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书斋胡处。闲取响泉调去。是事不关心,自得曲中深趣。无语。无语。回首暮云飞絮。
小憩书斋胡处。闲取响泉调去。是事不关心,自得曲中深趣。无语。无语。回首暮云飞絮。

xiān姿//mènglìngsān--hónghào

xiǎoshūzhāichùxiánxiǎngquándiàoshìshìguānxīnzhōngshēn

huíshǒuyúnfēi

洪皓

洪皓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1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江国¹(yú)²千里,山城近³百层。
译文:南国的江河众多,水程超过一千。岳阳城在巴陵山上,将近百层。
注释:¹江国:江河纵横的地方。²逾:越过。³近:将近。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译文:湖岸的风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飘落灯前。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留滞风难尽,艰危气益增。
译文:留滞他乡,有风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图南¹未可料,变化有鲲(kūn)(péng)²
译文:打算乘风破浪,放舟南下,说不定就像扶摇直上的九天鲲鹏。
注释:¹图南:语出《庄子》,谓鹏背青天,下乘风脊,一凌霄汉,图度南冥。今用为表示事业发韧,具有雄心壮志。²鲲鹏: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滞留风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风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这首诗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天宝十四年(755),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这点也反映到杜甫的诗歌当中,从“留滞风难尽,艰危气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为他说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其次,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炼字,他很讲究对仗,“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的对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洒”字用的也十分贴切。最后,杜甫在此诗中还用了典故,就是 “鲲鹏”,他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非常贴切。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以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参考资料:
1、 陈元生.历代长江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296

yuèyángchéngxià

 tángdài 

jiāngguóqiān shānchéngjìnbǎicéng 
ànfēngfānlàng zhōuxuěhándēng 
liúzhìcáinánjìn jiānwēizēng 
nánwèiliào biànhuàyǒukūnpéng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一代倾城¹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²
译文:一代绝色美人终于如浪花般消失了,在吴宫里的人白白地想念着你。
注释:¹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的诗歌。²儿家:称呼古代女子,你。指西施。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效颦(pín)¹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huàn)²
译文:切莫讥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她满头白发时仍能在溪边浣纱。
注释:¹效颦:相传西施家乡的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她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这句倒装,意即“莫笑东村女效颦”。²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浣,洗涤。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小说中由林黛玉所作。前两句直写西施的不幸,后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这首诗是林黛玉以西施自况,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悲哀自已红颜薄命。这首诗引用了东施效颦之典,化用王维《西施咏》和《洛阳女儿行》诗意,增强了全诗的悲叹基调。

  首联直写西施的不幸:一代绝顶美丽的西施葬身江中,有如浪花一样很快消失了,吴宫里的妃子白白地想念她。其中,“一代倾城逐浪花”就把红颜薄命的意思点明,并为全诗定下了悲叹的调子。第二句写“逐流花”后的反响。红颜而薄命,只给人留下悲伤的叹息。

  三四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请不要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却能活到满头白发,且能自由地在溪边浣纱。意思是说美女不如丑女长寿、自由。黛玉《西施》化用王维诗意,意思指西施虽美,已如江中浪花,稍纵即逝;而东村丑女,却可活到银丝白头。

  此诗字句浅白,所用东施效颦之典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其用意却在以古喻今。西施虽美,终究薄命随江水而去,有如浪花易逝。她虽令宫女怀恋,但不如东村女能活到白头。黛玉借此而说自己寄人篱下,虽有贾宝玉等知己的关心,但她也预感到病鹰继身难治,因而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253-255
布衣何用揖王公,归向芦根濯软红。
布衣何用揖(yī)¹王公,归向芦根濯(zhuó)²软红。
译文:我一介平民,哪里需要向王公贵族拱手作揖,我要在湖边看芦苇飘荡,赏娇媚的红莲。
注释:¹揖:拱手行礼。²濯:洗涤、清洗。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译文:我自认为我的心中没有一件烦心的事,在湖边看见一条小鱼在层层的绿萍中跳出,跃出水面。

shàngyǒng ·

jiāngkuí sòngdài 

yòngwánggōng guīxiànggēnzhuóruǎnhóng 
juéxīnshì xiǎotiàochū绿píngzhōng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凤凰山¹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²歌未竞,哑哑³栖鸟歇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zì)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译文: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为何不在今霄停歇。送别的三叠阳关曲还未唱完,城上啼鸟已经催人离别。一缕相思之情两行凄清的泪水,把衾被浸透冰冷如铁。再不要问今后相会之事,离别的杯前早巳愁苦至绝。
注释:¹凤凰山:此指福建同安之大风山。²阳关:即《阳关曲》,因须重复唱三次,故谓三叠。此泛指离别之曲。³哑哑:形容鸦啼的声音。⁴渍:浸;沾。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
还忆浴罢描眉¹,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²豆蔻(kòu)³,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dǐ),荧荧与谁闲说?
译文:曾记得浴后你给我描属梳鬓,还记得梦醒后我们手挽手踏碎花间明月。不要再空忆往日豆蔻年华时的旧事了,今后这些美好之事再难办到。南京桃叶渡口莫愁湖畔,远树云重重叠叠。夜阑人静帘幕空空,当我去剪灯花时,这绵绵相思之情又向谁诉说?
注释:¹描眉:《汉书·张敞传》载:西汉张敝,夫妻恩爱。妻子梳洗时,敞为其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²怀:揣。³豆蔻:俗名“含胎花”,有香味,象征处子,旧传宜女子佩带。⁴桃叶津、莫愁湖:均南京城名胜,与旧时男女风情传说有关。⁵旅邸:邸,高级官员的住所。此泛指一般旅舍。⁶荧荧:形容灯光闪烁的样子。

  此词一片纯情,出自肺腑,虽不假雕饰,而感人之力犹强。

  词的上片写夫妻惜别情景,作者把笔墨的焦距,对准在临别之夜的焦点上。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前两句点明惜别的地点、时间,同时也渲染气氛,暗寓作者的感受。就地点而言,作者从大处落墨;至于具体的环境,是在饯别的宴席上,还是在闺房之中夫妻俩就着摇曳的烛光对酌,作者均不作进一步的交待,她更敏感的是对时间飞逝的感觉。她恨那时间的尺度——玉漏,怎么今夜一声一声,这么快就要滴完了。因“恨”,故觉时光“易”逝,曲折地写出良宵苦短之情。

  “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三、四句揭示出全词惜别主题,两人的心声尚未尽情倾吐,而城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仿佛在催人道别。“阳关三叠”,揭出惜别主题;“栖乌催别”,烘托当时环境,而“催”字与上文“易”字均具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感受。这两句是给“恨”字充实了具体的内容,揭示了此“恨”乃“离恨”。

  “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五、六、七句正面写惜别之苦,手法全用白描,夸张句想法奇特而不悖情理,极具感情力度。情如丝,正写出了此情不绝如缕之状,偏于写实;而两行清泪浸透千重铁,则用夸张的笔法,形象地刻画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末两句是一跌宕。“重来”句已遥想到将来重逢之日,但“尊前”句又跌落到眼前“愁绝”的痛苦现实。在作者看来,夫婿一别,万念俱灰,她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且不说日后重逢时“新婚不如久别”之类的安慰话,就是这眼前的痛苦,已使她柔肠寸断,无法承受了。

  下片换头承上转折,追想恩爱之时的幸福与欢乐,与“愁绝”恰成反衬。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浴罢描眉”,作者的思绪从痛苦的巅峰折回到朝夕相处时的欢爱“浴罢描眉”,用典而不“隔”,概括了丈夫平日对她的体贴和宠爱;“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写尽夫妻之间的情意缱绻、兴趣相投,使人们仿佛目睹了这对恩爱夫妻穿行在花前月下,携手并肩,情话绵绵的情景。在一篇愁苦之辞中忽然插入这一段欢快之辞,作者的目的绝不是夸耀或自我陶醉,而恰恰相反,正是为了反衬今日的痛苦。

  “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豆蔻”是青春和爱情的象征,“漫道”两字透露出作者的灰心和失望,又以“虚设”两字回应“漫道”,说尽作者的万念俱灭。在古代社会里,生为妇女是一大悲哀,沦为妓女是更大的悲哀,身为妓女而又富于才情是最大的悲哀。作者出身青楼,虽然从良,但她仍逃不脱当小妾和受歧视的命运,丈夫一走,她失去了支持她的支柱,而她又不甘心让自己的人格遭人践踏,所以,她在与丈夫分别的前夜,感到了人生最大的失望。

  “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桃叶津与莫愁湖指代南京,它们与上文的“凤凰山”构成遥远的空间距离,揭示出作者的孤独。“远树云烟叠”,意境迷茫,正与作者此时的心情相吻合。这是作者伫立窗前、翘首远望之所见,曲折地暗示了作者的心将伴随在丈夫的身边。

  “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词的最后两句思绪再次宕开,揣想同丈夫分别后自己孤独凄凉、苦苦相思的情景。每当夜深人静,自己对着一盏孤灯和落在帘幕上的影子,相思之苦阵阵袭来,但她竟连一个可以倾吐衷肠的人都没有,只好在孤独和寂寞中品尝人生的苦酒。

  这首词是古代妇女词作中不可多得的佳构,全词把千般情、万般愁巧妙地编织起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 王兴康著.明清词曲选: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10月第1版:第239页
2、 编委会编撰.中国历代词名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1:第309页

niànjiāo··fènghuángshānxià--zhānghóngqiáo

fènghuángshānxiàhènshēngshēnglòujīnxiāoxiēsāndiéyángguānwèijìngniǎocuībiéhányuàntūnshēngliǎngxíngqīnglèitòuqiānzhòngtiězhòngláixiūwènzūnqiánshìchóujué

háimiáoméimènghuíxiéshǒusuìhuājiānyuèmàndàoxiōngqián怀huáidòukòujīnzǒngchéngshètáojīntóuchóupànyuǎnshùyúnyāndiéhándēngyíngyíngshuíxiánshuō

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线骑。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披氅重来,不分明出,可怜烟水。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
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线骑¹。思量²旧梦,黄梅听雨,危阑³倦倚。披氅(chǎng)重来,不分明出,可怜烟水。算夔(kuí)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
译文:关河都被梨花般的雪冻住了,仍然尝试着驾驭骏马冲破严寒。怀想起如梦的往事,倾听着黄梅细雨,困倦地倚靠在高栏上,披着鹤氅重游故地。那惹人怜爱的烟水萦绕处一片朦胧,看不分明。估摸着当有绵延万里的夔州、巫峡,两相对峙金山、焦山,究竟要向谁去倾诉这苍茫的意绪呢?
注释:大观亭:今江苏扬州瓜洲镇镇南城上的大观楼。¹连线骑:古代名马“连线骢”,因其毛色深浅斑驳而称,此处为押韵而改,即指骏马。²思量:思索。³危阑:高处的栏杆。⁴氅:用羽毛做的外衣。⁵夔巫:夔州、巫峡。
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粘雁字。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zhú)(lú)¹天际。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粘雁字。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译文:却又回忆起汉武帝射蛟台的往事。当年,无数弓刀闪耀着寒光,浩荡的船队绵延至天际。到如今,只剩下了凄迷的渔艇,模糊的雁队。我辈复登临,只见荒芜的山送来了昏暗的暮色,远处的江延续着醉人的风光。且折梅花归去吧,遥望见城西驿使迎接我的火炬,火光映照着雪花,便如同片片碎玉一般。
注释:¹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本词开篇切题,由雪而起。关山河川,冰封万里,耸起的林木如同梨树白花满枝。“梨云”即梨花云,语出《墨庄漫录》中所引唐代诗人王建《梦看梨花云歌》中“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一句,原指梦中恍惚所见如云似雪的缤纷梨花,后世文人常用以摹状雪景。“连线骑”即古代名马“连线骢”,因其毛色深浅斑驳而称,此处为押韵而改,即指骏马。词人冒雪“冲寒”跨马驰骋,迸发出胸中一腔难以抑制的不平之气。此番登上大观亭,原为旧地重游。初到此地时,正值黄梅时节,词人凭倚高栏,耳中所闻,惟有一片雨声,令人困倦。如今重到此地,雾霭迷蒙,烟水障目,依然无法使词人敞开胸怀。随后深入一笔:“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谁说与”即“与谁说”。整句的意思是:从远处长江中游的夔门、巫峡到近处长江下游的金山、焦山,神州江山,腹地受侵,而词人心中的忧思和迷茫无人可诉。“算”字意谓反复、费神地寻思。写出了词人找不到知音、得不到理解的悲哀和痛苦。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词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怨责?

  “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蛟台”在今广东虎门附近;“舳舻”是船头和船尾的合称,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队。词人追忆自己当年与林则徐在虎门协力禁烟,多次率领舰队抗击英国侵略者。“耀弓刀,舳舻天际”便是描绘当时的战斗场景。着一“耀”字,表现出中华正义之师的威风与豪气,也明白地道出作为主要指挥者之一的邓廷桢以此壮举为骄傲的光荣感。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往事,如今眼前只剩下江上迷离的渔船和天边模糊的雁群,因为词人已被革职,已经远离了前线,不能再横枪勒马,为国效力。此刻他只能站在大观亭上,凝望残山,送别黄昏,只能望着远处江水东逝,借酒浇愁。

  词人怀着满腔热情,却是报国无门,这使他深感困惑,而这也正是近代中国的悲哀。即使词人放弃追求,别人也会理解他的这种选择,因为他已无法再积极作为。但词人不愿就此度过余生,他依然怀着自己不渝的情操,保持着不屈不挠的品格。词以踏雪折梅作结,即向世人表明这样的夙愿,从而使整篇词意得以进一步升华。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