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处天光发,何尝离定中。问云谁散乱,又道主人公。
触处天光发,何尝离定中。问云谁散乱,又道主人公。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mǐn)¹予小子²,遭家不造³,嬛(qióng)在疚。於(wū)皇考,永世孝。念兹¹⁰皇祖¹¹,陟(zhì)¹²¹³¹⁴。维予小子,夙(sù)¹⁵¹⁶¹⁷。於乎皇王¹⁸,继序¹⁹²⁰不忘²¹
译文:可怜我这三尺童,新遭父丧真悲痛,孤独无援忧忡忡。先父武王多英明,终身能够孝祖宗。念我先祖兴大业,任贤黜佞国运隆。我今年幼已即位,日夜勤政求成功。先王灵前发誓言,继承遗志铭心胸。
注释:¹闵:通“悯”,怜悯,郑笺说是“悼伤之言”。²予小子:成王自称。小子,年少。对先祖也可自称“小字”。³不造:不幸,不善。此指遭周武王之丧。⁴嬛嬛:同“茕茕”,孤独无所依靠貌。⁵疚:忧伤。⁶於乎:同“呜呼”,表感叹。⁷皇考:指武王。⁸永世:终身。⁹克:能。¹⁰兹:此。¹¹皇祖:对已故祖父的美称。此指周文王。¹²陟降:上下,升降。¹³庭:直。¹⁴止:语气词。¹⁵夙夜:原意为早夜。此指朝夕,日夜,即天天、时时。¹⁶敬:谨慎。¹⁷止:语助词。¹⁸皇王:这里指先代君主,兼指文王、武王。¹⁹序:通“绪”,事业。²⁰思:语助词。²¹忘:忘记。

  嗣王朝庙,通常是向祖先神灵祷告,表白心迹,祈求保佑,同时也有对臣民的宣导作用。鉴于周成王的特殊境遇,这篇告庙之辞应有特殊的设计。

  开头三句,将成王的艰难处境如实叙述,和盘托出,并强调其“嬛嬛在疚”,无依无靠。国君需要群臣,嗣王更需要群臣的支持,成王这样年幼的嗣王则尤其需要群臣的全力辅佐。强调成王的孤独无援,于示弱示困示艰难之中,隐含了驱使、鞭策群臣效力嗣王的底蕴,这一点在下面即逐步显示出来。

  第四句的“皇考”指周武王。武王一生业绩辉煌卓著,诗中却一字不提,只说他“永世克孝”。为人子当尽孝;为人臣则当尽忠,其理一致,为什么不直陈其言呢?盖因在危难、困窘之际寻求援助,明令不如感化,当时周王室群臣均为武王旧臣,点出武王克尽孝道,感化之效即生。

  第六句的“皇祖”指周文王,而“陟降”一语,当重在“陟”,因为成王嗣位时在朝的文王旧臣,都是文王擢拔的贤能之士,他们在文王去世之后,辅佐武王成就了灭商的伟业,此时又该辅佐成王来继业守成了。

  周公是经历文、武、成三世的老臣,“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又“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史记·鲁周公世家》),一些三世老臣如姜尚等,都长期与他共事,上述对文王、武王赞颂之语,出自他口中,自有非同寻常的号召与约束力量,穆王时太仆正伯冏作《冏命》,所说“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正可见周公的威严。

  周公在其子伯禽受封于鲁后曾训戒伯禽要尊贤,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贱”,当然知道成王的身份更为高贵。成王为文王之孙,武王之子,血统至尊,这也几乎就是他继位时全部的政治资本,周公对此不能不充分地加以利用,以期对文王、武王感恩戴德的群臣对成王也俯首听命。因此“继序”一语出现于《周颂·闵予小子》的末句,绝非偶然,它强调成王继承的是文王、武王开创的大业,而“思不忘”对成王固然是必须兑现的誓言,对于文王、武王的旧臣,则是理所当然应尽的天职。

  《周颂·闵予小子》隐含着对文王、武王旧臣效忠嗣王的要求,而在这方面,周公又是以身作则、堪称楷模的。他并没有忘记对儿子伯禽的教育与指导,用今天的话说是公私兼顾的,可他的主要精力一直集中于辅佐成王,他的主要政治业绩也在于此。这方面,《诗经》《尚书》中的许多篇章留下了可信的记录,孔子也一再表示对他的尊崇与景仰。周公与成王虽然一为臣一为君,一为辅相一为天子,但是,要了解成王时政事,却往往先要了解周公。《六经》皆史,读此篇亦可窥周初政事之一斑。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80-681

mǐnxiǎo

míng xiānqín 

mǐnxiǎo zāojiāzào qióngqióngzàijiù huángkǎo yǒngshìxiào niànhuáng zhìjiàngtíngzhǐ wéixiǎo jìngzhì huángwáng wàng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¹不动夕阳迟²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
注释:¹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²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登临吴蜀横分地¹,徙(xǐ)(yǐ)²湖山欲暮时。
译文: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注释:¹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²徙夕:徘徊。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¹更凭危²
译文: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高楼。
注释:¹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²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白头吊古¹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译文: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注释:¹吊古:哀吊,凭吊。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天入平湖晴不风¹,夕帆和雁正浮空。
译文:晴空万里,湖面风平浪静,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驶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
注释:¹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楼头客子杪(miǎo)¹后,日落君山²元气中。
译文:晚秋后异乡旅人登楼望景,落日缓缓落在君山之中。
注释:¹杪秋:晚秋。²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北望可堪回白首¹,南游聊得看丹枫²
译文:向北看只见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则看见枫叶红艳似火。
注释:¹白首:白发。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²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一路只顾观赏风景很少留神思考,结果到了巴陵还未作出好的诗篇。

  其一

  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夕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人终于在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其二

  第一首写登楼,而第二首转写景和归途。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这就描绘了多种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构成了洞庭湖独有的美景。表面上“晴不风”三字略显俗套,但这正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同韵味,不加修饰,只是写的是湖水之壮美,这更显手法独特。第二联写人亦写景,而且再次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第三联起,开始写诗人的归途了,而且又再一次将诗句引向了景物,向北看,见白草稀稀,向南望则见枫叶红红,这一联的描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对仗工整,别有韵味。最后两句就是写诗人只顾观景,写着的诗到了江陵还未完,这就从侧面衬托了长江洞庭之间风光之好。整首诗的感情同第一首一样,是“忧”的,因为两首诗记述的为同一系列的事,其感情也是相同的,只是被隐藏了,这首诗实际上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30-831
2、 彭锡瑞,七律二首 登岳阳楼,朔方,1983

dēngyuèyánglóuèrshǒu

chén sòngdài 

dòngtíngzhīdōngjiāngshuǐ西 liánjīngdòngyángchí 
dēnglínshǔhéngfēn shānshí 
wànláiyóuháiwàngyuǎn sānniánduōnàngèngpíngwēi 
báitóudiàofēngshuāng lǎocāngxiànbēi 

tiānpíngqíngfēng fānyànzhèngkōng 
lóutóumiǎoqiūhòu luòjūnshānyuánzhōng 
běiwàngkānhuíbáishǒu nányóuliáokàndānfēng 
hànlínfēnliúshǎo shīdàolíngháiwèigōng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严陵(líng)¹不从万乘²游,归卧空山钓碧流³
译文:严子陵不愿意追随汉光武帝,于是回到富春江,醉卧空山,闲钓碧流。
注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作有《赠李十二》诗赠李白。¹严陵:即严子陵,名光,东汉人。少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严光变更姓名隐遁。刘秀遣人觅访,征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富春山。²万乘:指帝王。³碧流:指富春江。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自是客星¹辞帝座,元非²太白³醉扬州
译文:我也像严子陵一般客星辞帝座,归隐江湖,不是太白酒星醉游扬州。
注释:¹客星:指严子陵。严子陵与光武帝共卧,足加与帝腹。²元非:原非。³太白:指太白金星。⁴扬州:扬州与金陵相近,三国孙吴置扬州于建业,及隋平陈,始移扬州于江北之江都。

  本诗第一句运用严子陵的典故,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在这个“游”字,李白虽然颇受唐玄宗所赏识,供奉翰林,但唐玄宗只是把他看成一个文学侍从,这就是李白表示自己羡慕退隐江湖生活的重要原因。

  诗的三四句中,“太白”与上句“客星”对举,又与李白字“太白”相同,一词两指,并运用对偶手法,表现出作者的隐居其实也包含着一种无奈的心情。”元非太白醉扬州”答崔诗“金陵捉得酒仙人”,前后进行照应。

  此诗清浅可爱,如出山泉水,虽一望透底,却并非一览无余,清澈的诗句里隐藏着无穷的诗意。李白不知后世对他的仙化,但他对当时谪仙的称呼欣然认同并引以为自豪。在这里,李白把自己醉饮江南之事,与太白酒星醉游人间相比,其戏谑疏狂姿态可掬。

  作者用豁达的语句表达出了自己无奈隐居的忧愁,语言朴实平淡,好似在和友人叙说家常,更加显示出了其内心的惆怅苦闷。

参考资料:
1、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第144页

chóucuīshìběnxiàyǒuchéngèr--bái

yánlíngcóngwànchéngyóuguīkōngshāndiàoliú

shìxīngzuòyuánfēitàibáizuìyángzhōu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田舍¹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注释:¹田舍:王大将军旧有田舍名。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jǔ)¹柳枝枝弱,枇(pí)(pa)树树香。
注释:¹榉:一作杨。《本草衍义》:榉木皮,今人呼为榉柳。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吴曾《漫录》:今本作榉柳,非也。枇杷一物,榉柳则二物矣。对对亦胜树树。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lú)(cí)¹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注释:¹鸬鹚:水鸟,蜀人以之捕鱼。

  首联开篇点题,经过将近两年的风雨洗礼,诗人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草堂。草堂附近一道清澈如带的江水蜿蜒流过,宛如一道自然屏障,隔绝尘世喧嚣,成为了诗人的隐逸世外桃源。因此,诗人简单而朴实地在古道旁搭起了用柴木做成的简易大门。从此,诗人终于找到了漂泊心灵的安身之处。

  颔联描写诗人站在柴门旁,顺着古道眺望,草木郁郁葱葱,遮蔽了视线,所见皆是茂盛的芳草;耳中充斥着鸟虫的歌唱。面对这景色,诗人遗世独立的心情油然而生,仿佛可以尽情放纵。于是,素来儒士风范的诗人也开始放松自己,衣着慵懒,心境愉悦,享受着简朴生活中的温暖。

  颈联,诗人的笔触转向了田舍周围的景色描写。诗人的草堂不仅幽静,还坐落在秀美的环境中,在古道边,青江旁,生长着一丛丛的榉柳树,它们的枝条婆娑多姿,伴随微风轻摆;果园里的枇杷已经成熟,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这样优美的景色对曾经颠沛流离的诗人而言,如同心灵的疗愈良药。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田舍周围幽美的风光中,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晖中,诗人目睹着一天辛勤觅食的鸬鹚相继归来,它们聚在一起,陆续落在江中的鱼梁上。在夕阳的映照下,或用鸟喙整理羽毛,或舒展翅膀悠然自得。诗人巧妙地以特写镜头描绘了夕照下鸬鹚晾翅的场景,表现出自己恬静悠闲的心境。

tiánshè

 tángdài 

tiánshèqīngjiāng cháiméndàopáng 
cǎoshēnshìjǐng lǎncháng 
liǔzhīzhīruò pashùshùxiāng 
西zhào shàichìmǎnliáng 
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梦里思大漠,花时¹别渭城²。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³第四声。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译文:梦里思念大漠,在春天花开的时候离开的渭城。长亭近在咫尺,人孤单寂寞,听到阳关曲心中泛起无限忧愁。一边慢慢走一边叮嘱着,踏着歌声前行但是人却不能停留下来。
注释:¹花时:春暖花开时。²渭城:古咸阳,今西安。³阳关:阳关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