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所居,圭窦荜门。
今我所居,圭窦荜门。
俯首折腰,如坐覆盆。
俯首折腰,如坐覆盆。
终日譊譊,形弊神昏。
终日譊譊,形弊神昏。
死所未知,旧事谁谕。
死所未知,旧事谁谕。

suǒsānzhāngzhāngzhāngzhāngshí--hónghào

jīnsuǒguīdòumén

shǒuzhéyāozuòpén

zhōngnáonáoxíngshénhūn

suǒwèizhījiùshìshuí

洪皓

洪皓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1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¹
译文: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注释:¹“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译文: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回柏¹村闾(lǘ)²间,十室八九贫。
译文: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注释:¹回柏:遍柏。²村闾: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北风利如剑,布絮(xù)不蔽身。
译文: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唯烧蒿(hāo)(jí)¹火,愁坐夜待晨。
译文: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注释:¹蒿棘: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乃知大寒岁,农者¹尤苦辛²
译文: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注释:¹农者:种田的人。²苦辛:痛苦酸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¹我当²此日³,草堂掩门
译文: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注释:¹顾:可是。²当:值,在。³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⁴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⁵深:隐藏。⁶掩门:闭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hè)(qiú)¹覆絁(shī)²,坐卧有馀温。
译文: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注释:¹褐裘:布面的皮袍子。²絁被:绵绸被子。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lǒng)亩勤¹
译文: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注释:¹垄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念彼¹²可愧,自问是何人³
译文: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注释:¹彼:指农民。²深:甚。³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柏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cūnhán

bái tángdài 

niánshíèryuè xuěfēnfēn 
zhúbǎijiēdòng kuàngmín 
huíguāncūnjiān shíshìjiǔpín 
běifēngjiàn shēn 
wéishāohāohuǒ chóuzuòdàichén 
nǎizhīhánsuì nóngzhěyóuxīn 
dāng cǎotángshēnyǎnmén 
qiúshībèi zuòyǒuwēn 
xìngmiǎndòng yòulǒngqín 
niànshēnkuì wènshìrén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¹(pēi)²,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wān)(yán)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³,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zhū)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译文: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称得上金陵名胜的,南边的有雨花台,西南有莫愁湖,北边有钟山,东边有冶城,东北有孝陵,叫做鸡鸣寺。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注释:¹清凉:山名,在南京市西。又名石头山。山上昔建有清凉寺,南唐建有清凉道场。相传为避暑官。寺已废。²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³雨花台:在南京市中华门外。相传南朝梁时期天监年间(502—519)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天雨花,因而得名。⁴莫愁湖:在南京市水西门外,相传为南齐时莫愁女居处而名。然而莫愁湖之名实始见于宋代。⁵钟山:在南京市中山门外。又名金陵山、紫金山、蒋山、北山。是南京主要山脉。⁶冶城:故址在南京市水西门内朝天宫附近,相传吴王夫差冶铁于此,故名。⁷孝陵:在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南麓,为明太祖朱元璋陵墓。⁸鸡鸣寺:在南京市区北鸡鸣山,梁时与此始建同泰寺,后屡毁屡建。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在其旧址建鸡鸣寺。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diān),构堂皇¹,缭(liáo)(yuán)(yǒu),树之荻千章²,桂千畦(qí),都人游者,翕(wěng)然盛一时,号曰随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tuí)弛,其室为酒肆(sì),舆(yú)³(huàn)(náo),禽鸟厌之不肯妪(yù),百卉(huì)(wú)谢,春风不能花。余恻(cè)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tuān)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qī)侧也,为缀峰岫(xiù);随其蓊(wěng)而旷也,为设宧(yí)(yǎo)。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jí),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è)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译文: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围墙,种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馆,楼台喧嚣,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感到悲凉怆然,询问园林之多少钱,说值三百两银子,我拿薪水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高的地方,建成临江楼阁;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桥;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险峻的地方,点缀它的气势;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设置了观赏设施。有的风景加强,有的风景抑制,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塞,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注释:¹堂皇:广大的堂厦。²树之荻千章:是说楸树千株,“章”通“橦”,大木林。荻:即“楸”。落叶乔木,干直树高。³舆台:地位低贱的人。嚾呶,叫喊吵闹。⁴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⁵蓊郁:茂盛浓密貌。⁶宦窔:房屋的东北角与东南角。古代建房,多在东南角设溷厕,东北角设厨房。此即代指这些设施。⁷夭阏:《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夭谓折,阏为阻塞之意。此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¹、甥(shēng)(méi)²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³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译文: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做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与否,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注释:¹香亭:袁枚弟袁树。²湄君:袁枚外甥陆建,字湄君,号豫庭。³苏子:宋朝大文学家苏轼。下面的引文出自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⁴相易:互换。
己巳三月记。
己巳¹三月记。 
译文:己巳年三月写此文。
注释:¹己巳:1749年(乾隆十四年)。

  这篇记文,先历叙园的地理位置,显得郑重之至。接着便处处扣住“随”字,写葺园的经过与作者的趣味,表现了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充满了初得园的喜悦及对将来悠游林仓的生活的憧憬。袁枚的记游一类文章与他的传记文不同,一是力求简洁,一是注重铺陈场景与刻画人物。文中第二段述及造园原则时,运用了大量整句,将园林“就势取景”的造园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笔法,也是对韩愈、柳宗元散文作法的继承。

  文章首段先写随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详细介绍了金陵四周的美景,为后文得享美景时的喜悦做了铺垫。

  第二段作者主要叙写随园的来历以及自己治园的经过。中国古代造园的原则讲求利用已有的环境条件,精心设计,使园林虽由人造,却宛如天开。作者将原本的“隋园”改成“随园”,这个“随”字的含义正是体现了中国园林造园之奥妙,园林美学的精髓,同时也暗含着袁枚随顺自然、随时之宜的审美理想与人格象征。

  最后一段则抒写了袁枚舍官就园,安享园林之乐的情怀。他引苏轼“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一句,表明自己仕与不仕皆随顺自然的心态。“随”字也正是袁枚追求自由随性的人生观、仕宦观的显露,充分显示了袁枚以“性灵说”驰骋文坛的诗人气质。

  袁枚写这篇文章。一方面为他精心修造园林解嘲,一方面也为了扩大随园的影响。但写对自己经营的园林有感情,并把侈造园林的操劳和做宫的仰人鼻息作比较,这些思想应该是真实的。

参考资料:
1、 袁启明译注.袁枚文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01月第1版:第28页-第30页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田舍¹清明日,家家出火²迟。白衫³(mián)古巷,红索搭高枝。
注释:¹田舍:泛指农家或农村。²出火:生火。³白衫:唐宋时便服。亦作丧服用。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chāi)重欲垂。斩(zhǎn)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hánshí

wángjiàn tángdài 

tiánshèqīngmíng jiājiāchūhuǒchí 
báishānmiánxiàng hóngsuǒgāozhī 
shādàishēngnánjié tóngchāizhòngchuí 
zhǎnxīnjìn háiniánshí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仕宦¹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译文:做官做到将相,富贵而回老家,这是大家都认为非常荣耀的事,也是古今都公认的。
注释:相州昼锦堂:相州,地名,今河南省安阳县。昼锦堂,《三国志、魏志、张既传》:“出为雍州刺史,太祖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魏国公韩琦是相州人,以武康节度使身份回相州任知州,如衣锦还乡,因此,修建了昼锦堂。¹仕宦:做官。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¹,庸人孺子,皆得易²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³,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译文:一般当读书人穷困时,在乡里过着贫苦日子,平民儿童都可轻视甚至侮辱他。如苏秦不被嫂子礼待,朱买臣被妻子抛弃。一旦坐着四匹马拉的高大的车子,旗帜在前开道,又有骑兵卫队拥着,在街边观看的人,挤在一起肩并肩脚挨脚的,一边仰望一边赞叹;而所谓平头男女,又跑又窜又惊又慌,汗水都出来了,甚至惭愧得低头弯腰,跪在车轮辗起的灰尘和马蹄子中间,向新贵人悔过请罪。这就是一个普通士子,成功得志时,那意气的旺盛,是以前人们所比方的穿着锦绣的荣耀事啊!
注释:¹困厄闾里:在乡里受困苦。²易:轻视。³季子不礼于其嫂:苏秦,字季子。买臣见弃于其妻:朱买臣,西汉吴县人,曾以卖柴为生,妻子不能忍受穷困,弃朱而去,后来朱买臣做了大官,妻子要求复婚,朱便叫人端来一盆水泼在马头上,让她再收回来。⁴高车驷马:泛指显贵者的车乘。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子。⁵旄:古时旗杆头上用旄牛尾作的装饰;也指有这种装饰的旗。⁶骈肩累迹:肩挨肩,足迹相迭。形容人多拥挤。⁷咨嗟:赞叹。⁸衣锦之荣:富贵之后回故乡的荣耀。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惟大丞相魏国公¹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²,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³,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¹⁰,播之声诗¹¹,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译文:惟有大丞相魏国公不是这样。魏国公,相州人。祖辈起代代都有美好的德行,都是有名的高官。魏国公从年轻时就考取科举高榜,登上显要的位置。海内人士听其传布四方的德音,仰望其播及的风采,已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有的。不像那穷困的人,一时侥幸得志,出乎庸男和愚妇的意料而使他们惊异,并向他们夸耀。既然这样,那么仪仗大旗,不足为魏国公的光荣;桓圭和礼服,不足为魏国公的显贵。只有恩德遍及百姓,功勋建于国家,事迹刻入钟鼎碑石,传播在声乐和文章里,光耀后世,永世不朽,才是魏国公的心志。读书人也是在这点上寄望魏国公啊。哪里只是荣耀于一时一乡呢?
注释:¹大丞相魏国公:大:是尊称。魏国公,韩琦的封号。²令德:美好的德行。令:美、善。³已擢高科:已中了高高的科弟。⁴显士:显贵的官吏。⁵余光:本指落日馀辉,此处借指人们远远地瞻望韩琦的丰采。⁶有年:多年。⁷高牙大纛:高官的仪仗队。牙,牙旗;纛:仪仗队的大旗。⁸桓圭衮裳:桓圭,帝王授给三公的命圭。圭是古代帝王诸侯拿在手中的上圆下方的礼器。衮裳,三公所穿的礼服。⁹被:及。¹⁰勒之金石:刻在钟鼎、石碑上。¹¹播之声诗:颂扬在乐章里。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公在至和¹中,尝以武康之节²,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³。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译文:魏国公在仁宗至和年间,曾以武康节度使身份,管理相州,就在后园建了“昼锦堂”。后又刻诗于石碑上,留给相州的人们。诗篇说的是快意于感恩报仇,夸耀个人多誉,都是值得鄙薄的。他不以昔日人们所夸耀的为荣,反而作为自己的警戒。从此可见魏国公是如何看待富贵,而志向哪能轻易测量啊!因此他能出为大将入为丞相,勤劳地为朝廷办事,不论平顺时还是险难时都一样。至于面对重大事件,决策重要议题,垂着衣带,拿着手板,不动声色,把天下放置得像泰山一样安稳,可谓是国家重臣了。他的丰功伟业,被刻上钟鼎,谱成歌曲,是国家的光荣,而不单是乡里的光荣啊。
注释:¹至和: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10-1063)。²武康之节:武康,地名。节,此处指节度使。³圃:园地。⁴夷险一节:夷,平;险,难;太平的时候和患难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古代官吏束在衣外的大带子。⁵笏:朝笏,也叫手板,用来指画或记事。⁶烈:功业。⁷彝鼎:钟鼎。⁸邦家:国家。邦,古代诸侯封国的称号,后来泛指国家。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译文:我虽无机会登上魏国公的厅堂,却庆幸曾诵读他的诗篇,很高兴他大志有成,并向天下宣告。于是就写下以上的文字。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相州昼锦堂记》是一篇记事散文。文章名为昼锦堂记,实际上主要写了魏国公韩琦非凡的志向和功绩,赞扬了他“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的远大理想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的丰功伟业。

  文章先写了古往今来对官至将相、富贵还乡的看法,然后以苏秦(季子)、朱买臣为例,说明读书人穷困时,连庸人孺子都可以轻侮他,一旦他成了达官显贵,那些庸夫愚妇一而俯首请罪,一面懊悔嗟叹,而春风得意的一介之士则趾高气昂。这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衣锦还乡。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写“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一句话,“收拾前文, 振起下意”。作者简要介绍了魏国公的身世经历之后, 着重说明了做将相, 得富贵, 都是他早就应当有的; 而且作为仪仗的大旗和三公的命圭, 礼服都不足以显示他的荣耀和显赫; 只有恩及百姓, 功在国家, 并名垂青史、光照后代, 才是他的志向。然后, 作者介绍了相州昼锦堂的来历, 由昼锦堂的石碑上的诗又谈到魏国公对富贵的态度和他的志向, 并描述了他为官从政的不凡表现。因而赞叹道: 魏国公的丰功伟绩, 被刻于钟鼎, 谱进乐章,乃国家之光荣, 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最后作者表明了写作此文的动机。

  为了突出魏国公的超凡脱俗, 反映他高远的抱负, 欧阳修主要采取了对比的写作方法。官至将相,衣锦还乡,是一般读书人所追求的,也是常人所羡慕和赞叹的。作者先对此渲染一番,然后写“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对比十分强烈;什么将相富贵,是他早就应该有的;他不象侥幸得志的人,在庸俗的世人面前自夸炫耀;常人引为荣耀的作为仪仗的大旗,不足以表现他的荣耀,常人所追求的三公的命圭和礼服,不足以显示他的显赫;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等等。这些文字都是在进行对比。通过大量、反复的对比,利用对比所产生的强烈反差,表现出魏国公的出类拔萃,使这个确比一般的封建士大夫高出一筹的鲜明形象屹立在了读者面前。

  文章结构精巧,连接自然。以议论开始,在对比当中推出“主人公”,从写主人公的简要经历和志向,又自然引出相州昼锦堂,从写昼锦堂处石碑上的诗,又自然进入对魏国公的描写。名为记物,实则写人;写人与记物融为一体。通篇浑然天成,确无雕琢的痕迹。

  文章语言婉转流畅,叙事简洁,议论精辟,十分生动传神。例如,文章没有实写魏国公如何处理具体政务,只是简单地写他“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笔墨很少,却把魏国公的性格特征和封建政治家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文字虽简,但内涵丰富,富有感情。通过对魏国公的反复赞叹,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魏国公的敬佩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为官从政的理解,寄托了作者本人的追求。

  作者在遣词造句时,十分注意语气声调的变化,使文章富有生气,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据说,就在《相州昼锦堂记》完稿送出数日之后,他又专门派人另送一稿给韩琦,声明前稿有疵,可换此本。韩琦再三核对,只发现文章开头“仕宦”、“富贵”之下,各添了一个“而”字,从而增加了抑扬顿挫之感,与文意更加协调,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此事为历代所传诵,成为文字不厌千回改的佳语。又如,“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和“而其志岂易量哉”两句,采用了反问的句式,通过反问的语气,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更加突出。“可谓社稷之臣矣”一句,通过感叹句的形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魏国公的衷心赞叹。

  欧阳修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兴复古道,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反对浮华的文风。在文和道的关系上,既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也不忽视文采对表现道的重要作用。《相州昼锦堂记》篇幅不长,但内容充实,叙事简洁有法,议论精辟有力,章法曲折变化,语言自然流畅,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文风,也反映了作者的一些政治见解。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xiàngzhōuzhòujǐntá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shìhuànérzhìjiàngxiàng guìérguīxiāng rénqíngzhīsuǒróng érjīnzhīsuǒtóng 

    gàishìfāngqióngshí kùnè yōngrén jiēérzhī ruòsǎo mǎichénjiàn dàngāochē máodǎoqián éryōnghòu jiādàozhīrén xiànpiánjiānlěi zhānwàngjiē érsuǒwèiyōngzhě bēnzǒuhàihàn xiūkuì huǐzuìchēchénzhījiān jièzhīshì zhìdāngshí érzhīshèng rénzhījǐnzhīróngzhě 

    wéichéngxiàngwèiguógōngrán gōng xiàngrén shìyǒulìng wéishímíngqīng gōngshàoshí zhuógāo dēngxiǎnshì hǎinèizhīshì wénxiàfēngérwàngguāngzhě gàiyǒunián suǒwèijiàngxiàngérguì jiēgōngsuǒyǒu fēiqióngèzhīrén jiǎoxìngzhìshí chūyōngzhī jīnghàiérkuāyào耀zhī rángāodào wéigōngróng huánguīgǔnmiǎn wéigōngguì wéibèishēngmín érgōngshīshè zhījīnshí zhīshēngshī yào耀hòushìérchuíqióng gōngzhīzhì érshìwànggōng zhǐkuāshíérróngxiāngzāi 

    gōngzàizhìzhōng chángkāngzhījié láizhìxiàng nǎizuò zhòujǐn zhītánghòu yòushīshí wèixiàngrén yánkuàiēnchóu jīnmíngwéi gàirénsuǒkuāzhěwéiróng érwéijiè jiàngōngzhīshìguìwéi érzhìliángzāi néngchūjiàngxiàng qínláowángjiā érxiǎnjié zhìlínshì jué chuíshēnzhèng dòngshēng ércuòtiānxiàtàishānzhīān wèishèzhīchén fēnggōngshèngliè suǒmíngdǐngérbèixiánzhě nǎibāngjiāzhīguāng fēizhīróng 

    suīhuòdēnggōngzhītáng xìngchángqièsònggōngzhīshī gōngzhīzhìyǒuchéng érwéitiānxiàdào shìshū 

    shàngshūshìláng cānzhīzhèngshìōuyángxiū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枢(ōu)¹,隰(xí)²有榆(yú)。子有衣裳,弗曳(yè)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译文: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注释:¹枢、榆、栲、杻:皆为树木名。²隰:指低湿的地方。³曳:拖。⁴娄:即“搂”,用手把衣服拢着提起来。⁵宛:通“菀”,萎死貌。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栲(kǎo)¹,隰有杻(niǔ)。子有廷²内,弗洒弗扫(sào)。子有钟鼓,弗鼓弗考³。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译文: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注释:¹栲(kǎo):《毛传》:“栲,山樗(初chū,臭椿)。杻,檍也。”²廷:指宫室。³考:敲。⁴保:占有。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¹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译文: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注释:¹永:《集传》:“永,长也。……饮食作乐,可以永长此日也。”

  《山有枢》通篇口语,可以将这首诗理解为一位友人的热心劝勉,他看到自己的朋友拥有财富却不知享用,也许是斟为节俭,抑或是因为生性吝啬,又或者是因为忙于事务没有时间,无法过上悠游安闲的生活,无法真正地享受人生,因此,不禁怒从中来,言语激烈,严厉警醒,一片赤诚。

  第一涨中“山有……,隰有……”是起兴之语,与后文中所咏对象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即兴式的起兴。首章言友人有衣服车马,但没有用正确的方式使用,作者以为应该用“曳”、 “娄”、 “驱”、 “驰”的方式,尽情享用它们,否则自己死去之后,只能留给别人。这里的“曳”、“娄”,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穿衣打扮方式,不同于日常, “驱”、 “驰”所指的也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赶路,而是郊游等娱乐活动,代表一种安闲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与第一章相似.只是把笔触转向房屋钟鼓,说它们需要“洒扫”、“鼓考”。可见主人并不是吝啬,而足节俭或太忙,因为越是吝啬的人,越会对自己的财物爱惜得无以复加,一定会把它们收拾得整齐干净,不会“弗洒弗扫” 再结合主人空有编钟大鼓,却从来都不敲不击,可以推测出主人真的灶忙。虽然家资殷富,但没有享乐的时间和闲心。

  第三章是整个诗篇的重点,关键四句为“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涛作三章都是口语,到这里突兀地出现了“喜乐”和“永日”两个内涵深远的词,显得不同寻常。关于“喜乐”的意思,有评论者提出是“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生存”,“永日”为“延日”之意,即延长自己的生命,使生命变得美好而隽永。这两个词.将诗的意志和内涵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使得通篇口语和直接言死的粗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由此,整篇文章的脉络和内涵变得清晰:作者和友人都是贵族阶级,家资殷富,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诗人的主张是,生命是短暂的,应该及时行乐,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喜乐,达到永乐。而那个侧面描写的友人,则主张努力工作,认真创造价值。这首诗作,就是在讨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更加有价值,诗意深刻之处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沐言非编著,诗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3,第127页

shānyǒushū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shānyǒuōu yǒu yǒucháng  yǒuchē chí yuān rénshì 
shānyǒukǎo yǒuniǔ yǒutíngnèi sǎo yǒuzhōng kǎo yuān rénshìbǎo 
shānyǒu yǒu yǒujiǔshí  qiě qiěyǒng yuān réns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