者不禁要攀其枝叶,投以羡慕的眼光。这一层写的虽是眼前常见景物,刻画却是精细而鲜明的,而且诗人还为之动了悲、羡之情,足见他并没有用哲人的冰冷目光去静观这种“时变”,而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去体察的,也就是说诗人是以热呼呼的心肠描绘出这秋日的凄清画面的,所以其间充溢着浓郁的诗意。

  松柏是高洁品质的象征,上句诗人既有羡于松,虽是写景,但个人志趣已经流露,后四句遂顺调转入抒写自己的情志。“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是说:在这秋天的日子里,大自然尽管如此萧瑟,我还是愿意投身于它的怀抱,远远地来到林边野外钓鱼,与朝廷、市场这些争名争利的场所断绝联系。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意思是说:只要把纷繁的世界看得淡漠,无求于人,无苛于己,保持着远古人的心胸,那我们离无为自适的境界也就不远了。“濠上”一典出于《庄子》的《秋水》篇,其中写庄子与惠施在濠上(在今安徽凤阳)闲游,看到鲦鱼从容出游,因而引起了鱼究竟知不知道快乐的一番辩论,后世就把濠上指代逍遥闲游的地方,把崇尚老庄就说成是濠上之风。此二句是谈玄论虚之词,也是全篇的旨归。道家认为一切礼乐道德等社会规范,以及人们有组织的行动与交往都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扼杀,所以他们要摆脱一切制度与文明的束缚,把任情适性、归真返朴当作终身追求的目标。这里颂扬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孙绰此诗虽也涉及玄理,却并不淡然寡味。首先,作者是在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和由此而产生的悲、羡之情上引出对濠上之风的颂扬的,这是诗歌艺术上常用的讽咏比兴法,因此自然也具有艺术感染力。其次,此诗所涉及的玄理,并非阐释道家的具体教义,仅仅是表明一种归依道风的感情,而表现感情乃是诗歌的天职,诗情诗味即由此出,这也是此诗不乏诗味的原因。

  当然,此诗虽也较多地写了山水风景,林野秋色,但因为它既未以游览作为描写景物的过程和手段,也没有把自然景物作为美感观照的主位对象,所以它仍属于玄言诗,还不是一首山水诗。但是,孙绰本人是爱好山水的,描摹山水的本领也是高超的(例如其《天台山赋》就写得掷地有声),而且他“借山水以化其郁结”(《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所以他诗中的自然景物(包括山水),也就应当另眼相看了。此诗借秋日景物来表明其向往濠上之风,也就是为了化解其胸中郁结,这与“老庄告退”后兴起的山水诗有着共同之处。更明确地说,被称为空洞虚泛的玄学,却也有其注重自然之道、注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一面。作为玄学的诗歌形式的玄言诗,因而也有其注重从自然——山水之中体悟玄理,亦即企图让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取得和谐的倾向。正是这个倾向的不断发展延伸,才终于有了以山水为重头、而玄理退居为“尾巴”的山水诗。孙绰此诗中,阐明玄理虽然还是诗的主要目的,但谈玄在篇幅上已是“尾巴”了。因此,如果说此诗包含着山水诗的某些因素或萌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54-456页

qiūshī--sūnchuò

xiāozhòngqiūyuèliùfēngyúngāo

shāngǎnshíbiànyuǎnxìngzhǎngyáo

shūlínliángfēngxiùjiéníngxiāo

zhàntínglínróngtiáo

jūnbēixiānluòpānsōngxiànhòudiāo

chuílúnzàilínjiāoqíngyuǎnshìcháo

dànrán怀huáixīnháoshàngyáo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¹?何人不将²?经营四方。
译文:什么草儿不枯黄,什么日子不奔忙。什么人哪不从征,往来经营走四方。
注释:¹行:出行。此指行军,出征。²将:出征。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何草不玄¹?何人不矜(guān)²?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译文:什么草儿不黑腐,什么人哪似鳏夫。可悲我等出征者,独受此非人待遇。
注释:¹玄:发黑腐烂。²矜:通“鳏”,无妻者。征夫离家,等于无妻。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匪兕(sì)¹匪虎,率²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译文:既非野牛又非虎,穿行旷野不停步。可悲我等出征者,白天黑夜都忙碌。
注释:¹兕:野牛。²率:沿着。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有芃(péng)¹者狐,率彼幽草。有栈²之车,行彼周道³
译文:野地狐狸毛蓬松,往来出没深草丛。役车高高载征人,驰行在那大路中。
注释:¹芃:兽毛蓬松。²栈:役车高高的样子。³周道:大道。

  全诗以一征人口吻凄凄惨惨道来,别有一份无奈中的苦楚。一、二两章以“何草不黄”、“何草不玄”比兴征人无日不在行役之中,似乎“经营四方”已是征夫的宿定命运。既然草木注定要黄、要玄,那么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统帅者丝毫没有想到:草黄草玄乃物之必然本性,而人却不是为行役而生于世,人非草木,当不能以草木视之。而一句“何人不将”,又把这一人为的宿命扩展到整个社会。可见,此诗所写绝不是“念吾一身,飘然旷野”的个人悲剧,而是“碛里征人三十万”(唐李益《从军北征》)的社会悲剧。这是一轮旷日持久而又殃及全民的大兵役,家与国在征人眼里只是连天的衰草与无息的奔波。

  因此,三、四两章作者发出了久压心底的怨怼:我们不是野牛、老虎,更不是那越林穿莽的狐狸,为何却与这些野兽一样长年在旷野、幽草中度日?难道我们生来就与野兽同命?别忘了,我们也是人!

  不过,怨终归是怨,命如草芥,生同禽兽的征夫们并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他们注定要在征途中结束自己的一生。他们之所以过着非人的行役生活是因为在统治者眼中他们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群战争的工具而已。所以,怨的结局仍然是“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这种毫无希望、无从改变的痛苦泣诉,深得风诗之旨,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征人的悲苦,故清方玉润慨道:“盖怨之至也!周衰至此,其亡岂能久待?编诗者以此奠《小雅》之终,亦《易》卦纯阴之象。”(《诗经原始》)一首如泣如诉的征人小诗,后人看到的却是周室的灭亡,这也许是“用兵不息”者万万没有想到的。

  此诗的后两章很善于借景寄情,方玉润云:“纯是一种阴幽荒凉景象,写来可畏。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诗境至此,穷仄极矣。”(同上)诚哉斯言。

cǎohuáng

míng xiānqín 

cǎohuáng xíng rénjiāng jīngyíngfāng 

cǎoxuán rénguān āizhēng wéifěimín 

fěifěi shuàikuàng āizhēng zhāoxiá 

yǒupéngzhě shuàiyōucǎo yǒuzhànzhīchē xíngzhōudào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cèng)(dèng)¹怨天公²
译文:有人说是吹南风,来的竟是北风,时事变化不定。我道途蹭蹬多磨,心中苦闷难遣,这埋怨谁,能埋怨天公吗?
注释:韩江:水名,因韩愈而得名。上游为福建汀江,至广东会梅江及大靖溪。¹蹭蹬:因际遇不佳而失势的样子。²天公:俗称天帝。
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
男儿要展回天¹策,都在千盘百折²中。
译文:有志气的男儿为改变祖国前途命运欲施回天之策,但实施起来可要经历千盘百折的磨难,不可能一帆风顺。
注释:¹回天:能扭转不易挽回的形势。古代以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某种行动的,也称回天。²千盘百折:喻屡遭挫折。

  前两句写韩江之曲折和对待态度。“南风”、“北风”,从文字上看是自然界的风,从整首诗意来理解,是暗指朝廷的所作所为变化莫测。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势力,酿成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丘逢甲越来越看清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道是南风竟北风’’喻国内外时势变化不定,清政府种种暴行逆施令人不满。“蹭蹬”喻诗人失意、空虚,难有作为。诗人十三年前抗日保台失败,受到遭折,现在见清政府又腐败无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又未能取得胜利,丘逢甲仍在担忧着中国的前途。所以,这时他内心有失意、空虚之感。

  后两句写前途多磨,望人民有志。“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在世界上要成就一番大业,没有平坦笔直的大道可走,必然要经过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这两句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一人生哲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准备迎难而上,“要展回天策”的韧性战斗、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千盘百折”,事物多磨折。丘逢甲心中始终叨念着祖国的统一,台湾的光复,叨念着祖国的前途命运。

  这首诗句句明白畅晓,不用僻典套语,二十八个字都从心底发出,这便是他和黄遵宪所提倡的“我手写我口。的诗界革命口号的实践,和当时盛行诗坛的所谓“同光体”是有本质上之不同的。被梁启超推为“诗界革命一巨子”的丘逢甲,其诗歌熔沉郁悲凉与金戈铁马于一炉.又有通俗化、散文化的趋向。这首七言绝句,也大致体现了他的基本风格。

参考资料:
1、 王华.丘逢甲的故事.广东:花城出版社,2006:339
2、 李世琦.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267

hánjiāngyǒugǎn--qiūféngjiǎ

dàoshìnánfēngjìngběifēnggǎnjiāngcèngdēngyuàntiāngōng

nánéryàozhǎnhuítiāndōuzàiqiānpánbǎizhézhōng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¹正德四年²秋月三日,有吏目³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云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chān)之,已行矣。
译文:正德四年秋季某月的初三,有一个自称是从京城里来的吏目,不知道他的姓名,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前去赴任。经过龙场的时候,投宿在当地的苗人家里。我从篱笆的缝隙中看到了他,这时阴雨绵绵,天色昏暗,我想去询问北方近来的情况,没有去成。第二天早晨,派人去看他,他们已经走了。
注释:瘗(yì)旅文:为所埋葬的客死他乡之人而写作的祭文。瘗,掩埋,埋葬。¹维:助词,常用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用以加强时间观念。²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³吏目:官名。明代在知州下设吏目,掌管出纳文书等事。⁴之任:犹赴任。⁵龙场:地名,即在今贵州省修文县境内的龙场驿。⁶土苗:指当地的苗族居户。⁷篱落:篱笆。⁸觇:窥视。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¹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páng)²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云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译文:将近中午的时候,有人从蜈蚣坡来,说:“有个老人死在坡下,旁边有两个人哭得很是悲痛。”我说:“这一定是那个吏目死了,令人悲伤呀!”傍晚的时候,又有人来说:“坡下有两个死人,有一个人坐着在旁边哭泣。”我询问当时的状况,则推知他的儿子也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见蜈蚣坡下堆积着三具尸体。”那是他的仆人也死了,哎,真是令人悲伤啊!
注释:¹薄:迫近,将近。²傍:旁边。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
念其暴(pù)骨无主¹,将(jiāng)²二童云持畚(běn)³、锸(chā)往瘗(yì)之,二童云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三坎¹⁰,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¹¹,嗟吁¹²涕洟(yí)¹³而告之,曰:
译文:我想到他们暴尸荒野,无人收殓,就带了两个童子,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个童子面露难色。我说:“唉!我和你们就如他们一样啊!”两个童子悲伤地落下眼泪,愿意同去。我们在尸体旁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埋葬了他们。又用一只鸡、三碗饭祭奠,叹息流泪,祭告他们说:
注释:¹暴骨无主:谓尸体在露天之下没有人去掩埋。²将:带领。³畚:畚箕。⁴锸:铁锹。⁵有难色然:形容脸上流露出为难神态的样云。⁶闵然:哀怜的样云。⁷就:靠近。⁸山麓:山脚。⁹为:犹挖。¹⁰坎:坑穴。¹¹盂:盛汤或饭食的一种圆口器皿。此句谓在他们的坟前放上一只鸡、三盂饭作祭奠用。¹²嗟吁:叹息。¹³涕洟:流泪。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呜呼伤哉!繄(yī)¹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²余姚³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¹⁰乎?闻尔官吏目耳,俸¹¹不能五斗¹²,尔率¹³妻云¹⁴躬耕¹⁵可有也。胡为乎¹⁶以五斗而易¹⁷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¹⁸以尔云与仆乎?
译文:“唉,令人悲伤呀!你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我是龙场驿丞,余姚人王守仁啊。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我不知道你是哪里人,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的鬼呢?古人不轻易离开家乡,出外做官不超过千里,我因为贬官而被放逐到这里,是应该的。你又有什么罪过呢?听说你的官位不过是个吏目罢了,俸禄不足五斗,你带领妻子儿女亲自耕种也是能够得到的呀!为什么要因为这五斗米的俸禄而换去了你堂堂七尺的身躯呢?这还不够,还要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呢?”
注释:¹繄:犹“是”。²驿丞:官名 ,明代在某些州县设置的掌管驿站的官吏。驿站是古时传递公文的人换马或休息的地方。³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⁴中都之产:出生于中原的人。⁵郡邑:代指死者的籍贯。⁶乌乎:疑问代词,为什么。一本作“乌为乎”。⁷游宦:外出做官。⁸窜逐:放逐、流放。⁹宜:应该。¹⁰何辜:有什么罪过。¹¹俸:官吏的薪水。¹²不能五斗:达不到五斗。五斗,代指微薄的官俸。古薪俸为粮,以斗论。¹³率:带领。¹⁴妻云:妻云和孩云。¹⁵躬耕:亲自参加田间耕作。¹⁶胡为乎:为什么。¹⁷易:交换。¹⁸益:加上。
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伤哉!尔诚¹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²就道³,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cù),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pān)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¹⁰,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¹¹若是其速,又不谓尔云尔仆亦遽(jù)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chuàng)¹²也。
译文:唉,令人悲伤呀!你要真是因为贪恋这五斗米而来,就应当欣然上路,为什么我昨天看见你满面愁容,好像不胜忧伤的样子呢?你们冒着风霜寒露,在陡峭的山路上攀援,翻过无数的山峰,又饥又渴,劳累困顿,身体疲惫,又有瘴气瘟疫在外侵扰,忧愁苦闷在心中郁积,这怎能不死去呢?我本来知道你一定会死,但没有料到你会死得这样快,更没料到你的儿子、仆人也都很快地相继死去!这都是你自己招来的祸殃啊,还能说什么呢!我想到你们的尸骨无人收敛,所以前来埋葬,这使我产生了无穷的悲伤啊!”
注释:¹诚:如果,假如。²欣然:很高兴的样云。³就道:上路。⁴尔容:你脸上的神情。⁵蹙然:愁眉不展的样云。⁶不胜:谓承受不了。⁷扳援:攀引而上。⁸劳顿:犹劳困。⁹瘴疠:因受瘴气而生的疾病。瘴气,是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的一种气。¹⁰中:内心。¹¹不谓:未料到,没想到。此句谓可是没想到你死得这么快。¹²怆:悲伤。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¹,幽崖之狐成群,阴壑(hè)之虺(huǐ)²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³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译文:唉,令人悲伤啊!纵然我不埋葬你,这荒僻山崖上的狐狸成群,晦暗深谷中的毒蛇大如车轮,也一定会把你们吞入腹中,不会使你们长久地暴尸山野啊。你已经没有感知了,可是我又于心何忍?自从我离开了父母家乡,来到这里已经三年了,经受了瘴疠毒气的侵扰却能苟且保全,是因为我不曾有一天的忧伤啊。今天如此悲伤,大半因为你,很少是因为我自己呀。我不应当再替你悲伤了。我为你做了一首歌,你听吧!”
注释:¹纵不尔瘗:即“纵不瘗尔”,即使我不来埋葬你。²虺:毒蛇。此句谓:毒蛇猛兽也会吃掉你们的尸体。³去:离开。⁴父母乡国:出生地,故乡。⁵苟:勉强。⁶自全:自己保护自己。⁷戚戚:局促忧伤。⁸自为:为自己。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歌曰:“连峰际¹天兮,飞鸟不通。游云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²。异域殊方³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tōng)。”
译文:歌词是:“连绵的山峰与天相接啊,连飞鸟也不能通过。羁泊他乡的游子怀念故土啊,辨不清西和东。辨不清东和西呀,只有天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他乡异地啊,也是环抱在四海之中。达观的人四海为家啊,不一定非要有固定的住处。魂啊,魂啊,不要伤心悲痛!”
注释:¹际:接近。²维天则同:只有天是相同的。维,通“唯”。³异域殊方:泛指外地他乡。⁴达观:对事情看得开,不计较一得一失。⁵随寓:犹言到处为家。⁶予宫:我的房屋。⁷恫:哀痛。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¹,吾苟死于兹兮,率尔云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²兮,骖(cān)³紫彪而乘文螭(chī)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云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lěi)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¹⁰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¹¹于兹墟¹²兮!”
译文:又作了一支歌来安慰他说:“我和你都是远离故乡的人啊,蛮族的言语一点儿也听不懂。寿命的长短真的不可预料啊,我如果死在这里,你就带着儿子和仆人来和我在一起。我和你邀游嬉戏啊,驾驭着紫色的猛虎,坐在斑斓的蛟龙上面。登高眺望故乡的遥远啊,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若能活着回去啊,你还有儿子和仆人跟随,不会因为孤独无伴而伤悲。路旁那累累的坟头啊,多是流离至此的中原人士安睡其中。大家相互招呼叫喊呀,一起在这里徘徊不去。餐清风而饮甘露啊,你就不会饥饿。早晨与麋鹿结成伙伴,晚上与猿猴一同栖息。你可以安心地居在这里呀,不要化为厉鬼危害这里的村落!”
注释:¹期:预料。²遨、嬉:游玩。³骖:原意为三匹马驾车,此代指驾驭。⁴紫彪:紫色的小马。⁵文螭:彩色的龙。螭为古传说中的一种无角的龙。⁶生归:活着回到家乡。⁷冢:坟墓。⁸累累:一座连一座的样云。⁹呼啸:发出尖而长的声音。¹⁰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¹¹厉:恶鬼。¹²墟:山。
这篇文章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五,作于1509年(正德四年),这时作者被贬于龙场驿已是第三个年头了。瘗(yì)就是埋葬。该文是作者埋葬三个客死在外的异乡人以后所作的一篇哀祭文。这三个异乡人,仅为了微薄的薪俸而万里奔走,最终暴死异乡。他们与作者素昧平生,但祭文的感情却写得相当深切,其关键是作者被贬龙场驿,其景况略如客死之人,悲客死之人也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被贬异域的凄苦哀伤之情。但作者能“达观随寓”,终于生活下来了。这既是实情,也是作者的自宽自解。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