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足稻畦春水满,插秧未半青短短。
马尘追逐下关头,北望东屯转山坂。
一川洗尽峡中想,远浦疏林分气象。
沟塍漫漫堰源低,滩濑泠泠石矶响。
中田筑场亦有庐,翚飞夏屋何渠渠。
李氏之子今地主,少陵祠堂疑故居。
雨足稻畦春水满,插秧未半青短短。
马尘追逐下关头,北望东屯转山坂。
一川洗尽峡中想,远浦疏林分气象。
沟塍漫漫堰源低,滩濑泠泠石矶响。
中田筑场亦有庐,翚飞夏屋何渠渠。
李氏之子今地主,少陵祠堂疑故居。
白巽

白巽

白巽,成都(今属四川)人。孝宗乾道间进士(明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一三)。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译文:鲜花香满了庭院,引来比翼双飞穿梭来去的春燕。残红落花带寒入,垂帘不卷。晓起但见曲曲屏山一扇又一扇。
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蛾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翠袖玉笙(shēng)¹凄断。脉脉²两蛾(é)³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译文:挽翠袖,捧玉笙,吹出了远思的凄苦。深情的双眼望穿,解不开愁眉。郎行消息杳杳,不知今在何处。唯有梦中,一春长相遇。
注释:¹玉笙: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²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³两蛾:双眉,双目。蛾,即娥眉。
这是一首春闺怀人之作。上片写景,落花飞燕,撩人愁思。下片抒情,玉笙凄断,脉脉含愁,郎君虽无消息,一春却长梦见。全词抒情委婉,思绪缠绵。辞彩绚丽,隽美多姿。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出阊(chāng)¹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²者,问有刘园乎,则皆³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xiè)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jiàn),吴下名园半为墟(xū)(mǎng)。而所谓刘园者则岿(kuī)独存。同治中,芜(wú)(huì)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pí)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yù)¹⁰,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yǐ)(lǐ)¹¹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shāng)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掎(jǐ)裳连袂(mèi)¹²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zhào)¹³(cì)¹⁴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xiǎn)¹⁵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译文:出阊门后三里左右,有一个刘氏寒碧庄。问有寒碧庄吗,没有知道的人,问有刘园吗,他们都说有。原来这个留园,在嘉庆初年为刘君蓉峰所有,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在咸丰年间,吴下名园中,论山水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刘园堪称第一名。然而,庚申、辛酉年间,大乱接踵而至,吴中名园半数化为废墟,唯有刘园岿然独存。同治年间,刘园荒芜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江苏常州人方伯所得,开始加以整修。平整土地、清除混乱、剔除杂草,好的树木变得茂盛,好的花卉茁壮生长,奇形怪状的石头显露出来,小溪也变得畅通。凉台热馆,风亭月榭,高下相连,连绵不断。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饮酒赋诗于其中,京都男女也有人拉着衣服连袖而来游览。因此,出阊门的人无不盛赞刘园之美。方伯请求我写文章为留园做记。我说:“沿用原来名字吗?你不赐给一个吉祥的名字吗?” 方伯说:“不,不。寒碧庄知名到现在还没有被人熟知,难道不知道改名容易,被人熟知难呀。我不如跟从这个名称而称呼它。人说刘园,我就说留园,不改变他的音而改变它的字,就在他原来的名字,为我的起的新名字。”我感叹说:这些名字真美啊,它们名副其实!但是等到战火焚毁破坏后,高台倾倒,曲池平,不知道有多少美景消失了,但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这难道不是大自然有意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我知道留园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天下。
注释:¹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²知:知道。³皆:全,都。⁴亭榭:亭阁台榭。⁵洊至:相继而至。⁶墟莽:废墟榛莽;荒野。⁷岿然:形容高大独立的样子。⁸芜秽:荒芜。引申为丛生的杂草。⁹毗陵:今江苏常州市。¹⁰燠馆:暖室。¹¹迤逦:曲折连绵。¹²掎裳连袂:衣裙相连,衣袖相牵。形容人多。¹³肇:开始。¹⁴锡:通“赐”。¹⁵兵燹:指的是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mì)¹
译文:长安城中大雪纷纷,鸟雀迷途难以互寻。
注释:¹难相觅:指鸟雀互相难以寻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其中豪贵家,捣椒(jiāo)¹²四壁。
译文:富贵人家并不怕冷,椒泥涂墙壁香又匀。
注释:¹椒:植物名,其籽实有香味,封建社会,富贵人家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²泥:用如动词,以泥涂抹。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到处爇(ruò)¹红豪,周回下罗幂(mì)²
译文:朱门处处烧着红炉,四周放下重重罗帐。
注释:¹爇:烧。²幂:幂本作“巾”字解,这里与“幕”字相同,诗人可能是为了押韵而用了“幂”字。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暖手调金丝¹,蘸(zhàn)²斟琼液。
译文:席上奏起玄妙乐曲,玉液琼浆斟满杯子。
注释:¹金丝:泛指乐器。丝,丝弦。金,形容丝弦的贵重。²蘸甲:古人饮宴,酒要斟满,举杯喝酒时,指甲能沾到酒,这里的“蘸甲”指斟满酒。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醉唱玉尘飞¹,困融²香汗滴³
译文:室内饮宴室外大雪,人人困倦汗洒满身。
注释:¹醉唱玉尘飞:室内饮宴欲舞,室外大雪飞扬,一说:席上歌者吟唱大雪纷飞的景象,亦通。玉尘,指雪。²困融:愧倦,懒散。³香汗滴:指歌者舞者滴洒香汗。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岂知¹饥寒人,手脚生皴(cūn)²劈。
译文:哪知城中饥寒的人,手脚冻裂苦苦呻吟。
注释:¹岂知:哪里知道。²皴: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张孜生当唐末政治上极其腐朽的懿宗、僖宗时代。他写过一些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现实的篇,遭到当权者的追捕,被迫改名换姓,渡淮南逃。他的诗大都散佚,仅存的就是这一首《雪诗》。

  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闻。“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的程度,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

  以下,以“其中”二字过渡,从大雪天的迷茫景象写到大雪天“豪贵家”的享乐生活。“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下华丽。

  “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了“红炉”“罗幂”两件设施。“红炉”可以驱寒,“罗幂”用以挡风。红炉“爇(燃烧)”而“到处”,言其多也;罗幂“下”而“周回(周围)”,言其密也。这表明室外雪再大,风再猛,天再寒,而椒房之内,仍然春光融融一片。

  “暖手调金丝”四句,写“豪贵家”征歌逐舞、酣饮狂欢的筵席场面:歌女们温软的纤手弹奏着迷人的乐曲,姬妾们斟上一杯杯琼浆美酒。室外雪花纷飞狂舞,室内人们也在醉歌狂舞,直至人疲身倦,歌舞仍然无休无止,一滴滴香汗从佳人们的俊脸上流淌下来。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手脚生皴劈”,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这两句扣住大雪天“鸟雀难相觅”这一特定环境,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这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岂知”,很有份量,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作者愤怒之情,表露无遗。

  全诗采用对比的手法。诗人先写出长安城大雪纷飞的特定环境,再通过对在这一特定环境中“豪贵家”与“饥寒人”生活的对比突出主题,使主题鲜明。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另外,诗人又采用了白居易在其讽喻诗中常常采用的篇末点题的手法。从数量上讲,诗人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描写富贵人家的宴饮,以三幅图画表现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而在篇末仅仅用了二句点出富贵人家的对立面——“饥寒人”的苦况,可以想见“讥寒人”在鸟雀都“难相觅”的情况下会是怎样的情形,而这两句诗又赋予前八句诗以新义,指出“豪贵家”的奢侈享乐是建立在人民的贫苦的基础上,“豪贵家”的嘴脸也就更加可恶可僧了。诗人的态度是明确的,他十分憎恶那些在大雪天歌舞宴饮的“豪贵家”,无情地揭露他们,诗人把自已的同情投给了那些在大雪天痛苦挣扎的“饥寒人”,吟咏他们的痛苦,为他们请命,为他们歌唱。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5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9-162
3、 萧哲庵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7-1268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¹有啼痕。
注释:¹袂:衣袖。
这首小词抒写秋夜相思。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结句“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宛转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全词缠绵婉曲,清雅自然。

xiāngjiànhuān··qiūfēngchuīdàojiāngcūn--cǎi

qiūfēngchuīdàojiāngcūnzhènghuánghūntóngkāimén

luòshùshēngjiǎoduànhúnmíngshìkànmèiyǒuhén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倦童¹疲马放松门²,自把长筇(qióng)³倚石根
译文:疲惫的随行人马都留在寺门,一根竹杖扶我继续登临石壁。
注释:宝公塔:宝公名宝志,为南朝高僧,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卒,葬于钟山定林寺前,梁武帝为建塔于其上,名宝公塔。塔前有寺。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子王雱卒,其祠堂就在宝公塔院。¹童:指随行的童仆。²松门:松木为门,此指寺门。³筇:筇竹,可作拐杖,因称杖为筇。⁴石根:大石的底部,这里指石壁。
江月转空为白昼。
江月转¹空为白昼。岭云分暝(míng)²与黄昏。
译文:升空的皓月要将星空转为白昼,绕岭的重云想把黑夜分给黄昏。
注释:¹转:运转。²暝:日暮,夜晚。
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cén)¹声随起,鸦矫²荒寒影对翻。
译文:小鼠磨牙打破了塔中的岑寂,寒鸦振翅掠过投下了移动的清影。
注释:¹岑寂:寂静,寂寞。²矫:举起,昂起;这里是振翅的意思。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主客,道人¹忘我我忘言。
译文:面对此景此情已分不清谁主谁客,同游大化,道人与我两两相望无言。
注释:¹道人:得道之人,这里指守塔院的僧人。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此首七律作于诗人的晚年,叙写诗人在一个黄昏登宝公塔的所见所感。诗中描写了一派静谥而开阔的景色,表现出诗人饱经忧患与挣扎之后力求超脱的心境。此诗造语奇警,组合新巧,炼字取意精严娴熟。

  诗的首联描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从“倦童疲马”四字透出路遥行艰之状,“长筇倚石根”说明山石巍峨,攀登不易。而倦童疲马留于寺门与诗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鲜明对比,通过童仆和马匹的倦怠疲惫,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诗中出现的诗人形象:一个不避险远的“有志者”。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这两句状写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极为工妙。夜空本不可转,暝色也不能分,然而诗中说“转空”、“分暝”,已是一奇;以月转空,以云分暝,则将月和云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又是一奇;明明是入夜,却说转为白昼,黄昏本是虚无,却说分予暝色,更是奇上加奇。这联中“转空”、“分暝”都是诗人独造之词,然而在全句中不显得生硬晦涩,耐人咀嚼回味。

  颈联续写登塔的所闻所见: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这两句通过极细微的描写,表现了山间入夜时分的宁静和荒寒,“鼠摇”的声响十分微弱,但犹可听见,说明空山幽寂,古塔阒静。乌鸦在夜空中飞过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可鉴,正表现了月色的明朗。这一联造语也很奇警。“鼠摇”、“鸦矫”脱胎于卢纶的“斗鼠摇松影”和杜甫的“雁矫衔芦内”,但组合新巧,对仗自然,体现了诗人炼字取意的精严娴熟。

  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诗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尘世的烦扰和纷争,如同要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尾联表现了诗人这种物我两忘的感受。“当此不知谁客主”一句,李壁注引《襄阳记》:“司马德操尝诣庞德公,值其上冢,径入室,呼德翁妻子,使速作黍。须臾,德翁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诗中的“客主”就是指诗人自己与寺中僧人。结尾二句虽然只是刻画一种感受,却并不离登塔的主题,虽不写景,而景由此可见。

  全诗描绘了荒山、冷月、寒鸦的清冷幽僻之景,虽一字未提墓塔,却全然是墓塔周围特有的氛围,突现了游览地的固有特征。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9-221页
2、 范能船,朱晓松选注.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09:第83页

dēngbǎogō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uàntóngfàngsōngmén chángqióngshígēn 
jiāngyuèzhuǎnkōngwéibáizhòu 
lǐngyúnfēnmínghuánghūn 
shǔyáocénshēngsuí jiǎohuānghányǐngduìfān 
dāngzhīshuízhǔ dàorénwàngwàng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