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流雪样寒。市朝冰炭里,起波澜。得君如对好江山。幽栖约,湖海玉孱颜。梅月半斓斑。云根孤鹤唳,浅云滩。摩挲明秀酒中闲。浮香底,相对把渔竿。
东晋风流雪样寒。市朝冰炭里,起波澜。得君如对好江山。幽栖约,湖海玉孱颜。梅月半斓斑。云根孤鹤唳,浅云滩。摩挲明秀酒中闲。浮香底,相对把渔竿。

xiǎozhòngshān··dōngjìnfēngliúxuěyànghán--càisōngnián

dōngjìnfēngliúxuěyànghánshìcháobīngtànlánjūnduìhǎojiāngshānyōuyuēhǎicànyánméiyuèbànlánbānyúngēnqiǎnyúntānmíngxiùjiǔzhōngxiánxiāngxiāngduì竿gān

蔡松年

蔡松年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蔡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 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乃翁¹知国如知兵,塞垣(yuán)草木识威名²
译文:你父亲懂得治理国事有如懂用兵,边塞上连草木都知道成名。
注释:¹乃翁:你父亲,指范仲淹。²塞垣草木识威名:范仲淹曾仼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曾攻取横山,恢复灵武,迫使西夏请和,不敢来犯。当时民谣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心胆战。”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敌人开户¹²处女,掩识不及惊雷霆(tíng)³
译文:他使敌人打开门户以我为处女,又使敌人掩耳不及畏我如雷篷。
注释:¹开户:战争开始时表现安静柔弱,象少女一样,麻痹敌人,使使敌方不作戒备,像打开门户一样。²玩:玩忽。³掩识不及惊雷霆:变用“迅雷不及掩识”语,比喻军事行动像雷突降,敌方来不及防备和抗拒。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平生端¹有活国²计,百不一试³(mái)九京
译文:平生确有救国的大计,百分之一也不曾试行便葬身九京。
注释:¹端:真的、实在。²活国:救活国家。谓范仲淹有治好国家的能力。³百不一试:百分才能没有施展一分。⁴薶:同“埋”。⁵九京:九原,九泉之下。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阿兄¹两持庆州节²,十年骐(qí)(lín)³地上行。
译文:你哥哥两次持着庆州节,十年中像骐骣地上行。
注释:¹阿兄:指范纯仁,熙宁七年(1074年)及元丰八年(1085年)两度为庆州知州。²节:符节,符节是用于军事指挥的。³骐驎:良马,日行千里,常用以比喻有大志、有能力的人オ。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tán)¹大度如卧虎,边头耕(gēng)²³儿女。
译文:深沉大度好似卧虎,使边民耕田种桑生儿育女。
注释:¹潭潭:幽深之状,喻深沉大度。²耕桑:表示安居乐业。³长:养育。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折冲¹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²³(qú)
译文:运筹帷幄虽有馀裕,论大道治邦国正需要渠。
注释:¹折冲:这里称赞范纯仁“运筹帷幄,决胜干里”。²政:同“正”。³要:须要,需要。⁴渠:他。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¹
译文:你青春年少外任补官在父兄之处,自然是才力能应时势所需。
注释:¹应时须:适应时势需要。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春风旍(jīng)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¹
译文:春风吹动旌旗拥有万夫,幕下将领们盼望塞外草枯。
注释:¹思草枯:昐望着塞外草枯。凉秋九月,塞外草枯,便于进兵征讨。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智名勇功不入眼¹,可用折箠(chuí)²(chī)³(qiāng)
译文:个人的智勇功名都不在你的眼里,你要用折断的马鞭捶打羌胡。
注释:¹不入眼:不放在心上,指不追求个人功名。²箠:鞭子。本用于打马,这里却说折鞭可以鞭打敌人,喻取胜甚易。³笞:用鞭子打人,转为打击。⁴羌胡: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里代指与宋对峙的西北边西夏政权。

  全诗共十八句,每段六句,章法井然。

  诗一开始就以纵论军国大事的雄健笔调,写出了其父范仲淹的才能、业绩和威名,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塞垣草木识威名”,用翻进一层的写法,极写范仲淹的名震边陲。草木为无情之物,原本谈不上识与不识,此时草木都能识,足见其声威之盛。草木尚能如此,人则更不待言。所以透过草木,实是写人。这一句是对范仲淹功业威名的高度概括。接着写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敌人开户玩处女”一句用《孙子·九地》语:“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以此形容宋军镇静自着,不露声色。“掩耳不及惊雷霆”,则写迅捷的军事行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里用“惊雷”代替“脱兔”的比喻,表现出黄庭坚对典故的改造与化用。《晋书·石勒载记》有“迅雷不及掩耳”之说,《旧唐书·李靖传》也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惊雷”对“处女”,不仅有动静的对比,而且更加有声有色,形象的反衬更为鲜明。这两句诗是范仲淹用兵如神的真实写照。如他率兵筑大顺城,“一旦引兵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接下二句又是一转:范仲淹不仅是杰出的统帅,更是治国的能臣。“平生端有活国计”就是赞扬他的经邦治国的才能,“百不一试”,即还未来得及全面施展,就溘然长逝,沉埋九泉了。这两句也是写实。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入为枢密副使,旋为参知政事,推行了一系列刷新朝政的措施,史称“庆历新政”,但只一年多即遭挫折而失败。

  第二段写范纯仁。“两持庆州节”,指熙宁七年(1074年)及元丰八年(1085年)两度为庆州知州。“骐驎地上行”袭用杜甫的诗句“肯使骐驎地上行”。驰骋广野的千里马正用以比喻范纯仁。“潭潭”二句写他戍边卫国的雄姿。“潭潭”,深沉宽广,形容他的统帅气度,如卧虎镇边,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边头”一句则写他的惠政:劝民耕桑,抚循百姓,使他们生儿育女,安居乐业。同上段的中间二句一样,这两句也是一个对比:对敌人有卧虎之威,对人民则具长者之仁。“折冲”一句承上经略边事之意而来,是活用成语。《晏子春秋》:“夫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原指在杯酒言谈之间就能御敌致胜于千里之外,此处用以指范纯仁在边陲远地折冲御侮,应付裕如。但下句一个转折,又把意思落到了经邦治国之上:范纯仁虽富有军事韬略,但治理国家正少不了他。

  第三段归结为送别范纯粹,临别赠言,寄以厚望。“妙年”一句承接上面的“父兄”而来,衔接极为紧密。“春风”二句描写仪仗之盛、军容之壮,幕下诸将士气高昂,期待着秋日草枯,好展露锋芒。王维《观猎》:“风劲充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所谓“射猎”有时常用以指代作战,如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照理,顺着此层意思应是希望战绩辉煌,扬威异域。但是诗意又一转折:不要追求智名勇功,只需对“羌胡”略施教训即可。孙子曾经说过:“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折箠”,即折下策马之杖,语出《后汉书·邓禹传》:“赤眉来东,吾折箠笞之。”诗至最后,宛转地揭出了诗人的期望:不要轻启战端,擅开边衅,守边之道不在于战功的多少,重要的是能安边定国。

  至此,就表现出这首诗的立意与匠心了。诗中写韬略,写武功,只是陪衬,安邦治国才是其主旨。所以第一句就极可玩味,“知国如知兵”,“知国”为主,“知兵”为宾,造语精切,绝不可前后颠倒。“知国”是提挈全诗的一个纲。因而一、二段写法相同:先写军事才能,然后一转,落到治国之才。诗入突出父兄的这一共同点,正是希望范德孺继承其业绩,因而最后一段在写法上也承接上面的诗意:由诸将的思军功转为期望安边靖国,但这一期望在最后却表达得很委婉曲折。尽管如此,联系上面的笔意可知,如果直白说出,反嫌重复浅露,缺乏蕴藉之致。

  这首送人之作,不写依依借别之情,不作儿女临路之叹,而是发为论道经邦的雄阔慷慨之调,送别意即寓于期望之中。诗人如同在写诗体的史传论赞,雄深雅健,气度不凡。这正表现出黄庭坚以文为诗的特色。这种特色还体现于独特的语言风格方面。他以散文语言入诗,多用虚词斡旋,大量运用典故成语,力盘硬语,造语独特,使诗产生散文一样的气势,好像韩愈写的赠序,浑灏流转。如“敌人”一联,点化成语,别具一种格调,是未经人道之语。“平生”、“折冲”二联都是十足的散文句式,古雅朴茂,“百不一试”连用四个仄声字,奇崛顿挫,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的用韵也别具一格。它一反常用的以换韵标志段落的写法,第一段用“名、霆、惊”韵,第三段用“须、枯、胡”韵,中间一段却三换其韵,首联、尾联分别与第一段及第三段押同一韵,中间一联则押仄声的“虎”、“女”。全诗三段,句子安排匀称,而韵律却参差有变。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第506-508页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小雨湿¹黄昏。重午佳辰独²掩门。巢(cháo)³引雏(chú)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mì)宿痕。
译文: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注释:¹湿:浸润。²独:独自一人。³巢燕:巢里的燕子。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客舍¹宛如村²。好事³无人载一樽(zūn)。唯有莺声知此恨,殷(yīn)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译文: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注释:¹客舍:旅居的客舍。²村:乡野山村。³好事:喜悦的事情。⁴唯:只,仅仅。⁵恰似:好像是。⁶闻:听到。

  《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黄鹄飘然下九关,江船载月客俱还。
黄鹄(hú)¹飘然下九关²,江船³载月客俱还。
译文:黄鹄飘然地飞下九重天,明月与君同船而行。
注释:周子充:周必大,字子充,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大臣,为人刚正,言事不避权贵。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和右史,唐宋时常以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任左、右史。周必大其时正任起居郎、中书舍人,故称左史。奉祠:宋代所设祠禄之官,有宫观使、提举宫观、点提宫观等职,不需任职,只领俸禄,周必大“奉祠归庐陵”实即离任回故里。¹黄鹄:传说中仙人所乘的大鸟,形似鹤,色苍黄,善高飞,古人说它能一飞千里。黄鹄一般谓指天鹅,也有指黄鹤的,这里喻指周子充。²九关:原指天门九重,可指天宫,可指京城、朝廷,这里双关。³江船:泛指行旅。
名高岂是孤臣愿,身退聊开壮士颜。
名高¹岂是孤臣²愿,身退聊开壮士³颜。
译文:高洁的名声不是孤臣所愿,抽身而退才能真正的开怀。
注释:¹名高:高洁的名声,指抽身引退。²孤臣:本指封建王朝中孤立无援的臣子,也常指不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清正朝臣。³壮士:指周必大。
倾盖当年真旦暮,沾巾明日有河山。
倾盖¹当年真旦暮²,沾巾³明日有河山。
译文:当年一见如故的情景恍惚就在昨日,明日分别山河远隔。
注释:¹倾盖:道中相遇,停下车子,两盖稍斜,亲切交谈。盖:车盖,形如伞,车停前辕着地,则车盖前倾,因此“倾盖”意指停车。以后“倾盖”就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交谈的情况。《史记·邹阳传》有“白头奶新,倾盖如故”之语,因此, “倾盖”也常用来指偶然相遇。即成莫逆的朋友。²旦暮:昼夜之间,形容时间短暂。³沾巾:泪湿衣巾。
后期淹速都难料,相对犹怜鬓未斑。
后期¹淹速²都难料,相对犹怜³(bìn)未斑
译文:你我什么时候能够再会不可预料,但来日方长仍可期待。
注释:¹后期:再会之期。²淹速:迟早。³怜:爱惜。⁴鬓未斑:鬓发尚未花白,指来日方长。

  这首诗是范成大送周必大归故里庐陵之作。该诗的首联以比喻双关的手法,写周必大飘然出朝,连夜乘船而归,突出他飘逸不群、洒脱不羁的襟怀。颔联说退隐高名是皇帝给的,并非臣子所愿,不过身退倒也使人欢欣喜悦,这就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皇帝。颈联忆当年结交,哭明日分别。尾联在后会难期的痛苦中,以年纪未老相安慰,意为来日方长,总会相见。这首诗秀整精严,情随事出,笔致苍凉动人。

  首联起兴,暗含辞归之意,带起全诗,既写周必大归家时的情景,又隐含着对周必大的评价。黄鹄在此句中既可喻指周子充,又可指他回家时所乘的船。九关在此句中即指天宫,亦指京城,二者皆一语双关,体现了对周必大人品的赞誉。 “江船载月”句,颇具诗情画意。由于日夜兼程,明月也会和友人同船而行,陪伴着友人一同回还。这样,在漫长的征途上,友人也会少了许多寂寞和惆怅。此种描写,一反多数送别诗那种消沉凄苦之情,给友人以安慰和鼓舞,寄寓着宽解“奉祠”故里的朋友的情意。

  颔联紧承前联而来,正面写辞官归去之事。并对此发表看法,进一步对友人做劝慰,分析和希望兼有。诗句的内容仍紧扣着“奉祠”这个中心。诗中“孤臣”与“壮士”皆指周必大。历来引退被看作邀取高洁之名的举动,但友人这一次却非本人所愿,一切皆由朝政不纲、谗佞之臣竞用所致。友人的心愿是为国效力而非邀此高名,这样的名声愈高,而君主的过失也就会愈重。反诘句的使用,使语气更加强烈,对友人遭遇的不平以及对朝政的委婉指责都可从中悟出。

  下句“身退聊开壮士颜”,由黄庭坚《谢何十三送蟹》诗中点化而来,诗中云: “风味可解壮士颜。”此句是说不“身退”,职务在身,而无法尽责,就会心怀惭愧,不可能“开颜”了。 如今你虽然是奉祠还乡,但就此脱离了纷繁多变的官宦生涯,得以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大丈夫能伸能屈,来日方长,以后再出山完全有这个可能。那么,这一次你就暂且高兴一番吧。诗句虽脱胎于前人,但用在此处贴切自然,毫无拼凑之嫌。

  颈联抒写情谊,形成转折,转入对周必大友情的追忆及后事的预料。“倾盖当年真旦暮”,这句是说回想当年诗人与周必大初见就情投意合,长为知已,这一切好像在朝夕之间、如同昨日才发生一样。而明天则“沾巾明日有河山”,从此一别河山险阻,情长莫及,想起这些就不由得使人泪落湿巾。诗人从回顾“当年”与瞻望“明日”落笔,把痛惜“当年”相处之日短,憾恨“明日”、“河山”之远隔这两种不同的感情融汇在一联之中,两相对照,由此而强调出自己与周必大情谊之深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范成大借用此意,以“沾巾”隐指相别。

  “沾巾明日有河山”即在感叹从此相别,一在临安,一在庐陵,河山远隔,再见日难,挚友相思,情何以堪。这样,范成大与友人意趣相投。情深谊长,相送惜别之情,就在这忆昔思别之中,得到了巧妙的发挥。作为律诗,颈联必须用对仗,此联也是一样,且对仗工整平稳。如“倾盖”对“沾巾”、“当年”对“明日”、“真”对“有”,都是工对,而“旦"和“暮”、“河”和“山”则都是句中自对,然后在上下句中“旦暮”对“河山”。本来“旦暮”属于名词中的时间类, “河山”属于名词中的地理类,两者相对,不算工对,但由于它们都已在句中自对,所以也就是工对了。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慨,表共勉之意,归结全诗。这两句是说,如今二人相对,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鬓角都还未染上白色,但再会之日或迟或早却难以预料了。到那时,不要说我们时值暮年,就是生生死死也恐怕说不上来了。“后期”用了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 “灵鹫山中,既同前会;兜率天上。岂无后期?”的典故。尾联第一句表面上虽是说重逢之期难以逆料,但观石湖本意,则希望曾觌一类小人即遭远斥,刚正之士再为重用,自己与朋友也可很快重逢的心意,自是再明白不过了。末句说犹堪喜慰者,相互皆属年青,来日方长,正宜好自珍重。石湖以此解慰朋友。并示共勉之意。

  末尾四句,一气呵成,情深意切,读来催人泪下。这里边既有对挚友之情、离别之苦的倾诉,也有对家国前途、个人命运的忧患,流畅自然的笔调,将各种复杂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悲则悲矣,但悲之有物,非无病呻吟,毫无做作之态。诗以情动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综观全诗,这首诗从多方面写送别,诗中有对辞官归去的故友的宽解,有对品格刚正的友人的赞赏,有对朋友间探厚情谊的抒写,有安慰朋友的表达,内涵极为丰富,却又自始至终地围绕着诗题展开。写送别情意真挚动人,但绝不落凄切缠绵的俗套,情感显得豁达慷慨,深沉而爽朗。诗为七律,格律谨严,对仗工整,无华丽堆砌之辞藻,而具清丽雅逸的情致。人评石湖诗,说其七律“极有樊川(杜牧)英爽俊逸之风”,这首送别诗正显示了石湖律诗精雅温润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顾志兴主编,《范成大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78-81页
2、 霍松林主编,《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第1079页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sōng)¹云秦树久离居,双鲤(lǐ)²迢迢一纸书。
译文:你在长安我在洛阳,你我长久分离;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注释:¹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²双鲤:代指指书信。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休问梁园¹旧宾客,茂陵²秋雨病相如。
译文: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注释:¹梁园:梁孝王在梁地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根据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²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首句“嵩云秦树久离居”中,嵩、秦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所在的长安。“嵩云秦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名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云、树是分居两地的朋友即目所见之景,也是彼此思念之情的寄托。“嵩云秦树”更能够同时唤起对他们相互思念情景的想象,呈现出一副两位朋友遥望云树、神驰天外的画面。

  次句“双鲤迢迢一纸书”是说令狐从远方寄书问候自己。双鲤,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用作书信的代称。久别远隔,两地思念,正当自己闲居多病、秋雨寂寥之际,忽得故交寄书殷勤问候自己,格外感到友谊的温暖。“迢迢”、“一纸”显出对方情意的深长和自己接读来书时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念之情。

  三、四两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转写自己目前的境况,对来书作答。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梁园是梁孝王的宫苑,此喻指楚幕。作者从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到837年(开成二年),曾三居绹父令狐楚幕,得到令狐楚的知遇;公元837年(开成二年)应进士试时又曾得到令狐绹的推荐而登第,此处以“梁园旧宾客”自比。司马相如晚年“尝称病闲居,.既病免,家居茂陵”,作者公元842年(会昌二年)因丁母忧而离秘书省正字之职,几年来一直闲居。这段期间,他用世心切,常感闲居生活的寂寞无聊,心情悒郁,身弱多病,此以闲居病免的司马相如自况。

lìnglángzh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sōngyúnqínshùjiǔ shuāngtiáotiáozhǐshū 
xiūwènliángyuànjiùbīn màolíngqiūbìngxiàng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子规¹啼彻(chè)四更时,起视蚕稠(chóu)²怕叶稀。
译文:杜鹃鸟于四更时分啼彻窗外,唤醒养蚕妇人起身关照蚕宝宝们,担心着这几天桑叶不够影响了蚕宝宝吐丝结茧。
注释:¹子规:杜鹃鸟的别称。²稠:多而密。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¹歌舞未曾归。
译文:歌舞楼台之声竟远远传来,难道深夜了高楼欢宴的歌女们还没有归来入睡?
注释:¹玉人:指歌女舞女。

  这首诗描写了“蚕妇”和“玉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借富贵人家的女人歌舞彻夜不归,来反衬蚕妇生活之辛苦。杜鹃啼叫到还只是四更天的时候,蚕妇不得不起来察视养的蚕是否吃的桑叶稀少了,以免影响到蚕茧的产量。蚕妇日以继夜辛苦地劳作,对她来说,那些“玉人”夜深达旦地歌舞供贵人娱乐,直到楼头明月已经西沉,挂在柳梢枝头的时候还没有回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这首诗用以表达蚕妇之辛苦,将玉人和蚕妇置于同一时间内,因身份不同而苦乐不均的情况。但评论亦认为和歌女对比起不到辛辣讽刺之效果,玉人歌舞并非自己纵情享乐,亦为身不由己。

  同样写蚕妇,北宋张俞的写法更为一针见血: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此诗矛头堪称“稳、准、狠”,直接对准不劳而获之人,因而也流传更广。

cányín

xièfāng sòngdài 

guīchègēngshí shìcánchóu 
xìnlóutóuyángliǔyuè rénwèicé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