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生奇士,仇方决志平。
燕赵生奇士,仇方决志平。
十年常竭节,一剑早知名。
十年常竭节,一剑早知名。
自取河南镇,终辞霸府兵。
自取河南镇,终辞霸府兵。
飞鹰昭庆路。穷达有高情。
飞鹰昭庆路。穷达有高情。

fèngzhìdàishǐhòutángshǐ--xiàsǒng

yànzhàoshēngshìchóufāngjuézhìpíng

shíniánchángjiéjiéjiànzǎozhīmíng

nánzhènzhōngbīng

fēiyīngzhāoqìngqióngyǒugāoqíng

夏竦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白日¹(yào)²青春³,时雨静飞尘。
译文:红日照耀春天多么美好,时雨淋浇灰尘齐飞跑。
注释:¹白日:太阳。²曜:照耀。³青春:春天。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寒冰辟¹炎景²,凉风飘我身。
译文:寒冰被温暖的日光消融,凉风吹拂在身上只觉舒爽。
注释:¹辟:通“避”,退避的意思。²景:日光。这句是说,寒冰被温暖的阳光消融。
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清醴(lǐ)¹冰金觞²,肴馔(zhuàn)³纵横陈。
译文:甜凛的清酒斟满金杯,桌面上全是美味佳肴。
注释:¹醴:甜味的美酒。²金觞:镶金的贵重酒器。³肴馔:指宴席上的鱼肉等荤菜和饭食。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齐人进奇乐¹,歌者出西秦²
译文:奇妙乐曲是齐国进献,宴会的歌手很是出名。
注释:¹齐人进奇乐:形容宴会上乐舞曼妙。《史记·孔子世家》载:齐人惧怕鲁国称霸后吞并齐国,于是行离间之计,在齐国广选美女八十人,让她们身着华丽的衣服跳《康乐》之舞,连同良马三十驷,一起献给鲁国君。²歌者出西秦:西秦:古代秦国地处陕西,称西秦。《列子》载:秦国秦青善歌,“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里借秦青的典故形容宴会上的歌手很出名。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翩翩¹我公子²,机巧³若神
译文:风度翩翩的曹家公子,敏捷的才思犹如天神。
注释:¹翩翩:气度优美。²公子:世子曹丕。³机巧:机智灵巧,才思敏捷。⁴忽:迅疾。⁵神:神灵。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
老去人间乐事稀¹,一年容易又春归。
译文:人老了以后生活中就少了兴味和趣事,一年又一年很快就过去,又是一年春归来。
市桥压担蓴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市桥¹²担莼(chún)³滑,村店堆盘豆荚(jiá)肥。
译文:桥头的集市上,担子里的莼菜分量很大,村边的小店用粗瓷碟子以招待顾客,豌豆黄豆正饱满。
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原烟草蝶飞飞。
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¹蝶飞飞。
译文:靠着水边的树林中,随风传来声声莺语,市上人家的园内,碧草如烟,蝴蝶翻飞。
注释:¹烟草:青草。
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
郊行已觉侵微暑¹,小立桐阴²换夹衣。
译文:在郊外游玩已经能感觉到暑气侵人,在梧桐阴下站立片刻,便取出单衣换下了夹衣。

  这首诗首联先是抒发人生感慨,人越老,生活中乐事也越渐稀少。颔联写桥畔村头的集市风光,有桥畔莼丝担和村中小酒店。颈联则转写自然景观,选取的是最具有江南和初夏特征的风物。尾联以“郊行”应题以结束全篇。全篇无一“喜”“乐”等字眼,诗人欣喜之情却漫溢于画面之中,令人读之心醉神怡。

  首联以抒发感慨的议论提起:人老了,感到生活中乐事不多。时间一年年地过去,眼下春天又完了。这两句诗,联系陆游的经历来看,不应视作叹老嗟卑的陈词。诗人有志难伸,被迫赋闲,光阴空逝,欲挽无由,当此之际,不会没有“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陆游《醉歌》)的激愤,只是这首诗没有触着这方面的话题,因而出语平和罢了。不过,“容易”和“又”二语,还是约略透出了一丝感慨之情。

  中间两联就承接“春归”二字落笔,具体展示初夏时分平水道上的景象。

  颔联写集市风光:桥上莼丝担,路旁小酒店。陆游生于江南,对于其味深有体会,一个“滑”字,最能表现莼菜特色。桥头是过往行人必经之路,莼丝担停在桥头,可谓善于选择地址。从“压”字可见,担中莼丝数量不少。在这桥畔村头,酒店自然是少不了的。初夏时,豌豆、黄豆相继粒绽。江南村俗,带荚水煮,用以佐酒。村店中常可以见到用粗瓷碟子堆起几盘以招徕顾客。二句颇能表现时令特点与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

  颈联转而写初夏自然风光:傍水林中,随风传来声声莺语。市上人家的园内,碧草如烟,蝴蝶翻飞。不说“莺语”、“蝶飞”,而说“莺语语”、“蝶飞飞”,动词叠用,情景热闹,读来更有亲切之感,表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时当初夏,郊行稍久,即感暑气侵人。于是诗人便取出单衣,在梧桐阴下站立片刻,换下了夹衣。“小立桐阴换夹衣”,是这首诗中最动人之句。诗人描绘了这一生活琐事,而换衣之处是历来以喻清节的梧桐之阴,则更增添了几分雅致。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21-12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纂.唐宋名篇 宋诗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05月:605

chūxiàxíngpíngshuǐdàozhōng

yóu sòngdài 

lǎorénjiānshì niánróngyòuchūnguī 
shìqiáodànchúnhuá cūndiànduīpándòujiáféi 
bàngshuǐfēnglínyīng mǎnyuányāncǎodiéfēifēi 
jiāoxíngjuéqīnwēishǔ xiǎotóngyīnhuànjiá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
狐冢(zhǒng)¹(huān)²³满路隅(yú),行人犹作御园⁵呼。
译文:宜春苑各个角落已经遍布坟墓和狐獾洞穴,但是过路人仍以东御园称呼这里。
注释:宜春苑:北宋皇家的御花园,位于北宋故都开封东二里,俗称“东御园”。旧宋门:是汴梁旧城东面的一个门,原名丽景门,金人占领后改名宾曜门。¹冢:坟墓。²獾:一种小野兽,善于掘土为穴。习惯在废墟、坟墓之中居住。³蹊:小路。⁴隅:角落。靠边的地方。⁵御园:皇帝的花园。
连昌尚有花临砌,断肠宜春寸草无。
连昌¹尚有花临砌²,断肠宜春寸草无。
译文:当年的连昌宫台阶旁还生长着几株残花,而这里却寸草不生让人思之肝肠寸断。
注释:¹连昌:即连昌宫,唐代宫殿名,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²砌:台阶。

  该诗的第一、二句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宜春苑的现状,第三、四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河恢复无望的痛苦之情。诗人借景抒情,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狐冢獾蹊满路隅”,首句实写诗人当时亲眼所见宜春苑的萧条荒凉景象,通过“狐冢”、“獾蹊”写出了昔日繁华无比的汴京皇家禁苑宜春苑今朝的残破荒凉,并以此寄托诗人对北宋政权覆灭的悲哀之情。

  “行人犹作御园呼”,次句以行人犹称此地为“御园”,说明昔日北宋故都的汉族百姓虽然生活在金人的残酷统治之下,但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故国。此句充满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连昌尚有花临砌”,第三句典出元稹《连昌宫词》,唐代经安史之乱之后,虽从此一蹶不振,但唐玄宗毕竟还能够有机会驾返连昌宫,凭吊昔日遗留下的一切。而赵宋王朝惨遭靖康之难之后,就一直苟安于江南,无心亦无力北伐中原。

  “断肠宜春寸草无”,第四句以宜春苑与第三句的连昌宫对比,连昌宫虽废而犹存,可是昔日的宜春苑是何等繁华,何等气派,而今满目凄凉,惟颓垣荒草而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更加使人伤心,令人肝肠寸断,这一对比含意颇为深远。在今昔的对比中,作者想到了当时统治者是怎样将国土拱手让给了金人,铸成空前国耻的。想到了赵宋朝廷南迁几十年之后,朝廷不仅丧失了收复失地的能力,就是现存的城池疆土,也岌岌可危,时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黍离之悲,又有对统治者的谴责。

  该诗通过对宜春苑里萧条冷落之景的描写,抒发了故国山河破落零碎的悲伤之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因山河破碎而产生的痛苦之情。点明靖康之难比安史之乱更惨,唐朝的内乱八年平定了,而宋朝外患的消除却是遥遥无期。

参考资料:
1、 (宋)范成大著,《范成大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28-29页
2、 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540页
3、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41-42页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幸与松筠(yún)¹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译文:幸亏与松竹同处一起栽,不愿随着桃李花一时开。
注释:¹松筠:松与竹。因其材质坚韧,经冬不凋,常用以比喻节操坚贞。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杏园¹岂敢妨(fáng)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译文:杏园哪里敢妨碍你离去,没有花之时你再且看来。
注释:¹杏园: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秦时为宜春下苑地。唐时与慈恩寺南北相直,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欲写迎春,却落墨于松竹、桃李,曲笔有致。松竹皆岁寒不凋、翠叶常青。迎春则能“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语),最先点缀春色。因而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自古来文士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陶潜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白居易则“植竹窗前,日日观照。”(《竹窗》)说迎春欣喜自得为松竹近邻,实是赞人的高风亮节、卓然独立。唐人爱牡丹,最不喜桃李。刘禹锡《杨柳枝词》道:“城东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更以桃花讽刺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白居易曰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时开”,是麻姑手搔到了刘禹锡心头的痒处。语似平易,实则痛快淋漓。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杏园,据说那里是“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唐代每年科举放榜后,新登进士多游宴于此(见《松窗杂录》)。这是个众芳斗撼 热闹非凡之处。然而迎春花却自有佳处,它先于群芳,应春傲然怒放。迎春花热情地邀请刘禹锡在桃、李、杏等花未开时,不妨来看一看。其超群拔俗的品格,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两句紧扣诗题“招”,极为贴切。“岂敢”二字下得遒劲、有力,“且”字用得玩皮、冷峻。联系刘禹锡的生平事迹看,这两句显然是借花喻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一一遭贬。十年后,刘、柳等应召人京,待起用。谁知刘禹锡不肯改悔,游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讥刺权贵,因之刘、柳等又再度被谗毁、出贬。十四年后,刘禹锡仍然不易初衷,从洛阳一回到长安就旧地重游,并以诙谐、嘲笑的笔调作了《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不像是渡尽劫波人的口气,倒是有一种坚持立场、九死不悔的战斗精神和胜利后的豪放风度。这正是诗人笔下迎春花的气派。

  刘、白交往数十年,相知甚深。故此诗虽然只就普通的迎春花着笔,却点活了人物的神采,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此可谓是善于小中见大,超然物外。作为一首咏物赠人小诗,非莫逆至交者,写不得这么深致。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8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

dàiyíngchūnhuāzhāoliúlángzhōng--bái

xìngsōngyúnxiāngjìnzāisuítáoshíkāi

xìngyuángǎnfángjūnwèiyǒuhuāshíqiěkànlái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¹根无处不延绵。
译文:不管是天北还是天南,小草总是长满路边,它连绵不断地向远处生长,处处都能够扎根繁衍。
注释:¹托:依赖。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qī)¹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译文:茂盛的春草总是催人早日归家,春风吹绿小草又是一年。
注释:¹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春草生兮萋萋”,“山中兮不可久留”。春草催人归家,所以称之为“无情物”。
春天一到,天南地北到处都生长着路边的小草,依赖着草根,春草无处不绵延生长。可茂盛的春草总要催人回家,春风吹绿小草又过了一年了!诗人借着春草又绿,抒发自己久在客外地强烈的思归情绪。

chūncǎo--tángyànqiān

tiānběitiānnánràobiāntuōgēnchùyánmián

zǒngshìqíngchuī绿dōngfēngyòu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