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满群山景甚清,燕公乘兴绘娱情。通灵妙绝徒誇诞,真迹曾传可辨明。
雪满群山景甚清,燕公乘兴绘娱情。通灵妙绝徒誇诞,真迹曾传可辨明。
御府多藏亡足惜,边庭罕见叹连声。天教待制成双轴,好挂高堂作画城。
御府多藏亡足惜,边庭罕见叹连声。天教待制成双轴,好挂高堂作画城。

chéngdàizhìhuángcǎiyànzhīxuěmǎnqúnshānyùnzèng--hónghào

xuěmǎnqúnshānjǐngshénqīngyàngōngchéngxìnghuìqíngtōnglíngmiàojuékuādànzhēncéngchuánbiànmíng

duōcángwángbiāntínghǎnjiàntànliánshēngtiānjiàodàizhìchéngshuāngzhóuhǎoguàgāotángzuòhuàchéng

洪皓

洪皓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1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釂。
用“些语¹”再题瓢(piáo)²,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釂(jiào)³
注释:¹些语:是《楚辞》的一种句式或体裁。“些“音suò(所的去声),为楚巫禁咒句末所用特殊语气助词。²瓢泉:位于江西省铅山县期思村瓜山下。据《铅山县志》载: “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辛弃疾得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规直如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亭可鉴。”³釂:指饮尽杯中酒。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听兮清佩琼瑶¹些。明兮²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nì)³,生蓬蒿(hāo)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yuán)(náo)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译文:动听啊,你淙淙的流水声像玉佩碰击般清脆;明净啊,你宝镜般的水面可以明鉴秋毫。你别离开这儿,别让混浊油腻的脏水把你污染了;也别让蓬蒿一类的杂草把你窒息了。与其给吃人的虎豹用你解渴,倒不如留给只吃野果的猿猴为好。当你终于变得壮大,汇入浩渺无际的江海,在那里,船只像小小的芥子,随便就可以弄翻,我希望你到时不要推波助澜,残害生灵。
注释:¹琼瑶:美玉。²兮:语助词,相当于“啊”。³流昏涨腻:杜牧《阿房宫赋》有“渭流涨腻,弃脂粉也”。此谓同流合污也。⁴甘人:《招魂》有“此皆甘人”句,注谓: “言此物食人以为甘美。”⁵猱:长臂猿。覆舟如芥:《庄子·逍遥游》: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作者于此是用其词而变其意。
路险兮山高些。块予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
路险兮山高些。块¹予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àng)²,归来为我,制松醪³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dān)(piáo)些。
译文:道路艰险啊,山岭高峻,我独自一人麻木地生活多么无聊!到了冬春酿酒的季节,你可别忘了回来,帮助我酿制松醪酒啊!另外软滑可口的香茶我也很喜欢,因此还要请你常常为我煮上一壶“团龙”和“片凤”才好。颜回这位乐道安贫的古人已经永远逝去了,多可叹啊!让我也像他那样,一箪食,一瓢饮,自得其乐吧!
注释:¹块:麻木呆滞的样子。 《汉书·杨王孙传》: “块然独处。”²槽、盎:酿酒的器皿。³松醪:《酒史》谓苏轼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膏酿酒,作《中山松醪赋》。 (按:此数句是指以水酿酒。)⁴团龙、片凤:均茶名,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⁵云膏:形容茶之软滑温氤。⁶乐箪瓢: 《论语·雍也》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盛饭之圆竹筒。

  该词仿照《楚辞·招魂》,用“些”字做韵脚,来题写他的新居——瓢泉,读来十分新颖,别有一番悠远飘忽的音调之美。该词上阕是劝说瓢泉不要流出山外到大海去。词人对尘世的污浊、险恶、横暴,作了一番厌恶的描述,告诫泉水不要与之同流合污,助纣为虐。下阕是诱导瓢泉留在山中,与自己做伴。全词借泉抒怀,寓情于泉,结构紧凑,表达了作者清高自守,绝不与恶浊社会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上阕起笔二句,从视、听觉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欣赏、赞美之情。“清佩琼瑶”是以玉佩声形容泉水的优美声响;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也曾写道:“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镜秋毫”是可以照见的秋生羽毛之末来形容泉水的明净。这两句给瓢泉以定性的评价,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爱的本色,以下通过泉水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来反映作者对泉水命运的设想、担忧及警告。这些刻画,正好用以反衬起笔二句,突出“出山泉水浊”之意。

  首先劝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去流昏涨腻,生长蓬蒿。“流昏涨腻”取意于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虎豹”句,用《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虎豹以人为美食,渴了要饮泉水,它岂同于猿猱(之与人无害),不要为其所用。

  “大而流江海”三句,反用《庄子·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对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的语意,谓水积而成大江海,可以视大舟如草叶而倾覆之,泉水不要去推波助澜,参预其事。这些都是设想泉水不能自守而主动混入恶浊之中,遭到损害而又害人的危险情况。以上几种描述,想象合理,恰符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

  下阕作者自叙,贞洁自守,愤世嫉俗之意。路险山高,块然独处,说明作者对当前所处污浊险恶环境的认识。故小隐于此,长与瓢泉为友,以期求得下文所描写的“三乐”即“饮酒之乐”、“品茶之乐”、“安贫之乐”。词的上下阕恰好形成对比。前者由清泉指出有“三险”,后者则由“无聊”想到有“三乐”。其实“三乐”仍是愤世嫉俗的变相发泄。瓢泉甘洌,可酿松醪(松膏所酿之酒),写饮酒之乐,实寓借酒消愁;瓢泉澄澈,可煮龙凤茶,品茗闲居,却不被世用;最后写安贫之乐,古人既往,聊寻同调,则与“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一样的便是同志。箪瓢之“瓢”与“瓢”泉之“瓢”恰同字,以此相关,契合无间。

  总观全词,可以用刘辰翁对辛词的评语:“谗摈销,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陷绝失望,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须溪集》卷六《辛稼轩词序》),来领略这首词的思想情调。瓢泉的闲居并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静下来,反而是郁积了满腔的愤怒。流露出的对官场混浊,世运衰颓的憎恶并不是衰婉之调,而是一种激昂之声。不可以视之为“流连光景,志业之终”。尽管词的上片阕似乎构成了不和谐的画面。(上去阕多激愤,下阕多欢乐),但贯通一气的还是愤懑,不同流合污,自守贞洁的浩然之气。这就是刘辰翁所说的“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寓悲愤于欢乐之中,益感其悲愤的沉重。“含泪的微笑”大概是最悲愤不过的了。

  这首词是词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作韵脚的惯例,而是用《楚辞》语尾字“些”作后缀的尾字,又另用平声“萧、肴、豪”韵部的字作实际的韵脚,这就是所谓的长尾韵。这种格律声韵具有和谐回应的美,犹如是有两个韵脚在起作用。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0-1541页
战武牢,动河朔。
战武牢¹,动河朔²
译文:武牢激战数月,震坏河朔建德。
注释:¹武牢:县名,故城在今河南汜水县。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旧历七月,秦王李世民奉诏讨王世充,次年二月,窦建德率兵救世充,三月,秦王入武牢,进其营,多所杀伤。五月,秦王大破建德军,擒建德,王世充遂率其将吏至军门降唐。²河朔:黄河以北,当时为窦建德所据之地。
逆之助,图掎角。
¹之助,图掎(jĭ)²
译文:窦王狼狈为奸,图谋夹击作孽。
注释:¹逆:指王世充、窦建德。²掎角:此处指分兵牵制,夹击之意。
怒鷇麛,抗乔岳。
怒鷇(kòu)¹(mí)²,抗乔岳³
译文:二逆乳臭未干,竟欲摇撼山岳。
注释:¹鷇:待哺食的小鸟。²麛:幼鹿,泛指小兽。³乔岳:高大的山岳,指泰山。
翘萌牙,傲霜雹。
(qiáo)¹萌牙²,傲霜雹。
译文:小草刚冒新芽,不堪霜雹霰雪。
注释:¹翘:抬起(头),引申为植物刚破土而出。²牙:同“芽”。
王谋内定,申掌握。
王谋内定,申¹掌握。
译文:秦王运筹帷幄,待机一举歼灭。
注释:¹申:施展。
铺施芟夷,二主缚。
铺施芟(shān)¹,二主²缚。
译文:张网削除敌顽,生擒窦王二贼。
注释:¹芟夷:削除。²二主:指王世充、窦建德。
惮华戎,廓封略。
惮华戎¹,廓²封略³
译文:敌顽闻风丧胆,秦王拓宽疆界。
注释:¹华戎:华,我国古称华夏,省称华。戎:指军队。“华戎”指秦王李世民所率之军队。²廓:扩大,开拓。³封略:即封疆,疆界也。
命之瞢,毕以斮。
¹之瞢(méng)²,毕³以斮(zhuó)
译文:上天意旨不清,胜负刀兵判决。
注释:¹命:天命,天神的意旨。²瞢:本义不明,这里指昏暗不清。³毕:完毕,结束。⁴斮:斩。
归有德,唯先觉。
归有德¹,唯先觉²
译文:有德之君即位,先觉启迪后觉。
注释:¹归有德:(天下)终将归于有德之人。²唯先觉:唯有先觉之人能启迪后觉之人。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送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时风。
阑干曲护¹闲庭小。犹恐春寒悄²。隔墙影送一枝红³。却是杏花消隔、旧时风。
译文:曲折的栏干围护花丛,静静的庭院显得太小;还怕春天的寒气,悄悄地把花儿袭扰。隔墙送过一枝红影,却是消瘦的杏花,迎着旧曾相识的东风。
注释:¹曲护:弯弯曲曲的阑干回廊。²悄:悄然(来临)。³隔墙影绕一枝红:与一枝红杏出墙来说的内容相近,意境却不同。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你、惜流年。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¹。只知婀(ē)(nuó)²共争妍(yán)。不道有人为你、惜流年³
译文:凋谢的海棠花早已睡去,梨花开始褪色凋残;花想说什么却没有说,我要问也完全困难。花呀你们只知婀娜盛开时,互相斗芳争妍,却不知道有人,为你们惋惜似水流年。
注释:¹海棠睡去梨花褪两句:海棠花闭合了,梨花也从枝头褪去,难觅踪影,想问候她们却没有一个与我说话的。²婀娜:轻盈柔美。³惜流年:关注时光的流逝。

  《遣愁集》卷十三“集风流”篇载有词作者叶小鸾的这样一段轶事:“晨起,未及梳妆,往候其母。母尚未起,揭帐问安,因见其貌美甚,乃笑语之曰:“我见犹怜,未识画眉人道尔何如也?””这位才女母亲在这儿欣赏、赞美女儿,也是种“看花”一般的心性。可惜这样的一个才貌双全的绝色女子,虽已配婚,但那个张姓郎君尚未及为她“画眉”,她就匆匆地去了,就像“驿外断桥边”自开自灭的一株弱花。

  沿着曲曲弯弯的阑干回廊,小鸾来到自家这小小的闲庭院,此来不是“闲”逛、并非漫游,却是因着这春寒的悄然降临,心中揣着一段“恐”惧:但不知庭院里的花姐姐草妹妹们,是否安然无恙?她急急地走着,慌慌地找着,猛抬头只觉眼前忽然一亮,却原来是邻家院墙上“一枝红杏出墙来”,但却消瘦得实在是可怜,颤巍巍地独立在旧已相识的东风之中,乃至小鸾一开始只看见一点红“影绕”着墙头,显得格外的孤独失援。想当初宋人叶绍翁写“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时候,这杏姑娘是何等富有生命力!那是一种过剩的生命力的欣然展露。而如今,东风依旧,可杏花姑娘却瘦弱不堪,出墙,也只是一种例行规程而已。

  那么,去看看海棠花如何、梨花怎样了。哟!难怪人称“醉美人”,海棠姑娘睡得这般早啊!梨花呢,却早已褪下枝头,难觅踪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坡先生当年可是这么道来着。要不,奴家也来学他一学,烧起高烛将美人照醒了再说?哦,不可呵不可!海棠美人让照得不得安寝,也惟有东坡先生才不算得罪。她们睡的睡了,褪的褪了,奴家特地冒着春夜寒厉的风,跑了来,却没有一个与我说话的,没有一个接受我问候的,只得欲语而止。看来也只能这样无功而返了,小鸾一边行走,一边抱怨:她们只知道争奇斗艳,争累了睡、斗罢了褪,就不知道还有人“为伊惜流年”,关注着天气的变化、时光的流逝。

  少女心性,自然格外清纯,故而少女写作的文艺作品,也就显得十分的纯真可爱。那春寒的夜色中匆匆而去的娇小身影,那寂静的院落里踽踽而归的零乱脚步,那生闲气而找不到对象的娇憨神情,全由那清丽畅达的文字给记录了下来,读之真让人忍俊不禁。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翁敏华,417页

měirénkànhuā--xiǎoluán

lángànxiántíngxiǎoyóukǒngchūnhánqiāoqiángyǐngsòngzhīhóngquèshìxìnghuāxiāoshòujiùshífēng

hǎitángshuìhuātuìhúnnánwènzhǐzhīēgòngzhēngyándàoyǒurénwèiliúnián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乍看摇曳金丝细¹,春浅映、鹅黄如酒。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注释:¹细:一本作“衫”,一本作“袖”,一本作“绶”。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去年¹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注释:¹去年:一本作“远年”,一本作“年年”。

  “十里”两句,状柳枝。“十里”,极言柳树之多。言在和煦的东风吹拂下,无数柳枝临风袅袅飘飞,这多么像那些舞女翩翩而舞时婀娜多姿的瘦腰身啊。“翠馆”三句,赞春天。言在春天里,楼馆增色,巷陌闹盈,艳阳之下到处莺歌燕舞,喜气洋洋。句中“翠”、“朱”、“紫”、“青”色彩缤纷,“燕莺闹盈”,满目动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繁华春日的多彩景色。“乍看”两句,述柳色。此言纤细的柳枝上长着金黄色的茸茸嫩芽,在春阳掩映下迎风摇曳,冷眼一见,能会联想起鹅黄似的酒色。“嫩阴里”三句,描述柳树下的花草。言柳枝刚刚发芽,柳荫浅淡,树底下的花草经过烟霞、露水的滋润,显得愈加娇翠鲜红。

  “此际”两句,由“柳”字引申出“留”不住的游子。言游子从这儿出发,羁游在外已经很久了。留在这里的伊人,只能不时来到这离别时的邮亭边,手抚柳树上折柳送别的断枝处,昂首盼望那游子早日归来。“海角”三句,述伊人苦候游子不至的哀痛。当寒食清明时节,柳絮漫天飘扬,伊人仍来柳树下苦候远隔天涯海角的游子归来,但却始终杳无音讯。因此悲伤得泪点和着柳絮沾满了衣袖。“去年”四句,承上,状思念游子的伊人。此言她去年就在这邮亭边折柳赠别游子,并且嘱咐他早日归来。可恨今年她仍旧站在这儿抚摸断枝盼望着,但他却仍未归来。这种“生别离、思断肠”的愁绪,占去了她全部的空馀时间,甚至连妇女们日常应做的梳洗、画眉的打扮工作,也顾不上去做了。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wú)¹翻叶动秋声。
译文:写苍江阴雨绵绵,时至傍晚仍未见晴,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片,飒飒有声。
注释:¹井梧:井边的梧桐。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楼头夜半风吹断¹,月在浮云浅处明。
译文:站在江楼上,风吹到半夜才停,乌云渐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胧月色。
注释:¹风吹断:风停了。断,止。

  这首七绝通过描写苍江从傍晚到夜半、天气由阴雨转晴的变化过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闹渐入静谧的气氛,构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诗四句四景,分别选择最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阴雨、风起、风停及将晴时分的景色,虽一句一转,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阴雨笼罩中的苍江到晚来还没见晴,“暗”字气象浑涵,下得精当,不但用浓墨绘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苍茫的江景,而且使浓重的雨意和渐渐来临的暗夜自然连成一气,一句写尽了白昼到傍晚的天色。这句是从大处落墨,第二句则是从细处着意。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子,飒飒有声,是风吹所致,此时倘若还是“梧桐更兼细雨”,便应是“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的另一番景象了。由梧叶翻卷的动静辨别风声,可见此时风还不大,始发于树间,因此这细微的声息暗示了风一起雨将停的变化,又是秋声始动的征兆。第三句写半夜里风声才停时的情景,“吹”与“断”说明风曾刮得很紧,从楼头判别风声,就不同于从桐叶上辨别风声了,必定要有相当的风力和呼呼的声响才能听出是“吹”还是“断”。所以这一句中的“断”字放在句断之处,与上一句井梧翻叶相应,虽只是写风的一起一止,却概括了风声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过程。这正是欧阳修所写“初淅沥而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秋声赋》)的秋声。这两句全从江楼上的人的听觉落笔,真切地写出了秋声来时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气氛。这个“断”字还承上启下,带出了最后一句精彩的描写:风停之后,乌云渐渐散开,但尚未完全放晴,月亮已在云层的浅淡之处透出了光明。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浮云将散而未散的这一瞬间,表现出月亮将要钻出云层的动态,烘托出半夜风雨之后天色初晴时那种特有的清新和宁静的气氛。“明”字在首句“暗”字的映衬下,成为全诗最耀眼的亮色,在结尾处预示出一片雨过天晴的明朗境界。

  这首诗纯以写景的真切细致取胜,但如果没有作者对秋意的敏锐感受,便不容易准确地捕捉住每个特定时刻的景物特征,如果没有精巧的构思和炼字,也不容易在一首短短的绝句中如此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景色随天色阴晴而转换的过程,并形成浑成的意境。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496-497

jiāngshàngqiū--dàoqián

àncāngjiāngwǎnwèiqíngjǐngfāndòngqiūshēng

lóutóubànfēngchuīduànyuèzàiyúnqiǎnchù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