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人谪去千年古,江上长传太白楼。造物生才多不偶,登高有客又悲秋。
骚人谪去千年古,江上长传太白楼。造物生才多不偶,登高有客又悲秋。
云边雁影当窗出,天际涛声抱郡流。惟爱郎官深夜月,清晖依旧似前游。
云边雁影当窗出,天际涛声抱郡流。惟爱郎官深夜月,清晖依旧似前游。
傅垣

傅垣

傅垣,字星城,号野园,汉川人。诸生。有《野园诗集》。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水岸寒楼带月跻(jī),夏林初见岳阳溪。
译文:岳阳河畔的南楼上面,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夏夜茂密的树林间隐隐约约看见岳阳溪(河)。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一点新萤¹报秋信²,不知何处是菩提。
译文:一丁点萤火虫的亮光仿佛在报送着秋天快要到来的讯息。不知道何处才是能让我大彻大悟的地方。
注释:¹一点新萤:指萤火虫数量很少。²秋信:秋天将至的讯息。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¹闹春风。
译文:元宵之夜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与春风嬉闹。
注释:烛银花: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¹揭天鼓吹:形容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新欢¹入手²愁忙里³,旧事惊心忆梦中。
译文:为了准备与心上人的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想起往事恍若梦中。
注释:¹新欢:情人。²入手:到手,指相会。³愁忙里:意为为了准备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但愿暂成人缱(qiǎn)(quǎn)¹,不妨常任²月朦胧。
译文:但愿暂时能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不妨永远教月色朦朦胧胧。
注释:¹缱绻:形容情意缠绵,难舍难分。²常任:永远让,永远教。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译文:哪里有功夫去赏灯喝酒,明年元宵节未必能再次相会了。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mǐn)¹珍献²。过海云帆³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pā)四百年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
注释:¹闽溪:闽江,代指福建。²珍献:珍贵贡品。³云帆:言船之多也。⁴玉座:器物的饰玉底座。⁵金盘:金属制成的食品盘。⁶奇葩:珍奇的花果,这里代荔枝。⁷四百年:从隋大业年间到宋绍圣年间约四百九十年。四百年为约数。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轻红酽(yàn)¹白。雅称²佳人³纤手擘(bò)。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注释:¹酽:浓。²雅称:正适合。³佳人:美女。⁴擘:分开,剖裂。⁵骨:核仁。⁶十八娘:既是人名,又是荔枝名。

  上片,写荔枝贡史。“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叙述运输贡品荔枝的艰辛。不“珍”不能作为“献”品。皇上看中了的荔枝,就是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得按时送到。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原来运贡荔枝是从陆路,即是这样,仍然免不了遭受劳民伤财之灾,因要保鲜,不得不经由海路运输。‘“云帆”说明船如云集,多而繁忙。“似箭”说明时间快速,来往不停。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唐代咸通七年(866年),终于停贡荔枝,使得朝廷上下“金盘”皆罄,即词人在词中所写“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这种贡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农民人权取得一大进步,值得庆贺。

  下片,词人写自己现时食鲜荔枝的美昧。“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历史衍进到了宋代,荔枝的命运发生了变化。谁能想象,当年皇上能见到现时“轻红酿白”的鲜荔枝,能见到现时这种“佳人纤手擘”的鲜荔枝。若不是贡荔枝史的结束,今日词人也只能望荔枝而止步,也吃不到“闽溪珍献”。正是词人在宴游会上,吃到了“佳人纤手擘”的“轻红酽白”、“凝如水晶”的鲜荔枝,他才这样兴趣昂然地赞美鲜荔枝。“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由“轻红酿白”写到“骨细肌香”,赞颂了荔枝的外表美和内在美,胜似“佳人”“十八娘”。自古文人以美女来写花果是最愚笨的。然而词人以“十八娘”来美化荔枝则有其特殊的含意。词人吃的鲜荔枝“恰似当年”名叫“十八娘”荔枝珍品,富有传奇色彩。

  全词,以古今对比的手法,写了词人西湖食荔枝的情趣。色调鲜明,词语轻快,有如“佳人纤手擘”荔枝似的。词中提到的“十八娘”,一语双关,既赞美了十八娘,又烘托了荔枝品质。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92-1194页

jiǎnlánhuā··zhī--shì

mǐnzhēnxiànguòhǎiyúnfānláishìjiànzuòjīnpángòngbǎinián

qīnghóngyànbáichēngjiārénxiānshǒubāixiāngqiàshìdāngniánshíniáng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水客¹凌洪波,长鲸(jīng)²涌溟海。
译文:驾舟泛海出入洪波之中,巨大的鲸鱼涌起溟海浪涛。
注释:¹水客:驾舟泛海音。²长鲸:即鲸鱼,因身巨长,故称。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百川随龙舟¹,嘘吸竟安在。
译文:百川翻滚龙舟飞驰,在长鲸的嘘吸之下全被吞没。
注释:¹龙舟:刻有龙饰的大舟。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译文:此中还有竟然不死的人,反而探得了明月之珠。
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高价倾¹宇宙,馀(yú)辉照江湖。
译文:明珠价高为宇宙之冠,漏出些许光辉便照耀江湖。
注释:¹倾:竭尽,全。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
苞卷金缕褐(hè)¹,萧然若空无。
译文:凌驾超越于金缕之衣,在明珠面前全无光彩。
注释:¹金缕褐:金缕织成的衣服。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译文:谁人识得如此之宝?私下暗笑有您我这样的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了心¹何言说,各勉黄金躯(qū)²
译文:了然于心不必再说些什么,各自保重勤勉我们自身吧。
注释:¹了心:了然于心。²黄金躯:喻指身体生命的珍贵。

  佛教禅宗,与人谈玄论禅,常用比喻,以启发人的妙悟。如禅宗北宗神秀所作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禅宗南宗的慧能所作的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二人都是用比喻来说明禅理。李白此诗深受禅宗影响,他与朝美论禅,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诗中前六句,把人生比成是渺溟无际的欲海,将贪、瞋、痴等人的恶欲比做是溟海中兴风作浪,吞舟食人的“长鲸”。人在欲海中航行,一不小心就会被嗜欲的“洪波”所汨没,为贪欲、瞋欲和痴欲的鲸鱼所吞食。而僧人朝美这个“水客”却能在烦恼海中凌波航行,不但没有被欲海的洪波淹没,也没有被恶欲的长鲸吃掉。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在大海中探得“明月珠”,获宝而归。就是说,他不但没有被烦恼海中象征恶欲的长鲸吞灭,被洪波汨没,迷失本性,反而翻然妙悟,突然明白了深奥的佛理,探得了象征禅悟的明月之珠。

  在佛经中,常把至深的佛理比成是明月、明珠,以喻佛理的智慧光明,而把贪、瞋、痴三种烦恼称作“三毒”,视为人的愚殊和黑暗。因为这颗象征着佛性光明的“明月珠”,是从欲海之中与象征愚昧和黑暗的“长鲸”搏斗经过生死大劫得来的,所以弥加珍贵,故诗中说它“高价倾宇宙”,因为它是驱除人心灵黑暗、愚昧的灵光,故诗中说它“馀辉照江湖”。

  诗中进一步描写:朝美虽然在修禅的过程中悟得了妙道,明性见佛,但他却不骄傲自满,向人炫耀,而是深藏若虚,大道似无:“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即说朝美将明月珠用衣服包裹起来,不欲向人炫耀,好像他根本什么也没有似的。就是俗话所说的“良贾善藏”和“大智若愚”。

  对于能否识别朝美怀中的“明月珠”来说,诗人李白就是朝美的一个知音。“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狂夫是诗人自指。李白曾在诗中多次以狂夫、狂人自指。如在《庐山谣》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又在《醉中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搥碎黄鹤楼》中说“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窃笑”二字用得极好。人皆不识,而我能独识,故而会心而笑;你装得若无其事,还是被我识破了,故而暗中窃笑。 “窃笑”二字表现出了李白与朝美亲密无间的关系和深切的友谊,表达出了二人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之意。朝美胸中的禅学境界,在别人尚看不出的时候,李白却早已会心知意,在友好地微笑颔首了。此也表明李白对佛学的造诣之高。

  诗的最后说:“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了心”,是对禅心佛意已瞭然心中的意思。《楞严经》上说:“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成所明了心,实在身内。”佛教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是有的人心为痴迷所惑,失却本性。如果除却痴迷,即可明心见性。《坛经》中说,“菩提般若之知(即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善知识,遇悟即成智。”如今朝美已经大彻大悟,明了其本性,即已自见佛性,就如同已获得了明月一般明亮的明珠一样。“黄金躯”本指佛,《后汉书》上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此喻指二人。 此二句是说,你我既然对佛学的妙理要道都已了然于心,因此就无须再言说了.各自努力修道成佛吧!因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修道成佛,故有此说。这一诗句也表明李白对自己的佛学修养自视甚高,非常自信。

  李白这首与僧人谈玄论禅的诗,写得很高明。他将很难用言语说明的佛理,用美妙的比喻来说明。不但写得禅意深远,深得妙理,而且还写得玲珑透彻,馀味不尽,启人深思,一点也不枯燥。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李白此诗,可谓是深得禅道妙悟之旨了。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369-372

zèngsēngcháoměi--bái

shuǐlínghóngzhǎngjīngyǒngmínghǎi

bǎichuānsuílóngzhōujìngānzài

zhōngyǒuzhětànmíngyuèzhū

gāojiàqīngzhòuhuīzhàojiāng

bāojuǎnjīnxiāoránruòkōng

shuírénshíbǎoqièxiàoyǒukuáng

lexīnyánshuōmiǎnhuángjīn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午梦扁(piān)¹花底,香满西湖烟水²。急雨打篷声³,梦初惊。
译文: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注释:¹扁舟:小船。²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³打篷声:雨落船篷之声。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泻清波 一作:泛清波)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¹还聚。聚作水银²窝,泻清波³。 (泻清波 一作:泛清波)
译文: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注释:¹真珠: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²水银:喻水珠。³清波:清澈的水流。

  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水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水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水中。“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421页 .

zhāojūnyuàn ·yǒngshàng

yángwàn sòngdài 

mèngpiānzhōuhuā xiāngmǎn西yānshuǐ péngshēng mèngchūjīng 
quèshìchítiào sànliǎozhēnzhūhuán zuòshuǐyín xièqīng  (xièqīngzuò fànqī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