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如举唱,三句岂能该。
有问如何事,南岳与天台。
当人如举唱,三句岂能该。
有问如何事,南岳与天台。
道禅师

道禅师

道禅师,青原下八世,德山密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普安寺。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颂五首。 ▶ 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译文:孔雀东南飞,飞到何处才休息?你就好像象那古时候庐江小吏焦仲卿的妻子。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译文:你贤惠啊,为路过你家的客人缝补衣服。可惜却像城墙树上的乌鸦孤独的鸣叫。
从诗中明显看出李白的心事并不好。诗中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夫妇,此处是李白知道主人姓焦以后的打诨;二是借《古诗十九首》中一个典故,意思是妻子为客人缝补衣服,丈夫突然回来,很不高兴,同行的客人们就唱起歌谣:“在外不容易啊,在外不容易,衣服谁来缝补啊,衣服谁来缝补?”意思是:我们和你妻子的关系是正当的,不用怀疑,而影响你们夫妻的关系。

jiāngzhǔrén--bái

kǒngquèdōngfēichùjiāngxiǎozhòngqīng

wèicáifèngjūnjiànchéng宿kōng

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译文:历来被人们认为悲凉的秋声,但我却喜欢在枕边听到它。
快鹰下韝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
快鹰下韝(gōu)¹爪觜(zuǐ)²健,壮士抚秋精神生。
译文:因为在这大好的季节例,猎鹰跃跃欲试,爪钩刚劲有力,战士也摸着宝剑精神抖擞。
注释:¹下韝:也叫“脱韝”。射猎时,让猎鹰站在猎人前臂的“韝”上,当发现猎物或敌人,猎鹰变飞离“韝”扑向目标。称为“下韝”。韝:同鞲,皮制的护臂套。²觜:同嘴,鸟喙。
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
我亦奋迅起衰病¹,唾手便有擒胡兴,
译文:我也一扫衰弱抱病之态,很快有了生擒金人的兴趣。
注释:¹衰病:指衰弱抱病。
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
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
译文:拉开弓弦,箭中大雁,一首诗也作成了,但笔力和弓力一样坚强。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
译文:在北方,金兵就像五原的苜蓿,青海的蓬草一样被一扫而光。
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译文:前线捷报频传,胜利之师向着敌人的老巢冲杀过去。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粤中¹庄有恭²,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³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¹⁰?”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¹¹也,因指厅事¹²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¹³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译文: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对子,小意思罢了,这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自大并且夸张,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¹粤中:今广东番禺市。²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³适:正巧。⁴署:官府。⁵弈:下棋。⁶神格:神色与气质。⁷遽:就;急忙、匆忙。⁸诘:询问;追问。⁹汝:人称代词,你。¹⁰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属对:对“对子”。¹¹夸:夸张、吹牛。¹²厅事:指大堂。¹³卒:军中伙夫。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gèn)地,滔滔流出,昆仑¹东极。神浪狂飙(biāo),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²气。雄壮势、隆³今昔。
注释:¹昆仑:昆仑山,在今新疆。²王:同“旺”。³隆:盛。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¹枻茫茫万里,棹(zhào)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²,山川绵邈(miǎo)³,飘飘吟迹。我欲乘槎(chá),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注释:¹鼓:敲打船舷。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²汗漫:广阔无边。³绵邈:广泛无边、广远。⁴乘槎:《荆楚岁时纪》载:“张华《博物志》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遇织女、牛郎之故事。

  上片落笔先写黄河浊流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永无休止。从空间上写气势之大,从时间上写其存在之久。二者合璧构成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气魄宏大,雄浑恣肆,为全词定调。“经天亘地”六句,从黄河的源头昆仑写起,黄河从昆仑发轫,横亘于天地之间,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轰鸣震天,六句写尽黄河声威。以下由写景转入人事,黄河流经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旺气长存。黄河的声势象征了元朝的国势。当时正是元朝鼎盛时期,词人由黄河的壮阔而想到国家的强大,情景相融,不仅加深描写的力度,而且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心态。

  下片转向对“过黄河”的描写。黄河的气势,振奋了渡河人的心胸,因此在渡河时神采飞扬,慷慨激越,扣舷高歌,歌声“响凝空碧”,透出了词人内心蕴蓄的豪情。“壮游”三句抒写自己壮游天下的雄心,由黄河之壮美联想到祖国河山之壮丽,激发了词人想要历尽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随处吟咏的愿望。下文还进一步写出他想像汉代张骞一样,乘槎追寻黄河源头,遨游银河,在壮游之中又融进浪漫成分,在浪漫想象的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写“过黄河”的激情豪兴。乘浮槎究河源,是对上片黄河源头的照应,上下一气,首尾照应,用“我欲”、“谁夸”领起,是词人主观意识的体现,总揽全文。全词把黄河雄壮的气势和自己的豪迈胸襟互相渗透,妙合无隙,风格雄浑闳肆,气势磅礴。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
月破¹轻云天淡注²,夜悄莫无语。莫听《阳关》³牵离绪。拚(pīn)(mǐng)(dǐng)莫深处。
译文:月亮冲破微云,淡淡的月色映照大地,夜深人静花好月圆无阴无雨。不要再听《阳关曲》牵惹离绪了,还是在鲜花丛中喝它个酩酊大醉。
注释:四犯令:词牌名,又名“四和香”、“桂华明”、“四块玉”,是合四调的犯声而成的新曲。调名始见于南宋侯寘《懒窟词》。犯,乐曲移调变奏的方式之一,即“犯调”,又称“犯声”,指移宫换羽,转换宫调;此为一曲终传调四次,故称四犯。¹破:过,开。唐沈佺期《度安海入龙编》诗:“别离频破月,容鬓骤催年。”²天淡注:谓云层稀薄,天色浅淡。³阳关:即《阳关曲》,此为送别之曲。⁴拚:同“拼”,不顾惜,豁出去。⁵酩酊:形容大醉。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酴醾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酴(tú)(mí)¹开独步,能着(zhuó)²留春住。
译文:明日就要踏上郊外张曼芳草的离别之路,春光也似乎随人离去。不像酴醾花独自在暮春开放,好像是着意留春不肯放春归去。
注释:¹酴醾:即“荼蘼”,植物名,亦称佛见笑、独步春。春末夏初开莫。²着意:注意,用心。

  该词写离别,却与一般离歌写法不同。作者并不正面渲染离愁别绪的深重,而是独出心裁地借助于新鲜丰富的联想,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沉挚的感情,含蓄空灵,别开生面。

  该词上片写临别情景。先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别夜景色:“月破轻云天淡注。”微风吹拂云朵,月儿穿过云层,天淡如水,月光似银,呈现出一片朦胧恬淡的意境。这一句,显然从张先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得到启发,写入夜后凄清景象极为传神。同时,虽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人物的情思已寓于其中。接着,“夜悄花无语”,进一步将景与情交织在一起,“悄”,点明夜深人静,“花无语”,以花指人,实写人无语,即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之意,均以“无语”极尽惆怅心情之形容,不过这里化实为虚,手法更婉曲。“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上句,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绪牵人愁肠。这里却说“莫听”,不忍听也。盖因其辞情、声情皆悲凄,此刻反增离人痛苦,故尔不忍听,离愁的深重难遣自不言而喻。无可奈何,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的心灵,于是“拚酩酊花深处。”“酩酊”,已是大醉不已,更着一“拚”字,这就十分形象而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拚命痛饮的狂态,透露出作者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这样的描写,比柳永词中“都门帐饮无绪”效果更强烈,更能震撼读者。以上所写,不过是未别之情景,已使人凄然欲绝。

  下片宕开一笔,推想别后情景:“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用芳草写离情,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手法,如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便是以芳草的无尽比喻离恨的绵长。这句却能用常得奇,自铸新词,使蕴意更加深厚。本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行,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本是人已远行而芳草依旧,作者却想象是人走春尽。这样,由芳草和离愁引申出来的春天和行人的内在联系,便使作者忽发奇想:如果能够阻止春天的脚步,不就可以留住远行的人了。那么什么能够留住春天呢?作者想到了酴醾,这是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朵,有诗为证,苏轼《杜沂游武昌以茶蘼花菩萨泉见饷》说:“茶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又有诗说:“开到萘蘼花事了。”待花事将尽再来开放,延长了花期,变相延长了春天的时日。人若能像荼蘼这样把春光、也把行人留到最后一刻是很好,但人世间每每事与愿违,“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春花到此时已剩荼蘼,故云“独步”。但纵使似荼蘼开晚,能“着意留春”,又能留得几时?何况“不似”乎!两句是宛转地说“强欲留春春不住”(欧阳修《渔家傲》)。留春无计,暗指留人无计,词到此戛然而止。下片写的是人物心中的一段痴想,虽不可能实现,却动人而又沉挚地表达了因无计留人而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与上片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真实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别开生面,回味无尽。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1339-1340页

fànlìng··yuèqīngyúntiāndànzhù--hóuzhì

yuèqīngyúntiāndànzhùqiāohuātīngyángguānqiānpànmǐngdīnghuāshēnchù

míngjiāngjiāofāngcǎochūnzhúxíngrénshìkāinéngzheliúchūnz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