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陟黄杨奥,我怀董孝君。
怀君君不见,冢草裹晴云。
我陟黄杨奥,我怀董孝君。
怀君君不见,冢草裹晴云。
叶澄

叶澄

叶澄,字养源,又字大著,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八年,除秘书省正字。宁宗嘉定九年(一二一六),除校书郎,累迁著作佐郎。十二年,出通判隆兴府。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明月多情应笑我¹,笑我如今。辜负春心²,独自闲行独自吟。
译文: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痴心。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注释:¹多情应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²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jīn)¹。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译文: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月光凄浅,灯光暗淡,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注释:¹兰襟:比喻知心朋友,知己。

  纳兰不仅看重爱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贵不骄,处富能 贫”,短短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他“结遍兰襟”也不算夸 大。他的老师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道: “子之亲师,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烂。寒暑则移,金石无变。非俗 是循,繁义是恋。”该词上片写出词人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下片描写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妾侍沈宛的怀念之情。

  开篇之笔“明月多情应笑我”,几乎令人惊艳。明月是如此的 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等读到“独自闲行独自吟”这一句,这样的意兴阑珊、茫然心绪,描摹与叙说近似白话,朴实自然可谓独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总是空惹烦恼,所以纳兰的一方闲章刻上“白伤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给自己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怕说当时事”。结句的“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化用了晏几道《清平乐》中的“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人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却是平白直浅,流畅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优美动人。

  该词做得非常细腻,上片写出纳兰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辜负”、“闲行”、“独自”从这些词语中,能够体会到纳兰内心的寂寞和无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独,因为他人不懂。

  而到了下片的时候,词人便解释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词人害怕提起当日的事情。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纳兰面对的回忆不过是空城一座,而词人自己,只有在城外兴叹。这也就是为何纳兰会在月光下愁苦,在灯光下,午夜梦回,依然能够温习往日的岁月。不论这首词是纳兰作给朋友的,还是沈宛的。都是词人发自内心的感慨,细腻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72页
2、 (清)纳兰容若著;聂小晴,泉凌波编.纳兰容若词传超值全彩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5:第182页

cǎisāng ·míngyuèduōqíngyīngxiào

lánxìng qīngdài 

míngyuèduōqíngyīngxiào xiàojīn chūnxīn xiánxíngyín 
jìnláishuōdāngshíshì jiébiànlánjīn yuèqiǎndēngshēn mèngyúnguīchùxún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jiǒng)中明。
译文:江舟在夜雾笼罩的江面上行驶,江面显得格外开阔;一弯新月高悬夜空,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五洲:地名,在今湖北省浠水县西大江中。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溜船¹惟识火²,惊凫(fú)但听声³
译文:夜雾中只看见渔火的移动,才能觉察出船儿在行驶;四周静悄悄的,只听见水禽被行船惊起的声音。
注释:¹溜船:顺流而下的船。这句是说见灯火而知有行船。²惟识火:只看见渔火。识:认识,识别。这里是看见的意思。³声:指凫飞之声。这句是说因闻声而知有惊凫。“惊凫”也可能指船而言。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劳者¹时歌榜²,愁人³数问更
译文:船夫时不时地一边摇橹一边唱歌,愁人不住地询问现在是几更天了。
注释:¹劳者:指榜人,即船夫。²榜:船桨。时,不时,时时。³愁人:忧思深重的人。指诗人自己。⁴问更:询问现在是几更天,什么时辰了。

zhōushī--yīnkēng

jiāngkuòxīnyuèjiǒngzhōngmíngliūchuánwéishíhuǒjīngdàntīngshēng

láozhěshíbǎngchóurénshùwèngèng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译文:哪来夜花香气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注释:龙潭:这里指的是滁州的龙池、又称“柏子潭”、“柏子龙潭”。遗址在滁州的龙池街。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幽人¹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译文:隐者月出每独行,空山偶一传鸟鸣。
注释:¹幽人:幽隐之人。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草露不辞芒屦(jù)¹湿,松风偏与葛(gé)²轻。
译文:草鞋不怕露珠湿,松风偏爱葛衣轻。
注释:¹芒屦:草鞋。²葛衣:泛指秋冬间所穿的衣服。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临流欲写猗(yī)¹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译文:水边琢磨《猗兰操》,江南江北都是情。
注释:¹猗兰:即《猗兰操》,也称《幽兰操》,琴曲名。

  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遭谪边多年。刘瑾败后,官至兵部尚书。但其安邦定国大志终不得伸展,心中自然苦闷,故有夜不入眠,寻幽解闷之举。《龙潭夜坐》便是此种心境的写照。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首联写“花香”、“溪声”引动诗人游兴。此处开篇点题,扣住“夜坐”落笔,先从嗅觉、听觉写起,“花香”扑鼻而不知所自,“溪声”充耳却隔着石林茅屋。夜深人静,“花香”、“溪声”自然格外清晰,但又都笼罩在夜色朦胧之中,让人感知得到,而捉摸不着,充满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激发了诗人的游兴。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此联写诗人月夜独游。诗人这里自称幽人。明月当空,诗人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这里,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使自然界充满生命的意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这一联写诗人徜徉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快慰的心境,颇似陶渊明的田园归隐情调。诗人踏着“草露”,迎着“松风”,不怕草鞋打湿,任凭风吹衣飘,虽有露冷风凉之感,但诗人向往归隐生活,一派隐逸风情跃然纸上。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尾联抒发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对大江南北壮丽风光的热爱。孔子在《古琴操》中有《猗兰操》,哀伤生不逢时。王守仁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因小人陷害,以功成罪。作此诗时,正是他伤不逢时的时候,所以借《猗兰操》琴曲名来抒发心中的烦忧。但正当他面对大江,想要发泄不满时,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足见诗人的胸怀是坦荡豁达的。

  全诗写龙潭夜景,一片清幽,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俗官场,眷然归与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古代山水诗名篇赏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289-290

lóngtánzuò

wángshǒurén míngdài 

chùhuāxiāngqīng shílínmáoshēng 
yōurényuèchūměiwǎng niǎoshānkōngshímíng 
cǎomángshī湿 sōngfēngpiānqīng 
línliúxiělán jiāngběijiāngnánxiànqíng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
绿叶成阴¹春尽也,守宫²偏护星星³。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zhù)留玉壶冰
译文:春天已过,绿叶成荫,浓密的枝叶偏偏遮掩了粒粒樱桃。留下鲜红的樱桃慰问我这多情的人,樱桃分明是送来千里外你的泪水,这泪水又化作了浓香的醇酒。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等。常见者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谢饷:感谢赠送。¹绿叶成阴: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儿育女。出自杜牧《叹花》:“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高彦休《唐阙史》载,杜牧早年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留该诗。²守宫:守官砂,将其点染在处女的肢体,颜色不会消退,只有在发生房事后,其颜色才会变淡消退。一说守宫槐,俗称马缨花。³星星:通“猩猩”,形容樱桃猩红的颜色。这里代指一粒粒樱桃。⁴玉壶冰:酒名。宋叶梦得《浣溪沙·送卢》:“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一欢聊复记他年。”
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独卧文园方病渴¹,强拈(niān)红豆²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³。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译文:我这里正失意而病卧,蒙你盛情馈送了樱桃,我强拈着它以示对你的酬答。谓在这黄莺啼遍的时候,感谢你如此珍重我,不过亦当善自珍重,怜爱花开须当自爱,莫只是为花落而生悲。
注释:¹文园方病渴:汉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常有消渴疾”,因此称病闲居,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文园病”指消渴病。这里谓文人落魄,病困潦倒。²红豆,代指樱桃。³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诗人收到他人所馈赠樱桃的感激之情,下片则表达对赠送樱桃之人的关切和珍重。全词多处用典,化典故于文字之中,浑然一体,情真意切。

  上阙开篇词人就用到杜牧与少女之母十年约定的典故。在这首词中,纳兰将杜诗中的“绿叶成阴子满枝”化用为“绿叶成阴春尽也”,其中所表达的悲惜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守宫偏护星星”,纳兰在这里用到“守宫”的典故,很可能他思念之人是一个宫女,而与他有过一段情缘,很可能是纳兰的表妹,因为被迫入宫的女子,除了他的表妹,就没有其他人了。

  “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留玉壶冰”,在这句中,纳兰叉用到“红泪”的典故,魏文帝曹丕所爱的美人薛灵芸在被迎娶时,因为舍不得离开父母而痛哭流涕,她以玉唾壶盛泪,泪水落在壶中成了红色,还没有到京师,壶中的泪已凝如血色,后世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在纳兰的眼中,表妹赠予他宫中的樱桃,就仿佛是点点泪水,这泪水就像苦酒一样积聚,让他沉醉其中。纳兰是皇帝的贴身侍卫,但两人不可能频繁见面,更不可能互诉相思之情,所以心中才会有无限的相恋之苦。但也有观点认为,樱桃是老师对自己错过科考惋惜而流下泪水,这泪水又化留了浓香的醇酒,这更进一步体现了师生情的浓厚和珍贵。

  下阙“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纳兰又用到了典故。纳兰在这里自比司马相如,说自己正失意病卧,收到盛情馈送的樱桃,于是强忍着病痛吃了它,以示酬答。

  “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在这黄莺啼遍的季节,纳兰十分感谢表妹还能如此珍重情谊。同时也劝慰表妹怜惜花落时也要自爱,不要总是为花落而生悲。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在表达感谢老师的垂爱,说明纳兰是个懂得感恩、谦逊有礼的人。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主编.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第251~25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第227~228页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香冷金炉(lú)¹,梦回鸳(yuān)²(yú)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译文:从梦中醒来,金炉中的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帷帐低垂着,点点余香若有若无。想要对人诉说梦境,却无人相问,只剩一枕的忧郁苦闷。
注释:¹金炉:又作‘金猊’,香炉的一种。其形似狮。²鸳帐:绣有鸳纹的帐帏。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消瘦休文¹,顿觉春衫褪(tuì)。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²紧。
译文:我已经消瘦得如沈约般,突然就觉得春衫都宽宽大大了。清明已近,杏花已被吹落殆尽。不知不觉就到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着寒意。
注释:¹休文:即梁沈约,他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²东风:春风。

  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也将这首“春愁”词也写得婉约低回,那么此词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无。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恨”以“一枕”修饰,犹如用“一江”、“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接无理而化合巧妙。梦中的追寻越是迫切,醒来的失望就越发浓重。至于这恨,所指到底是什么,词人没有讲明,也无须讲明,这是因为这是一种无所不的闲愁闲恨,是一种泛化了的苦闷,这恨中蕴含的既有时代的忧郁,也有个人的愁绪。伤春愁春只是此词的表层含义,人生的喟叹,世事的忧虑,才是此词的深层含义。

  下片以“消瘦休文”自比。沈约病中日益消瘦,以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故此后人常以“沈腰”来比喻消瘦。“顿觉春衫褪”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消瘦”的程度。“春衫裉”即春衫宽。这两句说的是衣服觉宽,人儿憔悴、苦涩之中有着执着。“顿”字以时间之短与衣衫之宽的对比突出消瘦之快,“顿”还有惊奇、感叹、无奈等复杂感情。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这三句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这三句说的是清明已近,那闹春杏花已吹落殆尽,春色将老“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这种冷清的境界里,作者独立无语,不觉又是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寒意。

  清明时节多风雨,若再有风雨夜过园林,无多春色还能留几分呢?东风带来春雨,催开百花,然而东风又吹老园林,送走春色,所以宋人常有“东风恶”之语。“薄暮东风紧”写的是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一个“紧”字通俗而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一任罗衣贴体寒”,守住春光不放的深情。

  这首词属于婉约派词作,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譬如词的结尾,写的是日暮花落之景。词人伤春惜花,守至日暮,依然不愿去,虽无可奈何又依依不舍,惋叹之中又有着坚韧,婉约之中犹有筋骨。词的语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虽到口即消却耐人寻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