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阳畿甸郡,俗美民复淳。况逢文明世,教化聿以新。
滁阳畿甸郡,俗美民复淳。况逢文明世,教化聿以新。
我本樗散材,夙忝列朝绅。一朝纡郡绂,实荷圣主恩。
我本樗散材,夙忝列朝绅。一朝纡郡绂,实荷圣主恩。
编氓在抚摩,风俗在所惇。才疏力复孱,恒恐愧古人。
编氓在抚摩,风俗在所惇。才疏力复孱,恒恐愧古人。
念昔欧阳公,遗爱在滁民。每怀踵芳躅,黾勉效忠勤。
念昔欧阳公,遗爱在滁民。每怀踵芳躅,黾勉效忠勤。
陈琏

陈琏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4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禁庭春昼,莺羽披¹新绣²。百草³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jī)满斗。
译文:深宫里春日的白天,只见到黄莺鸟长出了新的羽毛。在花下挖空心思玩“斗百草”,输赢的赌注需要成斗的金银珠宝。
注释:¹披:长叠;新长出。²新绣:新的衣服。这里指“新的羽毛”。³斗百草:斗百草又称鬭百草。一种中国民间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⁴巧求:挖空心思去找。⁵只:语助词,用于句尾或句首。⁶珠玑:珠宝。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ní)(cháng)¹。谁道腰肢窈(yǎo)(tiǎo),折旋²笑得³君王。
译文:到了晚上,整理下并不完整的妆容,在御前很随意的跳起了霓裳羽衣舞。谁知这曼妙的身姿,不久就把君王逗的开心起来。
注释:¹霓裳:霓裳羽衣舞。²折旋:不久便折服。³笑得:欢笑了;逗乐了。

qīngpíng··jìntíngchūnzhòu--bái

jìntíngchūnzhòu

yīngxīnxiù

bǎicǎoqiǎoqiúhuāxiàdòu

zhǐzhūmǎndòu

wǎnquècánzhuāng

qiánxiánshang

shuídàoyāozhīyǎotiǎo

zhéxuánxiàojūnwáng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飘飘¹江风起,萧飒(sà)²海树秋。
译文:凛冽的江风飘摇而起,吹得江边高树秋声萧瑟。
注释:¹飘飘:一作“飘摇”。²萧飒:稀疏,凄凉。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登舻(lú)¹美清夜,挂席²移轻舟。
译文:登上船头只觉清夜景色佳美,扬帆起航小舟前进。
注释:¹舻:船前头刺棹处。²挂席:扬帆。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月随碧山¹转,水合青天流。
译文:舟上只见月儿随着碧山回转,水与青天相合而流。
注释:¹碧山:青山。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yǎo)如星河¹上,但觉云林幽。
译文: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遥远的星河,只觉得云压树林幽暗一片。
注释:¹星河:银河。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译文:眺望归路水流浩荡,眺望前程逝水滔滔。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徒悲蕙(huì)¹歇,复听菱歌²愁。
译文:徒然悲伤蕙草衰歇,又听那采菱之歌满含哀怨。
注释:¹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²菱歌:采菱之歌。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kàn)¹前洲。
译文: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后边的渡口,明亮的沙滩看见前边的小洲。
注释:¹瞰:俯视。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¹
译文: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见,眺望远方徒然增加离别的情怀。
注释:¹离忧:即“罹忧”,遭忧之意。

  “飘摇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江风飘飘,海树萧萧,时值清秋。诗人登上舟船,扬起帆席,在江面上轻轻移动,明月挂空,气爽天高,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曹植《公宴诗》云:“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清夜”,不仅是宜人之夜,而且还是适合于游乐之夜。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联系谢诗,此诗的“挂席”又多么充满诗情画意。“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舟行,则月似随舟而行;舟随碧山转,月也似随碧山而转,有“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之意。游兴正浓,故觉明月处处时时解人意,时时处处自来亲人;月色空明,水面开阔,故觉水天相连,水接天流。山色之“碧”,天色之“青”,正显出月色之明。诗中并未明写诗人的兴致,而兴致自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舟幽。”水色澄空,星河倒影,恍恍惚惚,仿佛已离开人间,在杳杳渺渺的星河上行舟。晋王羲之《镜湖》诗云:“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南朝陈释惠标有《咏水》诗云:“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李白《清溪行》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都把至清的水比喻为镜,用的是明喻;此诗暗示江清如镜,因为天上的星河都映于水中,而且进一层说舟是在星河间行,写得更神奇,更有情趣。因为有天上星河行的感觉,因此所见云舟也就有如天界之物,格外幽渺。

  “云舟幽”以上的六句叙写“月夜江行”。“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两句过渡。上文写清夜曰“美”,写舟移曰“轻”,写月行曰“随”,写山曰“碧”,写天曰“青”,良辰美景,足见诗人心境的恬适。然而,回顾来途则归路浩浩,瞻望前路则见徂川悠悠,心中不觉升起一缕淡淡的哀绪。“浩浩”、“悠悠”,仍然是眼前之景,但景中已不露声色地注入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出“徒悲”,听歌愁,引出怀宗之,增离忧,情绪直转而下,用笔自然,不露凿痕。“蕙草歇”,回应“海树秋”;“蕙草”,一种香草,《楚辞》常用来比喻贤人。“徒悲蕙草歇”,有所思美人不可见之意。秋日怀人,情调凄楚。此时,又有菱歌泛夜,莲娃无忧无虑地唱着欢快的歌,无形中反而增添了诗人的哀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又是两句景语。河岸曲折,后浦迷不可觅;沙头明亮,前洲清楚可见。“后浦”、“前洲”暗应“归路”、“徂川”。归路凄迷,不知何时才能再同友人聚首;徂川汩汩,逝者如斯,不知来日还有几多。往日携手同游的一幕幕似又映现在眼前。《忆崔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有“忆与崔宗之,白水弄奇月”的描写,可见他们曾月下出游,眼前明月依旧,而两情异地,不能相聚,不禁叫人伤怀。“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本来,望远是望冀见到君面,但君既“远”,望又不能及之。既不能及之,望而反增忧愁。结二句,落在题面“寄崔”。

  月朗气清,江风猎猎,如此良夜,诗人登舻江行,怡然自得。面对江风明月,不觉触发怀念好友崔宗之之情。宗之和自己一样,有着白眼看鸡虫的傲岸个性,和自己一样能“吟诗作赋北窗里”,和自己一样“会须一饮三百杯”,月夜江行,无此良朋,不禁增忧。前半写景,景色清雅,优美如画,最初出游本无所谓忧。“归路”、“徂川”两句,触景生情,情绪陡转,或正面写蕙草歇,或反面听菱歌怨,愈写愈悲,愈写愈愁,结二句直吐对宗之的一片深情。用笔有如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戛然而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97-598

yuèjiāngxíngcuīyuánwàizōngzhī--bái

piāopiāojiāngfēngxiāohǎishùqiū

dēngměiqīngguàqīngzhōu

yuèsuíshānzhuǎnshuǐqīngtiānliú

yǎoxīngshàngdànjuéyúnlínyōu

guīfānghàohàochuānyōuyōu

bēihuìcǎoxiētīnglíngchóu

ànhòushāmíngkànqiánzhōu

怀huáijūnjiànwàngyuǎnzēngyōu

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今日何堪,买田阳羡,挂剑长林。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窗影灯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¹。今日何堪,买田阳羡²,挂剑长林³。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窗影灯深,磷(lín)青青,山鬼喑(yīn)(yīn)
译文:落拓江南的倦游人此处登临,想历史上多少豪杰,曾风流几时,终归消沉。今天怎堪忍受,当年苏东坡曾有买田之叹,吴公子也只落得挂剑消林。晚霞灿烂,辉映着谁家的昼锦楼堂,残月如钩,空对着我思念故乡的心灵。人家窗影的灯火昏昏,窗外闪耀着磷火青青,远处传来鬼语的暗暗。
注释:折桂令,曲牌名。又称《蟾宫曲》、《天香引》、《秋风第一枝》等,共十一句。毗(pì)陵:古县名,春秋时吴季札的封地,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倦客:倦于游宦的人。¹几许消沉:几许,多少。多少人消沉下去了。²买田阳羡:苏轼晚年想定居于阳羡,有买田于此的意思。阳羡,古县名。在今江苏省宜兴县南。语出宋苏轼《菩萨蛮》:“坐谪六年,止求自便,买田阳羡。誓毕此生。”³挂剑长林:长林,茂密的树林,此处用典一说指代春秋时季札为祭奠亡友,将宝剑挂在其坟上的故事。⁴昼锦:原为衣锦荣归之决。⁵磷火:由骨殖分解出来的磷化氢,在空气中会自动燃烧,在墓地中多见。⁶喑喑:泣不成声的样子。

  此曲前三句写现实之景、历史之思。“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这支曲整体透着一种沉重的悲凉之感,起句“江南倦客登临”便初露端倪。“倦客”意味疲倦于游宦之人,加上“江南”二字,明确宦游的地点。乔吉是太原人,后寓居杭州,一生四海漂泊,故以“江南倦客”自称,而“倦”字正显示了他对于这种漂泊生活的倦怠。“多少豪雄,几许消沉”,眺望着毗陵的夜景,作者陷入了深思。过往的历史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如今都已经“消沉”。这两句从现实之景转人历史之思,一下子拓宽了曲子的境界。

  中间三句援引两个典故。“今日何堪,买田阳羡,挂剑长林。”曲中援引了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典故。“买田阳羡”是用苏轼典,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被贬谪之后终于悟出世事皆虚幻的道理,到晚年再不倾心于官场,只求在田园中度过余生。人生如梦,曾经的美好最终也难逃过历史尘埃的掩埋,这也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绪和愤慨。“挂剑长林”,是用季札典,也有说乔吉此句是化用晋代许逊挂剑长松的典故。如此饵释似乎与上句更为相符,与整首曲的基调也更为呼应。

  末尾几句写他人富贵,自己生命如流,倍感凄凉。“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这两句对仗工整。“昼锦”则是用来比喻朝霞,作者在“霞缕烂”和“昼锦”之间,插入“谁家”二字,一下子使自己与这种富贵、耀眼的景象隔绝,这富贵不过是别人家的,与自己毫无一丝关系。朝霞已去,夜晚到来,残月如钩,“故国丹心”句是化用周密《一萼红》,谓岁月如梭,人鬼殊途,对故国的一片丹心都是过去式了。窗影深深,夜已经深了,灯火也归于黯淡。遥望窗外,山野间“磷火青青,山鬼喑暗”。残灯喻指毕命之灯,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将化为泡影,都逃不过生死天命,让人倍感凄凉和肃然。

  乔吉那些表达归隐之心的作品是他寻找解脱和心灵慰藉的产物,这首曲进一步展现了他内心对于一生漂泊、无法超脱命运的痛苦。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只有和诗人内心深处的灵魂结合才具有审美的意义,而乔吉的散曲便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阅读这支小令,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感伤,他清楚地看着这个现实,却一直无法接受,这也是其痛苦和矛盾的根源。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14
2、 夏于全.中国历代诗歌经典·唐诗·宋词·元曲 元曲卷.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168

zhéguìlìng··língwǎntiào--qiáo

jiāngnánjuàndēnglínduōshǎoháoxióngxiāochénjīnkānmǎitiányángxiànguàjiànzhǎnglínxiálànshuíjiāzhòujǐnyuègōuhéngguódānxīnchuāngyǐngdēngshēnlínhuǒqīngqīngshānguǐyīnyīn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宾之初筵(yán),左右秩(zhì)秩。笾(biān)豆有楚,殽(yáo)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chóu)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译文:客人刚来到筵前准备入席,分左右两列落座谦让有序。竹笾木豆排列得整整齐齐,笾豆里的食品是那样精致。酒是那样醇厚柔和又甜美,喝起酒来大家都非常满意。编殽和金鼓都已经摆布好,宾主举杯敬酒从容又安逸。天子的熊靶已经树立起来,箭在弦上强弓也已经拉开。射手们已经聚集到靶场上,把你们的射箭本领拿出来。开弓放箭每发都要射中靶,为的是罚你饮酒欢乐开怀。
注释:初筵:宾客初入席时。筵,铺在地上的竹席。左右:席位东西,主人在东,客人在西。秩秩:有序之貌。笾豆:古代食器礼器。笾,竹制,盛瓜果干脯等;豆,木制或陶制,也有铜制的,盛鱼肉虀酱等,供宴会祭祀用。有楚:即“楚楚”,陈列之貌。肴核:肴为豆中所装的食品,核为笾中所装的食品。旅:陈放。和旨:醇和甜美。孔:很。偕:通“皆”,遍。醻:同“酬”。举醻,举杯。逸逸:义同“绎绎”,连续不断。大侯:射箭用的大靶子,用虎、熊、豹三种皮制成。一般的侯也有用布制的。抗:高挂。斯:语助词。张:张弓搭箭。射夫:射手。发功:发箭射击的功夫。有:语助词。的:侯的中心,即靶心,也常指靶子。祈:求。尔爵:爵,饮酒尽也;尔爵,就是求射中而让别人饮罚酒之意。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yuè)舞笙(shēng)鼓,乐既和奏。烝(zhēng)(kàn)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gǔ),子孙其湛。其湛(dān)曰乐,各奏尔能。宾载(zài)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译文:执龠而舞吹起笙来敲响鼓,各种乐器一齐奏响多和谐。向创业的先祖们敬献乐舞,以便附和燕礼的繁文缛节。繁复的礼制仪轨一一演遍,场面隆重盛大又气氛热烈。上神传旨赐你们纯洁祝福,子子孙孙永远幸福又安康。子孙万代幸福安康又快乐,尽情展示你们的本领特长。客人们手执酒杯寻找对手,陪酒的出来进去忙个不休。宾主们倾满美酒举杯痛饮,向列祖列宗进献时鲜祭品。
注释:籥舞:执籥而舞。籥是一种竹制管乐器,据考形如排箫。烝:进。衎:娱乐。洽:使和洽,指配合。有壬:即“壬壬”,礼大之貌。有林:即“林林”,礼多之貌。锡:赐。纯嘏:大福。湛:和乐。奏:进献。载:则,便。手:取,择。仇:匹,指对手。室人:主人。入又:又入,指主人亦随宾客入射以耦宾,即耦射。康爵:空杯。时:射中的宾客。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qiān)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bì)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译文:客人们刚到未入席饮酒前,一个个温文尔雅恭谨庄严;当他们还没有喝醉的时候,一个个保持形象顾着脸面;等他们酩酊大醉以后再看,一个个举动轻浮丧尽威严;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处乱转,不停地手舞足蹈姿态翩跹。当他们还没有喝醉的时候,一个个保持形象谦抑低调;等他们酩酊大醉以后再看,一个个放浪形骸举止轻佻;这都是喝酒不节制惹的祸,不知道自己的轻重乱了套。
注释:止:语气助词。反反:谨慎凝重。曰:语助词。幡幡:轻浮无威仪之貌。舍:放弃。坐:同“座”,座位。仙仙:同“跹跹”,飞舞貌。抑抑:意思与前文“反反”大致相同而有所递进。怭怭:意思与前文“幡幡”大致相同而有所递进。秩:常规。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宾既醉止,载号(háo)载呶(náo)。乱我笾豆,屡舞僛(qī)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biàn)之俄,屡舞傞(suō)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译文:客人喝醉酒以后你就看吧,又是大呼小叫还吵闹不迭;打翻了我筵席上的笾和豆,手上乱抓乱挠步态也歪斜。这都是喝酒不节制惹的祸,不知道自己犯下多大过错。头上歪戴着帽子出尽洋相,还总是狂呼不止醉舞婆娑。如果喝醉了酒你及时离席,宾主双方你好我好享清福。如果喝醉了酒还赖着不走,这就叫害人害己自取其辱。饮酒本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关键是要保持形象讲风度。
注释:号:大声乱叫。呶:喧哗不止。僛僛:身体歪斜倾倒之貌。邮:通“尤”,过失。弁:皮帽。俄:倾斜不正。傞傞:醉舞不止貌。伐德:败德。令仪:美好的仪表礼节。监:酒监,宴会上监督礼仪的官。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zāng),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bǐ)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gǔ)。三爵不识,矧(shěn)敢多又。
译文:总的来讲吧饮酒这件事情,有人保持清醒有人醉糊涂。一般都要现场设立监酒官,有的还辅设个史官来监督。有人喝酒喝醉了当然不好,也有人喝不醉反倒不满足。好事者不要再殷勤劝酒了,别让好酒之辈太放纵轻忽。不该说的话不能张口就来,无根无据的话不要瞎秃噜。喝醉酒之后胡说八道的话,罚他拿没角的小公羊赔罪。三杯酒就认不清东西南北,哪里还敢让他再多灌几杯?
注释:史:酒史,记录饮酒时言行的官员。燕饮之礼必设监,不一定设史。臧:好。式:发语词。俾:使。大怠:太轻慢失礼。匪言:指不该问话。匪由:指不合法道的话。童羖:没角的公山羊。三爵:三杯。不识:不知。矧:何况。又:“侑”之假借,劝酒。

  这是《小雅》中篇幅之长仅次于《小雅·正月》和《小雅·楚茨》的一首诗。此诗章法结构非常严谨。这不仅是指它全部五章每章均十四句,且都是标准的四字句;更是指它章节之间内在组织上的精妙。诗内容大致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两章写合乎礼制的酒宴,第二部分两章写违背礼制的酒宴,两者同以“宾之初筵”一句起头,而所描述的喝酒场面却大相径庭,暴露出理想状态与现实境况的尖锐矛盾。第三部分为末章,是总结性的言辞,连用“不”、“勿”、“无”、“匪”、“矧敢”等表示否定义的词集中凸现否定意蕴。各部分之间起承转合脉络极其分明。第二个印象是诗人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诗人之意实在“刺”,前两章却用“美”为“刺”作映衬,使丑恶的事物在与美好的事物的对比中更显出其丑恶,欲抑先扬,跌宕有致。而诗人的“刺”即使是在最重要的第三、第四两章中,也并不剑拔弩张,疾言厉色,只是反覆直陈醉酒之态以为警诫,除了烂醉后手舞足蹈的姿势不惜重言之以外,“载号载呶”、“乱我笾豆”、“侧弁之俄”写醉汉吵吵嚷嚷、弄乱东西、衣冠不正,也都抓住了特征。并且,诗人还善于通过“既醉而出,并受其福”之类的委婉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之类的戏谑语,来作“绵里针”式的点染。借形象说话,实招就是高招。当然,并不是说此诗没有正面的说理成分,末章就主要是说理,但毕竟使读者对酗酒的害处深感悚惕的还是那些描写醉态的句子。

  诗人技巧上的高明之处,在具体的修辞上,也得到充分的表现,除了消极修辞外,积极修辞更是丰富多彩。“左右秩秩”、“举醻逸逸”、“温温其恭”、“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屡舞仙仙”、“威仪抑抑”、“威仪怭怭”、“屡舞僛僛”、“屡舞傞傞”,这是叠字修辞格的运用,频度之高,在整部《诗经》中似乎也不多见,那种奇佳的摹态效果,令人叹服。“笾豆有楚,肴核维旅”、“既立之监,又佐之史”,则是非常标准的对偶修辞格。“宾之初筵”、“其未醉止”、“曰既醉止”、“是曰既醉”等句都同章或隔章、邻章重复一次,是重复修辞格,而由其重复所产生的效应则不同。如上文所说“宾之初筵”的重复意在引出对比。但“其未醉止”、“曰既醉止”的重复,则既与从“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到“威仪抑抑”、“威仪怭怭”的递进紧扣,又有“其未醉止”一组重复与“曰既醉止”一组重复的两层对比,从中更可见出结构的精整。而“是曰既醉”的隔章重复,所起作用是将第三、第四这最重要的两章直接串联起来。还有一种《诗经》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格——顶针,此诗也有两例,即“以洽百礼”之后接以“百礼即至”,“子孙其湛”之后接以“其湛曰乐”。这两个顶针修辞在同章中仅隔两句,相距很近,也是诗人为加重语气而作的刻意安排。另外,“钟鼓既设,举醻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这一段又是排比句,且两句一换韵,有很强的节奏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81-486

bīnzhīchūyán

míng xiānqín 

bīnzhīchūyán zuǒyòuzhìzhì biāndòuyǒuchǔ yáowéi jiǔzhǐ yǐnjiǔkǒngjiē zhōngshè chóu hóukàng gōngshǐzhāng shètóng xiàněrgōng yǒu ěrjué 

yuèshēng yuèzòu zhēngkànliè qiàbǎi bǎizhì yǒurènyǒulín ěrchún sūndān dānyuēyuè zòuěrnéng bīnzàishǒuqiú shìrényòu zhuókāngjué zòuěrshì 

bīnzhīchūyán wēnwēngōng wèizuìzhǐ wēifǎnfǎn yuēzuìzhǐ wēifānfān shězuòqiān xiānxiān wèizuìzhǐ wēi yuēzuìzhǐ wēi shìyuēzuì zhīzhì 

bīnzuìzhǐ zàiháozàináo luànbiāndòu  shìyuēzuì zhīyóu biànzhīé suōsuō zuìérchū bìngshòu zuìérchū shìwèi yǐnjiǔkǒngjiā wéilìng 

fányǐnjiǔ huòzuìhuòfǒu zhījiān huòzuǒzhīshǐ zuìzāng zuìfǎnchǐ shìcóngwèi dài fěiyányán fěiyóu yóuzuìzhīyán chūtóng sānjuéshí shěngǎnduōyòu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译文: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 物象千姿百态,
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非有老笔,清壮¹何穷。
译文:不是有了老练娴熟、清新豪建的笔法就能刻画描述穷尽的。
注释:¹清壮:清新豪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