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至德召和平,茂烈馨香已告成。
皇皇至德召和平,茂烈馨香已告成。
祇报元符营紫馆,钦崇上帝薦鸿名。
祇报元符营紫馆,钦崇上帝薦鸿名。
夤威洁志通三境,宥密真游降九清。
夤威洁志通三境,宥密真游降九清。
淳耀先期观道秘,休成协吉顺天正。
淳耀先期观道秘,休成协吉顺天正。
琼干文彩云幡列,金简荧煌玉字呈。
琼干文彩云幡列,金简荧煌玉字呈。
藻卫导迎扬盛则,灵场陟降极精诚。
藻卫导迎扬盛则,灵场陟降极精诚。
绵区率籲民胥悦,篆素铺观古未行。
绵区率籲民胥悦,篆素铺观古未行。
广乐乍兼箫籟响,仙风微动佩环声。
广乐乍兼箫籟响,仙风微动佩环声。
飏烟层宙祥辉涌,称庆斋闱瑞气生。
飏烟层宙祥辉涌,称庆斋闱瑞气生。
道荫符通喜应集,中宸繁贶永充盈。
道荫符通喜应集,中宸繁贶永充盈。

fèngzhìtiānxiàchénshùgōngshànghuángtiānshènghào--xiàsǒng

huánghuángzhìzhàopíngmàolièxīnxiānggàochéng

bàoyuányíngguǎnqīnchóngshàngjiàn鸿hóngmíng

yínwēijiézhìtōngsānjìngyòuzhēnyóujiàngjiǔqīng

chún耀yàoxiānguāndàoxiūchéngxiéshùntiānzhèng

qiónggànwéncǎiyúnfānlièjīnjiǎnyínghuángchéng

zǎowèidǎoyíngyángshènglíngchǎngzhìjiàngjīngchéng

miánmínyuèzhuànguānwèixíng

广guǎngzhàjiānxiāolàixiǎngxiānfēngwēidòngpèihuánshēng

yángyāncéngzhòuxiánghuīyǒngchēngqìngzhāiwéiruìshēng

dàoyīntōngyīngzhōngchénfánkuàngyǒngchōngyíng

夏竦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雪云乍(zhà)变春云簇(cù),渐觉年华堪纵目¹。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pǔ)波纹如酒绿。
译文: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北山的梅枝冒着严寒肆意绽放,南湖的春水如同新酿的美酒荡漾着绿波。
注释:(此诗一说作者欧阳修)¹纵目:放眼远眺。
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见春归 一作:得春归) (版本一)
芳菲¹次第²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dài)(cù)。(见春归 一作:得春归)
译文:各种花卉依次开放接连不断,真的是情意绵绵洒满天地间。面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
注释:¹芳菲:指花草。²次第:依次。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版本二)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版本二)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piāo)(miǎo)¹危楼²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译文:高楼缥缈在紫绿双色之间,良辰与乐事都凑齐全,从古至今,着实很难。感时怀旧,独自凄然。
注释:¹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貌。²危楼:高楼。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bì)月琼枝¹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译文:圆月和玉树只闪现于夜夜,菊花与人貌却经行在年年。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
注释:¹璧月琼枝:玉璧似的明月,玉树的枝条。

  作品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以乐景写愁情。开端“缥缈危楼紫翠间”一句,写紫气升腾的青山中间隐约可见的高楼,这种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饯别宴会的自然背景(略带人文色彩),然而“感时怀旧独凄然”,词人在这离别的时刻,禁不住感叹时光的流逝,怀念值得回首的往事,独自伤心起来。显而易见,这是以乐景写愁情。词人面对使人快乐的美景尚且有“凄然”之感,可以想见离别时悲伤情绪的浓重,是收到了双倍的艺术效果的。

  二是富于理趣。这首小词就有三处表现出哲理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乐事古难全”一句,实际意思是说,天下良辰(美好的时光)、美景、赏心、乐事,这四者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同时存在的。这里“良辰”涵盖“美景”,上承起句而言;“乐事”涵盖“赏心”,转出下句悲伤之意。虽有现成出典,却从词人的亲身体验出发,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高度和谐的境界(具有共时性)不可多得这样的感喟,还是耐人寻味的。第二是过片“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两句,写对别后岁月的想象,同样运用了有关语典。前一句以“璧月琼枝”状写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时间的漫长,而由于不能与友人相聚,佳境也无法共赏,词人用一“空”字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深深遗憾;后一句以“菊花”与“人貌”对举,其实是“岁岁相似”与“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说是以花开依旧来反衬人貌已非,从而深化了词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来岁与谁看”。这里的“来岁”应指来年今日,所“看”的对象则包括开头所写的自然美景,也包括过片写到的“璧月琼枝”这种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传写出人生无常(由时间的推移引起人事的变化)、佳期难再的唱叹,

  总之,这首小词在抒写离愁别绪的同时,也写下了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考,而又不失诗的韵味;虽然调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迹,能给人以丰厚的启示。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50-252页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形若槁骸(hái)¹,心若死灰²
译文:形体像枯槁的骨骸,心灵像熄灭的灰烬。
注释:被衣:又作“蒲衣”,传说为尧时贤人。¹槁骸:枯槁的骨骸。²死灰:熄灭的灰烬。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译文:他确实拥有实实在在的知识,却不因此而傲慢自矜。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
媒媒晦(huì)¹,无心而不可谋。
译文:他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不可与他谋事呀,他真的无所用心。
注释:¹媒媒晦晦:媒媒,昏昧不明;晦晦,昏暗、暗昧。这里是指浑浑噩噩,稀里糊涂。
彼何人哉!
彼何人哉!
译文:哦,他是怎样的一种人!

  《被衣为啮缺歌》选自《庄子·知北游》,题目为后人所加。

  被衣自非等闲之辈,面对啮缺的问道,他着实谆谆告诫了一番:“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合。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庄子·知北游》)既要啮缺端正形体,集中视线,又要他收敛思想,统一姿态,让自然的和气与天界的神明降临。那时,德将造就他的内美,道将成为他的归宿。被衣要求他像刚生的牛犊那样,瞪着双眼,懵懵懂懂,无知无识又无期无求。言犹未了,啮缺就酣然进入梦乡。被衣见此,不禁心花怒放,一边吟唱,一边离开啮缺。他所吟唱的,就是这首《被衣为啮缺歌》。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一、二两句从形神两方面入笔,勾勒出一个从躯体到灵魂都已死灭的形象。从形体看,他既无润泽的肌肤,又无丰满的血肉,俨然一副骨骼标本;从心灵看,他既无复杂的思想,又无美好的期冀和追求,他万念俱灭,宛然一堆不复燃烧的死灰。这两句取喻精到,前者以槁骸喻形体的枯瘦,乃以虚喻实,后者以死灰喻寂灭的心灵,则以实喻虚,虚实相生,给人形象的思辨美感。而“心若死灰”更以其比喻的精警形象,凝成固定的成语,用以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境界,现代仍作为灰心丧气的形象表述,可见其语言的生命力。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三、四两句揭橥一种审慎对待自我的人生态度,展现一种睿智内蕴而不外露炫耀的精神境界。此人明明具有不同凡俗的真知实学,却深藏不露,决不夸耀于人。对他来说,才智是一种充实,一种内蕴,一种修养;一切炫耀、夸饰、矜持、自傲都无必要,甚至成为生活的累赘。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五、六两句抉示其处世哲学,显现其混沌糊涂、无所用心的生活态度。貌似糊涂,实则大智若愚,这正是洞察世事、参透人生的智慧的表现。“不可谋”,于世无功利目的,于己则可远离尘世的喧嚣和骚扰而求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彼何人哉”,最后总赞一句:这是怎样的一种人呢?戛然而止。《庄子·知北游》云:“大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不言、不议、不说、不作,是庄子大道无为思想的精义。而《被衣为啮缺歌》中着力刻画的槁骸似的形体,死灰般的灵魂,不以实知自持的风范,媒媒晦晦的举止,则形象地诠释了这一思想。这种人格,正是庄子所标举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此诗的思想内涵也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72-973页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8,多乐居焉。
关中¹风土²完厚,人质直³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kāng)(kǎi),且有义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译文:关中地方风物土壤富庶肥沃,人民淳朴直爽又崇尚道义,风气习俗与喜欢激昂放歌的作风都还保留着秦汉时的旧貌。要说到山川之美,游览胜地之多,是天下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所以志在四方的人都喜欢在关中居住。
注释:引:古代文体,与序同,也称赠序。¹关中:潼关以西,今陕西境内。²风土:社会环境与地理条件的总称。³质直:质朴爽直。⁴尚义:崇尚义气。⁵风声习气:风教习俗。⁶慷慨:意气激昂。指义腔高亢而嘹亮。⁷义汉之旧:义汉时的遗风。⁸游观:游览。⁹有四方之志者:有经略天下雄心的人。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¹,以秋试²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wán)(qǐ)³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义人游益多,知义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yì),及蓝田、鄠(hù)、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¹⁰间。二三君¹¹多义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¹²,寻一牛田¹³,营五亩之宅¹⁴,如举子¹⁵结夏课¹⁶时,聚书深读,时时酿(niàng)酒为具¹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xǐ)世事¹⁸,览山川之胜概¹⁹,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sōng)²⁰,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biān),先我就道,矫(jiǎo)²¹西望,长吁青云。
译文:我二十岁左右时,随奉先父官居略阳,曾因秋试在长安住了八九个月。那时我还未脱尽纨绔习气,整天沉溺在灯红酒绿之中,虽然知道有许多名胜美景却无暇顾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关中人士相处得更多了,就对关中的事情更为熟悉了。每当听到谈起长安以及蓝田、鄠杜一带地方的风土物情,就不禁露出跃跃欲往的喜色。你们诸位大都是关中人,与我一道游览,真是志同道合。我曾打算约你们一起在靠近终南山地方觅一块地,经营五亩田大小的庄园,像举子退居温课一般,收集佳书精研细读,常常酿造美酒供应,相随着宾客游览,扬眉高谈阔论,摆脱尘事困扰,赏览山河美景,考察前代遗迹,这样大概可算不辜负古人了。但是,我因为家在嵩山之南,这么热的天要长途跋涉千里,不像你们来去这么方便。
注释:¹侍先人官略阳:先人指元好问继父元格。略阳:地名,今甘肃义安东北。²秋试:秋季举行的乡试,每三年一次。³纨绮气:富贵人家子弟的习气。纨绮:丝织品,富家子弟用作衣料。⁴沉涵:沉湎、沉溺。⁵周、汉都邑:周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西南。汉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⁶蓝田:今陕西蓝田,以产玉知名。⁷鄠:今陕西户县。⁸杜: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汉宣帝筑陵于此。⁹津津然:高兴的样子。¹⁰颜:额,引申为面容。¹¹二三君:指“义中诸人”。¹²南山:终南山。¹³一牛田:一条牛所能耕种的土地。¹⁴营五亩之宅:经营五亩的田园。¹⁵举子:参加考试的文人。¹⁶结夏课:夏季邀集同辈,温习诗文,以备秋试。¹⁷为具:整理饮食器具。¹⁸脱屣世事:如同脱鞋一样摆脱世事。¹⁹胜概:美丽的景物。²⁰嵩前:嵩山之前。金兴定二年(1218年),元好问移家河南登封,距嵩山不远。²¹矫首:举头。
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今夫世俗惬(qiè)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zī)、华屋¹,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²之所甚靳(jìn)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wǎng)之上矣。
译文:你们在清秋佳日扬起马鞭,先我一步登上征途,举头西望,真是气干青云。现在世俗中称心满意的事情,像吃山珍海味、做高官、腰缠万贯、住华美的房子,都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而老天爷却非常吝惜,因此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像那闲居的乐趣,或许是平淡得无味,空虚得一无所有,但这正是置身世外的人所追求的,一般的人怎么会去争它,而老天爷又怎么会去吝惜它呢?各位走吧!待到来年春风荡漾的时候,请在辋川岸边等我到来。
注释:¹高赀华屋:富足的钱财和华美的房屋。²造物者:指上天。³靳:吝惜。⁴方之外:世外。⁵辋川:水名,今陕西蓝田南,唐诗人王维于此筑别墅闲居,吟咏甚多。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赵人患鼠,乞¹猫于²中山³。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予而鸡亦予。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hé)去诸?”其父曰:“是非若¹⁰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¹¹吾垣墉¹²,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¹³,不病¹⁴于无鸡乎?无鸡者,弗¹⁵食鸡则已耳¹⁶,去¹⁷饥寒犹远¹⁸,若之何¹⁹而去夫猫也!”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释:¹乞:向人讨,请求。²于:在。³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⁴予:给。⁵善:善于,擅长。⁶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⁷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⁸诸:“之乎”的合音。⁹是:这。¹⁰若:你。¹¹穿:穿透,穿过。¹²垣墉:墙壁。 垣:墙耳:语气词。¹³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没有意义的。¹⁴病:害处。¹⁵弗:不。¹⁶已耳:罢了。¹⁷去:距离。¹⁸远:表示距离。¹⁹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