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无言里,悠悠不寐中。短檠流绛蜡,阴牖落青虫。
忽忽无言里,悠悠不寐中。短檠流绛蜡,阴牖落青虫。
人幸窥篷月,天悭上水风。白河三百里,羁思浩无穷。
人幸窥篷月,天悭上水风。白河三百里,羁思浩无穷。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涸(hé),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¹以湿,相濡²以沫³,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译文: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倒不如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注释:¹呴:张口呼吸;嘘气。²濡:沾湿。³沫:唾沫。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 一作:吾家;朵朵 一作:个个)
我家¹洗砚(yàn)²³树,朵朵花开淡墨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注释:¹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²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³头:边上。⁴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⁵痕:痕迹。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好颜色 一作:颜色好)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¹满乾(qián)(kūn)²
译文: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¹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²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参考资料:
1、 贾志永导读.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M].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第204-206页
2、 张泉评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金榜青少版[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9.第140页

méi

wángmiǎn yuándài 

jiāyànchítóushù duǒduǒhuākāidànhén  (jiāzuò jiā duǒduǒzuò  )
yàorénkuāhǎoyán zhǐliúqīngmǎnqiánkūn  (hǎoyánzuò yánhǎo )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zhēn)¹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²离动,敲残愁况,梦家山³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译文:月光下,桂花的香气趁着风四处飘荡。砧杵捣衣声催动满天霜,路过的大雁叫声嘹亮。这雁声,唤起了离动,敲残了心中愁况,使身处异乡的我,梦绕魂牵着家乡。夜凉如水,枕凉如冰,这背井离乡的愁苦,不允许旅居在外者倔强逞强。
注释:中吕:宫调名。中吕宫为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朝天子:曲牌名。入中吕宫。全曲四十四字,十一句十韵。¹砧声:砧杵捣衣声。²叫起:唤起。³家山:故乡。⁴强:执拗。此句意谓不由人不惆怅。

  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小令,借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鸣等意象写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全曲通过色、香、声、感,将“秋夜”与“客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一体,清丽秀美,口语自然而又有韵律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曲写景主要写动景,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它们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离愁别绪,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

  “月光”“桂香”“砧声”“雁鸣”这些意象,读者再熟悉不过。此曲能从众多写思乡情怀抒旅愁绪的诗词脱颖而出并被后人传诵,不在于选用了新奇的意象,而是得益于高超技法的运用:巧妙对比,极尽曲折。“月光,桂香,趁者风飘荡。”开篇呈现出一幅银辉泻地、微微闻到风中飘荡的桂香的美妙场景。“桂香”在古代多容易引起人的思乡之情,因为“桂”音同“归”,在这里作用是巧妙地衬托出作者思乡的情绪,于自然中入景入情,就好像把愁绪写活了,自己飘到了作者的眼前。漂泊在外的文人士子除了要受风餐露宿、舟车劳顿之苦还有功业未成前途未知的精神折磨。应该说,清风朗月多少能除却作者的颠沛流离的疲乏,稍稍能舒展连日的愁眉。但毕竟,孤身在外,不是金榜高中之时,不是衣锦还乡之时,不是知音相聚之时,所谓“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眼前美景在作者眼中不免静幽清冷,秋风秋月,让作者感到不是清爽畅适,而是寒意袭人。与其对月伤怀,不如回屋休息。乡愁终是一段挥之不去的情感纠葛,并不会随作者安顿而消散,这种愁怀在作者的梦里如约而至。现实中不得归家的作者在睡梦中如愿以偿“梦家山”。作者应有“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的感觉。但天不假缘,恼人无情的砧声雁鸣惊扰了作者的好梦,将其拉回现实。

  古诗有以砧声写相思的传统。关于“捣衣”,一说,古时衣服常用纨素一类织物制成,质地较硬,须先置于捶布石上反复舂捣,使之柔软。一说,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无论制衣也好,洗衣也好,女子都藉以传递对在外征战应第或者行商的丈夫的相思。捣衣多在夜晚,是因为白天光线充足,需侍弄田地,烧饭喂猪,捣衣是不需要很强的光线的,利用夜晚月光即可。皓月当空,既照亮家人,也照亮远方亲人。阵阵捣衣之声,更引发作者的乡愁,家乡的妻子此时怕也正在对月伤怀赶制冬衣吧。本是先有天霜(天气变凉),后有砧声,作者却反弹琵琶,说是“砧声催动一天霜”,用语新奇。“一天”即“漫天”,漫天霜既写出秋夜之寒,又写出作者内心透凉。在古代大雁是用来传书的,采用了“大雁”这个意向,用在这里是写归感。大雁的鸣叫本身是不带任何感情的,但是落在作者耳里就带了离愁别绪,叫得人心震荡,一声声敲打着作者脆弱的心,引动带着离愁况味的情,作者对情的打磨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故这雁声让作者意识到候鸟已在归途,旅人归乡日期却无从得知。这夜深人静时的砧声雁鸣不啻惊雷,在作者耳边炸响,敲击寂寞苦愁的内心。外面的世界,月如,夜更凉。而作者身上,“罗衾不耐五更寒”,“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再想入梦以成奢。清冷幽静寒气逼人的寂寞世界,只剩下一个愁苦旅人哀伤怀乡。

  作者本想一抒寂寞和乡愁,但开篇却从清爽宜人的夜景写起,这与下文作者内心的愁苦哀伤构成一层对比;中间写梦里还乡,以梦中的团聚写形单影只构成第二层对比。两重对比将孤苦寂寞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的情感也多次变化,未置身朗月清风桂相袅袅的夜景应是寂寞;当受桂香涤荡,不免有淡淡的喜悦;这种喜悦随梦里还乡升至顶点,梦中醒来,听到砧声雁鸣,感到夜凉枕凉,情感跌至冰点。一波三折,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1、 杜万伦.《朝天子·秋夜客怀》赏析[J].文学教育(下),2010(09):98

cháotiān ·qiūhuái怀

zhōuqīng yuándài 

yuèguāng guìxiāng chènzhuófēngpiāodàng zhēnshēngcuīdòngtiānshuāng guòyànshēngliáoliàng jiàoqíng qiāocánchóukuàng mèngjiāshānshēnxiāng liáng zhěnliáng chóurénqiáng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抑抑¹威仪²,维德之隅(yú)³。人亦有言:靡(mǐ)靡不愚,庶(shù)人之愚,亦职维疾。靡人之愚,亦维斯戾(lì)
译文:仪表堂堂礼彬彬,为人品德很端正。古人有句老俗话:“智者有时也愚笨。”常人如果不聪明,那是本身有毛病。智者如果不聪明,那就反常令人惊。
注释:¹抑抑:慎审貌,谦谨貌。一通“懿懿”,美好貌;轩昂貌。马瑞辰通释:“抑,通作‘懿’。”²威仪:仪表威武严肃,军容整齐。³隅:角,借指品行方正。⁴职:主。⁵戾:乖谬。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¹²维人³,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xū)定命,远犹(yóu)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译文: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君子德行正又直,诸侯顺从庆升平。建国大计定方针,长远国策告群臣。举止行为要谨慎,人民以此为标准。
注释:¹无:发语词。²竞:强盛。³维人:由于(贤)人。⁴训:顺从。⁵觉:正直。⁶訏谟:大谋。⁷命:政令。⁸犹:同“猷”,谋略。⁹辰:按时。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jué)德,荒湛(dān)¹于酒。女²³湛乐从,弗念厥绍。罔(wǎng)先王,克¹⁰明刑¹¹
译文:如今天下乱纷纷,国政混乱不堪论。你的德行已败坏,沉湎酒色醉醺醺。只知吃喝和玩乐,继承帝业不关心。先王治道不广求,怎能明法利众民。
注释:¹荒湛:沉迷。湛,同"耽"。²女:汝。³虽:惟。⁴从:通"纵",放纵。⁵绍:继承。⁶罔:不。⁷敷:广。⁸求:指求先王之道。⁹克:能。¹⁰共:通“拱”,执行,推行。¹¹刑:法。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sì)¹皇天弗尚²,如彼泉流,无沦胥(xū)³以亡。夙兴夜寐(mèi),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tì)蛮方
译文:皇天不肯来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防备一旦战事起,征服国外众蛮酋。
注释:¹肆:于是。²尚:佑助。³沦胥:相率,沉没。⁴章:模范,准则。⁵戎兵:武器。⁶用:以。⁷作:起。⁸逷:通“剔”,治服。⁹蛮方:边远地区的民族部落。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¹尔人民,谨(jǐn)尔侯²度,用戒不虞(yú)³。慎(shèn)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diàn),不可为也!
译文: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注释:¹质:安定。²侯:语助词。³不虞:不测。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无易¹²言,无曰苟矣,莫扪³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chóu),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mǐn)(mǐn),万民靡不承
译文: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子弟多安抚。子子孙孙要谨慎,人民没有不顺服。
注释:¹易:轻易,轻率。²由:于。³扪:按住。⁴朕:我,秦时始作为皇帝专用的自称。⁵逝:追。⁶雠:反映。⁷绳绳:谨慎的样子。⁸承:接受。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视尔友¹君子,辑²柔尔颜,不遐³有愆(qiān)。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ɡòu)。神之格¹⁰,不可度(duó)¹¹思,矧(shěn)¹²可射(yì)¹³思!
译文: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预测,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注释:¹友:指招待。²辑:和。³遐:何。⁴愆:过错。⁵相:察看。⁶屋漏:屋顶漏则见天光,暗中之事全现,喻神明监察。⁷云:语助词。⁸觏:遇见,此指看见。⁹格:至。¹⁰思:语助词。¹¹度:推测,估计。¹²矧:况且。¹³射:通“斁”,厌。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¹尔为德,俾臧俾嘉。淑²慎尔止³,不愆于仪。不僭(jiàn)不贼,鲜(xiǎn)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译文: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注释:¹辟:修明,一说训法。²淑:美好。³止:举止行为。⁴僭:超越本分。⁵贼:残害。⁶鲜:少。⁷则:法则。⁸童:雏,幼小。此指没角的小羊羔。⁹虹:同“讧”,溃乱。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rěn)¹柔木,言²(mín)³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靡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译文: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注释:¹荏染:坚韧。²言:语助词。³緍:给乐器安上弦。⁴话言:陈奂《诗毛氏传疏》:“话,当为‘诂’字之误也。《(经典)释文》引《说文》作‘告之诂言’,云:‘诂,故言也。’是陆(陆德明)所见《说文》,据诗作‘诂言’,可据以订正。”诂言,老古话。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wū)¹小子,未知臧(zāng)(pǐ)²。匪³手携之,言示之事。匪(fēi)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mù)成?
译文: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注释:¹於乎:叹词。²臧否:好恶。³匪:非。⁴示:指示。⁵面命:当面开导。⁶借曰:假如说。⁷盈:完满。⁸莫:同“暮”,晚。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méng)(méng)¹,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²。匪用为教,覆用为虐(xuè)³。借曰未知,亦聿(yù)既耄(mào)
译文:苍天在上最明白,我这一生没愉快。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如果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注释:¹梦梦:同“瞢瞢”,昏而不明。²藐藐:轻视的样子。³虐:“谑”的假借,戏谑。⁴聿:语助词。⁵耄:年老。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¹无大悔。天方艰难,曰²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tè)³。回遹(yù)其德,俾民大棘
译文: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张,不致大错太荒唐。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国家要灭亡。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如果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注释:¹庶:庶几。²曰:语助词。³忒:偏差。⁴回遹:邪僻。⁵棘:通“急”。

  《毛诗序》曰:“《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但古人对此多有争议。《国语·楚语》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道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暬(xiè)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三国吴韦昭注:“昭谓《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读曰抑。”是以此诗为卫武公自儆之诗,而非剌诗。宋朱熹《诗集传》也持此观点,云:“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而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驳《毛诗序》道:“刺王则刺王,自警则自警,未有两事可夹杂为文者。”近人亦多以为此系刺诗而非自儆之诗。其实《毛诗序》之说并无大误,只是措辞有些欠妥,如说成“卫武公藉自警以刺王”,就圆通无碍了。因为自儆与刺王两事看似无关,实则“乃诗人之狡猾手法,恰当赅括在奴隶制社会诗人首创主文谲谏技巧之中”(陈子展《诗经直解》)。

  至于所刺的周王是否如《毛诗序》所说是周厉王,宋代以来学者对此考辨已详。宋戴埴《鼠璞》说:“武公之自警在于髦年,去厉王之世几九十载,谓诗为刺厉王,深所未晓。”清阎若璩《潜丘剳记》说:“卫武公以宣王十六年己丑即位,上距厉王流彘之年已三十载,安有刺厉王之诗?或曰追刺,尤非。虐君见在,始得出词,其人已逝,即当杜口,是也;《序》云刺厉王,非也。”他们都指出《抑》不可能是刺厉王。清魏源《诗古微》进一步分析说:“《抑》,卫武公作于为平王卿士之时,距幽(王)没三十余载,距厉(王)没八十余载。‘尔’、‘女’、‘小子’,皆武公自儆之词,而刺王室在其中矣。‘修尔车马,弓矢戎兵’,冀复镐京之旧,而慨平王不能也。”魏氏认为此诗所刺的周王不是厉王也不是幽王,而是平王,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最后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王。公元前770年(平王二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开始。其时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当,《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无期度”,“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申国)”之作。而此诗作者卫武公则是周的元老,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抑》诗。

  诗的前四章为第一部分。首章先从哲与愚的关系说起。《诗经》的艺术手法,通常说起来主要有赋比兴三种,此处用的是赋法,也就是直陈,但这种直陈却非较常见的叙事而是说理。“靡哲不愚”,看来是古人的格言,千虑一失,聪明人也会有失误,因此聪明人也要谨慎小心。普通人的愚蠢,是他们天生的缺陷;而聪明人的愚蠢,则显得违背常规,令人不解。在卫武公眼中,周平王不是一个傻瓜,但现在却偏生变得这么不明事理,眼看要将周王朝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卫武公是非常希望平王能够做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的,可惜现实令人失望。于是接下去作者便开始从正反两方面来作规劝讽谏。

  第二章卫武公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求贤则能安邦治国,“訏谟定命,远犹辰告”二句便是求贤的效用,立德则能内外悦服,“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二句,便是立德的结果。第三章转入痛切的批评,“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虽(惟)湛乐从(纵)”、“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一下子列举了平王的六条罪状,可谓怵目惊心,仿佛是交响乐中由曲调和缓的弦乐一下子进到了音响强烈的铜管乐,痛之深亦见爱之深。第四章“首三句有挽回皇天之意,亦明其为王言之”(陈子展《诗经直解》),再转回正面告诫,要求执政者(从自儆角度说是卫武公,从刺王角度说是周平王)早起晚睡勤于政事,整顿国防随时准备抵御外寇。“用戒戎作,用逷蛮方”两句,对幽王覆灭的隐痛记忆犹新,故将军事部署作为提请平王注意的重大问题。

  第五章至第八章,是诗的第二部分,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作者特别在对待臣民的礼节态度,出言的谨慎不苟这两点上不惜翻来覆去诉说,这实际上也是第二章求贤、立德两大要务的进一步体现。后来孔子所谓的“仁恕”之心,以及传统格言的“敏于事而慎于言”的道理,已经在此得到了相当充分的阐发,从这一点上说,卫武公可称得上是一个伦理家、哲学家。在具体的修辞上,作者在纯粹的说理句中,不时注意插入形象性的语句,使文气不致过于板滞,可渭深有匠心。如第五章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是对比中的形象,第六章的“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是动作中的形象,第七章的“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与第八章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比喻中的形象,而“彼童而角,实虹小子”以无角公羊自夸有角的巧喻刺平王之昏聩,尤为神来之笔,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之与《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句相提并论,说此诗“是无角者而言其有角”,《宾之初筵》是“有角者而欲其无角”,“二者相参,足见诗人寓言之妙”。

  第九章至末章是诗的第三部分。在反覆申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之后,卫武公便恳切地告诫平王应该认真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荏染柔木,言緍之丝”为诗中惟一用兴法的两句,兴又兼比,拿有韧性的木料才能制作好琴,而上等的制琴木料还应配上柔顺的丝弦作比方,说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的道理,可谓语重心长。而作为对比的“其维愚人”、“其维哲人”几句的弦外之音,无非是这样的意思:大王啊,您听我的话就是明主,您不听我的话就是昏君,您可要三思啊!其言潜气内转,柔中带刚。下面第十章“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用两个递进式复句叙述,已是后世扇面对的雏形,极其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恨铁不成钢的忧愤。而第十一章连用四组叠字词,更增强了这种忧愤的烈度。于是末章作者再一次用“於乎小子”的呼告语气作最后的警告,将全诗的箴刺推向高潮。“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就如《大雅·荡》的结尾“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样,是痛心疾首的悲叹。今天的读者面对这样的忧愤之词,仍觉惊心动魄,不知当时周平王读此诗会有什么反应。但不管效果如何,此诗“千古箴铭之祖”(吴闿生《诗义会通》)的地位当是无法动摇的。并且,除了从文学角度说《抑》自有其审美价值外,从语言学角度说,它又是一座成语的矿藏,“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扪”、“投桃报李”、“耳提面命”、“谆谆告戒”等成语,都出自此篇。

míng xiānqín 

wēi wéizhī rényǒuyán zhé shùrénzhī zhíwéi zhérénzhī wéi 

jìngwéirén fāngxùnzhī yǒujuéxíng guóshùnzhī dìngmìng yuǎnyóuchéngào jìngshènwēi wéimínzhī 

zàijīn xīngluànzhèng diānjué huāngdānjiǔ suīdānzóng niànjuéshào wǎngqiúxiānwáng gōngmíngxíng 

huángtiānshàng quánliú lúnwáng xīngmèi sǎotíngnèi wéimínzhīzhāng xiūěrchē gōngshǐróngbīng yòngjièróngzuò yòngmánfāng 

zhìěrrénmín jǐněrhóu yòngjiè shèněrchūhuà jìngěrwēi róujiā báiguīzhīdiàn shàng yánzhīdiàn wéi 

yóuyán yuēgǒu ménzhènshé yánshì yánchóu bào huìpéngyǒu shùmínxiǎo sūnmǐnmǐn wànmínchéng 

shìěryǒujūn róuěryán yǒuqiān xiàngzàiěrshì shàngkuìlòu yuēxiǎn yúngòu shénzhī duó shěn 

ěrwéi zāngjiā shūshèněrzhǐ qiān jiànzéi xiǎnwéi tóutáo bàozhī tóngérjiǎo shíhóngxiǎo 

rěnrǎnróu yánmínzhī wēnwēngōngrén wéizhī wéizhérén gàozhīhuàyán shùnzhīxíng wéirén wèijiàn mínyǒuxīn 

xiǎo wèizhīzāng fěishǒuxiézhī yánshìzhīshì fěimiànmìngzhī yáněr jièyuēwèizhī bào mínzhīyíng shuízhīérchéng 

hàotiānkǒngzhāo shēng shìěrméngméng xīncǎncǎn huìěrzhūnzhūn tīngmiǎomiǎo fěiyòngwéijiào yòngwéixuè jièyuēwèizhī mào 

xiǎo gàoěrjiùzhǐ tīngyòngmóu shùhuǐ tiānfāngjiānnán yuēsàngjuéguó yuǎn hàotiān huí mín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suì)¹重帘²何处,惹得多情³,愁对风光。睡起酒阑(lán)花谢,蝶乱对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zhū)红杏,斜倚低墙
译文:深深的院子,一道又一道的门帘遮掩,她在什么地方呢?宴会散了,花凋谢了,蜂蝶因无花可采而忙乱。今天晚上是谁在等着心上人来相见,在往日约会相见之处等待那个女子到来,红杏矮墙还在,却不见心上人到来。
注释:¹邃院:深院。²重帘:一道又一道的门帘。³多情:多情之人,此处指张生。⁴酒阑:酒筵将散。⁵北岭:即缑岭,在今河南偃师境内。⁶低墙:矮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羞颜易变¹,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²。谁信道,些儿³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译文:这种秘密的约会不敢使旁人知道,但由于心虚胆怯,容易脸红,往往旁人发觉,到处被人猜疑防范。得到的是一点恋爱的喜悦,付出的代价是无限凄凉的。好事若是顺利如意,不逢到阻碍,那么,约会相见的喜悦也就平淡无奇了。同是爱情中的滋味,其中特别香美的,除非是偷着尝。
注释:¹羞颜易变:由于害羞,容易睑红。²被着猜防:受到别人的猜疑、提防。被:蒙受,受到。³些儿:片刻,一小会儿。⁴好事:美好的事,指恋爱。⁵间阻:阻隔。⁶就中:其中。

  上片写张生相思与赴约。前五句,写张生相思无奈的心态。第一次见到莺莺时,张生就为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所震惊,这就是他稍后对红娘吐露的“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这一实心话的内情。作者将这一情节略去,直接写张生见过莺莺后所产生的浓浓的相思之情。“邃院重帘”,暗指莺莺住处;“何处”,是作者询问,因为对张生来说,莺莺的住处是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及。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当时两情未通,在他们之间,还远隔着礼教的大防。这一问,既表示了作者的关切,又唤起了读者的注意。果然,张生正处于相思难熬的时刻:“惹得多情,愁对风光。”一个“惹”字写出了莺莺的美色所产生的巨大的诱惑力。这里的“多情”原是相思以至痴情的同义语,作者写这一词语,褒贬之义分明。“风光”是供人观赏、引人喜爱的,张生以“愁”面对它:这是以乐景写忧情,可以收到双倍的艺术效果。紧接着,又通过张生的行为、生活环境以及张生眼中的景物,来透视张生的心态。由“睡起”说明张生的懒散,由“酒阑花谢”说明张生的苦闷,由“蝶乱蜂忙”说明张生的的百无聊赖和寂寞难耐(是一笔反衬)。后六句,写西厢约会以及张生急切期盼的心情。“今夜何人”,又作一设问,引起对张生赴约情事的叙写。“吹笙”句运用神话典故(也是一种美化),暗示张生与对方有约;“待月西厢”,则运用《莺莺传》中莺莺诗的现成语辞,明点男女约会之事,使全词歌咏崔、张爱情的主旨更加显豁。“空怅望处”三句,写张生将到西厢只见景物而不见伊人时焦躁乃至失望的心理,着一“空”字便曲曲传出。“一株红杏”是一种特征性景物,是《莺莺传》中所写到的,用来烘托旖旎风情,也恰到好处。

  下片写张生恋爱生活中的波折、苦涩以及幽会偷期的喜慰之情。换头“羞颜易变”三句,作一转折,写莺莺突然变卦,不但未接纳张生,反而严加指责,拒之甚坚。《莺莺传》中写张生先是半惊半喜,以为事必有成,待莺莺一番训斥,迅即离去之后,不禁目瞪口呆,怅然若失。这太出乎张生的意料之外,使张生无法理解。本来“待月西厢”的诗简是莺莺所写,莺莺却忽然翻脸不认人。原因是莺莺从小接受了封建礼教,尽管一时动了真情,爱上了张生,甚至以诗简主动约会,显示了莺莺初步的叛逆性,但在思想深处仍有着“情”与“礼”的矛盾,在莺莺的面前仍有难以逾越的礼教的大防。再则,莺莺当时对红娘还不摸底,唯恐红娘向夫人告发。这对莺莺固然是痛苦的事,对张生伤害就更大。以下“谁信道”三句,写张生所感受到的极其苦涩的滋味,是张生的内心独白(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评述)。随后“好事若无间阻”三句,有好事多磨之意,再作一转折,似可看成作者作为旁观者对张生的宽慰之辞。篇末“一般滋味”三句,承前“幽欢”二字,写张生与莺莺终于背着夫人而幽会西厢,也道出了张生甘苦备尝之后的深层心理。

  全词强化了叙事性,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将传奇小说《莺莺传》中有关情节演化成了小叙事词,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作者没有作纯客观的叙述,而是表达了对张生和莺莺的命运满怀关切和同情。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426-429

zhōnghuāmàn··suìyuànzhòngliánchù--shì

suìyuànzhòngliánchùduōqíngchóuduìfēngguāngshuìjiǔlánhuāxièdiéluànfēngmángjīnrénchuīshēngběilǐngdàiyuè西xiāngkōngchàngwàngchùzhūhóngxìngxiéqiáng

xiūyánbiànbàngrénxiānjuédàochùbèizhecāifángshuíxìndàoxiēérēnàixiànliánghǎoshìruòjiānyōuhuānquèshìxúnchángbānwèijiùzhōngxiāngměichúshìtōuch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