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磷崖石有时飞,吉士何尝中祸机。刺史击强宜默助,害盈谁谓鬼神非。
磷磷崖石有时飞,吉士何尝中祸机。刺史击强宜默助,害盈谁谓鬼神非。
赵抃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江盘¹²³春湍(tuān),雷风战斗鱼龙逃
译文:江水盘旋曲折,高高的山峡束住了江岸,春天的急流汹涌而过,气势豪壮。江峡之中风轩激荡,鱼龙也惊恐逃遁。
注释:贞女峡:贞女峡,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至连州市的连江(古称湟水)上,从阳山县城溯水而上约六十里处。¹江盘:江水湾曲。²峡:两山对峙,中经一水,叫峡。³束:江水为峡所束。⁴春湍豪:春水盛而流急。⁵雷风战斗:形容江水翻腾,声震峡谷,有如风雷相搏击。⁶鱼龙逃:鱼龙都被吓跑了。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悬流¹轰轰射水府²,一泻百里翻云涛³
译文:江水从高处奔流直下,发出轰轰的巨晌,射向水的深处。一泻百里,翻滚着巨大的波涛。
注释:¹悬流:不是指瀑布,而是指峡谷很陡,谷水从上流下,状若悬空。²射水府:直冲入深水之中。³翻云涛:浪涛滚滚如云。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piāo)¹摆石²万瓦裂,咫尺³性命轻鸿毛
译文:急流漂没船只,冲开巨石,哗啦啦像万瓦齐裂,乘船的人的性命就在咫尺之间,轻如鸿毛。
注释:¹漂船:水流迅急,迫害船舶的意思。²摆石:移动大石。³咫尺:指距离之近,兼指很短的时问都会令人丧生。⁴轻鸿毛:指轻如鸿毛。

  该诗中诗人置身于贞女峡后,身不由己地被迁入到另一个境界,眼前呈现令人目呆、惊心动魄的宏阔场景。该诗有别于他诗,似乎没写到诗人自己,但人们已深深地触感到,诗人的魂魄早已被身临的险象吓飞了。

  该诗的起句“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构思奇特、想象怪异。这里,龙已威风扫地,变成逃跑的对象了,以此衬托峡之险、江流之湍。

  紧接着,“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千里翻云涛”一股磅礴之气在岭南的险山恶水中跳跃激荡,这是自然环境的气势,也是诗人胸中跳荡的激情。此两句诗为本来就凶险可怕的激流又涂上了重重的一笔,可谓火上浇油,凶中加险了。

  该诗的末句“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则进一步突出了贞女峡峡窄流急之险。诗妙就妙在,诗人早已完全把自己彻底融化在惊涛骇浪之中了。诗人把那些可怕的,令人心惊肉跳的东西都被艺术的强力纳入了诗的境界。

  该诗写贞女峡峡窄流急,鱼龙因恐惧而逃匿,水神的住所亦被震撼的自然之景,从意象的择取、境界的构成到立意的注重点,都体现出反常态的怪异性和独创性。这也与诗人当时被贬阳山、政治上失意,贬地的自然环境和诗人身处的社会环境都给他触目惊心的感觉相吻合。

参考资料:
1、 邢怀忠著;杨丕祥主编;林汝贤,梁永祥,李长青等副主编.百图织情解韩愈: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2.08:60
2、 马忠. 从《贞女峡》看韩愈的诗美追求[J]. 写作2012,097-8

zhēnxiá--hán

jiāngpánxiáshùchūntuānháoléifēngzhàndòulóngtáo

xuánliúhōnghōngshèshuǐxièbǎifānyúntāo

piàochuánbǎishíwànlièzhǐchǐxìngmìngqīng鸿hóngmáo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gé)¹生蒙²³,蔹(liǎn)(màn)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译文: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
注释:¹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²蒙:覆盖。³楚:灌木名,即牡荆。⁴蔹: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⁵予美:我的好人。⁶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葛生蒙棘(jí)¹,蔹蔓于域(yù)²。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译文: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
注释:¹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²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角枕¹(càn)²兮,锦衾(qīn)³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译文: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爱人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
注释:¹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²粲:同“灿”。³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烂:灿烂。旦:天亮。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夏之日,冬之夜¹。百岁之后,归于其居²
译文: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注释:¹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²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义同。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译文: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可以说是“兴而比而赋”。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设置了荒凉凄清、冷落萧条的规定情境,显示出一种悲剧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这里的比兴意义是: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几乎无以复加。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38-240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6-239

shēng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shēngméngchǔ 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chǔ 
shēngméng 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jiǎozhěncàn jǐnqīnlàn měiwáng shuí dàn 
xiàzhī dōngzhī bǎisuìzhīhòu guī 
dōngzhī xiàzhī bǎisuìzhīhòu guīshì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¹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²风流,仍更是、骨体³清英雅秀。
译文: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注释: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¹分付:付托,寄意。²格:格调。³骨体:骨架躯体。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永丰坊(fāng)¹那畔(pàn),尽日²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zhòu)?断肠³是飞絮(xù)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在永丰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减的绿叶。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得日渐削瘦了。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着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注释:¹永丰坊:地名。在洛阳。²尽日:一整天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³断肠:秋海棠花的别。⁴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⁵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作者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扬的语句中,却藏有探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正如宋初诗人幸夤逊《柳》诗听说:“既待和风始展眉。”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处,“又莫是”便是严峻而无情的回答。

  全章用拟人法写柳,垂柳是词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宋代词论家彭孙说:“咏物词极不易下,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金粟词话》)咏物含瘟深湛,在于寄托,“贵有不枯不脱之妙。”(《莲子居词话》)苏轼此词正具有这些优点。它句句刻画垂柳,清圆流杨,形神兼到,熨贴自然。并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与身世融入对柳的形神描幕之中。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滞于物,也不脱离听咏课题。就风格而论,此词缠绵幽怨,娴雅婉丽,曲尽垂柳风神,天然秀美处有似次韵章质夫的《杨花词》,而又别具一段倾城之姿。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72-674

dòngxiān ·yǒngliǔ

shì sòngdài 

jiāngnánjìn zǎoméihuākāihòu fēnxīnchūnchuíliǔ yāozhīyǒufēngliú rénggèngshì qīngyīngxiù 
yǒngfēngfāngpàn jìnrén shuíjiànjīnnòngqíngzhòu duànchángshìfēishí 绿chéngyīn shì chéngxiāoshòu yòushìdōngfēngzhújūnlái biàn便chuīsànméijiāndiǎnchūnzhòu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无限居人¹送独醒²,可怜³寂寞到长亭
译文:许多故旧相送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忍受别离的苦痛寂寂寞寞到了长亭。
注释:¹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²独醒:盖以屈原自喻,言其头脑清醒,不与世俗同流。³可怜:怜,有怜爱、怜惜两个意义,这里应是后者。⁴长亭:古时设在路旁供行人停息的亭舍。诗词中的长亭多指送别的地方。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jīng)¹不遇高阳²(lǚ)³,一夜春寒满下厅
译文:贬谪南荒从未遇到郦食其那样的朋友,长夜难眠,春寒料峭充满下厅。
注释:¹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²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lì yì jī丽异机)。³侣:伴侣。⁴下厅:指客舍。这句说作者心事重重,夜晚春寒料峭,不能成眠。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他接到家庭世交、时任京兆尹的许孟容的来信。“得罪五年,未尝有故旧大臣以书见及者”,所以他欢欣鼓舞,随即给他回了一封千余字的长信。信的结尾,切盼许孟容设法改变他的处境,竟是满纸乞怜之词。接着他又给萧俛、李建、裴埙、顾十郞等故旧写信求援,也是毫无结果。此外,柳宗元还在《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一诗中用“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发出嘤嘤求友求援之声。

  读者对于典故的理解,万不可过于拘泥。正如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一样,典故的含义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是不可能完全粘合无间。郦食其为刘邦出谋献策,使刘邦的势力由小到大,不断发展,那他就是帮了刘邦的大忙。柳宗元认为自己参加永贞革新,其事业是正义的,却反遭贬斥;他要求重返长安,“利安元元”,其要求也是正当的。然而,他在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活中,一直没有遇到给他以援手的朋友,所以,尽管在他举诏赴京时有那么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他还是感到“可怜寂寞到长亭”。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经过长达十年之久的贬抑之后,柳宗元清醒地意识到: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到朝廷重任,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援手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本应十分高兴的时候,反而一夜无眠,感到料峭的春寒包围着他,充溢于整个馆驿。

  再回头看看“独醒”二字,读者不能不佩服诗人运笔之妙。诗人决不是“离觞不醉”,这首诗也绝不是伤别离的,诗人的醒,是对于复杂的政治斗争的清醒认识,是对于自己前途充满忧虑的清醒认识。

  柳诗较少用典,这首诗虽不是古典诗词用典精当的范例,但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内涵更加丰富,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年来鞍(ān)马困¹尘埃,赖有青山豁(huò)我怀²
译文: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
注释:¹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²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译文: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诗人巧妙地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欲望,使嵩山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其一旦出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落笔。“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一个“困”字,形象的展现了诗人疲劳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在官场中左冲右突,却不得施展的惨淡景象。

  第二句宕开一笔,转而去写奔波中的一点安慰,晓畅的语言骤然拉近了诗人与山的距离。青山的出现不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满足,更是一种自然流畅的情感寄托,吸引读者同诗人一样抬头绰望。所谓”近山而志高”,在这里,诗人对青山的亲近实际上就是对高洁傲岸的人格操守的亲近,也是对含蓄豁达的人生态度的亲近。

  第三句“日暮北风吹雨去”,为嵩山的出场渲染了气氛。“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余辉中更见嵩山的深幽巍峨。“北风吹雨去”,嵩山在风侵雨蚀后愈加清新朗润,但这只是诗人的想象,未见嵩山,心中已对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诗人采用渲染的手法,为嵩山的出现展开序幕。

  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数峰清瘦出云来”,全诗只有这一句写嵩山,但诗境格外豁朗。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出云来”三字抓住嵩山从云端现出的一刹那,表现出诗人的满足与喜悦,并紧扣“初见”二字。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诗人一定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在这里,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至此,全诗感情达到最高潮,全诗平稳结束,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篇诗作写的对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现诗人自己。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困顿于仕途,赖以慰藉情怀的是嵩山,诗人的情志也表现了出来。同时山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这里有着主观感情对象化的问题。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较新奇,而且在诗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给后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如王维给孟浩然画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因此,“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这首诗,将嵩山的面貌以及诗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现给了读者,达到了一种物我相融的境界。

  从艺术技巧上看,该诗渗透着醒豁通透的人生态度,拥有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又将自己刚毅超脱的品行与之融为一体,是张耒诗风的全面写照。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01
2、 田军 等.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964-96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名篇·宋诗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533

chūjiànsōngshān

zhānglěi sòngdài 

niánláiānkùnchénāi làiyóuqīngshānhuòhuái怀 
běifēngchuī shùfēngqīngshòuchūyún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