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隐吏极风流,记得衰翁旧日不。
三岛十洲曾接武,千岩万壑更从游。
官曹閒似云间鹤,贾舶纷如海上鸥。
幸有西湖应著我,时操艇子过明州。
外台隐吏极风流,记得衰翁旧日不。
三岛十洲曾接武,千岩万壑更从游。
官曹閒似云间鹤,贾舶纷如海上鸥。
幸有西湖应著我,时操艇子过明州。
曾几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新诗¹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译文:眼前都是新诗的材料,可我一时无法表达;鸟儿从眼前飞掠,云儿在天上飘浮,都倒映进我的酒杯。
注释:¹新诗:新的诗作。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官里¹簿书²无日了,楼落风雨见秋来。
译文:做着小官,文书堆案没完没了,使人厌倦;猛抬头,楼前又是一番风雨,秋天已经到来。
注释:¹官里:衙门里,官府里。²簿书:官府的文书。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是非衮(gǔn)¹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译文:是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渐渐老去;岁月匆匆,翩翩燕子,已仓促回归。
注释:¹衮衮:相继不绝。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zūn)呼起鼻中雷。
译文: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含笑抚摸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头,喝醉了酒,美美地睡上一觉,鼾声如雷。

  诗首联切题,但以倒装出之。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江西诗派的诗喜欢拗折,这样起句,将因果倒置,诗便显得突兀而有波折。同时人葛胜仲在评论陈与义诗时,曾指出他的诗“务一洗旧常畦径,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这联诗便是很好的例子。诗写的情况,是每个诗人都遇到过的。这样的感触,就是陶渊明《饮酒》诗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隐《锦瑟》诗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明明是极好的景情,诗似乎就在口边,却一下子说不出来。陈与义对这种境界体会很深,多次拈出,如《春日》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又如《题酒务壁》云:“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落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落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这两联是名句,方回对此极为赞赏,在《瀛奎律髓》中评说:“此诗中两联俱用变体,各以一句说情,一句说景,奇矣。”宋吴开《优古堂诗话》说:“近时称陈去非诗‘案上簿书何时了,楼落风月又秋来’之句。或者曰:此东坡‘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予以为本唐人罗邺《仆射陂晚望》诗‘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方回则以为本苏轼词“官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第三联则与陈与义自己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的“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同意,“是为变体”。吴开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诗派宗旨,在“无一字无来历”上下工夫,实际上,不论陈与义是否袭用前人,诗都写得意深情深,格调高迥;其中以“书生”对“燕子”、“簿书”对“风雨”、“是非”对“岁月”,都很灵动,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这联虽然是故作达语,力求轩豁,但气势与上不称。陈与义曾经提出作诗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忌俗”,一是“不可有意用事”,这联却写得很俗气,违背了自己的标准,所以清纪昀、许印芳都曾予以指摘。

  这首诗属于拗体,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形式,显得兀傲奇崛,是陈与义学黄山谷诗的结果,因此被极力鼓吹江西诗派诗的方回赞为“学许浑诗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后山三关不能也”。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1日 :第195-196页

duìjiǔ--chén

xīnshīmǎnyǎnnéngcáiniǎoyúnluòjiǔbēi

guān簿shūlelóutóufēngjiànqiūlái

shìfēigǔngǔnshūshēnglǎosuìyuècōngcōngyànzihuí

xiàojiāngnánzhúgēnzhěnzūnzhōngléi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¹,骚人²(gē)³笔费评章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注释:¹降,服输。²骚人:诗人。³阁:同“搁”,放下。⁴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须逊(xùn)¹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¹逊:不及,比不上。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06-507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44-345

xuěméi

yuè sòngdài 

méixuězhēngchūnwèikěnxiáng sāorénfèipíngzhāng 
méixùnxuěsānfēnbái xuěquèshūméiduànxiāng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黄初¹四年五月,白马王²、任城王³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hōng)。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¹⁰在数日,是用自剖¹¹,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译文: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彪、任城王彰与我一起前往京城朝拜,迎奉节气。到达洛阳后,任城王不幸身死;到了七月,我与白马王返回封国。后来有司以二王返回封地之故,使我二人在归途上的住宿起居相分隔,令我心中时常忧愤!因为诀别只在数日之间,我便用诗文自剖心事,与白马王离别于此,悲愤之下,作成此篇。
注释:白马王彪:三国魏白马王曹彪。¹黄初:魏文帝(曹丕)的年号。黄初四年是公元年。²白马王:曹彪,曹植的异母弟。³任城王:曹彰,曹植的同母兄。⁴朝京师:到京师参加朝会。⁵会节气:魏有诸侯藩王朝节的制度,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之前,各藩王都会聚京师参加迎气之礼,并举行朝会。⁶薨:古代诸侯王死称为薨。据《世说新语·尤悔》记载,任城王是被曹丕毒死的。⁷还国:返回封地。⁸有司:官吏,指监国使者灌均。监国使者是曹丕设以监察诸王、传达诏令的官吏。⁹毒恨:痛恨。¹⁰大别:永别。¹¹自剖:表明自己的心迹。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谒帝¹承明庐²,逝³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¹⁰无梁¹¹。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¹²长。顾瞻¹³恋城阙¹⁴,引领¹⁵情内伤。
译文:在承明庐谒见我的皇兄,去时返回那旧日封国的疆土。清晨从帝都扬鞭启程,黄昏经过首阳山的日暮。伊水和洛水,多么广阔而幽深;想要渡过川流,却为没有桥梁所苦。乘舟越过翻涌的波涛,哀怨于东方漫长的旅途;回首瞻望洛阳的城楼,转头难禁我哀伤反复。
注释:¹谒帝:朝见皇帝。²承明庐:汉长安宫殿名,此泛指曹魏的宫殿。³逝:语词,无义。⁴旧疆:指鄄(juàn)城(山东省荷泽市),时曹植为鄄城王。⁵皇邑:皇都,指洛阳。⁶日夕:天晚的时候。⁷首阳:山名,洛阳东北。⁸伊洛:二水名。伊,指伊水,发源于河南栾川县,到偃师县入洛水;洛,洛水,源出陕西冢岭山,至河南巩县入黄河。⁹济:渡。¹⁰川:河。¹¹梁:桥。¹²东路:东归鄄城的路。¹³顾瞻:回首眺望。¹⁴城阙:指京城洛阳。¹⁵引领:伸长脖子。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脩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太谷¹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²³我涂,流潦(lǎo)浩纵横。中逵(kuí)绝无轨,改辙登高岗。脩(xiū)(bǎn)云日,我马玄以黄¹⁰。
译文:浩荡的空谷何等寥廓,山间的古木郁郁苍苍。暴雨让路途充满泥泞,污浊的石浆纵横流淌。中间的路途已绝不能再前进,改道而行,登临高峻的山冈。可是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我的座马又身染玄黄之疾。
注释:¹太谷:谷名,一说是关名,在洛阳城东南五十里。²霖雨:连续几日的大雨。³泥:作动词,使道路泥泞。⁴流潦:积水。⁵中逵:通衢大路。逵,四通八达的大道。⁶轨:车道。⁷改辙:改道。⁸脩坂:高高的山坡。脩,长。坂,斜坡。⁹造:到、往。¹⁰玄以黄:指马病。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衡轭 通:衡扼)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yū)¹。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²。鸱(chī)(xiāo)³鸣衡轭(è),豺狼当路衢(qú)。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pèi)止踟(chí)(chú)。(衡轭 通:衡扼)
译文:马染玄黄,可是仍能奋蹄;我怀哀思,却曲折而忧郁。忧郁而曲折的心志啊,究竟何所牵念?只为我挚爱的王孙即将分离。原本试图一同踏上归路,中途却变更而无法相聚。枭鸟停在马车的衡轭上;豺狼阻绝了当途的要津;苍蝇之流让黑白混淆;机巧的谗言,疏远了血肉之亲。想要归去却无路能行,手握缰绳,不由得踟蹰难进!
注释:¹郁以纡:愁思郁结。郁,愁。纡,萦绕。²不克俱:不能在一起。克,能。³鸱枭:猫头鹰,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鸟。⁴衡轭:车辕前的横木和扼马颈的曲木,代指车。⁵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⁶间:离间。⁷谗巧:谗言巧语。⁸蹊:路。⁹揽辔:拉住马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踟蹰¹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²。归鸟赴乔林³,翩翩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译文:踟蹰之间,此地又有什么留恋?我对王孙的思念永远没有终极!秋风激发微薄的凉意,寒蝉在我的身侧哀鸣。广袤的原野啊,多么萧条;白色的日影倏忽间向西藏匿。归鸟飞入高大的林木,翩翩然地扇动着羽翼。孤单的野兽奔走着寻觅兽群,口衔着蒿草也无暇独食而尽。感于物象触伤了我的胸怀,以手抚心发出悠长的叹息。
注释:¹踟蹰:徘徊不前。²西匿:夕阳西下。³乔林:乔木林。乔,高大的树木。⁴翩翩:飞动貌。⁵厉:振动。⁶走索群:奔跑着寻找同伴。⁷不遑:不暇,不空。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太息¹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²形不归。孤魂翔故域³,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xī)。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¹⁰,咄(duō)(jiè)¹¹令心悲。
译文:长叹又能有什么用处?天命已与我的意志相违!何能想到,我那同胞的兄长,此番一去,形体竟永不返归!孤独的魂魄飞翔在昔日的故土,灵柩却寄存在帝都之内。尚存之人,须臾间也将过世而去,亡者已没,我的身体已自行衰微。短暂的一生居住在这世间,忽然好比清晨蒸干的露水。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自我审思并非金石之体,顿挫嗟叹间令我满心忧悲。
注释:¹太息:叹息。²往:指死亡。³故域:指曹彰的封地任城。⁴灵柩:放有尸首的棺木。⁵存者:指自己与曹彪。⁶晞:干。⁷桑榆:二星名,都在西方。⁸影响:影子和声音。⁹顾:念。¹⁰非金石:《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¹¹咄唶:惊叹声。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¹。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²。恩爱苟不亏³,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qīn)(chóu),然后展慇(yīn)(qín)。忧思成疾疢(chèn),无乃儿女仁¹⁰。仓卒¹¹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译文:心境的悲伤触动了我的形神,望弃置下忧愁不再复述哀情。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海,纵使相隔万里也犹如比邻。假若兄弟的眷爱并无削减,分离远方,反会加深你我的情谊,又何必一定要同榻共眠,来传达你我的殷勤?忧思导致了疾病,这恐怕只是儿女情长罢了。只是仓卒间割舍的骨肉之情,怎能不让人心怀愁苦和酸辛!
注释:¹陈:说、提起。²比邻:近邻。³亏:欠缺。⁴分:情分。⁵日亲:一天比一天亲密。⁶衾帱:被子和帐子。后汉姜肱与弟仲海、季江相友爱,常同被而眠,见《后汉书·姜肱传》。⁷慇懃:同殷勤,情意恳切。⁸疾疢:疾病。⁹无乃:岂不是。¹⁰儿女仁:指小儿女的脆弱感情。¹¹仓卒:匆忙之间。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苦辛何虑思¹,天命信²可疑。虚无³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¹⁰。收泪¹¹即长路¹²,援笔¹³从此辞。
译文:愁苦与酸辛引起了怎样的思虑?如今我笃信了天命的可疑!向众仙寄托祈求终究虚妄,让神人赤松子久久地把我诓欺。人生的变故发生在短暂的须臾,有谁能持有百年的长寿;一旦离别永无相会之日,再执王孙的手,将要等到何期?但愿白马王啊,珍爱您尊贵的躯体,与我一同安度寿者的黄发之年;饮泪踏上漫漫的长路,从此收笔永诀,与君分离。
注释:¹虑思:思虑,考虑。²信:确实。³虚无:指求仙事不可靠。⁴松子: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⁵吾欺:欺吾,骗我。⁶变故:灾祸。⁷斯须:须臾之间。⁸百年:指长寿,古诗:“生年不满百。”⁹持:获得。¹⁰黄发期:指高寿。黄发,人老发黄,故以指老人。¹¹收泪:停止哭泣。¹²即长路:踏上漫长的归途。¹³援笔:提笔,指写诗赠别。

  《赠白马王彪》一诗共分七章,表现了曹植恐怖、悲伤、痛恨和愤怒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刻地揭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

  第一章共十句,写这次“会节气”结束之后启程返回封地的经过和心情。诗人在“承明庐”朝见了魏文帝曹丕之后,将要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按曹植于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侯,次年立为鄄城王。清晨从京都洛阳出发,傍晚经过了首阳山。这前四句都是过程的介绍。接着“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则寓有深意。说伊水、洛水既宽广又幽深,已经感到路途艰难。“欲济川无梁”竟然说过河无桥,更表明是难以克服的因难。作者瞻望前途,寸步难行。只好从水路“泛舟”,却又遇见“洪涛”,因而“怨彼东路长”:东归鄄城还有好长一段路呢!这个“怨”字,不止怨路,实际还包括怨人,怨曹丕和他的爪牙。“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是在旅途的困苦之中回头再朝京城看了一眼,内心不是怀念曹丕,更不是留恋“会节气”的活动,而是想到了曹彰在洛阳暴死得不明不白,引起作者的极大悲愤,甚至恐怖,所以在伸着脖子遥望城阙时心情也是悲伤的。

  第二章共八句,写归途中的困苦。诗人经过寥廓的太谷关,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接上章可知诗人弃舟登岸,走入山谷。不巧“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连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积水纵横流淌,行路和“泛舟”同样困难。这里路途难行,也隐喻处境危险。下文“中途绝无轨”和上文“欲济川无梁”一样,还是无路可走,这里可以体会出曹植身受的痛苦和威胁多么深重。水上有洪涛,山谷遇大雨,只好改道登上山坡,然而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前面的路程辽远而又高峻。恰在此时马又得了玄黄的病。困难加剧,矛盾激化,东行归藩的路途竟然如此充满险阻,有如唐诗人李白《行路难三首》说的那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隐约说明了曹植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不平。

  第三章共十二句,开始直接抒发内心的悲愤,进入诗的核心部分。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作者还得骑着病马前进,说明当时诗人已失去自由,只能返回封地,没有其他选择。因此“我思郁以纡”,心中愁闷郁结。接着提出自己和亲密的弟弟曹彪不得团聚的问题:“亲爱在离居。”这点明了写这首诗的直接原因。途中派有监国使者灌均,灌均使他们弟兄“离居”。灌均其人,过去就曾经“奏植酒醉悖慢,劫胁使者”(《三国志》曹植本传)。如今曹植想在途中同曹彪互叙兄弟情谊,灌均竟然不准,因此曹植对他恨之人骨。把他比做鸱枭、豺狼、苍蝇。他们窃据要津,混淆黑白,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进谗言,说坏话,使得亲人之间都疏远了。这里当然有难言之隐和违心之论。由于当时的恶劣的政治环境和君臣名份的限制,诗人不能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表露对曹丕的不满,而只能把满腔怒火烧向使他们“亲爱在离居”的监国使者灌均之流。诗人表面还要回护一下曹丕,好像曹丕对他们本来很好,是“谗巧令亲疏”的。“中更不克俱”是说中途才改变主意不让他们弟兄同行的,似乎说曹丕本来是没有明确让他们分路而行的。曹植的这种用心是清清楚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诗人受到这帮势利小人的胁迫,心情沮丧愤慨,一时想要重回京城,但“欲还绝无蹊”,没有退路,只能拉起绳在那里徘徊犹豫。

  第四章十二句,诗人于路上触景生情,感物伤怀。曹植在路上徘徊,前途茫茫,自己不禁发问:但在这里又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原来相思之情是无穷无尽的。“相思”指弟兄之间的关怀,也就是指他对曹彰的悼念和对曹彪的思念。在陷入相思的苦痛之中,又面对着秋风、寒蝉、萧条的原野和西匿的白日。秋风没有温暖,寒蝉发出哀鸣,一派肃杀凄清景色。此外“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更引起诗人的无限伤感。归鸟有林可赴,孤兽有群可归,鸟兽尚且各自寻求归宿,然而曹植本人却无路可走,无家可归,从而产生人不如物的感触,这就是“感物伤我怀”。最后只能“抚心长太息”,拍着胸脯长叹罢了,现实生活,没有前途和希望。

  第五章共十四句,表现了曹植对曹彰暴死的哀悼和对人生的感慨。这章接触到写这首诗的根本原因。作者深知,叹息没有什么用。好像上天安排的命运故意和他作对。这种念头是由曹彰暴死引起的。根本不会料想到一母所生的兄弟,一道来到洛阳就突然死去了,落得“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曹彰如果死而有知,也会感到孤独寂寞的。其实这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曹彰之死,使曹植感到前途未卜,命运难料,不免产生兔死狐悲的颓丧情绪。曹彰突然间就死去,活着的人身体也渐渐衰弱下来。人生一世,只不过像早晨的露水那样,太阳出来一照就干了。而且进入晚年,时光流逝更快得惊人。诗人又自知不如金石长寿,只能叹息悲伤。曹植写作此诗时年龄不过32岁,正在有为的壮年,然而居然认为“年在桑榆间”,到了人生的暮年,这种反常的心理,是他对个人命运难以把握的反映。“人生如朝露”或“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二首》),为汉代末年士大夫中较为流行的思想。《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有“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的诗句,但较之曹植的忧愤深广就显得肤浅得多了。

  第六章共十二句,诗人以豪言壮语和曹彪互相慰勉。上一章诗表现的是由曹彰之死引起的悲愤,感人肺腑,催人落泪。然而一味沉湎于忧伤之中,于身无益,于事无补。曹植清醒地知道“心悲动我神”,因而毅然“弃置莫复陈”,不能陷入忧伤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诗人抖擞精神振作起来,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豪言壮语和曹彪共勉。唐代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受了曹植的启发。情绪的由低沉而变得昂扬,使诗的情调也变得开朗豪迈了。下面“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是对曹彪的开导。告诉他:弟兄之间的情谊如果没有减弱,离得远了情份反倒会日益亲密。不一定要像后汉姜肱那样,和弟弟常常共被而眠才算表示深情。言外之意是说对这次途中没得同行不要介意。如果因此而得病,那就是失掉了大丈夫的气概而沉溺于儿女之情了。和上文所引的王勃诗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一个意思。话是这样说,但诗人还是不能从沉重的忧愤之中完全解脱出来,因此末二句“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情绪又急转直下,曹彰的暴死以及由此产生的兄弟残杀的恐怖阴影是永远不能忘怀和消除的。

  最后的第七章共十二句,在赠诗惜别的情意之中,表示了诗人对天命的怀疑和对神仙的否定。作者后半生形同囚禁,动辄得咎,生活没有乐趣,前途没有希望。经过这次“会节气”和归国途中受到的刁难,使他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弟兄骨肉之间的权力之争的残酷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前还认为命运不好,“天命与我违”;如今知道“天命信可疑”了。似乎意识到,他的遭遇,不是上天意志的安排,而是人世斗争的产物。至于神仙,更是骗人已久了。汉末建安时期,求仙之风很盛行,曹操的诗有一半是描写神仙世界的。曹植也有不少游仙题材的诗。略早于建安产生的《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里也有“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抒写。曹植对神仙的虚无有所认识,不能不说是一种觉悟。曹植感到“变故在斯须”,顷刻之间就会发生曹彰暴死的惨剧。那么,人生百年,谁能把握不了,曹丕随时都可能加害于他,所以他说“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不然,和年青的兄弟分手是不会有诀别之感的。在这作者看来是生离死别的时刻,只能祝愿对方保重身体,并且互相祝福而已。诗人与白马王曹彪最后洒泪而别。

  《赠白马王彪》一诗,直接反映的是曹植对曹丕手下的鹰犬爪牙的仇恨和愤慨,实际是对其兄曹丕对他们弟兄残酷迫害的抗议。

  这首诗是继屈原《离骚》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首长篇抒情诗。诗的正文共80句,400字,篇幅之长,结构之巧,感情之深都是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罕见的。全诗气魄宏伟,结构严谨。曹彰之死有如一个阴影笼罩全篇,由此构成的悲剧气氛,在序文和一、五、六、七各章里都反覆渲染,突出了这一事件的严重后果。中间“欲济川无梁”,“中途绝无轨”,“欲还绝无蹊”的“三无”,把作者走投无路,进退失据,悲愤交加的境遇和心情联结起来,并使文气贯通,前后勾连,全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全诗结构的浑然一体,和各章之间运用辘轳体有密切的关系。辘轳体即修辞学里的“顶真格”,它要求行文在段与段或句与句之间用相同的字句相互衔接。古代《诗经》中的《大雅·文王》和《大雅·既醉》两篇;乐府诗《平陵东》、《西洲曲》都运用了这种形式。《赠白马王彪》除第一章和第二章没有使用辘轳体(《古诗源》把第一章和第二章视为一章)之外,其余各章都用了。如第二章的末句是“我马玄以黄”,第三章的首句就是“玄黄犹能进”;第三章的末句是“揽辔止踟蹰”,第四章的首句就是“踟蹰亦何留”,下皆仿此。这种手法能够使结构紧凑、段落分明而又便于人们记忆和传诵。

  此诗抒情的方式也时有变化,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却把抒情和叙事、写景结合起来。“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看起来是叙事,实际是抒情。第四章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诗中的寒蝉、归鸟、孤兽都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冷落空旷的秋季原野,也是当时诗人所处的政治环境的形象再现。

  另外,恰当的比喻也是此诗的特色之一。作者把监国使者比之为“鸱枭”、“豺狼”和“苍蝇”,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这些比喻不仅可以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而且免于授人以柄。

参考资料:
1、 李文初 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276-280 .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圣人¹不利己,忧²³在元元
译文:圣人从来不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心忧虑拯济平民百姓。
注释:¹圣人:指贤君。²忧:忧患。³济:接济。⁴元元:百姓。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黄屋¹非尧(yáo)意,瑶台²安可论³
译文:坐拥王位不是尧的本意,美玉高台哪里可论说!
注释:¹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²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³安可论:更不必说。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吾闻西方化¹,清净道弥(mí)²(dūn)³
译文:我听说西方传来佛教,清净的道义更加质朴、笃厚。
注释:¹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²弥:更。³敦:敦厚,淳厚。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奈何穷¹金玉,雕刻以为尊?
译文:为什么用尽黄金宝玉,以那奢靡的镌雕为贵?
注释:¹穷:穷尽,耗尽。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云构¹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译文:伐尽山林让庙宇高耸,精美宝像过多缀珠翠。
注释:¹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译文:鬼斧神工尚且不能成,人工之力又如何能及?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夸愚¹²增累³,矜(jīn)智道逾昏。
译文:夸耀愚民恰增添烦累,自负智巧治道更昏聩。
注释:¹夸愚:指如此劳民伤财以夸耀的行为实际上很愚蠢。²适:只。³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视不能超然物外的行为为“物累”。

  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

  诗人对此义愤填膺,禁不住把怨刺之笔直接指出了武则天,尖锐地讽刺和揭露武则天崇奉佛教,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有如痛斥弊政的檄文。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用诗来议论时弊。与诗人多次向武则天上呈的那些批评朝政得失的奏章大不相同,它所谈的虽然也是政治、社会问题,但不同于一般直陈其事的政论文,它既是政论,但又首先是诗,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开头四句标举懦家仁政爱民的思想,抨击武则天生事扰民的行为。借上古“仁德”之君来讽诫当代胡作非为的君主是中国古代诗歌习用的传统手法。因此陈子昂开宗明义地为全诗立论:上古道德之君从来不为一己谋利,而是处处关怀和扶助善良的平民百姓。

  接着三、四两句引出古代著名的贤君与暴君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诗人以恳切而激烈的语气向当代最高统治者进言:尧一向以节俭著称,乘坐考究的车子决不是他所愿意;你大周皇帝本该励精图治,不去学习万代称颂的圣君尧,难道还去效法那亡国之君商纣王建造瑶台的奢侈行为吗?这里引入了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有代表意义的事物(“黄屋”与“瑶台”),避免枯燥地直接说理。因而使议论具有了形象性,富有情韵,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诗人援引佛教主张清净慈悲的教旨,指出崇佛者穷金玉、兴土木、残生灵,恰恰是悖离了佛家的本意。这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理有据地否定了当事者为自己辩解的借口。武则天是代李姓皇帝而立,建立武周政权的,她执政后急于欺骗民心,让百姓相信大周是“天命”所归。于是奸佞小人趁机而起,投其所好,伪造符箓图谶,宣扬这位女主是西方弥勒佛转世,这正迎合了武则天的迷信心理和政治需要。此后,兴建佛寺之风愈演愈烈。陈子昂针对此驳斥道:来自西方的佛教,本以清净慈悲为主,愈是清净愈见佛道的尊严;自称崇佛的人为什么反而要违背佛道,大兴土木,用金玉塑像造庙这种奢侈行为作为对爱好清净的佛的尊奉呢?这是全诗的第二处反问。

  这个反问,比第一个反问更为有力。如果说,前一个反问中还带有劝导的成分,那末这个反问就完全是怒斥了。这一怒斥,揭穿了崇佛者的虚伪。“奈何”一词诘难有力,使对方没有辩解的余地。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以严格的工对对新建的座座佛寺的宏伟规模与奢华布局进行充分的描绘。

  为了建造高耸云霄的庙宇寺院而将山林砍伐开采殆尽,为了做成金碧辉煌的图案花纹而搜尽了民间的珍珠宝物,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苦难。这里只写建筑物的巨大耗费,而将百姓因此而遭受的深重苦难留给读者去想象和补充。接下去“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二句仍是对偶,但已由实化虚,从前面的描写重新转入议论。两句大意是:这些宏大精丽的巧妙工程,看来连鬼神也难以建成,人怎么竟把它们建成了呢?言外之意是:这些,耗费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和生命。这是全诗浩繁的工程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的第三处反问。这个反问由第一处的劝导和第二处的申斥,上升为愤激的控诉了。诗的最末二句:“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是警告统治者向“愚民”夸示宗教排场,足以造成无穷的后患;玩弄聪明的结果,徒然劳民伤财,使政治更加昏乱。这个结尾正面着笔,慷慨陈辞,说服力极强。以批判昏乱之“道”来呼应开头所歌颂的古圣人之“道”,使得篇章结构严密,说理透辟,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说服力。

gǎnshīsānshíshǒu ·shíjiǔ

chénáng tángdài 

shèngrén yōuzàiyuányuán 
huángfēiyáo yáotáiānlùn 
wén西fānghuà qīngjìngdàodūn 
nàiqióngjīn diāowéizūn 
yúngòushānlínjìn yáozhūcuìfán 
guǐgōngshàngwèi rénānnéngcún 
kuāshìzēnglèi jīnzhìdàohūn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皇帝二载¹秋,闰(rùn)八月初吉²
译文: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
注释:¹皇帝二载:即年(唐肃宗至德二年)。²初吉:朔日,即初一。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¹将北征,苍茫²³家室。
译文: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注释:¹杜子:杜甫自称。²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³问:探望。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¹遭艰虞(yú),朝野少暇(xiá)日。
译文: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注释:¹维时:即这个时候。维:发语词。²艰虞:艰难和忧患。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¹,诏许归蓬荜(bì)²
译文: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注释:¹恩私被:指诗人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²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¹(què)²,怵(chù)(tì)³久未出。
译文: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注释:¹诣:赴、到。²阙下:朝廷。³怵惕:惶恐不安。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jiàn)(zhèng)¹姿,恐君有遗失。
译文: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注释:¹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¹主,经纬(wěi)²固密勿³
译文: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注释:¹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²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用作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埋国家大事。³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东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fǔ)愤所切¹
译文: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注释:¹愤所切:深切的愤怒。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¹,道途犹恍惚。
译文: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注释:¹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chuāng)(yí)¹,忧虞(yú)²何时毕。
译文: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
注释:¹疮痍:创伤。²忧虞:忧虑。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mí)¹逾阡陌²,人烟眇³萧瑟。
译文: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注释:¹靡靡:行步迟缓。²阡陌:田间小路。³眇:稀少,少见。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译文: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呻吟,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呢!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jīng)旗晚明灭¹
译文: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注释:¹明灭:忽明忽暗。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lǚ)¹饮马窟。
译文: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注释:¹屡得:多次碰到。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bīn)¹入地底,泾(jīng)水中荡潏(yù)²
译文: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注释:¹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郊:郊原,即平原。²荡潏:水流动的样子。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¹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译文: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注释:¹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李白诗句:“石惊虎伏起。”薛能诗句:“鸟径恶时应立虎。”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zhé)¹
译文: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注释:¹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¹
译文: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注释:¹“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他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¹杂橡(xiàng)(lì)
译文: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注释:¹罗生:罗列丛生。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译文: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¹,甘苦齐结实。
译文: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注释:¹濡:滋润。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miǎn)思桃源¹内,益叹身世拙²
译文: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注释:¹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²拙:笨拙,指不擅长处世。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¹望鄜(fū)(zhì)²,岩谷互出没。
译文: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注释:¹坡陀:山岗起伏不平。²鄜畤:即鄜州。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畤即祭坛。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¹
译文: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样)。
注释:¹木末:树梢。这两句是说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像在树梢上一样。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chī)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译文: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在田野乱穴间拱手而立。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译文: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zú)¹
译文: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
注释:¹卒:仓促。这里指的是年(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说“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¹
译文:让那秦中百姓,被残害致死。
注释:¹为异物:指死亡。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duò)胡尘¹,及归尽华发。
译文: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注释:¹堕胡尘:指年(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所俘。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¹至茅屋,妻子衣百结²
译文: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注释:¹经年:一整年。²衣百结:衣服打满了补丁。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tòng)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译文: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译文: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yé)¹背面啼,垢(gòu)腻脚不袜²
译文: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注释:¹耶:爷。²垢腻脚不袜:身上污脏,没穿袜子。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¹
译文: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
注释:¹补绽才过膝:女儿们的衣服既破又短,补了又补,刚刚盖过膝盖。唐代时妇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过膝是很不得体的。绽,清代仇兆鳌的注本作“缀”。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译文:有海上景象图案的幛子裂开,因缝补而变得七弯八折。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¹及紫凤,颠倒在裋褐(hè)²
译文:绣在上面的天吴和紫凤,颠倒的被缝补在旧衣服上。
注释:¹天吴:神话传说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与“紫凤”都是指官服上刺绣的花纹图案。²褐:袄。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¹,呕(ǒu)泄卧数日。
译文:老夫情绪恶劣,又吐又泻躺了好几天。
注释:¹情怀恶:心情不好。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bó),救汝寒凛(lǐn)(lì)¹
译文:奈何囊中没有一些财帛,救你们寒颤凛栗。
注释:¹凛栗:冻得发抖。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dài)亦解包,衾(qīn)(chóu)稍罗列¹
译文: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可稍稍张罗铺陈。
注释:¹“粉黛”两句:意思是,解开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点衾、绸之类。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¹头自栉(zhì)²
译文:瘦弱的妻子脸上又见光采,痴女自己梳理头发。
注释:¹痴女:不懂事的女孩子,这是爱怜的口气。²栉:梳头。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译文:学他母亲没有什么摆弄,清早梳妆随手往脸上涂抹。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¹²朱铅³,狼藉画眉阔
译文: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注释:¹移时:费了很长的时间。²施:涂抹。³朱铅:红粉。⁴狼藉:杂乱,不整洁。⁵画眉阔:唐代女子画眉,以阔为美。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译文:我能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好像忘了饥渴。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chēn)¹
译文:他们问我事情,竞相拉着我的胡须,谁能对他们责怪呼喝?
注释:¹嗔喝:生气地喝止。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¹在贼愁,甘受杂乱聒(guō)²
译文: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贼窝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们杂乱吵嚷。
注释:¹翻思:回想起。²聒:吵闹。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¹焉能说。
译文:我刚回来要宽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计问题,那里还顾得谈论?
注释:¹生理:生计,生活。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¹尚蒙尘²,几日休练卒³
译文:肃宗还流亡在外,几时才可以停止训练兵卒?
注释:¹至尊:对皇帝的尊称。²蒙尘: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风尘之苦。³休练卒:停止练兵。意思是结束战争。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气豁(huò)¹
译文:抬头看看天色的改变,觉得妖气正在被消除。
注释:¹妖气豁:指时局有所好转。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dàn)随回纥(hú)¹
译文:阴风从西北吹来,惨淡地随着回纥。
注释:¹回纥:唐代西北部族名。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¹愿助顺²,其俗善驰突³
译文:回纥怀仁可汗愿意帮助唐朝,回纥的特性是善于驰骋冲击。
注释:¹其王:指回纥王怀仁可汗。²助顺:指帮助唐王朝。当时怀仁可汗派遣其太子叶护率骑兵四千助讨叛乱。³善驰突:长于骑射突击。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译文:回纥送来了五千个战士,赶来了一万匹战马。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¹,四方服勇决²
译文:这些兵马以少为贵,唐朝及其他民族都佩服回纥勇猛好斗。
注释:¹此辈少为贵:这种兵还是少借为好。一说是回纥人以年少为贵。²四方服勇决:四方的民族都佩服其骁勇果决。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¹,破敌过箭疾。
译文: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注释:¹鹰腾:形容军士如鹰之飞腾,勇猛迅捷,奔跑起来比飞箭还快。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zhù)¹,时议气欲夺²
译文:皇上的心思,是虚心的期待争取回纥帮助,当时的舆论却颇为沮丧不愿借兵于回纥。
注释:¹圣心颇虚伫:指唐肃宗一心期待回纥兵能为他解忧。²时议气欲夺:当时朝臣对借兵之事感到担心,但又不敢反对。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¹指掌收²,西京³不足拔
译文:伊水洛水一带很快就可以收回,长安不必费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复。
注释:¹伊洛:两条河流的名称,都流经洛阳。²指掌收:轻而易举地收复。³西京:长安。⁴不足拔:不费力就能攻克。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xù)锐何俱发¹
译文:唐朝的官兵请求深入,全部是养精蓄锐,要收复敌占的地区,可不必等待。
注释:¹俱发:和回纥兵一起出击。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¹,旋瞻(zhān)²³恒碣
译文:此举全面反攻可以打开青州和徐州,转过来可望收复恒山和碣石山。
注释:¹青徐:青州、徐州,在今山东、苏北一带。²旋瞻:不久即可看到。³略:攻取。⁴桓碣:即恒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一带,这里指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¹积霜露,正气有肃杀²
译文:秋天本来就多霜露,正气有所肃杀。
注释:¹昊天:古时称秋天为昊天。²肃杀:严正之气。这里指唐朝的兵威。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¹
译文:祸机转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势已定,是擒胡之月。
注释:¹“祸转”两句:亡命的胡人已临灭顶之灾,消灭叛军的大势已成。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¹未宜绝。
译文:胡人的命运岂能长久,皇朝的纲纪本不该断绝。
注释:¹皇纲:指唐王朝的帝业。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¹,事与古先别。
译文: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王朝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
注释:¹“忆昨”一句:意思是,追忆至德元年(年)六月唐玄宗奔蜀,跑得很慌张。又发生马嵬兵谏之事。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¹竟菹(jū)(hǎi)²,同恶³随荡析
译文:奸臣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注释:¹奸臣:指杨国忠等人。²葅醢:剁成肉酱。³同恶:指杨氏家族及其同党。⁴荡析:清除干净。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yīn)衰,中自诛褒(bāo)(dá)¹
译文:没有出现像夏及殷商那样的衰亡,是由于处死了像宠妃褒姒和妲己那样的杨贵妃。
注释:¹“不闻”两句:史载夏桀宠妺喜,殷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皆导致亡国。这里的意思是,唐玄宗虽也为杨贵妃兄妹所惑,但还没有像夏、商、周三朝的末代君主那样弄得不可收拾。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¹²果明哲³
译文:像周代汉代能再度中兴,是靠像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的明哲。
注释:¹宣:周宣王。²光:汉光武帝。³明哲:英明圣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huán)¹陈将军²,仗钺(yuè)³奋忠烈。
译文:还有勇武有力的陈将军,执行诛讨奋发忠烈。
注释:¹桓桓:威严勇武。²陈将军:陈玄礼,时任左龙武大将军,率禁卫军护卫玄宗逃离长安,走至马嵬驿,他支持兵谏,当场格杀杨国忠等,并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³钺:大斧,古代天子或大臣所用的一种象征性的武器。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¹²人尽非³,于今国犹活。
译文:如今若不是有你陈元礼将军,大家就都完了。
注释:¹微:若不是,若没有。²尔:你,指陈玄礼。³人尽非:人民都会被胡人统治,化为夷狄。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¹,寂寞白兽闼(tà)²
译文:凄凉的大同殿,寂寞的白兽闼。
注释:¹大同殿:玄宗经常朝会群臣的地方。²白兽闼:未央宫白虎殿的殿门,唐代因避太祖李虎的讳,改虎为兽。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¹,佳气向金阙(què)²
译文: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帜重临,好的气象会再向着长安宫殿。
注释:¹翠华:皇帝仪仗中饰有翠羽的旌旗。这里代指皇帝。²金阙:金饰的宫门,指长安的宫殿。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¹固有神²,扫洒数不缺。
译文:先帝园陵本来有神灵保佑,保护陵墓、祭礼全部执行不能缺失。
注释:¹园陵:指唐朝先皇帝的陵墓。²固有神:本来就有神灵护卫。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
(huáng)煌太宗¹业,树立甚宏达²
译文:伟大辉煌的太宗奠定了强盛的基业,他所创立建树的功绩,实在恢宏发达。
注释:¹太宗:指李世民。²宏达:宏伟昌盛,这是杜甫对唐初开国之君的赞美和对唐肃宗的期望。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共有一百四十句,它像是用诗歌体裁来写的陈情表,是他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他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的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全诗分五大段,按照“北作”,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人所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这首诗像上表的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不安,次叙作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读者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是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作。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的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作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穿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诗人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这是全诗伴随着忧国忧民主题思想而交织起伏的个人感慨,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特作。肃宗皇帝放他回家探亲,其实是厌弃他,冷落他。这是诗人心中有数的,但他无奈,有所怨望,而只能感慨。他痛心而苦涩地叙述、议论、描写这次皇恩放回的格外优遇:在国家危难、人民伤亡的时刻,他竟能有闲专程探亲,有兴观赏秋色,有幸全家团聚。这一切都违反他爱国的志节和爱民的情操,使他哭笑不得,尴尬难堪。因而在看到山间丛生的野果时,他不禁感慨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苦甜各别;人生于世一样,而安危遭遇迥异;他自己却偏要选择艰难道路,自甘其苦。所以回到家中,诗人看到妻子儿女穷困的生活,饥瘦的身容,体会到老妻和爱子对他的体贴,天真幼女在父前的娇痴,回想到他自己舍家赴难以来的种种遭遇,不由得把一腔辛酸化为生聚的欣慰。这里,诗人的另一种处境和性格,一个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的形象,便生动地显现出来。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这是贯穿全诗的思想信念和衷心愿望,也是诗人的政治立场和出发点。因此他虽然正视国家战乱、人民伤亡的苦难现实,虽然受到厌弃冷落的待遇,虽然一家老小过着饥寒的生活,但是他并不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逃避现实,而是坚持大义,顾全大局。他受到形势好转的鼓舞,积极考虑决策的得失,并且语重心长地回顾了事变以后的历史发展,强调指出事变使奸佞荡析,热情赞美忠臣除奸的功绩,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意愿,歌颂了唐太宗奠定的国家基业,从而表明了对唐肃宗中兴国家的殷切期望。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诗人的社会理想不过是恢复唐太宗的业绩,对唐玄宗有所美化,对唐肃宗有所不言,然而应当承认,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是达到时代的高度、站在时代的前列的。

  综上可见,这首长篇叙事诗,实则是政治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仁人述怀的长歌。从艺术上说,它既要通过叙事来抒情达志,又要明确表达思想倾向,因而主要用赋的方法来写,是自然而恰当的。它也确像一篇陈情表,慷慨陈辞,长歌浩叹,然而谨严写实,指点有据。从开头到结尾,对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指事议论,即景抒情,充分发挥了赋的长处,具体表达了陈情表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也由于有的思想感情不宜直接道破,诗中又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比兴方法,即使叙事具有形象,意味深长,不致枯燥;又使语言精炼,结构紧密,避免行文拖沓。例如诗人登上山冈,描写了战士饮马的泉眼,鄜州郊野山水地形势态,以及那突如其来的“猛虎”、“苍崖”,含有感慨和寄托,读者自可意会。又如诗人用观察天象方式概括当时平叛形势,实际上也是一种比兴。天色好转,妖气消散,豁然开朗,是指叛军失败;而阴风飘来则暗示了诗人对回纥军的态度。诸如此类,倘使都用直陈,势必繁复而无诗味,那便和章表没有区别了。因而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恰可适应于表现这首诗所包括的宏大的历史内容,也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足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用诗歌体裁来写出这样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58-465 .

běizhēng

 tángdài 

běiguīzhìfèngxiáng zhìfàngwǎngzhōuzuò ànzàifèngxiángdōngběi yuēběizhēng 

huángèrzǎiqiū rùnyuèchū 
jiāngběizhēng cāngmángwènjiāshì 
wéishízāojiān cháoxiá 
cánēnbèi zhàoguīpéng 
bàiquèxià chùjiǔwèichū 
suījiànzhèng姿 kǒngjūnyǒushī 
jūnchéngzhōngxīngzhǔ jīngwěi 
dōngfǎnwèi chénfènsuǒqiè 
huīliànxíngzài dàoyóuhuǎng 
qiánkūnhánchuāng yōushí 
qiān rényānmiǎoxiāo 
suǒduōbèishāng shēnyíngèngliúxuè 
huíshǒufèngxiángxiàn jīngwǎnmíngmiè 
qiándēnghánshānchóng yìn 
bīnjiāo jīngshuǐzhōngdàng 
měngqián cānghǒushíliè 
chuíjīnqiūhuā shídàichēzhé 
qīngyúndònggāoxīng yōushìyuè 
shānguǒduōsuǒ luóshēngxiàng 
huòhóngdānshā huòhēidiǎn 
zhīsuǒ gānjiéshí 
miǎntáoyuánnèi tànshēnshìzhuō 
tuówàngzhì yánchūméi 
xíngshuǐbīn yóu 
chīniǎomínghuángsāng shǔgǒngluànxué 
shēnjīngzhàncháng hányuèzhàobái 
tóngguānbǎiwànshī wǎngzhěsàn 
suìlìngbànqínmín cánhàiwéi 
kuàngduòchén guījìnhuá 
jīngniánzhìmáo bǎijié 
tòngsōngshēnghuí bēiquángòngyōu 
píngshēngsuǒjiāoér yánbáishèngxuě 
jiànbèimiàn gòujiǎo 
chuángqiánliǎngxiǎo zhàncáiguò 
hǎichètāo jiùxiùzhé 
tiānfèng diāndǎozàishù 
lǎoqínghuái怀è ǒuxièshù 
nángzhōng jiùhánlǐn 
fěndàijiěbāo qīnchóushāoluóliè 
shòumiànguāng chītóuzhì 
xuéwéi xiǎozhuāngsuíshǒu 
shíshīzhūqiān lánghuàméikuò 
shēngháiduìtóngzhì wàng 
wènshìjìngwǎn shuínéngchēn 
fānzàizéichóu gānshòuluànguō 
xīnguīqiěwèi shēngyānshuō 
zhìzūnshàngméngchén xiūliàn 
yǎngguāntiāngǎi zuòjuéyāofēnhuò 
yīnfēng西běilái cǎndànsuíhuí 
wángyuànzhùshùn shànchí 
sòngbīngqiānrén wàn 
bèishǎowéiguì fāngyǒngjué 
suǒyòngjiēyīngténg guòjiàn 
shèngxīnzhù shíduó 
luòzhǐzhǎngshōu 西jīng 
guānjūnqǐngshēn ruì 
kāiqīng xuánzhānèhéngjié 
hàotiānshuāng zhèngyǒushā 
huòzhuǎnwángsuì shìchéngqínyuè 
mìngnéngjiǔ huánggāngwèijué 
zuólángbèichū shìxiānbié 
jiānchénjìnghǎi tóngèsuídàng 
wénxiàyīnshuāi zhōngzhūbāo 
zhōuhànhuòzàixīng xuānguāngguǒmíngzhé 
huánhuánchénjiāngjūn zhàngyuèfènzhōngliè 
wēiěrrénjìnfēi jīnguóyóuhuó 
liángtóngdiàn殿 báishòu 
dōurénwàngcuìhuá jiāxiàngjīnquè 
yuánlíngyǒushén sǎoshùquē 
huánghuángtàizōng shùshèn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