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诘句中有眼,龙眠笔下通神。佳篇与画张本,短纸为诗写真。
摩诘句中有眼,龙眠笔下通神。佳篇与画张本,短纸为诗写真。
渭城偶落吾手,小圃传观众宾。坐上宴如居士,暗中摸索离人。
渭城偶落吾手,小圃传观众宾。坐上宴如居士,暗中摸索离人。
谢薖

谢薖

谢薖(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 2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轻拈斑管¹书心事,细折银笺(jiān)²写恨词³。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yí)我许多时。
译文:轻轻拈着斑纹的竹子做成的毛笔写着心里的事情,细细的信笺抒写离愁别恨的话,可怜常常害相思之苦,都是你口中说的“肯”字,挑逗我等了多时。
注释:阳春曲:曲牌名,又名“喜春来”、“惜芳春”。题情:曲题。¹斑管:有斑纹的竹子做成的毛笔。²银笺:洁白的信笺。³恨词:抒写离愁别恨的话。⁴迤逗:勾引,挑逗。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bìn)¹懒理松金凤²,胭粉慵(yōng)施减玉容³。伤情经岁绣帏(wéi)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译文:乌云般的鬓发懒得去梳理,头上金凤钗也松散了,脂粉也不想施抹,颜容渐渐地衰减。长时间的独守空房让人伤情,心绪混乱,愁闷地倚靠着翠屏。
注释:¹鬓云:形容妇女鬓发美如乌云。²金凤:凤形的首饰。³玉容:美称女子的容貌。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慵拈(niān)粉线¹闲金缕,懒酌(zhuó)琼浆²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译文:懒得去裁剪衣裳,针线活也闲下来了,连美酒都提不起劲头了,只能让玉壶生冷。才子情郎这一去音信全无,我只有长吁短叹,香脸上流泪如珠。
注释:¹粉线:沾有黄、白色粉的粗线,用于裁衣时打底样。²琼浆:原指仙人的饮料,此处喻美酒。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从来好事¹天生俭²,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³催逼紧拘钳(qián),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xiān)
译文:自古以来老天爷对好事都很吝啬,瓜儿的生长也总是先苦后甜。奶娘催逼拘管得像钳子一样紧,特别严。可越是从中阻拦,咱两人的感情却越深炽。
注释:¹好事:指男女间的爱情。²俭:约束,拘检。³奶娘:即亲娘。⁴紧拘钳:紧紧地加以拘束钳制。⁵间阻:从中阻拦。⁶情忺:情投意合。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笑将红袖¹遮银烛²,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³(dié)应举,及第待何如。
译文:笑着用红袖遮挡着白色的蜡烛,不让我的才子情郎夜里苦读书。互相依偎互相拥抱欢愉取乐,只不过是为了应举才如此用功,就算考上了又怎么样?
注释:¹红袖:红色的衣袖。²银烛:雪亮的蜡烛。³止不过:即只不过。⁴迭应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⁵及第:科举应试后中选。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百忙里铰(jiǎo)¹甚鞋儿样,寂寞罗帏²冷篆(zhuàn)³。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译文:百忙中你剪什么鞋样呢,我这里罗帐空空很寂寞,连篆香都发冷了。上前搂住可爱又可恨的娇娘,只不过是为了赶做嫁妆,就是误了嫁妆又有何妨?
注释:¹铰:用剪刀的两刃相夹切,用剪刀剪。²罗帏:罗帐。³篆香:犹盘香。

  这一组曲子名曰“题情”,共六首。前三首写女子的相思,后三首写男女的相会。它们是互有关联而又能独立成篇的作品。

  第一首写初恋少女被情人撩起情感的风波后又遭冷淡时的复杂心情。前两句说女主人公将银白色的信笺细细折来,然后轻拈有着美丽斑纹的毛笔,打算一字字一行行地抒写自己的心事。而她的心事,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离恨”。第三句是女主人公的自叹之词,她初尝相思滋味,无计消除,而自悯自怜。最后两句说明女主人公这般相思这般恨,原来是因为她得到心上人的首肯。早已亲口许肯,却依然被“迤逗”,因而女主人公爱怨交加,恼恨绵绵。

  第二首和第三首可以看作是第一首中“迤逗”的具体内容:懒理鬓云、慵施脂粉;慵拈粉线,懒酌琼浆;还常常要在长吁短叹声中落泪。这样就生动地勾勒出一个陷于相思的情网中人的形象。

  第四首,表现女主人公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语言质直有力,颇有古代民歌小调色彩。“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说明任何好事都像瓜儿要先苦后甜一样,历经磨难方能成功。这后一句是元人习用俗语,常被曲家引入作品中。“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古代少女居于深闺,从小就被家长严加看管,但是人的自然天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却关锁不住。最后女主人公的态度表达得极为分明,口吻犀利,活现出一个大胆、热烈,敢于藐视礼教、冲破封建罗网的女子形象。

  第五首写女主人公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蔑视。封建社会迫使青年男子追求功名,应试中举,不知拆散和破坏了多少热恋的和新婚的青年男女。女主人公的大胆举动,看似轻浪,实际是对科举制度破坏爱情幸福的批评,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青年男女的共同愿望。

  前五首都是女子的口吻,而第六首则是男子的声音,从男子角度表现这一对男女相爱的热烈程度。最后两首极具生活情趣,连起来看像是两组电影镜头,有声口,有场面,有俏皮的捣乱,有情急的嗔怪,十分生动。

参考资料:
1、 白寿彝 等.文史英华·散曲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32
2、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67-169

yángchūn··qíng--bái

qīngniānbānguǎnshūxīnshìzhéyínjiānxiěhènliánguànhàixiāngbèikěnérdòuduōshí

bìnyúnlǎnsōngjīnfèngyānfěnyōngshījiǎnróngshāngqíngjīngsuìxiùwéikōngxīnrǒngmèncuìpíng

yōngniānfěn线xiànxiánjīnlǎnzhuóqióngjiānglěngcáilángxìnyīnshūzhǎngtànxiāngliǎnlèizhū

cóngláihǎoshìtiānshēngjiǎnguāérhòutiánnǎiniángcuījǐnqiánshénshìyányuèjiānyuèqíngxiān

xiàojiānghóngxiùzhēyínzhúfàngcáilángkànshūxiāngwēixiāngbàohuānzhǐguòdiéyīngdài

bǎimángjiǎoshénxiééryàngluówéilěngzhuànxiāngxiàngqiánlǒudìngzēngniángzhǐguògǎnjiàzhuāngleyòufáng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
西出苍龙门¹,南登白鹿原²
译文:西自长安苍龙门而出,向南而登白鹿原。
注释:¹苍龙门:汉长安未央宫东有苍龙阙。²白鹿原:亦称灞上,在长安东南。
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
欲寻商山皓(hào)¹,犹恋汉皇恩。
译文:想要追寻商山四皓的足迹,心里依然眷恋汉皇的恩德。
注释:¹商山皓:商山四皓。
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译文:远行至南方水乡泽国,细心探究道经的奥妙。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洗心向溪¹月,清耳²敬亭³(yuán)
译文:洗尽心中尘念欣赏句溪之月,静心倾听敬亭山的猿啸。
注释:¹向溪:在安徽宣城东五里,溪流回曲,形如句字,源出笼丛、天目诸山,东北流二百馀里,合众流入长江。²清耳:洁其心耳。³敬亭:山名,在宣城。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
译文:在尘世间筑室而居,关闭门窗就没有世间喧闹的声音。
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¹君枉²高驾,赠我以微言³
译文:多次屈你高驾前来造访,赠送我精微奥义之言。
注释:¹多:赞美。²枉:屈尊。³微言:精微的言论。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译文:重意气则交合,尚风雅则道存。
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zūn)
译文:离别之后怀有相思之情,我只有醉心歌酒以解离愁。

  李白的“相思”诗隐约存在着某种界限。艺术的相思,其抒情内核呈叠加状态,由诗人到诗人,由诗到诗,诗味儿渐浓,人生味儿渐淡,甚至可以演化成一种政治相思。古人解之:“此太白被放之后,心不忘君而作。”如果以这种眼光去赏诗,“美人如花隔云端”中的“美人”就少了太多绰约风姿,一副高高在上的君王面孔令人生畏。还是将之还原为艺术的相思为好,美人是大众的美人,相思是普遍的相思。这类相思诗,用美丽的诗歌语言唤醒了潜藏人们心底的“相思”情怀,又何必追问为谁而写呢?

  李白的赠、别、寄、送诗中所出现的大量“相思”,是可以找到表达对象的,在此姑且称为“人生的相思”。这些酬唱赠答类诗歌,世态人情渗透了诗歌,人生是诗歌的内核。诗人的相思对象不再是虚拟的,而是真实的存在,这从诗歌的标题即可看出,透过《别韦少府》,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诗人的真切人生。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怅望西风¹抱闷思,蓼(liǎo)²红苇白断肠时。
译文:在秋风中我惆帐遥望心中愁闷无限,正值这水蓼开红花芦苇扬白絮的断肠之时。
注释:¹西风:这里指秋风。²蓼: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淡红色。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肠梦有知。
译文:往日的花圃里空有篱笆而秋花已无踪无迹,只有在寂冷清寒的霜月之夜你才进入梦中。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liáo)¹坐听晚砧痴。
译文:面对着南归远去的飞雁我不禁把你怀念,寂莫无聊啊直听那捣衣声呆坐到深夜。
注释:¹寥寥:寂寞;孤单。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译文:有谁可怜我为凋残的黄花相忆成疾病,告慰的是来年的重阳节相逢会有期。

  要理解这首诗,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白宝钗所“忆”的究竟是什么。从字面上看,她所忆的,当然是菊花。但菊花在这里象征什么呢?传统“红学”在这个问题上的解释是,菊花象征薛宝钗出家远去的丈夫,即贾宝玉。并且倾向于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说成是所谓的“孤居怨妇的惆怅情怀”。但这种解释本身就是明显有问题的。首先,这种说法与脂批对后文的提示相龃龉。戚序本第7回脂批有云:“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戚序本第7回双行夹批)而宝钗《忆菊》中却说“谁怜为我黄花病”,如果宝钗真的到了为思念宝玉而“病”的程度,又岂能说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其二,传统“红学”的解释也不符合宝钗自己对人生聚散的达观认识。第22回,宝钗《更香谜》,其末一句的说法是“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无独有偶,第70回,宝钗在《临江仙·柳絮辞》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如果宝钗是为思念宝玉而到了为之“痴”、为之“病”的地步,又如何是“风雨阴晴任变迁”?如何是“任他随聚随分”?因此,把诗中的菊花解释成贾宝玉,把整首《忆菊》诗解释成所谓的“孤居怨妇的惆怅情怀”,实际上是完全讲不通的!这里的菊花,还应该理解为宝钗高洁的社会理想方是。同回,宝钗作《螃蟹咏》讽时骂世,其中一句即云:“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姜,老辣之物也。比喻运用权力和法律,对螃蟹一样的恶势力进行惩罚和制裁。菊,高洁之物也,与姜对举,即比喻高洁的社会理想。第42回,宝钗私下里对黛玉表示: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第42回)

  可见,男女各守其份,当官的清正廉洁,商人、农民努力为社会创造并积累财富,这就是宝钗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正如宝钗所看到的那样:“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那些读书做官的男人,“读了书倒更坏了”。故,宝钗不惜颠倒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严厉批评那些士人“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这样也自然引出一个话题,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已经失落,宝钗当然要为之“忆”。而这才构成了《忆菊》的主题。——菊者,理想中高洁的社会。所谓“忆菊”,就是追忆失去的理想社会!

  从整体来看,宝钗的《忆菊》诗即表现了宝钗对在现实中已经失落了的那个理想社会的苦苦追忆之情。而把这首诗与宝钗的另一首《画菊》诗对看,一忧虑、愤懑,一潇洒、解脱,这同时也暗示了宝钗的人生观必将由忧世、愤世,而走向出世、遁世的趋势。“慰语重阳会有期”是不可得的,只能“粘屏聊以慰重阳”。那么,再往后呢?只能到佛、道的出世哲学中去寻找精神归宿。故,宝钗最后必然是“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必然是“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而这就是脂砚斋所说的“虽离别亦能自安”的心态,以及“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精神了!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1981

--cáoxuěqín

chàngwàng西fēngbàomèn

liǎohóngwěibáiduànchángshí

kōngjiùqiū

shòuyuèqīngshuāngmèngyǒuzhī

niànniànxīnsuíguīyànyuǎn

liáoliáozuòtīngwǎnzhēnchī

shuíliánwèihuánghuābìng

wèizhòngyánghuìyǒu

泠泠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泠泠¹水向桥东去。漠漠²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mì)处。
译文:河水叮咚流向桥东,行云悠闲飘聚在溪水上边。清风淡月往来有规律,流水行云却难寻踪迹。
注释:¹泠泠:形容流水的清脆声。²漠漠:弥漫广布貌。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xiū)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译文:美人独自伫立备受相思之苦,单薄衣衫浸透寒露,日日伴修竹,双眼欲穿盼郎归,常常等至天色暮。残雪身边春色青,我却白发头上生,执意问春我老否?春天默默不出声。
注释:¹脩竹:高高的竹子。
这首词的题目是“东山探梅”,全篇写的就是去杭州东山探梅的所见与所感,重心在一个“探”字。上片以探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时所见的“泠泠”流水、"漠漠"归云和"疏风淡月"等景物烘托渲染环境,意致十分闲淡。下片前两句以杜甫诗所写幽独佳人比拟梅花,以抒发探梅之所感;后两句则借探梅这个话题慨叹道:往昔白白错过了雪中赏梅的大好机会,如今已进老境,失去的青春已经无法追回了。最后两句的这个慨叹,才是一篇抒情的主旨。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
译文:新造了一座小亭子,无人知道但是月亮看到了,新风徐徐吹来。
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
无人伴幽境¹,多取木兰栽。
译文:没有人来这偏僻幽静之处与我作伴,只能多栽些木兰自己欣赏。
注释:¹幽境:幽雅的胜境。

xīnchéngxiǎotíngyuè--xióngdēng

bèiyuèzhīchùzhǎnxīnfēngdàoláirénbànyōujìngduōlánz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